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丫頭不像她的母親,也不像她的父親,她怎麼就那麼好看呢!大院裡粗俗一點的玩笑是這麼開的:「大姚,不是你的種啊。」大姚並不生氣,粗俗的背後是讚美,大姚哪裡能聽不出來?他的回答很平靜:「轉基因了嘛。」
大姚是一位管道工,因為是師範大學的管道工,他在措辭的時候就難免有些講究。大姚很在意說話——教授他見得多了,管道工他見得更多,這年頭一個管道工和一個教授能有什麼區別呢?似乎也沒有。但區別一定是有的,在嘴巴上。不同的嘴說不同的話,不同的手必然拿不同的錢。舌頭是軟玩意兒,卻是硬實力。
大姚和他的父親一樣,是一個有腦子的人。作為父親,他希望別人誇他的女兒漂亮,可也不希望別人僅僅停留在「漂亮」上。大姚說:「一般般。主要還是氣質好。」大姚的低調其實張狂.他卯足了力氣把別人的讚美往更高的層面上引。所以說,兩種人的話不能聽:做母親的夸兒子;做父親的夸女兒。都是臉面上淡定、骨子裡極不冷靜的貨。
大姚夸自己的女兒「氣質好」倒也沒有過,姚子涵四歲那一年就被母親韓月嬌帶出去上「班」了。第一個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舞蹈這東西可奇怪了,它會長在一個孩子的骨頭fèng里,能把人「撐」起來。什麼叫「撐」起來呢?這個也說不好,可你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姚子涵的腰部、背部和脖子有一條隱性的中軸,任何時候都立在那兒。
姚子涵的身上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東西——她下過四年圍棋,有段位。寫一手明媚的歐體。素描造型準確。會剪紙。「奧數」競賽得過市級二等獎。擅長演講與主持。能編程。古箏獨奏上過省台的春晚。英語還特別棒,美國腔。姚子涵念「water」的時候從來不說「喔特」,而是蛙音十足的「瓦特兒」。姚子涵這樣的複合型人才哪裡還是「棋琴書畫」能夠概括得了的呢?最能體現姚子涵實力的還要數學業:她的成績始終穩定在班級前三、年級前十。這是駭人聽聞的。附屬中學初中部二年級的同學早就不把姚子涵當人看了,他們不嫉妒,相反,他們懷揣著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學叫作「畫皮」。可「畫皮」決不2B,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藝青年的范兒。教導主任什麼樣的孩子沒見過?不要說「畫皮」,「人妖」和「魔獸」他都見過。但是,公正地說,無論是「人妖」還是「魔獸」,發展得都不如「畫皮」這般全面與均衡。教導主任在圖書館的拐角處攔住「畫皮」,神態像「畫皮」的粉,問:「你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呢?」偶像就是偶像,回答得很平常:「女人嘛,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
姚子涵對自己非常狠,從懂事的那一天起,幾乎沒有浪費過一天的光陰。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這個狠一開始也是給父母逼出來的。可是,話要分兩頭說,這年頭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以勝任副處以上的典獄長。結果呢?絕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衝著家長抄傢伙。姚子涵卻不一樣,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魯迅的鐵掌擠幹了的那塊海綿,再一擠,還能出水。大姚在家長會上曾這樣控訴說:「我們也經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米歇爾很守時。上午十點半,她準時出現在了大姚家的客廳里。大姚和米歇爾的相識很有趣,他們是在圖書館的女衛生間裡認識的。大姚正在女衛生間裡換水龍頭,米歇爾叼著香菸,一頭闖了進來,還沒來得及點火,突然發現女衛生間裡站著一個大個子的男人。米歇爾嚇了一大跳,慌忙說了一聲「堆(對)不起」,退出去了。只過了幾秒鐘,米歇爾晃悠悠地折回來了。她用左肩倚住門框,右手夾著香菸,扛到肩膀上去了,很挑釁地說:「甩(帥)哥,想吃豆腐吧?」嗨,這個洋妞,連「吃豆腐」她都會說了。大姚說:「我不在衛生間吃東西,也不在衛生間抽菸。」大姚說話的同時指了指身上的天藍色工作服,附帶著用扳手敲了一通水管,誤會就這麼消除了。米歇爾有些不好意思,她把香菸卷在掌心,說:「本宮錯了。」大姚笑笑,看出來了,是個美國妞,很健康,特自信,二十出頭的樣子,是個長不大的、愛顯擺的活寶。大姚說:「知錯能改,還是好同志。」
