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海峽兩岸皆我家(10)
像是與十七樓震撼人心的場面相呼應,樓下正出演著一幕鬧劇,幾個腰圓膀乍的彪形大漢詐詐唬唬,罵罵咧咧,揮胳膊弄腿,說要打那些到大陸去的人。後總算被來來大飯店的人好說歹說給請了出來。真是“來來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雖說虛驚一場,可大姐靜宜憂心忡忡,勸她三思而行。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在歲月長河中已歷經六十四個春秋的她不會不懂,但是認準了的事就做,不屈不撓已凝進她的血液中,成為生物屬性了,她不想也不能後退,儘管訪問團的成員在軟硬兼施中已退出一半,只剩下三十多位了。
1989年冬,代表團全體成員在香港集合,由香港飛往北京,然後依次訪問上海、福州、廈門和廣州,再回香港。陳香梅任代表團團長,副團長是台灣人朱伯舜和美國人郝福滿。中國接待單位是國務院外經貿、僑務辦公室、地方工商聯和中國對外友協。負責友協美大洋司的主任是李小林,李小林工作勤奮,一口流利的英語,長相又極亮麗,陳香梅與她相識好些日子後,方知她是李先念的小女兒,所以陳香梅對這位不驕不躁的女子評價頗高。
在北京,訪問團受到最高禮遇,住進了原本是中國政府招待外賓的釣魚台國賓館,而且是十八號總統樓!總統樓是用來招待外國元首之處,聽說英國女皇伊莉莎白夫婦、里根總統夫婦訪華時就住在此樓。雕欄玉砌、宮殿樓閣、花木繁茂、流水潺潺,宛若人間仙境。訪問團中不少商界人物,真有受寵若驚的誠惶誠恐感。陳香梅不覺打趣道:“你們此生大概只有此一回住這棟賓館,除非有朝一日你們中的哪位做了總統。”眾人倒也不惱,沒有這位響噹噹的陳香梅,他們怕也沒有今日,至少沒這麼快吧。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還接見了他們,且莫說商界人士全是鑽在錢眼裡的,這一回他們在投資考察之外收穫到了更重要的東西,實實在在感受到母親懷抱的溫暖,尋到根了。
在上海,他們受到上海市長朱基的熱情款待。汽車大王、上海工商聯主席劉靖基老先生在他的會館隆重招待訪問團。劉老的小姨子便是台北女企業家吳舜文,而朱伯舜的九十歲的老母仍居住在上海,訪問團中還有幾位上海人,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他們不是客,是同祖同宗的中國人。
在福州、在廈門,王兆國省長向訪問團展示了這方水上最理想的投資環境,那與台灣相通的語音、習俗,還真對訪問團團員們有著別樣魅力呢。
在廣州,葉選平省長的晚宴又是另番情趣。主客皆可即興賦詩高歌,其樂陶陶。粵劇名演員紅線女為大家唱了一曲,唱前說道:“葉省長有命我可以不來,但今日聽說是歡迎陳香梅一行人,我不請自來了,而且要為大家唱一曲。”陳香梅跟紅線女及她女兒紅紅私交不錯,陳香梅相信,人生有緣,處處關情。席間有位美國駐廣州領事,是剛從台北調過來的,被歡樂融洽的氣氛感染,也要唱首中國歌,可他只會唱一首:“梅花、梅花滿天下,愈低它愈開花……”台灣人不覺一愣,這不是蔣緯國的《梅花歌》麼?葉省長的秘書急了,走到省長身旁輕聲說:“省長,你聽他在唱回民黨的國歌呢。”葉省長搖搖頭:“你不懂,這不是國民黨的國歌,是梅花歌,你不要亂說。”於是,氣氛始終和諧輕鬆。坐在葉省長旁邊的陳香梅目睹這一幕幕,不禁又咂摸起她信奉的八個字:“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懷著依依惜別的深情,訪問團飛回香港。兩岸行算是圓滿成功。
1990年5月,陳香梅再度組織台灣工商訪問團到大陸,海峽兩岸的交流納入正軌。
春去春來,花落花開。兩岸交流有拓寬有進展,也有跌宕起伏,但前景是光明燦爛的,海峽兩岸,本是一個中國。
陳香梅很愛說一個硌:有個老人臨終時,將十個兒子召到床前,給他們每人一雙筷子,讓他們給折斷,十個兒子很輕易地都辦到了;爾後老人將十雙筷子捆成一紮,讓他從們給折斷,可誰也辦不到。老人大喊一聲:“團結就是力量!”
這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老掉了牙的故事。可而今,年輕的父母不愛說了,可愛的孩童更不愛聽了。
她很愛說。
血濃於水。
把根留住。
歲月不饒人。她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她還會不屈不撓地努力麼?
