第69頁
這個聲明由史密森學會於1942年10月24日公布於眾。
這個聲明被發表在史密森學會的年度報告上,從而結束了一個長時間的爭論。
1948年,在奧維爾·萊特逝世前,他通知了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他希望1903年的飛機能夠歸還給美國。1948年底,這架飛機被運回到美國,並由奧維爾·萊特的遺囑執行人將它送到國家博物館,由史密森學會負責管理。
1948年12月17日,也就是人類首次飛行的45周年紀念日,這架飛機正式奉獻給美國人民。
4.奧維爾的晚年
在代頓市的郊區,在林蔭夾道的盡頭,有一座古香古色而帶有英格蘭風格的磚造兩層樓房,它被大可合抱的樹木簇擁著,益發顯得青翠欲滴,生機勃勃。
年近七十的奧維爾,雇了幾個傭人,獨身住在這座房子裡,享受著一種寧靜安詳的生活。
代頓市因萊特兄弟而聞名於世,1920年奧維爾是第一位獲得該市榮譽市民殊榮的人。這樣一來,各種各樣的應酬也就紛至沓來。人們都知道萊特這對兄弟一向不喜歡炫耀、賣弄,威爾伯尤其沉默寡言,樸實無華。然而大家還是爭相要求奧維爾簽名、留影,以獲得他的簽名或照片為榮。奧維爾除了應酬一下為地方服務的場合外,多半謝絕一些無謂的邀請。他將時間用在自己的研究工作里。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應抓緊時間把過去與哥哥一起研究的未曾發表的一些公式、理論,一一予以匯集整理,作有系統的敘述,以便流傳下來。因此他依然非常忙碌。
他經常步行到過去的工作場所緬懷昔日的年華。那裡是他們弟兄二人從事飛行研究和實驗的地方,保存著當年的各種機械、模型、書籍資料等。他們就在這裡發現許多飛行原理,計算出無數的公式,做過難以計數的實驗,創造發明了“萊特的升降舵”、“萊特操縱系統”、“風洞”等等。他們在這裡推翻了歷代著名科學家研究的關於大氣對機翼的壓力的錯誤數據,採用風洞試驗得到一整套科學數據,從而能夠製造出第一架真正實用的動力飛機……總之,萊特兄弟就在這簡陋不堪的工作間創造出不朽的業績。當年他們埋頭於飛行研究時,人們根本不予重視,甚至譏為瘋狂行為;現在他們成功了,他們的飛機、他們的飛行表演震驚了全世界。
奧維爾的晚年,經常有記者、出版商千里迢迢慕名而至,極力勸說奧維爾以回憶錄的方式來撰寫兄弟倆30多年來的研究、發明、製造飛機的艱難歷程,以及目前的感想和希望,將來流芳百世。奧維爾總是以謙遜的口吻,微笑著回答這些記者們:“說來慚愧,我們兄弟倆自幼喜歡搞機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啟發了對飛行的憧憬和興趣,就這樣,一步步推演下去。我們實在很平凡,不敢自詡有多大的成就。”說到這裡,他嘆了一口氣,“我們發明創造飛機是為了遞送郵件或用作交通工具,卻萬萬沒有想到,在世界大戰中,飛機竟成了殺人的工具。這件事實在令我痛心不已!我想,長眠於地下的哥哥一定也於心不安。”
但是有的出版商仍然鍥而不捨地敦促奧維爾同意撰寫傳記。
奧維爾只好語氣婉轉、態度甚堅地說:“這件事,我感到很為難,原因是很多當事人如今還健在。如果要我寫的話,就不能憑空杜撰,必須絕對真實。可是這樣一來,很可能要得罪很多人,所以以後再說吧。”
世人不僅對他們的偉大發明,對全人類的巨大貢獻景仰不已,而且對他們樸實無華、謙虛謹慎的品德欽佩萬分。
1947年,也就是奧維爾去世的前一年,美國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特邀奧維爾乘坐該公司的一架豪華客機升空遊覽。
朵朵白雲,急速地在窗外掠過,飛機極其平穩地在高空翱翔。機艙內設有冷熱調節設備,鋪有精美的地毯,座位舒適而華麗。
“萊特先生,感覺如何?”一位隨從恭敬地問道。
“至少我的‘萊特一號’機不能和它相比。”奧維爾幽默地答道。
“沒有您的一號機試飛成功,怎會有今天我們這些飛機?”