人和人就是這樣的,一旦認識了,就會不停地見面。大姚和米歇爾在「衛生間事件」之後起碼見過四五次,每一次米歇爾都興高采烈,大聲地把大姚叫作「甩(帥)哥」,大姚則豎起大拇指,回答她「好同志」。
暑假之前大姚在一家煎餅鋪子的旁邊又和米歇爾遇上了。大姚握住手閘,一隻腳撐在地上,把她擋住,直截了當,問她暑假裡頭有什麼打算。米歇爾告訴大姚,她會一直留在南京,去崑劇院做義工。大姚對崑劇沒興趣,說:「我想和你談筆生意。」米歇爾吊起眉梢,把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撮在一起,捻了幾下——「你是說,沈(生)意?」
大姚說:「是啊,生意。」
米歇爾說:「我沒做過沈(生)意了。」
大姚想笑,外國人就這樣,說什麼都喜歡加個「了」。大姚沒有笑,說:「很簡單的生意。我想請你陪一個人說話。」
米歇爾不明白,不過馬上就明白了——有人想練習英語口語,想來是這麼回事。
「和誰?」米歇爾問。
「一位公主。」大姚說。
美國佬真夠嗆,他們從來都不能把問題存放在腦袋裡,慢慢盤,細細算,非得堆在臉上。經過嘴角和眉梢的一番運算,米歇爾知道「公主」是什麼意思了。她刻意用生硬的「鬼子漢語」告訴大姚:「我的明白,皇上!」
不過,米歇爾即刻把她的雙臂抱在辱房的下面,盯著大姚,下巴慢慢地挪到目光相反的方向。她刻意做出風塵氣,調皮著,「我很貴了,你的明白?」
大姚哪能不知道價格,他壓了壓價碼,說:「一小時八十。」
米歇爾說:「一百二。」
「一百。」大姚意味深長地說,「人民幣很值錢的——成交?」
米歇爾當然知道了,這年頭人民幣很值錢的了,一小時一百了,說說話了,很好的價格了,米歇爾滿臉都是牙花:「為什麼不呢?」
客廳里的米歇爾依舊是一副快樂的樣子.有些興奮,不停地搓手,她的動態使她看上去相當「大」,客廳一下子就小了。大姚十分正式地讓她和公主見了面。公主在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接受過很好的禮儀訓練,她的舉止相當好,得體,高貴,只是面無表情,仿佛被米歇爾「擠」了一下。大姚注意到了,女兒的臉上歷來沒有表情,她的臉和內心沒關係,永遠是那種「還行」的樣子。高貴而又肅穆的公主把米歇爾請進了自己的閨房,大姚替她們掩上門,卻留了一道門fèng。他想聽。聽不懂才更要聽。對一個做父親的來說,還有什麼比聽不懂女兒說話更有成就感的呢?大姚津津有味的,世界又大又奇妙。
大姚忙裡偷閒,對著老婆努努嘴,韓月嬌會意了。這個師範大學的花匠套上袖套,當即包起了餃子。昨天晚上這對夫婦就商量好了,他們要請美國姑娘「吃一頓」。大姚和他的老子一樣,精明,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他的小算盤是這麼盤算的:他們請米歇爾做家教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可是,如果能把米歇爾留下來吃一頓餃子,女兒練習口語的時間實際上就成了兩小時。
大姚早就琢磨女兒的口語了。女兒的英語超級棒,大考和小考的成績在那兒呢,錯不了。可是,就在去年,吃午飯的時候,大姚無意之中瞥了一眼電視,是一檔中學生的英語競賽節目。看著看著,大姚恍然大悟了——姚子涵所謂的「英語好」,充其量也只是落實在「手上」,遠遠沒有抵達「舌頭」,換句話說,還不是「硬實力」。大姚和韓月嬌一起盯住了電視機。這一看不要緊,一看,大姚和韓月嬌都上癮了。作為資深的電視觀眾,大姚、韓月嬌和全國人民一樣,都喜歡一件事,這件事叫「PK」。這是一個「PK」的年頭,唱歌要「PK」,跳舞要「PK」,彈琴要「PK」,演講要「PK」,連相親都要「PK」,說英語當然也要「PK」。就在少兒英語終極「PK」的當天,大姚誕生了「好孩子」的新標準和新要求,簡單地說:一、能上電視:二、經得起「PK」。這句話還可以說得更加明朗一點:經歷過「PK」能「活到最後」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倒下去的最多只能算個「烈士」。 入夜之後大姚和韓月嬌開始了他們的策劃,他們是這樣分析的:由於他們的疏忽,姚子涵在小學階段並沒有選修口語班,如果以初中生的身份貿然參加競賽,「海選」能否通過都是一個問題。但是沒關係。只要姚子涵在初中階段開始強化,三年之後,或四年之後,作為一個高中生,姚子涵一樣可以在電視機里醞釀悲情,她會答謝她的父母的。一想起姚子涵「答謝父母」這個動人的環節,韓月嬌的心突然碎了,淚水在眼眶裡頭直打圈——她和孩子多不容易啊,都不容易,實在是不容易。
