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天色漸晚,會有人來看我們嗎?》作者:連城雪【完結】
作品梗概
1996年夏,九江,她和他廬山相遇,怦然心動的短暫花火
1996年冬,北京,她和他錯身重逢,而生命總是飽含距離
1997年夏,他隻身上海讀書,她在北京默默努力
1998年冬,她去上海看望,傷心而歸
1998年春,她失去了用生命去愛她的人
1998年夏,她去了上海,卻離他那麼遙遠
1998年到2002年的追逐,她愛透了生命,傷透了心
2002年夏,重慶,她獨自生活,默默舔傷,廈門,他退學離開,沉澱過往
2002年冬,重慶,他來到她的身邊,卻帶了顆過於大意的心
2003年夏至2006年秋,廈門,她在巢居,北京,他在獨守
2006年秋,九江,重逢,婚姻,洗盡年少的鉛華
2007年冬,北京,共同生活,初次承諾
2007年夏,德國,北京,再次分離互望,生活依舊繼續
現代版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青春版的《身份》
兩個人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小說版的,你年輕時愛過的故事...
一見鍾情的神話,情有獨鐘的守護
希望用我沉靜的文字,喚起你對愛情最深刻的回憶
希望愛情的執著,能給你永遠“在路上”的力量
再見
第一章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呢?
——題記
近些年來,我幾乎沒有想過再見到他。
他細瘦的身體,細瘦的眼睛,和細瘦的笑容。他的皮膚在秋天的陽光下笑起而出現的優美的細小紋路,他在黑夜裡寂寞的夾著煙的指尖…這些無一例外都在生活不經意的角落裡出現過,但是,唯獨聲音,那透徹的聲音好像在記憶中消失了一般,從未響起,於是,我以為我可以離這一切越來越遠,直至消失。
不見他已有3年時間,我26歲了,獨居廈門,一點點花著積蓄,永無止境的刻寫劇本。
廈門那麼慵懶,暖暖的很適合生活,有時候我在沿海的頂樓必勝客餐廳吃午後的黑森林,有時候在鼓浪嶼異國情調的街角徘徊,有時候我會在廈大外的沙灘上走來走去,有時候,只是偶爾的有時候,我在悲哀中潛入海底,無聲的海底。
也許,我可以學到他的聰明,他的美好,卻永遠學不會他的淡然,一個秋天的傍晚,我走進小巷裡的台灣書店,看到了杜拉斯的情人,很厚的一本,黑白封面,要一百多元的人民幣,它孤零零的站在支架上,呼喚我讀起那句,我愛你年輕時的臉,更愛你備受摧殘的容顏。
默讀了一次,輕聲讀了一次,驀然間就瘋跑出去。
來到這就沒用過電話,我跑了很久,流著汗看眼前閃過的街道,終於氣喘吁吁找到公共電話。
三年可以忘記很多小東西,包括號碼。撥了七八次,他的聲音才響起來,那透徹的聲音,讓我借著喘息,完全說不出話。
如果不是他疑惑的喊出我的名字,我想我便掛了,等下一個三年,下一本杜拉斯,下一次狂奔。
“想你了。”我笑。
他半天沒吱聲,突然就罵我:“你丫死哪去了?滾回來!”
“回哪去?”
“…去我們定情的地方吧,我在九江。”
“哦,明天就過去。”我放下話筒,縷順粘在臉頰的長髮,暗想這不是犯賤麼,我怎麼又犯賤了,我多麼好啊,怎麼就在他面前那麼渺小呢?
