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倘不能,則為自命為國學家所不懂的新的音譯語,可是要侵入真的國學的地域裡來了。
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12〕,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13〕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而他的序文中有一段說,「案古簡所出為地凡三(中略)其三則和闐東北之尼雅城及馬咱托拉拔拉滑史德三地也」。
這些譯音,並不比「屠介納夫」之類更古雅,更易懂。然而何以非用不可呢?就因為有三處地方,是這樣的稱呼;即使上海的國學家怎樣冷笑,他們也仍然還是這樣的稱呼。當假的國學家正在打牌喝酒,真的國學家正在穩坐高齋讀古書的時候,沙士比亞〔14〕的同鄉斯坦因博士卻已經在甘肅新疆這些地方的沙磧里,將漢晉簡牘掘去了;不但掘去,而且做出書來了。所以真要研究國學,便不能不翻回來;因為真要研究,所以也就不能行我的三策:或絕口不提,或但云「得於華夏」,或改為「獲之於春申浦畔」了。
而且不特這一事。此外如真要研究元朝的歷史,便不能不懂「屠介納夫」的國文,因為單用些「鴛鴦」「蝴蝶」這些字樣,實在是不夠敷衍的。所以中國的國學不發達則已,萬一發達起來,則敢請恕我直言,可是斷不是洋場上的自命為國學家「所能廁足其間者也」的了。
但我於序文里所謂三處中的「馬咱托拉拔拉滑史德」,起初卻實在不知道怎樣斷句,讀下去才明白二是「馬咱托拉」,三是「拔拉滑史籍」。
所以要清清楚楚的講國學,也仍然須嵌外國字,須用新式的標點的。
十一月六日。
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四日、六日《晨報副刊》,署名風聲。
〔2〕「屠介納夫」通譯屠格涅夫。參看本卷第170頁注〔5〕。「郭歌里」,通譯果戈理。
〔3〕阿難陀印度斛飯王的兒子,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實叉難陀,印度高僧,武則天證聖一年(695)起在中國長安翻譯《華嚴經》及其他佛經共十九部。鳩摩羅什婆(簡稱鳩摩羅什),父為印度人,母為龜茲國王妹。公元四○一年自龜茲至長安,後秦姚興待以國師之禮,譯經三百八十餘卷。
〔4〕「柯伯堅」通譯克魯泡特金(T.D.e]PaP_WXY,1842。保梗玻保砉拚*義思想家。中國留法學生主辦的《新世紀》周刊第八十七號(一九○九年三月六日)刊有他的照片,譯名為「柯伯堅」。
〔5〕「陶斯道」《新世紀》第七十三號(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和第七十六號(同年十二月五日)譯載丘克朔夫的《我良心上喜歡如此》的文章,評介俄國作家「陶斯道」。從該文內容看,是指托爾斯泰(即文中的Tolstoi),並不是陀思妥也夫斯基(即文中的Dostoievski)。
〔6〕六朝和尚指道安、鳩摩羅什等著名的佛經翻譯者。〔7〕克魯泡特金逝世的消息,見於一九二一年二月一日上海《時報》,其中刊有一張照片,下注文字是「近日逝世之俄國社會改革家苦魯巴金」,而照片卻是身著軍服的俄國將軍庫羅巴特金(即文中的Kuro-patkin,1848—1925)。〔8〕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文學家、書法家。唐伯虎(1470—1523),名寅,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文學家、畫家。黃三太,舊小說《彭公案》中的人物。〔9〕進化論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的理論,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是這個科學理論的奠基者。
〔10〕相對論關於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關係的理論,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本世紀初由德國出生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等所建立。〔11〕美洲是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C.Colombo,約1451—1506)於一四九二年發現的。