幾乎就在米歇爾走出姚子涵房門的同時,韓月嬌的餃子已經端上飯桌了。韓月嬌從來沒有和國際友人打過交道,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有時候反而就是莽撞,她對米歇爾說:「吃!餃子!」大姚注意到了,米歇爾望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吃驚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女廁所的那一次,臉都漲紅了。米歇爾張開她的長胳膊,說:「這怎麼好意思了!」聽到米歇爾這麼一說,大姚當即就成外交部的發言人了,中國人民的文化立場他必須闡述。大姚用近乎肅穆的口吻告訴米歇爾:「中國人向來都是好客的。」
「黨(當)然,」米歇爾說,「黨(當)然。」米歇爾似乎也肅穆了,她重申,「黨(當)然。」
米歇爾卻為難了。她有約。她在猶豫。米歇爾最終沒能斗得過餃子上空的熱氣,她掏出手機,對朋友說,她要和三個中國人開一個「小會」了,她要「晚一會兒才能到」了。嗨,這個美國妞,也會撒謊了,連撒謊的方式都帶上了地道的中國腔。
這頓餃子吃得卻不愉快。關鍵的一點在於,事態並沒有朝著大姚預定的方向發展。就在宴會正式開始之前,米歇爾發表了一大堆的客套話,當然,用的是漢語。大姚便看了女兒一眼,其實是使眼色了。姚子涵是冰雪聰明的,哪裡能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她立即用英語把米歇爾的話題接了過來。米歇爾卻衝著姚子涵嫵媚地笑了,她建議姚子涵「使用漢語」。她強調說,在「自己的家裡」使用外語對父母親來說是「不禮貌的」。當然,米歇爾也沒有忘記謙虛:「我也很想向你學習罕(漢)語了。」
這可是大姚始料未及的。米歇爾陪姚子涵說英語,大姚付了錢的。現在倒好,姚子涵陪米歇爾說漢語,不只是免費,還要貼出去一頓餃子。這是什麼事?
韓月嬌迅速地瞥了丈夫一眼。大姚看見了。這一眼自然有它的內容。責備倒也說不上,但是,失望不可避免一大姚算計到自己的頭上來了。
大姚是一位管道工,因為是師範大學的管道工,他在措辭的時候就難免有些講究。大姚很在意說話——教授他見得多了,管道工他見得更多,這年頭一個管道工和一個教授能有什麼區別呢?似乎也沒有。但區別一定是有的,在嘴巴上。不同的嘴說不同的話,不同的手必然拿不同的錢。舌頭是軟玩意兒,卻是硬實力。
大姚和他的父親一樣,是一個有腦子的人。作為父親,他希望別人誇他的女兒漂亮,可也不希望別人僅僅停留在「漂亮」上。大姚說:「一般般。主要還是氣質好。」大姚的低調其實張狂.他卯足了力氣把別人的讚美往更高的層面上引。所以說,兩種人的話不能聽:做母親的夸兒子;做父親的夸女兒。都是臉面上淡定、骨子裡極不冷靜的貨。
大姚夸自己的女兒「氣質好」倒也沒有過,姚子涵四歲那一年就被母親韓月嬌帶出去上「班」了。第一個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舞蹈這東西可奇怪了,它會長在一個孩子的骨頭fèng里,能把人「撐」起來。什麼叫「撐」起來呢?這個也說不好,可你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姚子涵的腰部、背部和脖子有一條隱性的中軸,任何時候都立在那兒。
姚子涵的身上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東西——她下過四年圍棋,有段位。寫一手明媚的歐體。素描造型準確。會剪紙。「奧數」競賽得過市級二等獎。擅長演講與主持。能編程。古箏獨奏上過省台的春晚。英語還特別棒,美國腔。姚子涵念「water」的時候從來不說「喔特」,而是蛙音十足的「瓦特兒」。姚子涵這樣的複合型人才哪裡還是「棋琴書畫」能夠概括得了的呢?最能體現姚子涵實力的還要數學業:她的成績始終穩定在班級前三、年級前十。這是駭人聽聞的。附屬中學初中部二年級的同學早就不把姚子涵當人看了,他們不嫉妒,相反,他們懷揣著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學叫作「畫皮」。可「畫皮」決不2B,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藝青年的范兒。教導主任什麼樣的孩子沒見過?不要說「畫皮」,「人妖」和「魔獸」他都見過。但是,公正地說,無論是「人妖」還是「魔獸」,發展得都不如「畫皮」這般全面與均衡。教導主任在圖書館的拐角處攔住「畫皮」,神態像「畫皮」的粉,問:「你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呢?」偶像就是偶像,回答得很平常:「女人嘛,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
