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他在河上游的一個小灣里,毫不猶豫地投身於狂濤巨流之中。
曾經在中學裡得過兩項游泳冠軍的他,在這頭蓋腦的洪水中,覺得自己像狂風中的一片樹葉一樣失去了自控能力。
但他沒有一下子被擊昏,他喝了幾口黃泥糊子,鼻根一陣辣疼,但神志還清醒。他意識到他的狀況後,產生了搏鬥的力量。他摸了一把泥臉,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中水線上。
他一下子被拋上浪尖,又一下子跌到了深淵。在這一拋一擲的間隙中,他好像感覺到身體和水面有一個極短暫的脫離。就在這閃電般的間隙中,他比這間隙更快地調整了自己的身體,使能夠到達目的地。此刻,一切對過去的記憶都消失了,所有的思想都被抽象到了一個短句里:救活他!
真幸運,他現在已經對面大小河交匯的旋水灣里了,這樣就好了,他不會再被弄到中水線上去。
現在,他唯一的想法是,在跟著旋水擦過張民身邊的時候,抓住個什麼東西,使自己停下來,然後再把他托到土台子上去。
三次都失敗了。他已經疲乏到了極點。第四次旋過來時,他就著水勢,猛然間抓住一塊岩石角,停下了。喜悅使他的身子一陣顫慄,竟然把右腿弄得痙攣了。他拼命使自己鎮定下來,用輕在水裡蹬直腿,幾乎把腿上的血管都繃斷了。
好不容易才恢復了正常,於是他一手抓著岩角,一手扶住那個垂死的人,使出全身的力氣往上推。他覺得嘴裡有一股血腥的威味——大概是牙齒把嘴唇咬破了。
昏昏沉沉的張民終於被的推上了土台了,他自己卻像一灘稀泥一樣,「撲通」一聲落入水中。
他在水裡掙扎著,昏昏沉沉,隨波逐流。
一個偶然的機會,旋水又把他帶到了剛才落水的地方。他伸出兩隻手,免強抓住了張民剛才抓過的那棵小榆樹。但他和張民剛才一樣,已經無力攀上那個土塄坎了。他把活的希望帶給了他,卻把死亡的危臉抓在了自己的手裡!
小河裡的水首行落下了。大河裡的主流猛烈地衝進旋水灣。水的衝出減弱了身體的力量,卻又加重了身體的重量。小榆樹的根終於被那渴望活命的手從泥土裡撥了出來,接著,一個黃土丘似的浪頭撲過來,人和樹一起被那無情的洪水吞沒了……
七
楊啟迪沒有死。他在洪水裡漂蕩了幾十里路,在縣城附近被撈河柴的社中搭救了。
他現在躺在縣醫院的病床上。
他沒受什麼傷。除感到身體有些虛弱外,並沒有什麼其它不好的感覺。
他仰靠在雪白的床鋪上,像剛分娩過的產婦那般寧靜。他感到自己很幸福——救活了一個人,自己也活著。
晨光染紅了窗戶紙。不久,一縷燦爛的陽光就從窗玻璃中she進來,他奮然向空中伸開雙臂,做了一個朗誦式的動作。
真的,他真想作一首詩,讚美生命!
就在這裡,房門開了,一縷陽光擁進來一個人。
啊,是蘇瑩!烏黑的剪髮,白嫩的臉盤,一般洗得變灰了的藍制服,肩胛上斜掛著那個用舊了的黃書包。他看見她的手無力地扶著門框,淚水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我什麼事也沒有!」他首先對她說。
「真……的?」她聲音顫抖著問,向床邊走來。
「張民怎樣?」他問。
「不要緊。你受傷沒有?」她的眼光急切地在他的臉上掃視著。
「沒。你怎知道我在這裡?」
她把挎包放在床邊,繼續看他的臉,說:
「昨天晚上,我們順水尋下來,直到天明,才問訊到你被救上來了。早上水還大,老支書和村裡的人過不來,我一個人跑到水文站,央求人家把我從吊斗里送過來的……」
她說著,淚水又一次從眼睛裡湧出來了。
他為了安慰她,笑著說:
「你看我不是很好嗎?龍王爺硬請我到水晶宮去,去還是不去?左思左想,終究撂不下咱的土山溝!」
他的話把她逗樂了。
他又笑說:「你剛進門時,我正準備作詩哩!多時沒寫詩,現在激情來了。」
他說到這裡時,她突然「噢」了一聲,急忙在黃挎包里翻攪起來。
她翻出了一個棕色布硬面的筆記本,對他說:
「這個送給你!本來昨天下午就要送你的,想不到發生了那麼可怕的事!」
她把筆記本雙手送到他面前。
他疑惑地看看她,接過了本子。
他翻開本子的硬皮,一行觸目的大字跳進了眼帘:天安門廣場詩抄。
他激動地翻著紙頁。他曾看過向著傳抄的天安門詩詞,並且一個人在山溝里大聲誦讀過。想不到現在意然得到這麼厚厚的一本!
