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看上去像外國人。
“川奈先生,我們得把您父親送到檢查室去。您在這裡等著嗎?”
護士說。
天吾看看手錶。“有什麼不對勁嗎?”
護士搖搖頭。“不,不是那個意思。只是這個房間裡沒有檢查要用的機器,我們把他送到那邊去檢查。並不是什麼特殊情況。檢查完後,大夫還有話要和您說。”
“知道了。我在這裡等著。”
“食堂里有熱茶。您還是休息一會兒吧。”
“謝謝你。”天吾說。
兩位男子將父親瘦削的身體抱起,連同身上插著的點滴管一起移到輪床上。他們倆把點滴支架和輪床一起推到走廊上。動作嫻熟,始終一言不發。
“時間不會太久。”護士說。
但父親很久沒有回來。從窗口she進的光線越來越弱,但天吾沒有打開室內的燈。他覺得,如果開了燈,這裡存在的某種重要的東西似乎就會受損。
病床上有父親的身體留下的凹陷。他應該沒有多少體重了,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清晰的形狀。望著那處凹陷,天吾漸漸感到自己被獨自遺棄在了這個世界上。他甚至覺得,一旦天黑,黎明就再也不會到來了。
天吾坐在凳子上,被染成了暮靄來臨之前的色彩,保持著同樣的姿勢久久沉湎於遐思。然後他忽然想到,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思考,只是陷於無望的空白。他緩緩地從凳子上站起來,走到衛生間小便,用冷水洗臉,拿手帕拭乾,對著鏡子照了照自己的臉。想起了護士的話,到下面的食堂里喝了熱乎乎的日本茶。
大約消磨了二十分鐘,回到病房時,父親還沒被送回來。但在病床上父親留下的凹陷里,放著一個他從未見過的白色物體。
那東西全長有一百四十或一百五十厘米,勾勒出美麗光滑的曲線。
一眼看去,形狀很像花生殼,表面蒙著一層柔軟的東西,類似短短的羽毛。那羽毛還發出微弱但均勻的滑潤光輝。在黑暗時時加深的室內,混雜著淡青色的光隱約包圍著那個物體。它悄悄地橫躺在病床上,仿佛在填補父親留在身後的短暫的私人空間。天吾在門口站住,手擱在門把手上,盯著那奇怪的物體看了片刻。他翕動嘴唇,卻沒說出話來。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天吾呆立在那裡,眯起眼睛,詢問自己。為什麼這種東西會放在這裡取代父親呢?很顯然,這不是醫師或護士拿來的。它周圍飄漾著一種偏離了現實相位的特殊空氣。
隨後,天吾恍然大悟:是空氣蛹。
天吾這是第一次親眼目睹空氣蛹。在小說《空氣蛹》中,他用文字詳細地描述過它,但沒有見過實物,也不認為它是真實的存在。眼前出現的,正是和他在心中想像、在筆下描寫的完全一致的空氣蛹。
仿佛胃被人用金屬夾鉗夾了,一種強烈的似曾相識的感覺襲上心頭。
天吾不管不顧地走進屋裡,關上門。最好別讓人看見。隨後把積在口中的唾液咽下去。喉嚨深處發出不自然的響聲。
天吾慢慢湊近床邊,隔著大概一米的距離,小心翼翼地觀察那隻空氣蛹。他在動筆描繪“空氣蛹”的形狀之前,曾先用鉛筆畫過一張簡單的速寫,將自己心中的意象轉化為視覺形態,再轉換成文章。在改寫《空氣蛹》的整個過程中,他始終將這幅畫用圖釘釘在桌子前的牆上。在形狀上,它與其說是蛹,不如說更接近繭。但對深繪里來說(對天吾也一樣),卻是只能用“空氣蛹”這個名字稱呼的東西。
當時,天吾自己創作並添加了許多空氣蛹的外觀特徵。比如說中間凹下去的優美曲線,兩端柔軟的裝飾性圓瘤。這些都是他想像出來的。在深繪里原創的“故事”里,根本沒有提及。對深繪里來說,空氣蛹說到底就是空氣蛹,就像介於具象和概念之間的東西,幾乎從未感到有用語言形容它的必要。天吾只得自己動腦設計它的具體形狀。
而他此刻看到的這個空氣蛹,真在中間有凹下去的曲線,兩端還有美麗的圓瘤。
這和我在素描里畫的、在文章里寫的空氣蛹一模一樣,天吾想。
和那兩個浮在天上的月亮情形相同,他在文章里描繪的形狀,不知為何連細節都原樣化作了現實。原因與結果錯綜糾結。
四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神經被扭曲了。皮膚生出顆顆疙瘩。
身邊這個世界究竟到何處為止是現實,又從何處起是虛構?他無法分辨。到何處為止是深繪里的東西,又從何處起是天吾的東西?還有,又從何處起是“我們”的東西呢?