姚子涵對自己非常狠,從懂事的那一天起,幾乎沒有浪費過一天的光陰。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這個狠一開始也是給父母逼出來的。可是,話要分兩頭說,這年頭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以勝任副處以上的典獄長。結果呢?絕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衝著家長抄傢伙。姚子涵卻不一樣,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魯迅的鐵掌擠幹了的那塊海綿,再一擠,還能出水。大姚在家長會上曾這樣控訴說:「我們也經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米歇爾很守時。上午十點半,她準時出現在了大姚家的客廳里。大姚和米歇爾的相識很有趣,他們是在圖書館的女衛生間裡認識的。大姚正在女衛生間裡換水龍頭,米歇爾叼著香菸,一頭闖了進來,還沒來得及點火,突然發現女衛生間裡站著一個大個子的男人。米歇爾嚇了一大跳,慌忙說了一聲「堆(對)不起」,退出去了。只過了幾秒鐘,米歇爾晃悠悠地折回來了。她用左肩倚住門框,右手夾著香菸,扛到肩膀上去了,很挑釁地說:「甩(帥)哥,想吃豆腐吧?」嗨,這個洋妞,連「吃豆腐」她都會說了。大姚說:「我不在衛生間吃東西,也不在衛生間抽菸。」大姚說話的同時指了指身上的天藍色工作服,附帶著用扳手敲了一通水管,誤會就這麼消除了。米歇爾有些不好意思,她把香菸卷在掌心,說:「本宮錯了。」大姚笑笑,看出來了,是個美國妞,很健康,特自信,二十出頭的樣子,是個長不大的、愛顯擺的活寶。大姚說:「知錯能改,還是好同志。」
人和人就是這樣的,一旦認識了,就會不停地見面。大姚和米歇爾在「衛生間事件」之後起碼見過四五次,每一次米歇爾都興高采烈,大聲地把大姚叫作「甩(帥)哥」,大姚則豎起大拇指,回答她「好同志」。
暑假之前大姚在一家煎餅鋪子的旁邊又和米歇爾遇上了。大姚握住手閘,一隻腳撐在地上,把她擋住,直截了當,問她暑假裡頭有什麼打算。米歇爾告訴大姚,她會一直留在南京,去崑劇院做義工。大姚對崑劇沒興趣,說:「我想和你談筆生意。」米歇爾吊起眉梢,把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撮在一起,捻了幾下——「你是說,沈(生)意?」
大姚說:「是啊,生意。」
米歇爾說:「我沒做過沈(生)意了。」
大姚想笑,外國人就這樣,說什麼都喜歡加個「了」。大姚沒有笑,說:「很簡單的生意。我想請你陪一個人說話。」
米歇爾不明白,不過馬上就明白了——有人想練習英語口語,想來是這麼回事。
「和誰?」米歇爾問。
「一位公主。」大姚說。
美國佬真夠嗆,他們從來都不能把問題存放在腦袋裡,慢慢盤,細細算,非得堆在臉上。經過嘴角和眉梢的一番運算,米歇爾知道「公主」是什麼意思了。她刻意用生硬的「鬼子漢語」告訴大姚:「我的明白,皇上!」
不過,米歇爾即刻把她的雙臂抱在辱房的下面,盯著大姚,下巴慢慢地挪到目光相反的方向。她刻意做出風塵氣,調皮著,「我很貴了,你的明白?」
大姚哪能不知道價格,他壓了壓價碼,說:「一小時八十。」
米歇爾說:「一百二。」
「一百。」大姚意味深長地說,「人民幣很值錢的——成交?」
米歇爾當然知道了,這年頭人民幣很值錢的了,一小時一百了,說說話了,很好的價格了,米歇爾滿臉都是牙花:「為什麼不呢?」
客廳里的米歇爾依舊是一副快樂的樣子.有些興奮,不停地搓手,她的動態使她看上去相當「大」,客廳一下子就小了。大姚十分正式地讓她和公主見了面。公主在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接受過很好的禮儀訓練,她的舉止相當好,得體,高貴,只是面無表情,仿佛被米歇爾「擠」了一下。大姚注意到了,女兒的臉上歷來沒有表情,她的臉和內心沒關係,永遠是那種「還行」的樣子。高貴而又肅穆的公主把米歇爾請進了自己的閨房,大姚替她們掩上門,卻留了一道門fèng。他想聽。聽不懂才更要聽。對一個做父親的來說,還有什麼比聽不懂女兒說話更有成就感的呢?大姚津津有味的,世界又大又奇妙。