「我知道你一定喜歡的……」她望著興奮的他,說。
他抬起頭,激動地問:「哪來的?」
她詭秘地一笑,然後緩緩地斜說起始未來。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郭沫若:《爐中煤》
一
楊啟迪愛著蘇瑩。不過,他現在還只是在心中暗暗愛著。別看他的二十大幾,粗手大腳的,副男子漢氣概,卻是一個很靦腆的人。他熱烈地愛她,但又沒勇氣公開自己心中的秘密。和一般初戀的年輕人一樣,他近日來特別強烈地希望比平日更多地看見她,更多地和她說話。可一旦見了面,嘴反倒笨得像被驢蹄子踢了一般,連對她說話的聲音自己都聽不清楚——而他過去雖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但決不至於笨得連一般的話也說不成!每當這個時候,他就趕忙離開她。生怕他的笨拙給她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引起她的另外一些不好的猜疑。當然,如果她猜疑他愛她,那可倒正合他的心思。真的,他有時也瞎猜著想:她最近是不是覺察到了他內心的這些秘密呢?她可是個機靈人!他感動她後來看他的時候,雙漂亮的眼睛似乎多了一種什麼意思。什麼意思呢?他也說不清楚。不過,他又想,這也許是他自己的一種錯覺!因為他覺得,他看他的時候和過去一樣是同志式的坦誠,並不見得就有其它什麼「意思」。是他自己有「意思」罷了!
他實在按捺不住要向她表示自己愛情的衝動了,他想:只要他向她表示了,哪怕好居一秒鐘之內就拒絕了他!這樣也好,他的靈魂也許會安靜下來,和以往一樣,正常吃飯,正常睡覺,正常生活——而這也是一種幸福。
他的這種痴情,蘇瑩是否覺察,他不得而知,但顯然被祖長江風看出來了。楊啟迪從他的那種怪模樣的微笑中看出了這一點。其實,江風決非現在,而是很早就這樣看他和蘇瑩的關係了……儘管他沒有語言表達出來。在他還沒有對蘇瑩產生這種感情的時候,他根本不把江風的這種微笑當一回事。就是現在,江祖長的這種態度,也只能使他和蘇瑩更親密一些。幾年中,省文衛系統下到黃土高原這個偏遠山村的知識青年小組,有當兵走的,有招工走的,有被推薦上大學的,現在只留下了他們四個人。組長江風沒走,是因為他是地區知青「先進典型」,最近又「納」了「新」,政治上實在是灸手可熱,所以一再發誓在農村「紮根一輩子」,還動不動引申說:「毛主席當年就是在農村把革命鬧成功的。」另外一個男生馬平留著沒走,是因為個人的原因——中學時因偷盜被勞教過,誰家也不敢要。而蘇瑩走不了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父母親是「走資派」。至於他,則是為了別人的原因——幾次都輪上他走了,他又把機會讓給了比他更有難處的同學。此外,他自己對農村的感情要比其它同學深厚——他從小就跟外祖父外祖母在鄉下生活,直到上高中那年兩位老人家選後病歿了,他才來到省城當印刷工人的父母親身邊,因此習慣而且也喜歡農村生活。雖然他也想回城市去找一個他更願意乾的工作,但在農村多呆一年兩年並不就像有些人那樣苦惱。拿馬平的話說,他基本上是個「土包子」。他承認這一點。要不,他這麼大個人了,怎還不敢向一個他所喜歡的女孩子表示自己的愛情呢?留下的他們的四個,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摩擦,有政治上的,有學術上,也有生活上的。蘇瑩在大隊的菜園種菜,他在一隊當飼養員。馬平聲稱「腰上有毛病」,一年四委不上山,只給四個人做做飯,掙個半勞力工分。至於江風,一年中幾乎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外面開各種各樣的會議。