〔12〕《流沙墜簡》三卷,羅振玉、王國維合編。一九○○年、一九○七年,英國人斯坦因(A.Stein)兩次在我國新疆、甘肅掘得漢晉時代木簡,偷運回國,法國人沙畹(E.Chavannes)曾為這些木簡作考釋。羅振玉、王國維又把它們分類編排,重加考釋,分為《小學術數方技書》、《屯戍叢殘》、《簡牘遺文》等三卷。〔13〕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近代學者。著有《觀堂集林》、《宋元戲曲史》、《人間詞話》等。〔14〕沙士比亞英國戲劇家、詩人。參看本卷第43頁注〔92〕。 前兩三年的書報上,關於文藝的大抵只有幾篇創作(姑且這樣說)和翻譯,於是讀者頗有批評家出現的要求,現在批評家已經出現了,而且日見其多了。
以文藝如此幼稚的時候,而批評家還要發掘美點,想扇起文藝的火焰來,那好意實在很可感。即不然,或則嘆息現代作品的淺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則嘆息現代作品之沒有血淚,那是怕著作界復歸於輕佻。雖然似乎微辭過多,其實卻是對於文藝的熱烈的好意,那也實在是很可感謝的。
獨有靠了一兩本「西方」的舊批評論,或則撈一點頭腦板滯的先生們的唾餘,或則仗著中國固有的什麼天經地義之類的,也到文壇上來踐踏,則我以為委實太濫用了批評的權威。試將粗淺的事來比罷: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沒有「嗜痂之癖」〔2〕,沒有喝醉了酒,沒有害著熱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我對於文藝批評家的希望卻還要小。我不敢望他們於解剖裁判別人的作品之前,先將自己的精神來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無淺薄卑劣荒謬之處,因為這事情是頗不容易的。我所希望的不過願其有一點常識,例如知道裸體畫和春畫的區別,接吻和性交的區別,屍體解剖和戮屍的區別,出洋留學和「放諸四夷」〔5〕的區別,筍和竹的區別,貓和老虎的區別,老虎和番菜館的區別……。更進一步,則批評以英美的老先生學說為主,自然是悉聽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兩國;看不起托爾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調查一點他的行實,真看過幾本他所做的書。
還有幾位批評家,當批評譯本的時候,往往詆為不足齒數的勞力,而怪他何不去創作。創作之可尊,想來翻譯家該是知道的,然而他竟止於翻譯者,一定因為他只能翻譯,或者偏愛翻譯的緣故。所以批評家若不就事論事,而說些應當去如此如彼,是溢出於事權以外的事,因為這類言語,是商量教訓而不是批評。現在還將廚子來比,則吃菜的只要說出品味如何就盡夠,苦於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fèng或造房子,那是無論怎樣的呆廚子,也難免要說這位客官是痰迷心竅的了。
十一月九日。
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九日《晨報副刊》,署名風聲。
〔2〕「嗜痂之癖」病態的、反常的嗜好。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載:「東莞劉邕性嗜食瘡病,以為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灸瘡,痂落在床,邕取食之。」
〔3〕「放諸四夷」語出《禮記·大學》:「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四夷,舊時漢族統治者對我國四方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帶輕蔑性的稱呼。
放諸四夷,放逐到邊遠的地方。可是我見過圓的方的長方的八角六角的菱花式的寶相花〔3〕式的鏡子矣,沒有見過半月形的鏡子也。
我於是乎很不有趣也!
