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但第10歲十搬到巴黎七區的另一棟房子裡,房子緊鄰榮軍院。如果從榮軍院內仰望天空,只能看到的圍牆高起的那片天地,榮軍院裡曾經居住過殘疾絕人,白天這裡都讓人覺得肅穆寂寞,冷峻森森,夜晚的榮軍院情境如何,就只有居過裡面的老人們才可知曉了。但第的居所在榮軍院旁邊,他一直住到八十歲去世,後人在他房舍的牆壁上立起了標識,上寫:“作曲家凡尚·但第(1851—1931),1861—1931在這棟房子裡居住”。一旁還有另一塊標牌,是他的好友圖巴爾的,上寫:“作曲家亨利·圖巴爾(1848—1933)在此居住”。但第與圖巴爾是一生的知心好友,也是音樂上的知心人,兩人的住所都形影相連,可見他們的友情之深。
但第是位博學多才的學者,他是第一個發掘作曲家蒙特·威爾第的音樂才華的人。但第著述頗豐,他曾寫過關於貝多芬的散文集,弗列的傳記和音樂創作教程與不少辯論和演講集,還饌寫過一部音樂史。但第的評論文章犀利獨到,自成一家,但第曾說:“一名藝術家應具有博大的仁愛之心……仁愛應該是藝術家的人生目標”。但第甚至認為“(文藝)評論沒有用,甚至是有害的……對他人的作品說三道四不能有助於藝術的發展”。但第的藝術觀點常常自我相悖,他常以一個評論家獨到的眼光和犀利的筆調,批評反對那些不合自己意願的藝術家們,雖然這本身就與他的藝術觀念相左,但還是我行我素,不曾改變。
但第一生七十年安身在榮軍院旁,他住所的門外就是榮軍院的廣場,榮軍院鍍金的尖頂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他的房舍與鐵塔遙遙相望。但第居所的樓下是一個天井,天井裡的鮮花芳香四溢,屋中有豪華的家俱,紛繁的書籍。從但第的家中放眼窗外,榮軍院流光溢彩艾菲爾鐵塔巍巍矗立,一切世事的繁華、塵俗的膻雜一時仿佛都不復存在了。但第不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人,確切的說,他更是一位純潔的愛國者。但第21歲那年參加普法戰爭的加入國民護衛隊,為法蘭西的國土完整和民族榮譽而戰。退伍後為了宣傳法國民族音樂,最早加入法國民族音樂學會,他以腳踏實地的態度,親歷親為地培養了法國很多優秀音樂家,成為法國音樂界的榜樣。
但第在保護和傳承法國民族音樂方面的貢獻,大於法國歷代任何一位音樂家,他所搜集和編選的《法國民歌集》現在仍是法國前無古人的一座豐碑。時至今日,法國每年舉辦全民音樂節,世界各地的樂團和民間音樂組織匯集巴黎,當各種風格的音樂迴響在巴黎的上空,古老如埃及、希臘等古國的音樂奏響在塞納河兩岸;多災多難如印第安人的名歌飄蕩在香榭麗舍大道的綠樹叢蔭中時,人們才會真正感到但第的偉大。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它的民歌只要還在人們的口中傳唱,那麼它的文化就不會湮絕;每一個熱愛民族文化的人都深知,一個沒有民歌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民族。但第的偉大之處,就是將法國民歌集大成而流傳,這一行為足夠光耀歷史。
但第以言行為表率,將法國音樂較德奧樂派少敘哲理的淺顯注入文字的理性,把法國音樂較俄羅斯音樂形遜深厚的不足嵌入民歌風情的濃郁。但第的音樂抒情優美,聽他的音樂,好似在讀一幅爛漫多彩的法蘭西的民族畫卷。但第的音樂叫人想起法國東部阿爾郫斯山的逶迤山巒和西面大西洋無限皓渺的茫茫水域,想起北方原野的鮮花碧草與南部海濱的潮起潮落。但第的音樂猶如一曲古老而雅致的山歌,超越了時空的渺遠,給人留下的令人沉醉的、自由的、法蘭西浪漫的精神。
第三種音樂(1)
托馬斯像
第三種音樂—托馬斯
題記:托馬斯的一生是說不完訴不盡的,他的為人,他的處世,他的音樂,他的觀念。至今還讓人付諸筆墨,爭論不休。
法國音樂浪漫纖雅,如平湖暮靄,暝空皎月,溫潤如玉,清靈如水。夏布里埃爾卻說音樂共有三種:一種是好的音樂,一種是壞的音樂,另外一種就是托馬斯的音樂。
托馬斯最著名的作品是《迷娘》和《哈姆雷特》。《迷娘》根據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和漫遊年代》改編。歌劇講述從小被吉卜賽人拐走的女孩子迷娘,因被強迫在旅館裡跳舞給大家看而反抗不為,遭到頭人的棒嚇時,被老藝人洛塔里奧和青年威廉解救。威廉同情迷娘的身世,出錢為她贖身。迷娘女扮男裝,跟隨做了劇團詩人的威廉身邊。迷娘深深愛上了威廉,當她看到威廉和劇團女演員菲麗娜在一起時,惱怒且失落,為此投湖自殺,被老藝人救了上來。迷娘出於嫉恨,詛咒城堡被天火燒毀,老藝人聽了她的詛咒,果真去縱火焚燒了城堡。城堡熊火四起,迷娘沖入城堡取回她送給威廉的花束,不幸被火海圍困。威廉奮不顧身從熊熊火中救出了迷娘。老藝人和威廉一起帶迷娘回到義大利的家鄉,迷娘的傷勢逐漸痊癒,她得知原來老藝人就是她失去的生身父親,迷娘也和威廉互吐衷情,最後有情人共結連理。