這天,江風從地區開會回來,吃飯時組三個組員布置:一人寫一篇「歡呼鎮壓天安門廣場反革命事件」的文章,說要貼在公路邊的黑板報上。他說事件已經過了幾個月了,他們知青小組還沒對這件事公開表態呢!他檢查說他的「線路覺悟低」;雖然他個人認識是明確的,但沒發動組裡的人另外三個人做一些工作,現在要「補課」。
「我不寫。」蘇瑩第一個說。
「為什麼?」江風問。「原因你都知道。」她回答。
「我看你不要自己給自己記這號政治帳吧!」江風很不高興。接著,他轉過頭說:「啟迪,你不是愛寫詩?你就給咱來一首詩!」
蘇瑩瞥了啟迪一眼。其實用不著瞥這一眼,他早就準備好了對答的話。他說:「我還能寫詩?我能寫詩的話,早把詩貼到天安門廣場上了!你瞪什麼呢?人把我鎮壓了!」
「吃飯!」馬平向來對對這種政治上的爭吵不感興趣,鐵勺在鍋沿上一磕,喊叫道。
「你也得寫!」有些憤慨的江風轉而對馬平說。
「我寫?我寫。你拿張報紙來,我給你抄幾段子。」馬平漫不經心地回答。四個人誰也不說什麼了,各吃各的飯。他們就是這樣,說吵就吵,說停就停。因為爭吵的雙方都知道:就是吵上三天三夜,誰也不會說服誰的。
二午飯後,江風硬把馬平拉上到學校寫「專欄文章」去了。
小院很靜。楊啟迪獨自在院角的那棵老槐樹下轉圈圈。陽光灼熱極了。一川道的白楊樹上,知了爭先恐後地聒噪著,弄得他心裡十分煩亂。其實,也不是知了弄得他心煩亂。
他轉了一圈圈,站下朝邊上那間屋子看了一眼,然後便走了過去。他走著,腳步遲疑地抬起又不放心地落下,像是地上埋著什麼危險的東西。
他終於站在蘇瑩的門前了。右手舉起來,在空中足足停了一分鐘,才落在門板上。他立即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比敲門聲還大。
沒人應聲。可是,門卻開了。
奇怪!屋裡空無一人。他吃了一驚。門是他推開的嗎?他記得他沒有推門,那麼門是誰是開的呢?他的眼睛迅速地又在屋裡依次看過去:桌子、板凳、床鋪、爐灶……就是沒人!啊,這是怎回事呢?他明明看見她進了屋再沒出來……
由於沒看見她,他的心跳恢復了正常的頻率。可是,猛然間又狂跳起來——因為這時候,在扇門找開的門後邊,突然探出了那張他所渴望看見的親切的美麗的臉龐。這臉龐溫漉漉地沾著一些水珠,微笑著,有點調皮地對著他,眼眼似乎在說:你這傻瓜!如果沒人!門會自己開嗎?
曾經在中學裡得過兩項游泳冠軍的他,在這頭蓋腦的洪水中,覺得自己像狂風中的一片樹葉一樣失去了自控能力。
但他沒有一下子被擊昏,他喝了幾口黃泥糊子,鼻根一陣辣疼,但神志還清醒。他意識到他的狀況後,產生了搏鬥的力量。他摸了一把泥臉,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中水線上。
他一下子被拋上浪尖,又一下子跌到了深淵。在這一拋一擲的間隙中,他好像感覺到身體和水面有一個極短暫的脫離。就在這閃電般的間隙中,他比這間隙更快地調整了自己的身體,使能夠到達目的地。此刻,一切對過去的記憶都消失了,所有的思想都被抽象到了一個短句里:救活他!
真幸運,他現在已經對面大小河交匯的旋水灣里了,這樣就好了,他不會再被弄到中水線上去。
現在,他唯一的想法是,在跟著旋水擦過張民身邊的時候,抓住個什麼東西,使自己停下來,然後再把他托到土台子上去。
三次都失敗了。他已經疲乏到了極點。第四次旋過來時,他就著水勢,猛然間抓住一塊岩石角,停下了。喜悅使他的身子一陣顫慄,竟然把右腿弄得痙攣了。他拼命使自己鎮定下來,用輕在水裡蹬直腿,幾乎把腿上的血管都繃斷了。
好不容易才恢復了正常,於是他一手抓著岩角,一手扶住那個垂死的人,使出全身的力氣往上推。他覺得嘴裡有一股血腥的威味——大概是牙齒把嘴唇咬破了。
昏昏沉沉的張民終於被的推上了土台了,他自己卻像一灘稀泥一樣,「撲通」一聲落入水中。
他在水裡掙扎著,昏昏沉沉,隨波逐流。
一個偶然的機會,旋水又把他帶到了剛才落水的地方。他伸出兩隻手,免強抓住了張民剛才抓過的那棵小榆樹。但他和張民剛才一樣,已經無力攀上那個土塄坎了。他把活的希望帶給了他,卻把死亡的危臉抓在了自己的手裡!