謹案小孩子略受新cháo,輒敢妄行詰難,人心不古,良足慨然!然拜讀原詩,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為 兩半個都那裡去了 ,即成全璧矣。胡先生夙擅改削〔4〕,當不以鄙言為河漢也。夏曆中秋前五日,某生者〔5〕謹注。
十月九日。
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月九日《晨報副刊》,署名某生者。
〔2〕胡懷琛(1886 1938)字寄塵,安徽涇縣人。他也是本書《所謂 國學 》一文中所說的國學家和 鴛鴦蝴蝶體 作家之一。他在一九二二年九月給鄭振鐸的信中曾攻擊新文學運動說: 提倡新文學的人,意思要改造中國的文學;但是這幾年來,不但沒有收效,而且有些反動。 作者在這裡所說的 兒歌的 反動 ,就是針對這種言論而發的。
〔3〕寶相花薔薇科,花似薔薇,朵大色麗。〔4〕胡懷琛曾把胡適《嘗試集》中的一些詩,加以改削,重新發表。這裡所說的 夙善改削 ,即指此事。
〔5〕某生者作者署名 某生者 ,含有諷刺當時 鴛鴦蝴蝶派 小說作者的意思,因為這一派作者常有用 生 作筆名的,而且他們的小說多用 某生者,某地人,家世簪纓,文采斐雅 一類話開頭,幾乎成為一個公式。 現在對於文藝的批評日見其多了,是好現象;然而批評日見其怪了,是壞現象,愈多反而愈壞。
我看了很覺得不以為然的是胡夢華君對於汪靜之君《蕙的風》的批評,尤其覺得非常不以為然的是胡君答覆章鴻熙君的信〔2〕。
一,胡君因為《蕙的風》里有一句 一步一回頭瞟我意中人 ,便科以和《金瓶梅》〔3〕一樣的罪:這是鍛鍊周納〔4〕的。《金瓶梅》卷首誠然有 意中人 三個字,但不能因為有三個字相同,便說這書和那書是一模樣。例如胡君要青年去懺悔,而《金瓶梅》也明明說是一部 改過的書 ,若因為這一點意思偶合,而說胡君的主張也等於《金瓶梅》,我實在沒有這樣的粗心和大膽。我以為中國之所謂道德家的神經,自古以來,未免過敏而又過敏了,看見一句 意中人 ,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見一個 瞟 字,便即穿鑿到別的事情上去。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 授受不親 〔5〕,後來也就會 瞟 ,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6〕,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二,胡君因為詩里有 一個和尚悔出家 的話,便說是誣衊了普天下和尚,而且大呼釋迦牟尼〔7〕佛:這是近於宗教家而且援引多數來恫嚇,失了批評的態度的。其實一個和尚悔出家,並不是怪事,若普天下的和尚沒有一個悔出家的,那倒是大怪事。中國豈不是常有酒肉和尚,還俗和尚麼?非 悔出家 而何?倘說那些是壞和尚,則那詩里的便是壞和尚之一,又何至誣衊了普天下的和尚呢?這正如胡君說一本詩集是不道德,並不算誣衊了普天下的詩人。至於釋迦牟尼,可更與文藝界 風馬牛 〔8〕了,據他老先生的教訓,則做詩便犯了 綺語戒 〔9〕,無論道德或不道德,都不免受些孽報,可怕得很的!
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12〕,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13〕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而他的序文中有一段說,「案古簡所出為地凡三(中略)其三則和闐東北之尼雅城及馬咱托拉拔拉滑史德三地也」。
這些譯音,並不比「屠介納夫」之類更古雅,更易懂。然而何以非用不可呢?就因為有三處地方,是這樣的稱呼;即使上海的國學家怎樣冷笑,他們也仍然還是這樣的稱呼。當假的國學家正在打牌喝酒,真的國學家正在穩坐高齋讀古書的時候,沙士比亞〔14〕的同鄉斯坦因博士卻已經在甘肅新疆這些地方的沙磧里,將漢晉簡牘掘去了;不但掘去,而且做出書來了。所以真要研究國學,便不能不翻回來;因為真要研究,所以也就不能行我的三策:或絕口不提,或但云「得於華夏」,或改為「獲之於春申浦畔」了。
而且不特這一事。此外如真要研究元朝的歷史,便不能不懂「屠介納夫」的國文,因為單用些「鴛鴦」「蝴蝶」這些字樣,實在是不夠敷衍的。所以中國的國學不發達則已,萬一發達起來,則敢請恕我直言,可是斷不是洋場上的自命為國學家「所能廁足其間者也」的了。
但我於序文里所謂三處中的「馬咱托拉拔拉滑史德」,起初卻實在不知道怎樣斷句,讀下去才明白二是「馬咱托拉」,三是「拔拉滑史籍」。
所以要清清楚楚的講國學,也仍然須嵌外國字,須用新式的標點的。
十一月六日。
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四日、六日《晨報副刊》,署名風聲。
〔2〕「屠介納夫」通譯屠格涅夫。參看本卷第170頁注〔5〕。「郭歌里」,通譯果戈理。
〔3〕阿難陀印度斛飯王的兒子,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實叉難陀,印度高僧,武則天證聖一年(695)起在中國長安翻譯《華嚴經》及其他佛經共十九部。鳩摩羅什婆(簡稱鳩摩羅什),父為印度人,母為龜茲國王妹。公元四○一年自龜茲至長安,後秦姚興待以國師之禮,譯經三百八十餘卷。
〔4〕「柯伯堅」通譯克魯泡特金(T.D.e]PaP_WXY,1842。保梗玻保砉拚*義思想家。中國留法學生主辦的《新世紀》周刊第八十七號(一九○九年三月六日)刊有他的照片,譯名為「柯伯堅」。
〔5〕「陶斯道」《新世紀》第七十三號(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和第七十六號(同年十二月五日)譯載丘克朔夫的《我良心上喜歡如此》的文章,評介俄國作家「陶斯道」。從該文內容看,是指托爾斯泰(即文中的Tolstoi),並不是陀思妥也夫斯基(即文中的Dostoievski)。
