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但是正如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同樣的方程式,不同的邊界條件,不同的初始值,自然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中西方文明在封建社會結束後,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結局。西方呢,幾個大帝國在大戰中土崩瓦解,接下來的幾個集權國家又被民主大潮淘汰。而在中國,那個思想勃興知識爆炸人文覺醒的多元化時代,卻在被一個大帝國統一之後,戛然而止。
所以終結先秦諸子的人,是法家弟子李斯,而終結華夏民族童年時代的,則為法家的標本——秦國。
李斯比商鞅走得更遠。商鞅做過的,李斯全都做了,而且要求被征服的東方,一齊來做。商鞅沒有做過的,李斯也做了,而且比商鞅想過的還要徹底。
比如不光度量衡要統一,文字要統一,而且要全部用簡化字。不光布匹要標準化,車輪的尺寸,兩輪的間隔,兵器的大小,各種零件的規格,全都要一模一樣。不光要標準化,而且要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所有兵器的零件,從工匠,到工長,一直到大丞相李斯,所有的責任人都要把名字刻上,出了問題之後,一個也別想跑。
比如對意識形態的統一,商鞅只是禁止外國學者過來辦學校,做演講,而李斯則乾脆把那些書全都燒了,連私藏也不許。法家將是唯一的意識形態,千年萬年。
比如對思想的改造,商鞅改造的是本就落後質樸的秦人,而李斯要改造的,卻是東方那歷幾百年演進的商業社會。所以李斯要做的,不會僅僅是燒幾本書,坑幾個儒,而是要“隳名城,殺豪傑”,商人要去當兵,富戶要移居關中,那些商旅輔湊車馬填咽的大城市,邯鄲、大梁、臨淄、郢都,將從此不再繁榮,天下的中心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咸陽,條條大道通咸陽,那裡才是光榮與夢想的所在。
華夏民族的童年結束了,少年時代即將到來,但是也正如當年呂不韋所擔心的,從商鞅開始的那個法家新世界,是商鞅或韓非眼裡的烏托邦,李斯或秦王政眼裡的不朽帝國,卻是東方人民眼裡的“暴秦”,而最最最不滿於這個不朽帝國的,則為楚人。
48.朝秦與暮楚
很多年前,在秦人還沒有征服東方大陸的時候,齊人已經在那兒叫喊:秦國,完全不講費厄潑賴,只知道打打殺殺,還想稱帝,誰服啊?誰服啊?靠,要是給秦國那種虎狼之國征服了,我想還是跳海死掉算了!
這話聽起來奔放而又豪放,輕慢而又浪漫,揮灑而又瀟灑,很符合齊國人那種優遊舒緩的小資情調。連死都死得那麼風流自在,“蹈海而死”,在某個月明風靜的日子,一乘小舟,駛向茫茫的東海,海天一色的樣子真美,那裡有仙人出沒嗎?如果沒有,那還是讓我與這茫茫大海融為一體吧,別了,美麗的齊國,在你即將被醜陋而無禮的秦人踐踏之前,別了,我那美麗的臨淄,在被虎狼一樣的秦兵攻破之前,別了,我的如夢如幻亦真亦幻美輪美奐的青蔥歲月。
那個時候,齊國剛剛和秦稱過東西帝,看上去似乎大概可能要算得上秦人的勁敵,所以或者大約也許會是秦人最大的麻煩,而且,而且齊人喊得厲害啊,似乎整個東方就他們最煩秦國。但是聽鑼要聽聲,聽話要聽音,仔細分析這番豪言壯語的心理,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第一呢,自殺是弱者的標誌。真夠種,去和秦人拼啊,跳海算哪門子的英雄喲?第二,夠悲觀。八字還沒一撇呢,齊國與秦國中間還隔了好幾個國家呢,就想到了被征服,真夠種,聯合其他國家去打呀!第三,脫離現實。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虧你還在戰國時代混了那麼多年,不知道打仗就是要拼人頭的,秦國“上首功”有什麼不對?人家遵守的是戰國時代的遊戲規則,打仗就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就好比踢足球,進球才是王道。第四,連自殺呢,都要玩浪漫,還要跳海,欺負別的國家沒見過海麼?
