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拉那烈的話大概沒有錯。施里武事件進一步表明團結陣線和拉那烈本人左右政局的能力進一步減弱了,更加依附於洪森及其人民黨。團結陣線總書記被人民黨勢力拘捕,而作為團結陣線主席的拉那烈卻不敢說一個不字,只是一味隨聲附和,足見其力量之軟弱。在施里武事件上,拉那烈和洪森確實已經相當統一。這完全反映了人民黨已經處於支配地位了。一位西方外交官說:“現在一切都在洪森控制之下,似乎沒有他不能做的事……甚至國王也不能阻止他。”還有一位觀察家說:洪森“已經成為柬埔寨的頭號人物,拉那烈基本上承認他無法控制局勢”。

  拉那烈在施里武事件上對人民黨和洪森表現得如此順從,除了懾於洪森強大的政治實力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有人猜測,拉那烈所以隨波逐流、甚至推波助瀾,還因為拉那烈王子和施里武親王的長期不和。一年多以前,施里武一直站在被解職的財政大臣桑蘭西一邊,屢屢責難拉那烈,這使拉那烈非常惱火。施里武的妻子曾說:“只要施里武還在,而且還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就是一個令拉那烈和團結陣線其他人感到難堪的重要因素。他們想把他搞掉。”

  這樣,施里武事件又帶上了王室紛爭的色彩。

  西哈努克國王對施里武事件表現得更加無可奈何。西哈努克本來對施里武的暗殺陰謀持懷疑態度,對他的遭軟禁也表示不滿。施里武被拘留後,某些報紙曾報導說,此事件與國王爭奪權力有關,意指西哈努克感到自己的威望受到挑戰而採取的措施。西哈努克對此十分氣憤,並就此發表聲明說,拘留施里武不是他的主張。有報導說:“當前柬埔寨嚴重的政治危機是西哈努克國王和拉那烈同洪森爭奪權力的結果。諾羅敦·施里武是這場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國王對此予以反駁,他說:“我抗議對我的誣衊,我自1993年被王位委員會選為立憲君主以來,從未介入過任何政治鬥爭,也從未尋求行使權力。”

  施里武被拘留的第二天,國王就召見拉那烈和洪森兩首相開會,他試圖說服他們不要對施里武採取過激行動,但沒存多大成效。最後國王勉強同意軟禁施里武親王,條件是不把他投入監獄,並且只有在他被剝奪議員豁免權後才能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後來,當得知把施里武押解到監獄時,西哈努克十分惱怒,但又無能為力,只能消積地以準備離開柬埔寨來表示抗議。後又想寫一封告人民書,以便向人民解釋他出走的原因。但不久又改變了主意。他知道,這一切無濟於事了。他已無力扭轉局面,以拯救他的同父異母兄弟。最後,他決定留在柬埔寨,並發表了一篇聲明,暗示惟有他本人能解決當前的這場危機。但這僅僅是一紙空文而已,政府除了表示一下例行公事般的尊重以外,照樣我行我素。

  西哈努克國王面對他登基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的王室紛爭和權力鬥爭,而自己又力不從心、束手無策的局面,感到沮喪和失望。這位73歲的癌症患者不得不考慮退出歷史舞台。他在一項聲明中說,如有合格的可以繼承王位的接班人,他就退位。他說:“我隨時都願意無條件退位,把王位留給我有能力順利解決現政權的問題的王子。”但他又暗示,目前,在所有王子和親王中,沒有合適的人選。他呼籲了解柬埔寨的分析家們向王位最高委員會推薦一名有資格被選為符合憲法的新國王的柬埔寨王子。

  可以挑選的王子確實不多了。原來曾有7位親王具備出任國王的候選人資格,他們是拉那烈、夏卡朋、尤瓦那、克馬努拉、西哈莫尼、諾林達拉那和施里武。但目前又減少了。夏卡朋因謀反而被驅逐,流亡到國外去了;施里武因為“謀殺”而被監禁了。他們顯然失掉了王位繼承權。

  對於拉那烈,西哈努克曾寄於厚望,指望他繼承王位。1995年國王曾說:“諾羅敦·拉那烈是重要的候選人,我非常希望拉那烈王子當選。”但是,當軟禁施里武事件發生後,國王對他似乎也失望了,更何況拉那烈並不願當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國王。

  西哈努克的另一個兒子諾羅敦·尤瓦那王子曾流亡香港,後又遷居美國,到1994年6月才回到柬埔寨。但是,他回國後,沒有投入政治漩渦,而是進了一座寺廟。如果將來各派勢力需要一個馴服的綿羊似的國王的話,他有可能被選中。

  西哈努克希望42歲的西哈莫尼做國王的候選人,但王后莫尼克不大讚同,而且西哈莫尼本人又對政治不大感興趣,而且不願同政治家發生衝突。所以,他並不想當國王。

  至於另外兩個王子:克馬努拉和諾林達拉那,西哈努克很少提及,因此,我們對他們的情況還不甚了了。

  由此可見,柬埔寨王位的繼承權問題將仍是一個政治鬥爭和王室紛爭的潛在因素。不要很久,可能會出現繼承危機。如果說繼承問題能在西哈努克之後順利解決,那麼柬埔寨的君主立憲制可能會繼續持續一個時期。但如果發生爭執,將不只是一個繼承權問題,而是將危及君主立憲制本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