“你們現在的發動機是多少馬力?”奧維爾依然對機械感興趣。
“3000馬力。”
“哦!3000。我們公司在十幾年前的產品,只有你們的十分之一。”
“萊特先生,這是漸進發展而來的,您仍然是前輩。”
接著奧維爾被領到駕駛前艙去參觀。那裡大大小小几十個儀器,指示計,真是看得人眼花繚亂。
奧維爾感嘆道:“飛機製造業發展得真快,眼前這許多複雜的儀器真叫我有點頭昏目眩。回想當初我只靠一個風速計就飛上了天,真有點不可思議。”
“哪裡的話?現在的飛機雖在機械裝備和安全舒適等方面比以前先進了,可製造飛機的原理是一樣的,所以說,萊特先生的貢獻,永遠受人尊敬和懷念。”駕駛員激動地說。
奧維爾幸福地笑了,他看到自己和哥哥耗費幾十年的心血,將自己全部的時間、全部的精力和全部的金錢都貢獻在飛行事業上,嘔心瀝血、歷盡艱辛,終於發明製造了動力飛機。而今天的飛機製造業不僅後繼有人,而且發展之神速到了驚人的地步。他由衷感到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欣慰。
這個聲明被發表在史密森學會的年度報告上,從而結束了一個長時間的爭論。
1948年,在奧維爾·萊特逝世前,他通知了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他希望1903年的飛機能夠歸還給美國。1948年底,這架飛機被運回到美國,並由奧維爾·萊特的遺囑執行人將它送到國家博物館,由史密森學會負責管理。
1948年12月17日,也就是人類首次飛行的45周年紀念日,這架飛機正式奉獻給美國人民。
4.奧維爾的晚年
在代頓市的郊區,在林蔭夾道的盡頭,有一座古香古色而帶有英格蘭風格的磚造兩層樓房,它被大可合抱的樹木簇擁著,益發顯得青翠欲滴,生機勃勃。
年近七十的奧維爾,雇了幾個傭人,獨身住在這座房子裡,享受著一種寧靜安詳的生活。
代頓市因萊特兄弟而聞名於世,1920年奧維爾是第一位獲得該市榮譽市民殊榮的人。這樣一來,各種各樣的應酬也就紛至沓來。人們都知道萊特這對兄弟一向不喜歡炫耀、賣弄,威爾伯尤其沉默寡言,樸實無華。然而大家還是爭相要求奧維爾簽名、留影,以獲得他的簽名或照片為榮。奧維爾除了應酬一下為地方服務的場合外,多半謝絕一些無謂的邀請。他將時間用在自己的研究工作里。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應抓緊時間把過去與哥哥一起研究的未曾發表的一些公式、理論,一一予以匯集整理,作有系統的敘述,以便流傳下來。因此他依然非常忙碌。
他經常步行到過去的工作場所緬懷昔日的年華。那裡是他們弟兄二人從事飛行研究和實驗的地方,保存著當年的各種機械、模型、書籍資料等。他們就在這裡發現許多飛行原理,計算出無數的公式,做過難以計數的實驗,創造發明了“萊特的升降舵”、“萊特操縱系統”、“風洞”等等。他們在這裡推翻了歷代著名科學家研究的關於大氣對機翼的壓力的錯誤數據,採用風洞試驗得到一整套科學數據,從而能夠製造出第一架真正實用的動力飛機……總之,萊特兄弟就在這簡陋不堪的工作間創造出不朽的業績。當年他們埋頭於飛行研究時,人們根本不予重視,甚至譏為瘋狂行為;現在他們成功了,他們的飛機、他們的飛行表演震驚了全世界。
奧維爾的晚年,經常有記者、出版商千里迢迢慕名而至,極力勸說奧維爾以回憶錄的方式來撰寫兄弟倆30多年來的研究、發明、製造飛機的艱難歷程,以及目前的感想和希望,將來流芳百世。奧維爾總是以謙遜的口吻,微笑著回答這些記者們:“說來慚愧,我們兄弟倆自幼喜歡搞機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啟發了對飛行的憧憬和興趣,就這樣,一步步推演下去。我們實在很平凡,不敢自詡有多大的成就。”說到這裡,他嘆了一口氣,“我們發明創造飛機是為了遞送郵件或用作交通工具,卻萬萬沒有想到,在世界大戰中,飛機竟成了殺人的工具。這件事實在令我痛心不已!我想,長眠於地下的哥哥一定也於心不安。”
但是有的出版商仍然鍥而不捨地敦促奧維爾同意撰寫傳記。
奧維爾只好語氣婉轉、態度甚堅地說:“這件事,我感到很為難,原因是很多當事人如今還健在。如果要我寫的話,就不能憑空杜撰,必須絕對真實。可是這樣一來,很可能要得罪很多人,所以以後再說吧。”
世人不僅對他們的偉大發明,對全人類的巨大貢獻景仰不已,而且對他們樸實無華、謙虛謹慎的品德欽佩萬分。
1947年,也就是奧維爾去世的前一年,美國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特邀奧維爾乘坐該公司的一架豪華客機升空遊覽。
朵朵白雲,急速地在窗外掠過,飛機極其平穩地在高空翱翔。機艙內設有冷熱調節設備,鋪有精美的地毯,座位舒適而華麗。
“萊特先生,感覺如何?”一位隨從恭敬地問道。
“至少我的‘萊特一號’機不能和它相比。”奧維爾幽默地答道。
“沒有您的一號機試飛成功,怎會有今天我們這些飛機?”
“你們現在的發動機是多少馬力?”奧維爾依然對機械感興趣。
“3000馬力。”
“哦!3000。我們公司在十幾年前的產品,只有你們的十分之一。”
“萊特先生,這是漸進發展而來的,您仍然是前輩。”
接著奧維爾被領到駕駛前艙去參觀。那裡大大小小几十個儀器,指示計,真是看得人眼花繚亂。
奧維爾感嘆道:“飛機製造業發展得真快,眼前這許多複雜的儀器真叫我有點頭昏目眩。回想當初我只靠一個風速計就飛上了天,真有點不可思議。”
“哪裡的話?現在的飛機雖在機械裝備和安全舒適等方面比以前先進了,可製造飛機的原理是一樣的,所以說,萊特先生的貢獻,永遠受人尊敬和懷念。”駕駛員激動地說。
奧維爾幸福地笑了,他看到自己和哥哥耗費幾十年的心血,將自己全部的時間、全部的精力和全部的金錢都貢獻在飛行事業上,嘔心瀝血、歷盡艱辛,終於發明製造了動力飛機。而今天的飛機製造業不僅後繼有人,而且發展之神速到了驚人的地步。他由衷感到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