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三人共事近兩年,機會來了,於肇其老家那個縣的政府辦副主任退休,要找人接替,必須是能寫材料有辦公室工作經驗的。於肇其有興趣,因為該職在當地屬中層領導,不像市政府科長副科長其實都是「干鉤於」,不算領導,只能算些大幹事。他毛遂自薦,亦請柯德海塗森林幫著說話。兩位科長聯手隆重推薦,於肇其終於衣錦還鄉。
於肇其提拔榮調之際,科里三套車開進酒店,一起吃一次飯,為小於餞行。於肇其喝了點酒,略有些得意忘形,情不自禁拿《史記》中陳勝吳廣說事。當年陳勝尚未揭竿而起當陳勝王,還在田頭地腳充苦力時與夥伴們有約,叫「苟富貴,無相忘」。於肇其說咱們一樣,今後出頭了,彼此不要忘,還得互相幫。
塗森林即開玩笑,說小於這是幹嗎啦?企圖謀反還是拉幫結派?
於肇其說你這傢伙說哪去了。咱們這是三套車嘛。
柯德海說毛主席當年講過,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的。
於肇其回縣裡當他的中層領導,起初還順利,很快又不行了。這人性格上確實有毛病,自視太高,目中無人,加上情緒化,不容易得人緣。幾年下來,一直原地踏步,領導不欣賞,群眾不看好,陷在縣裡升不上去,揭竿而起,自立為王那就更難。相比之下,柯德海塗森林很順利,坐在辦公桌邊彼此搭檔,一路往上,先是柯德海提副主任,塗森林接科長,後來柯轉正,塗再接。一晃數年,時逢下邊縣區換屆,柯德海對塗森林說這是個機會,下去干幾年願意不?有一段基層領導的工作經歷,對今後發展可能有利。塗森林說那當然好,聽主任安排。此刻柯德海不說運籌帷幄,也有些長袖善舞了。這人辦事縝密周到,頗受市裡頭頭器重,不聲不響就把事情運作起來。那年秋天塗森林離開政府辦,派到縣裡任職,當副書記,去的剛好就是於肇其那個縣。柯德海交代了一句話:「關照一下小於,情況不太好。這人咱們都了解。」
塗森林到來時,恰跟當年一樣,於肇其很不得志,牢騷滿腹,這一次不滿的對象是縣裡的書記汪濤。這書記性格強悍,說一不二,用幹部很挑剔,他看不上於肇其,成見很深,總是把他丟在一邊。塗森林去時,恰逢縣直班子調整,縣政府辦主任缺位,於肇其是資深副主任,輪也該輪上了,書記卻說不行,這人撐不起來,另外找一個。塗森林悄悄努力,百般建議,末了才給於肇其爭取了一個主任科員頭銜,聊為安慰。於肇其很氣憤,說汪書記搞小圈子,只計親疏,唯要自己人,不管水平和能力,讓這種人壓著就跟叫閻羅王打鉤似的,十八層地獄之下休想翻身。塗森林還說別急,不是有那句話嗎?運動是絕對的,事物總是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沉住氣。
小於要能沉得住氣,恐怕早是另一番氣象。這人不甘寂寞,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是要想辦法。有天晚間他突然跑到塗森林的辦公室,一臉神秘,關門閉窗,拿出一張紙讓塗森林欣賞。
「這回他死定了。」他說。
他拿的並不是誰誰的死亡判決書,是涉及本縣書記汪濤的一封舉報信。此信當時在縣裡已沸沸揚揚,發送範圍甚廣,塗森林自己也收有一張,內容主要是指前些時候汪濤的父親重病,後去世,汪利用為父親舉喪之機大肆收禮、斂財,嚴重違反黨紀。於肇其對塗森林說,這件事已引發省領導重視,省有關部門即將立案調查。
「他跑不了了。」