〔6〕六朝和尚指道安、鳩摩羅什等著名的佛經翻譯者。〔7〕克魯泡特金逝世的消息,見於一九二一年二月一日上海《時報》,其中刊有一張照片,下注文字是「近日逝世之俄國社會改革家苦魯巴金」,而照片卻是身著軍服的俄國將軍庫羅巴特金(即文中的Kuro-patkin,1848—1925)。〔8〕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文學家、書法家。唐伯虎(1470—1523),名寅,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文學家、畫家。黃三太,舊小說《彭公案》中的人物。〔9〕進化論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的理論,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是這個科學理論的奠基者。
〔10〕相對論關於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關係的理論,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本世紀初由德國出生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等所建立。〔11〕美洲是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C.Colombo,約1451—1506)於一四九二年發現的。
〔12〕《流沙墜簡》三卷,羅振玉、王國維合編。一九○○年、一九○七年,英國人斯坦因(A.Stein)兩次在我國新疆、甘肅掘得漢晉時代木簡,偷運回國,法國人沙畹(E.Chavannes)曾為這些木簡作考釋。羅振玉、王國維又把它們分類編排,重加考釋,分為《小學術數方技書》、《屯戍叢殘》、《簡牘遺文》等三卷。〔13〕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近代學者。著有《觀堂集林》、《宋元戲曲史》、《人間詞話》等。〔14〕沙士比亞英國戲劇家、詩人。參看本卷第43頁注〔92〕。 前兩三年的書報上,關於文藝的大抵只有幾篇創作(姑且這樣說)和翻譯,於是讀者頗有批評家出現的要求,現在批評家已經出現了,而且日見其多了。
以文藝如此幼稚的時候,而批評家還要發掘美點,想扇起文藝的火焰來,那好意實在很可感。即不然,或則嘆息現代作品的淺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則嘆息現代作品之沒有血淚,那是怕著作界復歸於輕佻。雖然似乎微辭過多,其實卻是對於文藝的熱烈的好意,那也實在是很可感謝的。
獨有靠了一兩本「西方」的舊批評論,或則撈一點頭腦板滯的先生們的唾餘,或則仗著中國固有的什麼天經地義之類的,也到文壇上來踐踏,則我以為委實太濫用了批評的權威。試將粗淺的事來比罷: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沒有「嗜痂之癖」〔2〕,沒有喝醉了酒,沒有害著熱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我對於文藝批評家的希望卻還要小。我不敢望他們於解剖裁判別人的作品之前,先將自己的精神來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無淺薄卑劣荒謬之處,因為這事情是頗不容易的。我所希望的不過願其有一點常識,例如知道裸體畫和春畫的區別,接吻和性交的區別,屍體解剖和戮屍的區別,出洋留學和「放諸四夷」〔5〕的區別,筍和竹的區別,貓和老虎的區別,老虎和番菜館的區別……。更進一步,則批評以英美的老先生學說為主,自然是悉聽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兩國;看不起托爾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調查一點他的行實,真看過幾本他所做的書。
還有幾位批評家,當批評譯本的時候,往往詆為不足齒數的勞力,而怪他何不去創作。創作之可尊,想來翻譯家該是知道的,然而他竟止於翻譯者,一定因為他只能翻譯,或者偏愛翻譯的緣故。所以批評家若不就事論事,而說些應當去如此如彼,是溢出於事權以外的事,因為這類言語,是商量教訓而不是批評。現在還將廚子來比,則吃菜的只要說出品味如何就盡夠,苦於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fèng或造房子,那是無論怎樣的呆廚子,也難免要說這位客官是痰迷心竅的了。
十一月九日。
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九日《晨報副刊》,署名風聲。
〔2〕「嗜痂之癖」病態的、反常的嗜好。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載:「東莞劉邕性嗜食瘡病,以為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灸瘡,痂落在床,邕取食之。」
〔3〕「放諸四夷」語出《禮記·大學》:「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四夷,舊時漢族統治者對我國四方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帶輕蔑性的稱呼。
放諸四夷,放逐到邊遠的地方。可是我見過圓的方的長方的八角六角的菱花式的寶相花〔3〕式的鏡子矣,沒有見過半月形的鏡子也。
我於是乎很不有趣也!
