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廖平(季平)在《六譯館全書》之一的《今古學考》里列舉了五個不同之點。我們加以歸併,成為上面的三類九項。)]

  [漢代所立十四博士,無一例外,都是今文派。十四博士的次序,依周予同《經今古文學》里的安排稍加簡化如下:

  《詩經》有魯(申公)、齊(轅因)、韓(韓嬰)、三家。魯詩、韓詩,文帝時立博士。

  《尚書》三家同出於伏勝。武帝時立書歐陽氏博士,宣帝時添立大、小夏侯。

  「禮經」有大戴(德),小戴(聖)二家。(此外還有慶普一家,因慶普未立博士,故略去)諸家同出於高堂生,武帝時立禮經博士,宣帝時分立為二家。

  易經有施(讎)、孟(喜地)、梁丘(賀)、京(房)、四家,四家同出于田何。武帝時立《易經》博士,宣帝時分立為施、孟、梁丘三家,元帝時又立京氏。

  春秋公羊有嚴(彭祖)、顏(安樂)二家。二家同出於胡母生、董仲舒。武帝時立《春秋》公羊博士。

  上面這十四位,無一例外,通通是今文博士。漢初民間已流傳和教授《毛詩》、《古文尚書》、《逸禮》、《左傳》等古文經傳,但未得列於學官。

  《今古學考》里說:「孔子初年之言,古學所祖也;……孔子晚年之言,今學所祖也。」「西漢之時,天子喜經文之利已,遂並其籍而崇之。]

  [發明植物纖維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二世紀中,近年出土的「灞橋紙(麻纖維制)為武帝時物。]

  天漢二年(B99,壬午),58歲。

  春,巡行東海。

  夏5月,命李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因杅將軍公孫敖出西河,擊胡。貳師將軍擊右賢王於天山,斬首虜萬餘級。匈奴大軍圍李廣利,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軍陷重圍,假司馬趙充國與壯士百餘人潰圍陷陣,李廣利隨而脫。漢武帝在行轅視趙充國創傷,嗟嘆之,拜為中郎。

  李廣孫騎都尉李陵,主動請纓,願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策應貳師。北行30日擊匈奴,至浚稽山,被匈奴大單于自率三萬騎兵包圍。李陵奮戰,矢盡道窮,不獲救兵,投降。

  司馬遷為李陵進言。

  [陵者,李廣孫,敢兄當戶之子。上使陵為貳師將軍督輜重。陵稽首曰:「願得自當一隊。」上曰:「吾無騎與汝。」陵曰:「不用騎,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至峻稽山,與單于相遇,以騎三萬攻陵。陵千餘弩俱發,應弦皆倒。虜還走上山,陵追擊之,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賢王,馳兵八萬騎攻陵。陵且戰且卻,南行數日,抵山谷中。復大戰,斬首三千餘級。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1)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引兵東南,五日,抵大澤葭葦中,虜從上風縱火,燒陵,陵亦令軍縱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單于在山上,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自步斗樹木間,復殺虜數千,因發連弩射,單于下走。是日捕得生口,言「單于曰:『此漢精兵也,晶夜引吾南行近塞,得無有伏兵乎?』諸軍長皆曰:『單于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勝,後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還。』」是日,戰數十合,復力戰,殺傷虜二千餘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中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軍無後救,射矢且盡。

  」單于大喜,進兵使騎並擊漢軍,疾呼曰:「李陵、韓延年趨降!」遂庶道攻陵,四面射,矢下如雨。陵矢且盡,即棄車去。士卒尚三千餘人,徒斬車輻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入山谷。單于入遮,從山上墜石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兵敗,吾死矣!」軍吏或勸陵降,陵曰:「吾不死,非壯士也。」陵嘆曰:「使人有數十矢,足以免矣,今無兵復戰。」令軍士人持三升火米,一片冰,令各散去遮虜鄣相待。陵與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數十人。虜千騎追之,延年死。陵曰:「無面目以報陛下!」遂降。士卒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陵敗處去塞百餘里。

  單于以大女妻陵,立為右校王。上聞陵降,大怒,大臣憂懼。太史公司馬遷上言陵功,以陵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初,上遺貳師將軍出時,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于相持,而貳師無功。上以遷欲沮貳師,為陵遊說。後捕得匈奴生口,言陵教單于為兵法。上怒,乃族陵家,而下遷腐刑。陵聞之曰:「教單于為兵者,乃緒也,非陵也。」李緒者,故塞外都尉,先是降匈奴。陵痛其家以緒誅,乃使人刺殺緒。(《漢紀》)]

  武帝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郡、國二千石為治吏大抵多酷吏。以酷法嚴治貴戚、權貴及豪強,法誅並用,飲食連坐。

  [《廿二史札記》:《杜周傳》:「武帝時詔獄益多,二千石擊廷尉者不下百餘人,其他獄案一歲至千餘章,大者連逮證案數百人,小者數十人,遠者數千里,近者數百里。既到,獄吏責如章告,不服,則笞掠定之。於是皆亡匿。獄久者至更數赦,十餘贈猶相告言,大抵詆以不道以上。廷尉及中都詔獄,逮至六七萬人,吏所增加又十有餘萬。」是可見當日刑獄之濫也。民之生於是時,何不幸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