蛹的最上端有一條縱向綻開的筆直裂口。空氣蛹眼看就要裂成兩半。那裡生出一條大約兩厘米寬的空隙。只要彎下腰看,就能看清裡面有什麼東西。但天吾沒有這麼做的勇氣。他坐在病床邊的凳子上,讓肩膀輕輕地上下起伏著調整呼吸,注視著空氣蛹。白蛹發出微弱的光,在那裡一動不動。它就像一道布置下來的數學題,靜靜地等待著天吾走近。
蛹里到底有什麼東西?
它會向他展示什麼東西?
在小說《空氣蛹》中,主人公——那位少女,在裡面看到了自己的分身。就是子體。於是少女扔下子體,獨自一人逃出了共同體。可是在天吾的空氣蛹里(天吾憑直覺,判斷這大概是他自己的空氣蛹),到底裝著什麼?這究竟是善的東西還是惡的東西?是要引導他的東西,還是要妨害他的東西?而且,到底是誰把這個空氣蛹送到這裡來的呢?
天吾十分清楚,自己被要求採取行動,卻怎樣也鼓不起站起來窺探空氣蛹內部的勇氣。他在害怕。裝在空氣蛹中的東西,也許會傷害自己,也許會極大地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樣一想,天吾便有如一個無路可逃的人,身體僵在小小的凳子上。在他面前的,是那種讓他不敢調查父母戶籍、不敢尋找青豆下落的怯懦。他不想知道為自己準備的空氣蛹中裝著什麼東西。如果不知道就能過關,他想就這樣矇混過去。
如果可能,他很想立刻走出這個房間,頭也不回地坐上車溜回東京。
然後閉上眼睛,塞住耳朵,躲進自己小小的世界。
但天吾也明白,絕無可能。如果不看一眼那裡面的東西就溜走,我肯定會後悔一輩子。如果不敢正視那個東西,我恐怕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天吾久久地僵坐在凳子上,不知所措。既不能前行,又不能後退。
他在膝頭合攏雙手,凝視著放在床上的空氣蛹,不時逃避般將目光投向窗外。太陽已完全下山,微弱的黑暗緩緩罩住松林。依然沒有風,也聽不見濤聲。安靜得不可思議。而隨著房間越來越黑暗,那個白色物體發出的光變得越深、越鮮明。天吾覺得那東西自身仿佛是活的,有一種安詳的生命之光,有固有的體溫,有秘密的聲響。
天吾終於下定決心,從凳子上站起來,向著病床彎下身。不能就這樣逃跑。不能永遠像一個膽怯的小孩子,總是不敢正視眼前的東西。
只有了解真相能給人正義的力量,不論那是怎樣的真相。
“川奈先生,我們得把您父親送到檢查室去。您在這裡等著嗎?”
護士說。
天吾看看手錶。“有什麼不對勁嗎?”
護士搖搖頭。“不,不是那個意思。只是這個房間裡沒有檢查要用的機器,我們把他送到那邊去檢查。並不是什麼特殊情況。檢查完後,大夫還有話要和您說。”
“知道了。我在這裡等著。”
“食堂里有熱茶。您還是休息一會兒吧。”
“謝謝你。”天吾說。
兩位男子將父親瘦削的身體抱起,連同身上插著的點滴管一起移到輪床上。他們倆把點滴支架和輪床一起推到走廊上。動作嫻熟,始終一言不發。
“時間不會太久。”護士說。
但父親很久沒有回來。從窗口she進的光線越來越弱,但天吾沒有打開室內的燈。他覺得,如果開了燈,這裡存在的某種重要的東西似乎就會受損。
病床上有父親的身體留下的凹陷。他應該沒有多少體重了,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清晰的形狀。望著那處凹陷,天吾漸漸感到自己被獨自遺棄在了這個世界上。他甚至覺得,一旦天黑,黎明就再也不會到來了。
天吾坐在凳子上,被染成了暮靄來臨之前的色彩,保持著同樣的姿勢久久沉湎於遐思。然後他忽然想到,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思考,只是陷於無望的空白。他緩緩地從凳子上站起來,走到衛生間小便,用冷水洗臉,拿手帕拭乾,對著鏡子照了照自己的臉。想起了護士的話,到下面的食堂里喝了熱乎乎的日本茶。
大約消磨了二十分鐘,回到病房時,父親還沒被送回來。但在病床上父親留下的凹陷里,放著一個他從未見過的白色物體。
那東西全長有一百四十或一百五十厘米,勾勒出美麗光滑的曲線。
一眼看去,形狀很像花生殼,表面蒙著一層柔軟的東西,類似短短的羽毛。那羽毛還發出微弱但均勻的滑潤光輝。在黑暗時時加深的室內,混雜著淡青色的光隱約包圍著那個物體。它悄悄地橫躺在病床上,仿佛在填補父親留在身後的短暫的私人空間。天吾在門口站住,手擱在門把手上,盯著那奇怪的物體看了片刻。他翕動嘴唇,卻沒說出話來。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天吾呆立在那裡,眯起眼睛,詢問自己。為什麼這種東西會放在這裡取代父親呢?很顯然,這不是醫師或護士拿來的。它周圍飄漾著一種偏離了現實相位的特殊空氣。