慢慢的踱回去的路上,終於放開自己去想像,他曾生活在廈門的每一天,每一步,每一次回首,他站在路邊喝酒,大聲地和jì女打著招呼,哈哈笑起來,他寫文章,然後寫不出的時候到小店買煙,買不到煙的時候就會蹲在路邊,那時候,他有真心實意地想起過我麼?也許想過,又覺得並不合適。這以前我並沒有想像過他,我使勁把廈門刻上我生活過的印記,我要把它變成我的,拼了命的砍掉自己的枝蔓與紋路,但,我失敗了。
九江便冷多了,我站在機場並了並短裙下面有些抖的雙腿,拿著新買的手機給他發簡訊,又是那陌生的語言,只是勾起往事時,已不帶著過於壓抑地回憶了。
也許沒過幾分鐘,突然的,就被人從身後抱住,很擁擠的懷抱,皮衣讓它並不溫暖,但是,溫柔。我更劇烈的顫抖著,又漸漸的平息,掙扎的轉過身去,想還以擁抱,卻被他揉亂了長發。
“陳染!”我瞪眼睛,叫出自己百般斟酌過的名字,聽起來卻如此順耳。
他笑,讓我看清他的臉,我失神了。還是那細瘦的眼睛,高挺的鼻,薄薄的唇,笑起來一點也不象讀書人,短髮依舊松亂,二十七歲的他長相沒有怎麼變化,但是,缺少了一種東西,看起來與以前判若兩人,那種東西,叫生命。
“你病了?”我摸摸他的臉。
“你說哪的病?”陳染從上到下看看自己。
據說除了眼睛哪都不健康,我沒好氣地轉過身:“就是奇怪你還沒病死。”
就這樣,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就好像我們自始至終都,在一起。
天有些陰陰的,我旅館放下行李,套上一件厚點的外套,便和他老夫老妻狀溜溜達達出去吃東西,一路上不知道說什麼,坦然的沉默,各自想著別的事情,飯不是特好吃,我倆一人半打啤酒聊起了最近看的小說,後來聊的越發起勁,如同兩個大學生勾肩搭背不可自拔,他醉了好像,拖著我晃晃悠悠的在大街上閒遊,走到後半夜流氓都要回家了,星星最亮的時候,他站在路中間吼了幾句搖滾味民謠,就朝我揮手:“Hi,girl,marry?”
我愣愣的看著他,心想難道真醉了,他翹翹嘴,放下手臂,孩子似的眼神看著我,路燈昏黃一片。
“不然我來這幹嘛?”笑嘻嘻的瞅他。
陳染又晃過來拉住我:“那就走。”
走到民政局,等了通宵,在我靠在他肩上睡得迷迷糊糊被叫醒時,辦了證。
我結婚了。
“給,一人一半。”他拎著半塊血紅的結婚證在我眼前晃。
我腦子嗡的一下:“你是不是有病?!”
“逗你玩,那是別人的,剛才在屋裡揀的。”他又樂了,蹭到我鐵青的面前,眼睛眨呀呀,直到被銀光擋住:“老婆,結婚戒指。”
我默默的看著他把戒指套在我的手指上,庸俗的真漂亮,還帶鑽石呢。
“你是不是有病?”我又小聲說了一次,三年來第一回抱住了他。
(每日更新精彩小說,敬請關註:。現在手機訪問可無彈窗GG閱讀喲~)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青春
第二章
一切事情的結果都是壞的.
——題記
我從小到大唯一延續下來的習慣就是,喜歡獨自旅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尋找某種東西,人都喜歡對最遙遠的幻影執著,但很幸運,到了最後,我竟隱約知道那種東西是什麼。
就像16歲那年,我一個人坐火車到了九江,在大街小巷晃來晃去,感受南方的炎熱與cháo濕。後來,不能免俗的爬了廬山,雲霧繚繞,綠樹成蔭,雖然比市里涼慡不少,但疲憊還是隨著小小的汗珠流淌出來,其實,這個地方在我的記憶中是很美好的,就算僅僅只談景色——如果沒有那麼多人的話。不只假設過一次,如果那個夏天我沒有去廬山,如果那天下午沒有落雨,如果落雨後我沒有若無其事的向前走,如果我一直向前走而不抬頭…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不曉得這種被風吹的到處飄的雨有什麼好躲避的,一路上已沒有了多少行人,我慢慢的走道廬山最美麗的地方,花徑,在滿眼的鮮花中閉上了眼睛,空氣馨香的味道,和雨滴清涼的觸覺,讓人不知不覺中抬起頭來,朝著想像中的天空微笑,那一剎那,很安靜,我的世界不存在任何東西。
後來,睜開眼,才知道是我的世界多了一樣東西。
陳染。
恍然間看到了他細瘦的眼睛,眼睫毛上掛著小水珠,薄薄的唇帶著不太暖的笑,微微彎下腰來俯視我,我遲疑後,嚇了一跳,往後退半步,才看清是個穿著黑色運動服的男孩,隨身聽的線彎彎的盪著,盡頭是很好看的耳朵,和被擋住的半顆銀色耳釘。
“你幹嗎?”我戴上衣服後的帽子,有點提防。
“真好玩。”他在那笑上又笑起來,新的笑容有點壞,有點調皮,還透著種聰明,也許就是這個笑容,讓我記住了他,從此,陳染再與別人不同。
他纖長的手指伸過來,拉住我右側的幾縷稍長的頭髮,又放下,就像一個熟識多年的人,沒有絲毫陌生。那時我以為是對我很特別,後來發現,因為他自己,就是那樣隨性而又精彩的人。所以,當我開始想念他時,總會把髮型剪回十六歲歲的樣子,不到肩膀,兩側更長,好像把要臉包住一樣,風一吹又散開,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經常拉住自己右邊的垂髮。
那時陳染做了一個我想不到的回答,拿出相機,咔嚓,照下怔住的我。
幾年後,他告訴我,遇見我,他聽的是Neutral的《rideon》。
Rideon,seeyou.