大姚忙裡偷閒,對著老婆努努嘴,韓月嬌會意了。這個師範大學的花匠套上袖套,當即包起了餃子。昨天晚上這對夫婦就商量好了,他們要請美國姑娘「吃一頓」。大姚和他的老子一樣,精明,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他的小算盤是這麼盤算的:他們請米歇爾做家教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可是,如果能把米歇爾留下來吃一頓餃子,女兒練習口語的時間實際上就成了兩小時。
大姚早就琢磨女兒的口語了。女兒的英語超級棒,大考和小考的成績在那兒呢,錯不了。可是,就在去年,吃午飯的時候,大姚無意之中瞥了一眼電視,是一檔中學生的英語競賽節目。看著看著,大姚恍然大悟了——姚子涵所謂的「英語好」,充其量也只是落實在「手上」,遠遠沒有抵達「舌頭」,換句話說,還不是「硬實力」。大姚和韓月嬌一起盯住了電視機。這一看不要緊,一看,大姚和韓月嬌都上癮了。作為資深的電視觀眾,大姚、韓月嬌和全國人民一樣,都喜歡一件事,這件事叫「PK」。這是一個「PK」的年頭,唱歌要「PK」,跳舞要「PK」,彈琴要「PK」,演講要「PK」,連相親都要「PK」,說英語當然也要「PK」。就在少兒英語終極「PK」的當天,大姚誕生了「好孩子」的新標準和新要求,簡單地說:一、能上電視:二、經得起「PK」。這句話還可以說得更加明朗一點:經歷過「PK」能「活到最後」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倒下去的最多只能算個「烈士」。 入夜之後大姚和韓月嬌開始了他們的策劃,他們是這樣分析的:由於他們的疏忽,姚子涵在小學階段並沒有選修口語班,如果以初中生的身份貿然參加競賽,「海選」能否通過都是一個問題。但是沒關係。只要姚子涵在初中階段開始強化,三年之後,或四年之後,作為一個高中生,姚子涵一樣可以在電視機里醞釀悲情,她會答謝她的父母的。一想起姚子涵「答謝父母」這個動人的環節,韓月嬌的心突然碎了,淚水在眼眶裡頭直打圈——她和孩子多不容易啊,都不容易,實在是不容易。
幾乎就在米歇爾走出姚子涵房門的同時,韓月嬌的餃子已經端上飯桌了。韓月嬌從來沒有和國際友人打過交道,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有時候反而就是莽撞,她對米歇爾說:「吃!餃子!」大姚注意到了,米歇爾望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吃驚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女廁所的那一次,臉都漲紅了。米歇爾張開她的長胳膊,說:「這怎麼好意思了!」聽到米歇爾這麼一說,大姚當即就成外交部的發言人了,中國人民的文化立場他必須闡述。大姚用近乎肅穆的口吻告訴米歇爾:「中國人向來都是好客的。」
「黨(當)然,」米歇爾說,「黨(當)然。」米歇爾似乎也肅穆了,她重申,「黨(當)然。」
米歇爾卻為難了。她有約。她在猶豫。米歇爾最終沒能斗得過餃子上空的熱氣,她掏出手機,對朋友說,她要和三個中國人開一個「小會」了,她要「晚一會兒才能到」了。嗨,這個美國妞,也會撒謊了,連撒謊的方式都帶上了地道的中國腔。
這頓餃子吃得卻不愉快。關鍵的一點在於,事態並沒有朝著大姚預定的方向發展。就在宴會正式開始之前,米歇爾發表了一大堆的客套話,當然,用的是漢語。大姚便看了女兒一眼,其實是使眼色了。姚子涵是冰雪聰明的,哪裡能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她立即用英語把米歇爾的話題接了過來。米歇爾卻衝著姚子涵嫵媚地笑了,她建議姚子涵「使用漢語」。她強調說,在「自己的家裡」使用外語對父母親來說是「不禮貌的」。當然,米歇爾也沒有忘記謙虛:「我也很想向你學習罕(漢)語了。」
這可是大姚始料未及的。米歇爾陪姚子涵說英語,大姚付了錢的。現在倒好,姚子涵陪米歇爾說漢語,不只是免費,還要貼出去一頓餃子。這是什麼事?
韓月嬌迅速地瞥了丈夫一眼。大姚看見了。這一眼自然有它的內容。責備倒也說不上,但是,失望不可避免一大姚算計到自己的頭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