《迷娘》的中文名字音譯繾綣浪漫,意譯里既有女主人公顧波流盼的少女意態,又有東西方文化中人們同為美好愛情堅貞不屈的情思。托馬斯的另一部著名歌劇《哈姆雷特》是根據莎士比亞的同名作品所譜寫的歌劇,講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報家仇與竊取皇位,和霸占母親的叔叔進行決鬥的動人故事。
但第是位博學多才的學者,他是第一個發掘作曲家蒙特·威爾第的音樂才華的人。但第著述頗豐,他曾寫過關於貝多芬的散文集,弗列的傳記和音樂創作教程與不少辯論和演講集,還饌寫過一部音樂史。但第的評論文章犀利獨到,自成一家,但第曾說:“一名藝術家應具有博大的仁愛之心……仁愛應該是藝術家的人生目標”。但第甚至認為“(文藝)評論沒有用,甚至是有害的……對他人的作品說三道四不能有助於藝術的發展”。但第的藝術觀點常常自我相悖,他常以一個評論家獨到的眼光和犀利的筆調,批評反對那些不合自己意願的藝術家們,雖然這本身就與他的藝術觀念相左,但還是我行我素,不曾改變。
但第一生七十年安身在榮軍院旁,他住所的門外就是榮軍院的廣場,榮軍院鍍金的尖頂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他的房舍與鐵塔遙遙相望。但第居所的樓下是一個天井,天井裡的鮮花芳香四溢,屋中有豪華的家俱,紛繁的書籍。從但第的家中放眼窗外,榮軍院流光溢彩艾菲爾鐵塔巍巍矗立,一切世事的繁華、塵俗的膻雜一時仿佛都不復存在了。但第不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人,確切的說,他更是一位純潔的愛國者。但第21歲那年參加普法戰爭的加入國民護衛隊,為法蘭西的國土完整和民族榮譽而戰。退伍後為了宣傳法國民族音樂,最早加入法國民族音樂學會,他以腳踏實地的態度,親歷親為地培養了法國很多優秀音樂家,成為法國音樂界的榜樣。
但第在保護和傳承法國民族音樂方面的貢獻,大於法國歷代任何一位音樂家,他所搜集和編選的《法國民歌集》現在仍是法國前無古人的一座豐碑。時至今日,法國每年舉辦全民音樂節,世界各地的樂團和民間音樂組織匯集巴黎,當各種風格的音樂迴響在巴黎的上空,古老如埃及、希臘等古國的音樂奏響在塞納河兩岸;多災多難如印第安人的名歌飄蕩在香榭麗舍大道的綠樹叢蔭中時,人們才會真正感到但第的偉大。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它的民歌只要還在人們的口中傳唱,那麼它的文化就不會湮絕;每一個熱愛民族文化的人都深知,一個沒有民歌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民族。但第的偉大之處,就是將法國民歌集大成而流傳,這一行為足夠光耀歷史。
但第以言行為表率,將法國音樂較德奧樂派少敘哲理的淺顯注入文字的理性,把法國音樂較俄羅斯音樂形遜深厚的不足嵌入民歌風情的濃郁。但第的音樂抒情優美,聽他的音樂,好似在讀一幅爛漫多彩的法蘭西的民族畫卷。但第的音樂叫人想起法國東部阿爾郫斯山的逶迤山巒和西面大西洋無限皓渺的茫茫水域,想起北方原野的鮮花碧草與南部海濱的潮起潮落。但第的音樂猶如一曲古老而雅致的山歌,超越了時空的渺遠,給人留下的令人沉醉的、自由的、法蘭西浪漫的精神。
第三種音樂(1)
托馬斯像
第三種音樂—托馬斯
題記:托馬斯的一生是說不完訴不盡的,他的為人,他的處世,他的音樂,他的觀念。至今還讓人付諸筆墨,爭論不休。
法國音樂浪漫纖雅,如平湖暮靄,暝空皎月,溫潤如玉,清靈如水。夏布里埃爾卻說音樂共有三種:一種是好的音樂,一種是壞的音樂,另外一種就是托馬斯的音樂。
托馬斯最著名的作品是《迷娘》和《哈姆雷特》。《迷娘》根據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和漫遊年代》改編。歌劇講述從小被吉卜賽人拐走的女孩子迷娘,因被強迫在旅館裡跳舞給大家看而反抗不為,遭到頭人的棒嚇時,被老藝人洛塔里奧和青年威廉解救。威廉同情迷娘的身世,出錢為她贖身。迷娘女扮男裝,跟隨做了劇團詩人的威廉身邊。迷娘深深愛上了威廉,當她看到威廉和劇團女演員菲麗娜在一起時,惱怒且失落,為此投湖自殺,被老藝人救了上來。迷娘出於嫉恨,詛咒城堡被天火燒毀,老藝人聽了她的詛咒,果真去縱火焚燒了城堡。城堡熊火四起,迷娘沖入城堡取回她送給威廉的花束,不幸被火海圍困。威廉奮不顧身從熊熊火中救出了迷娘。老藝人和威廉一起帶迷娘回到義大利的家鄉,迷娘的傷勢逐漸痊癒,她得知原來老藝人就是她失去的生身父親,迷娘也和威廉互吐衷情,最後有情人共結連理。
《迷娘》的中文名字音譯繾綣浪漫,意譯里既有女主人公顧波流盼的少女意態,又有東西方文化中人們同為美好愛情堅貞不屈的情思。托馬斯的另一部著名歌劇《哈姆雷特》是根據莎士比亞的同名作品所譜寫的歌劇,講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報家仇與竊取皇位,和霸占母親的叔叔進行決鬥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