IcouldnevergowithyounomatterhowIwantedto.
廬山在他出現後,變成了一個不那麼普通的地方,他懂得很多,隨便就講出很多我不知道卻感興趣的地方,包括後來我視為生命的,杜拉斯。陳染也是北京人,熟悉的口音讓我親切了不少,跟著這個高個子男生走完山路,又去看《廬山戀》,馬不停蹄的放了很多很多次的老電影,陳染說,九成因為那新中國第一段吻戲修復了新一代青年千瘡百孔的精神世界,它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時代來臨了。
“第一次我喝了七瓶,喝完就覺得我可能會喝酒,你得試試,其實每個人都會喝酒,酒喝的多的人是屬於那種不必為喝酒找理由的人,你肯定屬於喝的多的人。”他在小攤的桌子上悠然自得,繞開燒烤給我倒了滿杯啤酒,白色的酒沫順著杯子流了下來,被早已醉了的木桌飛快地吸收了。
啤酒的味道,是苦的,涼的,對於啤酒,涼就是一種味道,就像對於我,陳染就是一個世界。
和一個剛剛認識的男生在半夜吃大排檔,還喝了人生中第一口酒,怎麼感覺卻如此自然?他並不提北京,也不提九江,更不提天氣,但是,說得很多,說音樂,一口英文,我不懂,說作家,名字都是四個字以上的,我也不懂,可是,他展示的那麼絢爛,那麼美好,卻絲毫不高傲,當時我就知道,這種感覺是源於一種成分,叫靈性。真正的靈性不會讓人反感嫉妒,而後我明白,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成分,叫,嚮往。
作品梗概
1996年夏,九江,她和他廬山相遇,怦然心動的短暫花火
1996年冬,北京,她和他錯身重逢,而生命總是飽含距離
1997年夏,他隻身上海讀書,她在北京默默努力
1998年冬,她去上海看望,傷心而歸
1998年春,她失去了用生命去愛她的人
1998年夏,她去了上海,卻離他那麼遙遠
1998年到2002年的追逐,她愛透了生命,傷透了心
2002年夏,重慶,她獨自生活,默默舔傷,廈門,他退學離開,沉澱過往
2002年冬,重慶,他來到她的身邊,卻帶了顆過於大意的心
2003年夏至2006年秋,廈門,她在巢居,北京,他在獨守
2006年秋,九江,重逢,婚姻,洗盡年少的鉛華
2007年冬,北京,共同生活,初次承諾
2007年夏,德國,北京,再次分離互望,生活依舊繼續
現代版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青春版的《身份》
兩個人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小說版的,你年輕時愛過的故事...
一見鍾情的神話,情有獨鐘的守護
希望用我沉靜的文字,喚起你對愛情最深刻的回憶
希望愛情的執著,能給你永遠“在路上”的力量
再見
第一章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呢?