塗森林說這種事誰幹了誰跑不掉。咱們心中有數就成。
於肇其說姓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回肯定要給弄下來。汪濤不光一直壓著小小的於肇其,對身為副書記的塗森林也一樣。這兩年塗森林在縣裡工作,最難最重的活都是他的,好的事總歸別人。該書記疑心極重,對塗森林不信任,不放心,旁人都看不下去,機關內外到處都有議論。
塗森林說小於咱們不說那些。
「趙縣長說了,塗副有能力,早就該重用的。」
塗森林明白了。於肇其不是沒事找事前來傳播小道消息,他負有重大使命。於肇其提到的趙縣長叫趙紀,他跟書記汪濤不和,由來已久。這兩人個性都很強,為人處事風格很相像,時常在一些具體事項上意見相左,磕磕碰碰,有時弄得很不愉快。他倆背景也都相當,汪濤擔任書記多年,上層人脈豐富,趙紀則是後起之秀,跟市里主要領導的關係十分密切。一個縣裡,書記縣長兩位主官鬧矛盾,機關內部必定很複雜,環境氛圍必定很惡劣,特別是性格如汪濤和趙紀這兩人者,情況尤其嚴重,塗森林感觸至深。這段時間裡汪濤趙紀兩人的矛盾趨向表面化,有傳聞說汪濤書記強烈要求上級將縣長趙紀調離本縣,而趙紀表態堅決不走。
塗森林班子裡的事情當然清楚,汪濤趙紀跟他當年碰上的柯德海於肇其不同,彼此間矛盾深得多,如塗森林所自嘲,他所慣用的「塗氏兩面膠」伎倆不管用了。他到縣裡後,一向就事論事,與雙方都保持一點距離,不去跟誰靠誰。為此書記汪濤對他有所看法,可能猜忌他腳踩兩隻船。縣長趙紀則多次對他示好,說塗副為人正派,會協調,有水平,可惜還沒機會充分發揮出來。
現在機會來了,通過於肇其悄悄降臨到塗森林的身上。這天晚上於肇其找塗森林,是鄭重其事前來傳話並協調動作的。於肇其說,省里決定調查汪濤被舉報事項,這只是個由頭,汪濤的其他問題可能也會涉及,一個一般違紀案可能會變成反腐大案。趙紀縣長讓他把這一情況趕緊告知塗副書記。
於肇其提拔榮調之際,科里三套車開進酒店,一起吃一次飯,為小於餞行。於肇其喝了點酒,略有些得意忘形,情不自禁拿《史記》中陳勝吳廣說事。當年陳勝尚未揭竿而起當陳勝王,還在田頭地腳充苦力時與夥伴們有約,叫「苟富貴,無相忘」。於肇其說咱們一樣,今後出頭了,彼此不要忘,還得互相幫。
塗森林即開玩笑,說小於這是幹嗎啦?企圖謀反還是拉幫結派?
於肇其說你這傢伙說哪去了。咱們這是三套車嘛。
柯德海說毛主席當年講過,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的。
於肇其回縣裡當他的中層領導,起初還順利,很快又不行了。這人性格上確實有毛病,自視太高,目中無人,加上情緒化,不容易得人緣。幾年下來,一直原地踏步,領導不欣賞,群眾不看好,陷在縣裡升不上去,揭竿而起,自立為王那就更難。相比之下,柯德海塗森林很順利,坐在辦公桌邊彼此搭檔,一路往上,先是柯德海提副主任,塗森林接科長,後來柯轉正,塗再接。一晃數年,時逢下邊縣區換屆,柯德海對塗森林說這是個機會,下去干幾年願意不?有一段基層領導的工作經歷,對今後發展可能有利。塗森林說那當然好,聽主任安排。此刻柯德海不說運籌帷幄,也有些長袖善舞了。這人辦事縝密周到,頗受市裡頭頭器重,不聲不響就把事情運作起來。那年秋天塗森林離開政府辦,派到縣裡任職,當副書記,去的剛好就是於肇其那個縣。柯德海交代了一句話:「關照一下小於,情況不太好。這人咱們都了解。」
