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李義府的眼淚頓時驚了回去。

  范雲仙環顧左右高聲道:“聖上說,李義府建言立武昭儀為後,體察朕意,忠心可嘉,賞珍珠一斛。”與其說是向李義府宣諭,不如說是當眾宣布,誰支持改立皇后誰便有賞!

  在眾人欣羨的目光注視下,侍衛將那斛珍珠遞到李義府手中。他一介文人哪裡端得動,重重放在地上,卻顫抖著捧起一大把,陶醉地欣賞著——寒門的窮小子,從小到大哪見過這麼多珍珠?整整一斛,這得值多少錢啊?他饒陽李家六輩人加一塊也沒掙過這麼多錢啊!

  “皇上萬歲!”這一聲終於喊了出來。

  范雲仙又附到他邊低聲道:“萬歲還命奴才提醒你,莫忘記昨夜之言。”說罷轉身即去。

  李義府忙趨步相送,手中兀自抓著那捧珍珠:“勞公公回稟,臣感念洪恩,決不負陛下所託……”此時一輪紅日已冉冉升起,李義府喜悅難抑,將那捧珍珠高高地拋向天空,霎時流光溢彩、琳琅滿目。

  “哈哈哈……”李義府每時每刻都在對人笑,卻唯有此時此刻是發自內心大笑——不僅官位保住,遠大前程之門也已敞開。只要抓住這個機會,他這隻小麻雀便能飛上青天變鳳凰,一覽全樹風光。高官厚祿富貴榮華,人活一世不就為這些嗎?

  而就在李義府身後不遠處,那個出謀劃策的王德儉更高興。他摸著脖子上的肉瘤,心中暗忖——舅父果真沒料錯,聖上心意已決,這個試探深淺的小卒已成功過河,舅父他老人家可以親自出馬了。

  第十二章 設局廢后決戰關隴集團

  一、內外合流

  李義府夜覲不但為廢王立武提供了契機,更點燃了李治的鬥志。李治表面不動聲色,胸中卻心潮澎湃。困擾他多年的疑問豁然解開,一條康莊大道出現在他面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但能擺脫魏、周、隋、唐四代以來的窠臼,使他的皇權空前穩固,還可消弭民間的不滿和隱患,引領大唐走向盛世,甚至可以實現那個埋藏他的心中的夢想——超越父皇!

  在李治看來,這個李義府簡直是張行成師傅最好的繼承者。所以他要在中書省大庭廣眾下賞賜李義府,要讓大家都親眼見到,肯緊緊追隨他李治,前程富貴指日可待。李義府也果真不負所托,當日便在省中大發議論,公然倡議改立皇后,加之王德儉在旁唱和,還真觸動不少官員。外朝終於第一次出現廢王立武的呼聲。

  與此同時媚娘也行動了——她想起昔日獻策先帝馴獅子驄之事,鐵鞭、鐵錘、匕首。李治和母親已遊說長孫無忌兩次,鐵鞭抽,鐵錘擊,這匹老馬依然不肯就範,看來只能動匕首了。借著外廷的聲勢,她要給皇后和長孫無忌致命一擊。收網的時刻到了,為了把羅網中的王皇后徹底縛住,她還需要兩根結實的繩子……

  在這後宮之中,有兩位地位特殊的老婦人,其中之一就是燕國夫人盧氏。在乳母盧氏眼中李治始終是孩子,就算當了皇帝也一樣。前番巡遊一走半年多,還碰上山洪,盧氏吃不下睡不好,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李治盼回來,自此她日日進宮操勞——其實根本沒她的差事,但大事小情總愛插一腿,大家也從不敢違拗。

  初夏之際剛有點兒轉熱,盧氏就催促尚寢局更換紗帳,換罷甘露殿,思忖李治十天中倒有七天住在立政殿,索性又帶著宦官跑到媚娘這邊來忙活。媚娘自然打起精神竭力逢迎,正殿側殿裡里外外,所有紗帳換完已將近正午,媚娘執意備膳款待。

  兩杯酒下肚,盧氏臉上紅撲撲的:“眾嬪妃中待老身最好的便是昭儀您,老身感恩不盡。”

  “什麼感恩不感恩?”媚娘更客套,“我在甘露殿為婢時多賴您教誨,若非如此,焉能將萬歲服侍得妥帖?在您面前我可不敢拿大。”

  “今非昔比嘍!如今您是昭儀,老身不過是皇家奴婢。”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若非夫人辛苦養育當今聖上,又豈有我這昭儀?就是皇后也得對您恭敬三分。”

  “皇后娘娘何等樣人?我這等下作仆才可不敢指望人家體恤。”盧氏與皇后的關係並不好。王皇后出身名門,很講究主僕尊卑之禮;皇后之母柳氏更是嫌盧氏多事,背後常有閒言。因而盧氏也厭惡皇后母女,雙方不過礙於李治面子沒撕破臉罷了。

  媚娘心中竊喜,回首向宮婢連使眼色。不一會兒工夫見乳母抱了剛入睡的李弘過來,媚娘接過孩子朝盧氏笑道:“當初我誕育此子,還多蒙您老照應,一眨眼都快四年了。過幾日我便讓他搬離立政殿,交與保傅、乳母撫育。”

  “孩子尚小,何必這麼著急?”

  “雍王素節不也早早離開淑景殿麼?”

  盧夫人卻道:“蕭淑妃照顧孩兒太過疏忽,不堪為人之母,萬歲才叫他們母子分離。她怎能與您相提並論?”

  媚娘便是此事始作俑者,焉能不知其中緣由?口上卻道:“話雖如此,我也不能壞了前例,再說如今身邊有賢兒,兩個孩子照顧起來實在麻煩,交與乳母又有何不放心的?萬歲不就是賴您之力撫養嗎?若非侍奉得好,豈能當皇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