——題記
近些年來,我幾乎沒有想過再見到他。
他細瘦的身體,細瘦的眼睛,和細瘦的笑容。他的皮膚在秋天的陽光下笑起而出現的優美的細小紋路,他在黑夜裡寂寞的夾著煙的指尖…這些無一例外都在生活不經意的角落裡出現過,但是,唯獨聲音,那透徹的聲音好像在記憶中消失了一般,從未響起,於是,我以為我可以離這一切越來越遠,直至消失。
不見他已有3年時間,我26歲了,獨居廈門,一點點花著積蓄,永無止境的刻寫劇本。
廈門那麼慵懶,暖暖的很適合生活,有時候我在沿海的頂樓必勝客餐廳吃午後的黑森林,有時候在鼓浪嶼異國情調的街角徘徊,有時候我會在廈大外的沙灘上走來走去,有時候,只是偶爾的有時候,我在悲哀中潛入海底,無聲的海底。
也許,我可以學到他的聰明,他的美好,卻永遠學不會他的淡然,一個秋天的傍晚,我走進小巷裡的台灣書店,看到了杜拉斯的情人,很厚的一本,黑白封面,要一百多元的人民幣,它孤零零的站在支架上,呼喚我讀起那句,我愛你年輕時的臉,更愛你備受摧殘的容顏。
默讀了一次,輕聲讀了一次,驀然間就瘋跑出去。
來到這就沒用過電話,我跑了很久,流著汗看眼前閃過的街道,終於氣喘吁吁找到公共電話。
三年可以忘記很多小東西,包括號碼。撥了七八次,他的聲音才響起來,那透徹的聲音,讓我借著喘息,完全說不出話。
如果不是他疑惑的喊出我的名字,我想我便掛了,等下一個三年,下一本杜拉斯,下一次狂奔。
“想你了。”我笑。
他半天沒吱聲,突然就罵我:“你丫死哪去了?滾回來!”
“回哪去?”
“…去我們定情的地方吧,我在九江。”
“哦,明天就過去。”我放下話筒,縷順粘在臉頰的長髮,暗想這不是犯賤麼,我怎麼又犯賤了,我多麼好啊,怎麼就在他面前那麼渺小呢?
慢慢的踱回去的路上,終於放開自己去想像,他曾生活在廈門的每一天,每一步,每一次回首,他站在路邊喝酒,大聲地和jì女打著招呼,哈哈笑起來,他寫文章,然後寫不出的時候到小店買煙,買不到煙的時候就會蹲在路邊,那時候,他有真心實意地想起過我麼?也許想過,又覺得並不合適。這以前我並沒有想像過他,我使勁把廈門刻上我生活過的印記,我要把它變成我的,拼了命的砍掉自己的枝蔓與紋路,但,我失敗了。
九江便冷多了,我站在機場並了並短裙下面有些抖的雙腿,拿著新買的手機給他發簡訊,又是那陌生的語言,只是勾起往事時,已不帶著過於壓抑地回憶了。
也許沒過幾分鐘,突然的,就被人從身後抱住,很擁擠的懷抱,皮衣讓它並不溫暖,但是,溫柔。我更劇烈的顫抖著,又漸漸的平息,掙扎的轉過身去,想還以擁抱,卻被他揉亂了長發。
“陳染!”我瞪眼睛,叫出自己百般斟酌過的名字,聽起來卻如此順耳。
他笑,讓我看清他的臉,我失神了。還是那細瘦的眼睛,高挺的鼻,薄薄的唇,笑起來一點也不象讀書人,短髮依舊松亂,二十七歲的他長相沒有怎麼變化,但是,缺少了一種東西,看起來與以前判若兩人,那種東西,叫生命。
“你病了?”我摸摸他的臉。
“你說哪的病?”陳染從上到下看看自己。
據說除了眼睛哪都不健康,我沒好氣地轉過身:“就是奇怪你還沒病死。”
就這樣,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就好像我們自始至終都,在一起。
天有些陰陰的,我旅館放下行李,套上一件厚點的外套,便和他老夫老妻狀溜溜達達出去吃東西,一路上不知道說什麼,坦然的沉默,各自想著別的事情,飯不是特好吃,我倆一人半打啤酒聊起了最近看的小說,後來聊的越發起勁,如同兩個大學生勾肩搭背不可自拔,他醉了好像,拖著我晃晃悠悠的在大街上閒遊,走到後半夜流氓都要回家了,星星最亮的時候,他站在路中間吼了幾句搖滾味民謠,就朝我揮手:“Hi,girl,marry?”
我愣愣的看著他,心想難道真醉了,他翹翹嘴,放下手臂,孩子似的眼神看著我,路燈昏黃一片。
“不然我來這幹嘛?”笑嘻嘻的瞅他。
陳染又晃過來拉住我:“那就走。”
走到民政局,等了通宵,在我靠在他肩上睡得迷迷糊糊被叫醒時,辦了證。
我結婚了。
“給,一人一半。”他拎著半塊血紅的結婚證在我眼前晃。
我腦子嗡的一下:“你是不是有病?!”
“逗你玩,那是別人的,剛才在屋裡揀的。”他又樂了,蹭到我鐵青的面前,眼睛眨呀呀,直到被銀光擋住:“老婆,結婚戒指。”
我默默的看著他把戒指套在我的手指上,庸俗的真漂亮,還帶鑽石呢。
“你是不是有病?”我又小聲說了一次,三年來第一回抱住了他。
(每日更新精彩小說,敬請關註:。現在手機訪問可無彈窗GG閱讀喲~)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青春
第二章
一切事情的結果都是壞的.