所以雖然齊國在經濟上,文化上,政治上與秦國差別很大很大,齊國重商秦國重農,齊國多元秦國一元,齊國言論自由秦國言論控制,雖然看上去齊國應該是反抗“暴秦”的排頭兵,但事實上正好相反。秦國滅齊,是滅六國時最省事的,幾乎是和平解放,比滅趙容易,比滅楚容易,甚至還不如燕國,人家好歹派了個敢死隊,讓秦王政一場虛驚。
唉唉,都說齊人有文化,果真是文化人靠不住;都說齊人會做生意,果然是生意人都是一張嘴;都說齊人最小資,果然是小資產階級固有的軟弱性。別看在臨淄論壇上叫得凶,拉到現實中啥膽子沒有。更可笑的是,有個齊人還跟齊王當廷叫板,說自己比齊王尊貴,為什麼呢,因為自己是個“士”,而“士”又比“王”尊貴,為什麼“士”就比“王”尊貴呢?因為啊,在秦國攻打齊國時,下了兩道令,一道是捉拿齊王的,賞千金,一道是到柳下惠墓五十步內打柴的,殺無赦,可見活的“王”不如死的“士”啊,所以齊王啊,你不如我哦。你們不也就是欺負人家齊王好說話,真那麼尊貴,到秦王面前喊去,人家秦王說啦,最煩那些亂說話的人了,到我這裡混,要麼閉嘴,要麼蹲號子去。
所以齊人再高調,齊東野語再多,齊人有再多的閎大不經之辭,終究是虛的,扯那麼多,倒不如楚人一句話實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斬金截鐵,一句是一句,一個字是一個字。不僅要亡秦,而且必須由楚人來亡,要是秦國被別人滅了,咱還不樂意。有目標,有行動,有決心,九個字,該說的全都說了。
所以終結先秦諸子的人,是法家弟子李斯,而終結華夏民族童年時代的,則為法家的標本——秦國。
李斯比商鞅走得更遠。商鞅做過的,李斯全都做了,而且要求被征服的東方,一齊來做。商鞅沒有做過的,李斯也做了,而且比商鞅想過的還要徹底。
比如不光度量衡要統一,文字要統一,而且要全部用簡化字。不光布匹要標準化,車輪的尺寸,兩輪的間隔,兵器的大小,各種零件的規格,全都要一模一樣。不光要標準化,而且要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所有兵器的零件,從工匠,到工長,一直到大丞相李斯,所有的責任人都要把名字刻上,出了問題之後,一個也別想跑。
比如對意識形態的統一,商鞅只是禁止外國學者過來辦學校,做演講,而李斯則乾脆把那些書全都燒了,連私藏也不許。法家將是唯一的意識形態,千年萬年。
比如對思想的改造,商鞅改造的是本就落後質樸的秦人,而李斯要改造的,卻是東方那歷幾百年演進的商業社會。所以李斯要做的,不會僅僅是燒幾本書,坑幾個儒,而是要“隳名城,殺豪傑”,商人要去當兵,富戶要移居關中,那些商旅輔湊車馬填咽的大城市,邯鄲、大梁、臨淄、郢都,將從此不再繁榮,天下的中心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咸陽,條條大道通咸陽,那裡才是光榮與夢想的所在。
華夏民族的童年結束了,少年時代即將到來,但是也正如當年呂不韋所擔心的,從商鞅開始的那個法家新世界,是商鞅或韓非眼裡的烏托邦,李斯或秦王政眼裡的不朽帝國,卻是東方人民眼裡的“暴秦”,而最最最不滿於這個不朽帝國的,則為楚人。
48.朝秦與暮楚
很多年前,在秦人還沒有征服東方大陸的時候,齊人已經在那兒叫喊:秦國,完全不講費厄潑賴,只知道打打殺殺,還想稱帝,誰服啊?誰服啊?靠,要是給秦國那種虎狼之國征服了,我想還是跳海死掉算了!
這話聽起來奔放而又豪放,輕慢而又浪漫,揮灑而又瀟灑,很符合齊國人那種優遊舒緩的小資情調。連死都死得那麼風流自在,“蹈海而死”,在某個月明風靜的日子,一乘小舟,駛向茫茫的東海,海天一色的樣子真美,那裡有仙人出沒嗎?如果沒有,那還是讓我與這茫茫大海融為一體吧,別了,美麗的齊國,在你即將被醜陋而無禮的秦人踐踏之前,別了,我那美麗的臨淄,在被虎狼一樣的秦兵攻破之前,別了,我的如夢如幻亦真亦幻美輪美奐的青蔥歲月。
那個時候,齊國剛剛和秦稱過東西帝,看上去似乎大概可能要算得上秦人的勁敵,所以或者大約也許會是秦人最大的麻煩,而且,而且齊人喊得厲害啊,似乎整個東方就他們最煩秦國。但是聽鑼要聽聲,聽話要聽音,仔細分析這番豪言壯語的心理,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第一呢,自殺是弱者的標誌。真夠種,去和秦人拼啊,跳海算哪門子的英雄喲?第二,夠悲觀。八字還沒一撇呢,齊國與秦國中間還隔了好幾個國家呢,就想到了被征服,真夠種,聯合其他國家去打呀!第三,脫離現實。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虧你還在戰國時代混了那麼多年,不知道打仗就是要拼人頭的,秦國“上首功”有什麼不對?人家遵守的是戰國時代的遊戲規則,打仗就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就好比踢足球,進球才是王道。第四,連自殺呢,都要玩浪漫,還要跳海,欺負別的國家沒見過海麼?
所以雖然齊國在經濟上,文化上,政治上與秦國差別很大很大,齊國重商秦國重農,齊國多元秦國一元,齊國言論自由秦國言論控制,雖然看上去齊國應該是反抗“暴秦”的排頭兵,但事實上正好相反。秦國滅齊,是滅六國時最省事的,幾乎是和平解放,比滅趙容易,比滅楚容易,甚至還不如燕國,人家好歹派了個敢死隊,讓秦王政一場虛驚。
唉唉,都說齊人有文化,果真是文化人靠不住;都說齊人會做生意,果然是生意人都是一張嘴;都說齊人最小資,果然是小資產階級固有的軟弱性。別看在臨淄論壇上叫得凶,拉到現實中啥膽子沒有。更可笑的是,有個齊人還跟齊王當廷叫板,說自己比齊王尊貴,為什麼呢,因為自己是個“士”,而“士”又比“王”尊貴,為什麼“士”就比“王”尊貴呢?因為啊,在秦國攻打齊國時,下了兩道令,一道是捉拿齊王的,賞千金,一道是到柳下惠墓五十步內打柴的,殺無赦,可見活的“王”不如死的“士”啊,所以齊王啊,你不如我哦。你們不也就是欺負人家齊王好說話,真那麼尊貴,到秦王面前喊去,人家秦王說啦,最煩那些亂說話的人了,到我這裡混,要麼閉嘴,要麼蹲號子去。
所以齊人再高調,齊東野語再多,齊人有再多的閎大不經之辭,終究是虛的,扯那麼多,倒不如楚人一句話實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斬金截鐵,一句是一句,一個字是一個字。不僅要亡秦,而且必須由楚人來亡,要是秦國被別人滅了,咱還不樂意。有目標,有行動,有決心,九個字,該說的全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