塗森林到來時,恰跟當年一樣,於肇其很不得志,牢騷滿腹,這一次不滿的對象是縣裡的書記汪濤。這書記性格強悍,說一不二,用幹部很挑剔,他看不上於肇其,成見很深,總是把他丟在一邊。塗森林去時,恰逢縣直班子調整,縣政府辦主任缺位,於肇其是資深副主任,輪也該輪上了,書記卻說不行,這人撐不起來,另外找一個。塗森林悄悄努力,百般建議,末了才給於肇其爭取了一個主任科員頭銜,聊為安慰。於肇其很氣憤,說汪書記搞小圈子,只計親疏,唯要自己人,不管水平和能力,讓這種人壓著就跟叫閻羅王打鉤似的,十八層地獄之下休想翻身。塗森林還說別急,不是有那句話嗎?運動是絕對的,事物總是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沉住氣。
小於要能沉得住氣,恐怕早是另一番氣象。這人不甘寂寞,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是要想辦法。有天晚間他突然跑到塗森林的辦公室,一臉神秘,關門閉窗,拿出一張紙讓塗森林欣賞。
「這回他死定了。」他說。
他拿的並不是誰誰的死亡判決書,是涉及本縣書記汪濤的一封舉報信。此信當時在縣裡已沸沸揚揚,發送範圍甚廣,塗森林自己也收有一張,內容主要是指前些時候汪濤的父親重病,後去世,汪利用為父親舉喪之機大肆收禮、斂財,嚴重違反黨紀。於肇其對塗森林說,這件事已引發省領導重視,省有關部門即將立案調查。
「他跑不了了。」
塗森林說這種事誰幹了誰跑不掉。咱們心中有數就成。
於肇其說姓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回肯定要給弄下來。汪濤不光一直壓著小小的於肇其,對身為副書記的塗森林也一樣。這兩年塗森林在縣裡工作,最難最重的活都是他的,好的事總歸別人。該書記疑心極重,對塗森林不信任,不放心,旁人都看不下去,機關內外到處都有議論。
塗森林說小於咱們不說那些。
「趙縣長說了,塗副有能力,早就該重用的。」
塗森林明白了。於肇其不是沒事找事前來傳播小道消息,他負有重大使命。於肇其提到的趙縣長叫趙紀,他跟書記汪濤不和,由來已久。這兩人個性都很強,為人處事風格很相像,時常在一些具體事項上意見相左,磕磕碰碰,有時弄得很不愉快。他倆背景也都相當,汪濤擔任書記多年,上層人脈豐富,趙紀則是後起之秀,跟市里主要領導的關係十分密切。一個縣裡,書記縣長兩位主官鬧矛盾,機關內部必定很複雜,環境氛圍必定很惡劣,特別是性格如汪濤和趙紀這兩人者,情況尤其嚴重,塗森林感觸至深。這段時間裡汪濤趙紀兩人的矛盾趨向表面化,有傳聞說汪濤書記強烈要求上級將縣長趙紀調離本縣,而趙紀表態堅決不走。
塗森林班子裡的事情當然清楚,汪濤趙紀跟他當年碰上的柯德海於肇其不同,彼此間矛盾深得多,如塗森林所自嘲,他所慣用的「塗氏兩面膠」伎倆不管用了。他到縣裡後,一向就事論事,與雙方都保持一點距離,不去跟誰靠誰。為此書記汪濤對他有所看法,可能猜忌他腳踩兩隻船。縣長趙紀則多次對他示好,說塗副為人正派,會協調,有水平,可惜還沒機會充分發揮出來。
現在機會來了,通過於肇其悄悄降臨到塗森林的身上。這天晚上於肇其找塗森林,是鄭重其事前來傳話並協調動作的。於肇其說,省里決定調查汪濤被舉報事項,這只是個由頭,汪濤的其他問題可能也會涉及,一個一般違紀案可能會變成反腐大案。趙紀縣長讓他把這一情況趕緊告知塗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