——題記
我從小到大唯一延續下來的習慣就是,喜歡獨自旅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尋找某種東西,人都喜歡對最遙遠的幻影執著,但很幸運,到了最後,我竟隱約知道那種東西是什麼。
就像16歲那年,我一個人坐火車到了九江,在大街小巷晃來晃去,感受南方的炎熱與cháo濕。後來,不能免俗的爬了廬山,雲霧繚繞,綠樹成蔭,雖然比市里涼慡不少,但疲憊還是隨著小小的汗珠流淌出來,其實,這個地方在我的記憶中是很美好的,就算僅僅只談景色——如果沒有那麼多人的話。不只假設過一次,如果那個夏天我沒有去廬山,如果那天下午沒有落雨,如果落雨後我沒有若無其事的向前走,如果我一直向前走而不抬頭…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不曉得這種被風吹的到處飄的雨有什麼好躲避的,一路上已沒有了多少行人,我慢慢的走道廬山最美麗的地方,花徑,在滿眼的鮮花中閉上了眼睛,空氣馨香的味道,和雨滴清涼的觸覺,讓人不知不覺中抬起頭來,朝著想像中的天空微笑,那一剎那,很安靜,我的世界不存在任何東西。
後來,睜開眼,才知道是我的世界多了一樣東西。
陳染。
恍然間看到了他細瘦的眼睛,眼睫毛上掛著小水珠,薄薄的唇帶著不太暖的笑,微微彎下腰來俯視我,我遲疑後,嚇了一跳,往後退半步,才看清是個穿著黑色運動服的男孩,隨身聽的線彎彎的盪著,盡頭是很好看的耳朵,和被擋住的半顆銀色耳釘。
“你幹嗎?”我戴上衣服後的帽子,有點提防。
“真好玩。”他在那笑上又笑起來,新的笑容有點壞,有點調皮,還透著種聰明,也許就是這個笑容,讓我記住了他,從此,陳染再與別人不同。
他纖長的手指伸過來,拉住我右側的幾縷稍長的頭髮,又放下,就像一個熟識多年的人,沒有絲毫陌生。那時我以為是對我很特別,後來發現,因為他自己,就是那樣隨性而又精彩的人。所以,當我開始想念他時,總會把髮型剪回十六歲歲的樣子,不到肩膀,兩側更長,好像把要臉包住一樣,風一吹又散開,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經常拉住自己右邊的垂髮。
那時陳染做了一個我想不到的回答,拿出相機,咔嚓,照下怔住的我。
幾年後,他告訴我,遇見我,他聽的是Neutral的《rideon》。
Rideon,seeyou.
IcouldnevergowithyounomatterhowIwantedto.
廬山在他出現後,變成了一個不那麼普通的地方,他懂得很多,隨便就講出很多我不知道卻感興趣的地方,包括後來我視為生命的,杜拉斯。陳染也是北京人,熟悉的口音讓我親切了不少,跟著這個高個子男生走完山路,又去看《廬山戀》,馬不停蹄的放了很多很多次的老電影,陳染說,九成因為那新中國第一段吻戲修復了新一代青年千瘡百孔的精神世界,它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時代來臨了。
“第一次我喝了七瓶,喝完就覺得我可能會喝酒,你得試試,其實每個人都會喝酒,酒喝的多的人是屬於那種不必為喝酒找理由的人,你肯定屬於喝的多的人。”他在小攤的桌子上悠然自得,繞開燒烤給我倒了滿杯啤酒,白色的酒沫順著杯子流了下來,被早已醉了的木桌飛快地吸收了。
啤酒的味道,是苦的,涼的,對於啤酒,涼就是一種味道,就像對於我,陳染就是一個世界。
和一個剛剛認識的男生在半夜吃大排檔,還喝了人生中第一口酒,怎麼感覺卻如此自然?他並不提北京,也不提九江,更不提天氣,但是,說得很多,說音樂,一口英文,我不懂,說作家,名字都是四個字以上的,我也不懂,可是,他展示的那麼絢爛,那麼美好,卻絲毫不高傲,當時我就知道,這種感覺是源於一種成分,叫靈性。真正的靈性不會讓人反感嫉妒,而後我明白,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成分,叫,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