隨後,天吾恍然大悟:是空氣蛹。
天吾這是第一次親眼目睹空氣蛹。在小說《空氣蛹》中,他用文字詳細地描述過它,但沒有見過實物,也不認為它是真實的存在。眼前出現的,正是和他在心中想像、在筆下描寫的完全一致的空氣蛹。
仿佛胃被人用金屬夾鉗夾了,一種強烈的似曾相識的感覺襲上心頭。
天吾不管不顧地走進屋裡,關上門。最好別讓人看見。隨後把積在口中的唾液咽下去。喉嚨深處發出不自然的響聲。
天吾慢慢湊近床邊,隔著大概一米的距離,小心翼翼地觀察那隻空氣蛹。他在動筆描繪“空氣蛹”的形狀之前,曾先用鉛筆畫過一張簡單的速寫,將自己心中的意象轉化為視覺形態,再轉換成文章。在改寫《空氣蛹》的整個過程中,他始終將這幅畫用圖釘釘在桌子前的牆上。在形狀上,它與其說是蛹,不如說更接近繭。但對深繪里來說(對天吾也一樣),卻是只能用“空氣蛹”這個名字稱呼的東西。
當時,天吾自己創作並添加了許多空氣蛹的外觀特徵。比如說中間凹下去的優美曲線,兩端柔軟的裝飾性圓瘤。這些都是他想像出來的。在深繪里原創的“故事”里,根本沒有提及。對深繪里來說,空氣蛹說到底就是空氣蛹,就像介於具象和概念之間的東西,幾乎從未感到有用語言形容它的必要。天吾只得自己動腦設計它的具體形狀。
而他此刻看到的這個空氣蛹,真在中間有凹下去的曲線,兩端還有美麗的圓瘤。
這和我在素描里畫的、在文章里寫的空氣蛹一模一樣,天吾想。
和那兩個浮在天上的月亮情形相同,他在文章里描繪的形狀,不知為何連細節都原樣化作了現實。原因與結果錯綜糾結。
四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神經被扭曲了。皮膚生出顆顆疙瘩。
身邊這個世界究竟到何處為止是現實,又從何處起是虛構?他無法分辨。到何處為止是深繪里的東西,又從何處起是天吾的東西?還有,又從何處起是“我們”的東西呢?
蛹的最上端有一條縱向綻開的筆直裂口。空氣蛹眼看就要裂成兩半。那裡生出一條大約兩厘米寬的空隙。只要彎下腰看,就能看清裡面有什麼東西。但天吾沒有這麼做的勇氣。他坐在病床邊的凳子上,讓肩膀輕輕地上下起伏著調整呼吸,注視著空氣蛹。白蛹發出微弱的光,在那裡一動不動。它就像一道布置下來的數學題,靜靜地等待著天吾走近。
蛹里到底有什麼東西?
它會向他展示什麼東西?
在小說《空氣蛹》中,主人公——那位少女,在裡面看到了自己的分身。就是子體。於是少女扔下子體,獨自一人逃出了共同體。可是在天吾的空氣蛹里(天吾憑直覺,判斷這大概是他自己的空氣蛹),到底裝著什麼?這究竟是善的東西還是惡的東西?是要引導他的東西,還是要妨害他的東西?而且,到底是誰把這個空氣蛹送到這裡來的呢?
天吾十分清楚,自己被要求採取行動,卻怎樣也鼓不起站起來窺探空氣蛹內部的勇氣。他在害怕。裝在空氣蛹中的東西,也許會傷害自己,也許會極大地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樣一想,天吾便有如一個無路可逃的人,身體僵在小小的凳子上。在他面前的,是那種讓他不敢調查父母戶籍、不敢尋找青豆下落的怯懦。他不想知道為自己準備的空氣蛹中裝著什麼東西。如果不知道就能過關,他想就這樣矇混過去。
如果可能,他很想立刻走出這個房間,頭也不回地坐上車溜回東京。
然後閉上眼睛,塞住耳朵,躲進自己小小的世界。
但天吾也明白,絕無可能。如果不看一眼那裡面的東西就溜走,我肯定會後悔一輩子。如果不敢正視那個東西,我恐怕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天吾久久地僵坐在凳子上,不知所措。既不能前行,又不能後退。
他在膝頭合攏雙手,凝視著放在床上的空氣蛹,不時逃避般將目光投向窗外。太陽已完全下山,微弱的黑暗緩緩罩住松林。依然沒有風,也聽不見濤聲。安靜得不可思議。而隨著房間越來越黑暗,那個白色物體發出的光變得越深、越鮮明。天吾覺得那東西自身仿佛是活的,有一種安詳的生命之光,有固有的體溫,有秘密的聲響。
天吾終於下定決心,從凳子上站起來,向著病床彎下身。不能就這樣逃跑。不能永遠像一個膽怯的小孩子,總是不敢正視眼前的東西。
只有了解真相能給人正義的力量,不論那是怎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