謹案小孩子略受新cháo,輒敢妄行詰難,人心不古,良足慨然!然拜讀原詩,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為 兩半個都那裡去了 ,即成全璧矣。胡先生夙擅改削〔4〕,當不以鄙言為河漢也。夏曆中秋前五日,某生者〔5〕謹注。
十月九日。
KK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月九日《晨報副刊》,署名某生者。
〔2〕胡懷琛(1886 1938)字寄塵,安徽涇縣人。他也是本書《所謂 國學 》一文中所說的國學家和 鴛鴦蝴蝶體 作家之一。他在一九二二年九月給鄭振鐸的信中曾攻擊新文學運動說: 提倡新文學的人,意思要改造中國的文學;但是這幾年來,不但沒有收效,而且有些反動。 作者在這裡所說的 兒歌的 反動 ,就是針對這種言論而發的。
〔3〕寶相花薔薇科,花似薔薇,朵大色麗。〔4〕胡懷琛曾把胡適《嘗試集》中的一些詩,加以改削,重新發表。這裡所說的 夙善改削 ,即指此事。
〔5〕某生者作者署名 某生者 ,含有諷刺當時 鴛鴦蝴蝶派 小說作者的意思,因為這一派作者常有用 生 作筆名的,而且他們的小說多用 某生者,某地人,家世簪纓,文采斐雅 一類話開頭,幾乎成為一個公式。 現在對於文藝的批評日見其多了,是好現象;然而批評日見其怪了,是壞現象,愈多反而愈壞。
我看了很覺得不以為然的是胡夢華君對於汪靜之君《蕙的風》的批評,尤其覺得非常不以為然的是胡君答覆章鴻熙君的信〔2〕。
一,胡君因為《蕙的風》里有一句 一步一回頭瞟我意中人 ,便科以和《金瓶梅》〔3〕一樣的罪:這是鍛鍊周納〔4〕的。《金瓶梅》卷首誠然有 意中人 三個字,但不能因為有三個字相同,便說這書和那書是一模樣。例如胡君要青年去懺悔,而《金瓶梅》也明明說是一部 改過的書 ,若因為這一點意思偶合,而說胡君的主張也等於《金瓶梅》,我實在沒有這樣的粗心和大膽。我以為中國之所謂道德家的神經,自古以來,未免過敏而又過敏了,看見一句 意中人 ,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見一個 瞟 字,便即穿鑿到別的事情上去。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 授受不親 〔5〕,後來也就會 瞟 ,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6〕,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二,胡君因為詩里有 一個和尚悔出家 的話,便說是誣衊了普天下和尚,而且大呼釋迦牟尼〔7〕佛:這是近於宗教家而且援引多數來恫嚇,失了批評的態度的。其實一個和尚悔出家,並不是怪事,若普天下的和尚沒有一個悔出家的,那倒是大怪事。中國豈不是常有酒肉和尚,還俗和尚麼?非 悔出家 而何?倘說那些是壞和尚,則那詩里的便是壞和尚之一,又何至誣衊了普天下的和尚呢?這正如胡君說一本詩集是不道德,並不算誣衊了普天下的詩人。至於釋迦牟尼,可更與文藝界 風馬牛 〔8〕了,據他老先生的教訓,則做詩便犯了 綺語戒 〔9〕,無論道德或不道德,都不免受些孽報,可怕得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