她笑笑,她想起了胡適之在自家照片上題的小詩,她喜歡這兩句:“做了過河卒,只能拚命向前。”
不只是喜歡,這還是她的處境和心態的真實寫照。
姊妹情 母親心(1)
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不是把心撞碎了,就是把心變硬了。
———巴爾扎克
·52·
1978年冬,舊金山的清晨大霧瀰漫,寒意沁人。
蒼天無情人有情,來自華盛頓的客機安全降落於機場,陳香梅焦急地走下舷梯,大姐靜宜已在機場接她,姊妹倆默默擁抱,冰冷的臉頰上淚水縱橫,她們的父親已去世了。
陳宜著一襲黑色的薄呢風衣,黑然的高幫皮靴,蓬鬆的捲髮上系一條蒼綠的絲帶;陳香梅著一襲深藏青薄呢風衣,藏青色的高幫靴,同樣蒼綠色的喬其紗圍巾歪歪地在右肩上繫著,像是一叢青松翠柏。無盡悲涼的蒼綠,姊妹間心有靈犀一點通。
像是與十七樓震撼人心的場面相呼應,樓下正出演著一幕鬧劇,幾個腰圓膀乍的彪形大漢詐詐唬唬,罵罵咧咧,揮胳膊弄腿,說要打那些到大陸去的人。後總算被來來大飯店的人好說歹說給請了出來。真是“來來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雖說虛驚一場,可大姐靜宜憂心忡忡,勸她三思而行。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在歲月長河中已歷經六十四個春秋的她不會不懂,但是認準了的事就做,不屈不撓已凝進她的血液中,成為生物屬性了,她不想也不能後退,儘管訪問團的成員在軟硬兼施中已退出一半,只剩下三十多位了。
1989年冬,代表團全體成員在香港集合,由香港飛往北京,然後依次訪問上海、福州、廈門和廣州,再回香港。陳香梅任代表團團長,副團長是台灣人朱伯舜和美國人郝福滿。中國接待單位是國務院外經貿、僑務辦公室、地方工商聯和中國對外友協。負責友協美大洋司的主任是李小林,李小林工作勤奮,一口流利的英語,長相又極亮麗,陳香梅與她相識好些日子後,方知她是李先念的小女兒,所以陳香梅對這位不驕不躁的女子評價頗高。
在北京,訪問團受到最高禮遇,住進了原本是中國政府招待外賓的釣魚台國賓館,而且是十八號總統樓!總統樓是用來招待外國元首之處,聽說英國女皇伊莉莎白夫婦、里根總統夫婦訪華時就住在此樓。雕欄玉砌、宮殿樓閣、花木繁茂、流水潺潺,宛若人間仙境。訪問團中不少商界人物,真有受寵若驚的誠惶誠恐感。陳香梅不覺打趣道:“你們此生大概只有此一回住這棟賓館,除非有朝一日你們中的哪位做了總統。”眾人倒也不惱,沒有這位響噹噹的陳香梅,他們怕也沒有今日,至少沒這麼快吧。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還接見了他們,且莫說商界人士全是鑽在錢眼裡的,這一回他們在投資考察之外收穫到了更重要的東西,實實在在感受到母親懷抱的溫暖,尋到根了。
在上海,他們受到上海市長朱基的熱情款待。汽車大王、上海工商聯主席劉靖基老先生在他的會館隆重招待訪問團。劉老的小姨子便是台北女企業家吳舜文,而朱伯舜的九十歲的老母仍居住在上海,訪問團中還有幾位上海人,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他們不是客,是同祖同宗的中國人。
在福州、在廈門,王兆國省長向訪問團展示了這方水上最理想的投資環境,那與台灣相通的語音、習俗,還真對訪問團團員們有著別樣魅力呢。
在廣州,葉選平省長的晚宴又是另番情趣。主客皆可即興賦詩高歌,其樂陶陶。粵劇名演員紅線女為大家唱了一曲,唱前說道:“葉省長有命我可以不來,但今日聽說是歡迎陳香梅一行人,我不請自來了,而且要為大家唱一曲。”陳香梅跟紅線女及她女兒紅紅私交不錯,陳香梅相信,人生有緣,處處關情。席間有位美國駐廣州領事,是剛從台北調過來的,被歡樂融洽的氣氛感染,也要唱首中國歌,可他只會唱一首:“梅花、梅花滿天下,愈低它愈開花……”台灣人不覺一愣,這不是蔣緯國的《梅花歌》麼?葉省長的秘書急了,走到省長身旁輕聲說:“省長,你聽他在唱回民黨的國歌呢。”葉省長搖搖頭:“你不懂,這不是國民黨的國歌,是梅花歌,你不要亂說。”於是,氣氛始終和諧輕鬆。坐在葉省長旁邊的陳香梅目睹這一幕幕,不禁又咂摸起她信奉的八個字:“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懷著依依惜別的深情,訪問團飛回香港。兩岸行算是圓滿成功。
1990年5月,陳香梅再度組織台灣工商訪問團到大陸,海峽兩岸的交流納入正軌。
春去春來,花落花開。兩岸交流有拓寬有進展,也有跌宕起伏,但前景是光明燦爛的,海峽兩岸,本是一個中國。
陳香梅很愛說一個硌:有個老人臨終時,將十個兒子召到床前,給他們每人一雙筷子,讓他們給折斷,十個兒子很輕易地都辦到了;爾後老人將十雙筷子捆成一紮,讓他從們給折斷,可誰也辦不到。老人大喊一聲:“團結就是力量!”
這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老掉了牙的故事。可而今,年輕的父母不愛說了,可愛的孩童更不愛聽了。
她很愛說。
血濃於水。
把根留住。
歲月不饒人。她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她還會不屈不撓地努力麼?
她笑笑,她想起了胡適之在自家照片上題的小詩,她喜歡這兩句:“做了過河卒,只能拚命向前。”
不只是喜歡,這還是她的處境和心態的真實寫照。
姊妹情 母親心(1)
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不是把心撞碎了,就是把心變硬了。
———巴爾扎克
·52·
1978年冬,舊金山的清晨大霧瀰漫,寒意沁人。
蒼天無情人有情,來自華盛頓的客機安全降落於機場,陳香梅焦急地走下舷梯,大姐靜宜已在機場接她,姊妹倆默默擁抱,冰冷的臉頰上淚水縱橫,她們的父親已去世了。
陳宜著一襲黑色的薄呢風衣,黑然的高幫皮靴,蓬鬆的捲髮上系一條蒼綠的絲帶;陳香梅著一襲深藏青薄呢風衣,藏青色的高幫靴,同樣蒼綠色的喬其紗圍巾歪歪地在右肩上繫著,像是一叢青松翠柏。無盡悲涼的蒼綠,姊妹間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