小河裡的水首行落下了。大河裡的主流猛烈地衝進旋水灣。水的衝出減弱了身體的力量,卻又加重了身體的重量。小榆樹的根終於被那渴望活命的手從泥土裡撥了出來,接著,一個黃土丘似的浪頭撲過來,人和樹一起被那無情的洪水吞沒了……
七
楊啟迪沒有死。他在洪水裡漂蕩了幾十里路,在縣城附近被撈河柴的社中搭救了。
他現在躺在縣醫院的病床上。
他沒受什麼傷。除感到身體有些虛弱外,並沒有什麼其它不好的感覺。
他仰靠在雪白的床鋪上,像剛分娩過的產婦那般寧靜。他感到自己很幸福——救活了一個人,自己也活著。
晨光染紅了窗戶紙。不久,一縷燦爛的陽光就從窗玻璃中she進來,他奮然向空中伸開雙臂,做了一個朗誦式的動作。
真的,他真想作一首詩,讚美生命!
就在這裡,房門開了,一縷陽光擁進來一個人。
啊,是蘇瑩!烏黑的剪髮,白嫩的臉盤,一般洗得變灰了的藍制服,肩胛上斜掛著那個用舊了的黃書包。他看見她的手無力地扶著門框,淚水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我什麼事也沒有!」他首先對她說。
「真……的?」她聲音顫抖著問,向床邊走來。
「張民怎樣?」他問。
「不要緊。你受傷沒有?」她的眼光急切地在他的臉上掃視著。
「沒。你怎知道我在這裡?」
她把挎包放在床邊,繼續看他的臉,說:
「昨天晚上,我們順水尋下來,直到天明,才問訊到你被救上來了。早上水還大,老支書和村裡的人過不來,我一個人跑到水文站,央求人家把我從吊斗里送過來的……」
她說著,淚水又一次從眼睛裡湧出來了。
他為了安慰她,笑著說:
「你看我不是很好嗎?龍王爺硬請我到水晶宮去,去還是不去?左思左想,終究撂不下咱的土山溝!」
他的話把她逗樂了。
他又笑說:「你剛進門時,我正準備作詩哩!多時沒寫詩,現在激情來了。」
他說到這裡時,她突然「噢」了一聲,急忙在黃挎包里翻攪起來。
她翻出了一個棕色布硬面的筆記本,對他說:
「這個送給你!本來昨天下午就要送你的,想不到發生了那麼可怕的事!」
她把筆記本雙手送到他面前。
他疑惑地看看她,接過了本子。
他翻開本子的硬皮,一行觸目的大字跳進了眼帘:天安門廣場詩抄。
他激動地翻著紙頁。他曾看過向著傳抄的天安門詩詞,並且一個人在山溝里大聲誦讀過。想不到現在意然得到這麼厚厚的一本!
「我知道你一定喜歡的……」她望著興奮的他,說。
他抬起頭,激動地問:「哪來的?」
她詭秘地一笑,然後緩緩地斜說起始未來。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郭沫若:《爐中煤》
一
楊啟迪愛著蘇瑩。不過,他現在還只是在心中暗暗愛著。別看他的二十大幾,粗手大腳的,副男子漢氣概,卻是一個很靦腆的人。他熱烈地愛她,但又沒勇氣公開自己心中的秘密。和一般初戀的年輕人一樣,他近日來特別強烈地希望比平日更多地看見她,更多地和她說話。可一旦見了面,嘴反倒笨得像被驢蹄子踢了一般,連對她說話的聲音自己都聽不清楚——而他過去雖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但決不至於笨得連一般的話也說不成!每當這個時候,他就趕忙離開她。生怕他的笨拙給她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引起她的另外一些不好的猜疑。當然,如果她猜疑他愛她,那可倒正合他的心思。真的,他有時也瞎猜著想:她最近是不是覺察到了他內心的這些秘密呢?她可是個機靈人!他感動她後來看他的時候,雙漂亮的眼睛似乎多了一種什麼意思。什麼意思呢?他也說不清楚。不過,他又想,這也許是他自己的一種錯覺!因為他覺得,他看他的時候和過去一樣是同志式的坦誠,並不見得就有其它什麼「意思」。是他自己有「意思」罷了!
他實在按捺不住要向她表示自己愛情的衝動了,他想:只要他向她表示了,哪怕好居一秒鐘之內就拒絕了他!這樣也好,他的靈魂也許會安靜下來,和以往一樣,正常吃飯,正常睡覺,正常生活——而這也是一種幸福。
他的這種痴情,蘇瑩是否覺察,他不得而知,但顯然被祖長江風看出來了。楊啟迪從他的那種怪模樣的微笑中看出了這一點。其實,江風決非現在,而是很早就這樣看他和蘇瑩的關係了……儘管他沒有語言表達出來。在他還沒有對蘇瑩產生這種感情的時候,他根本不把江風的這種微笑當一回事。就是現在,江祖長的這種態度,也只能使他和蘇瑩更親密一些。幾年中,省文衛系統下到黃土高原這個偏遠山村的知識青年小組,有當兵走的,有招工走的,有被推薦上大學的,現在只留下了他們四個人。組長江風沒走,是因為他是地區知青「先進典型」,最近又「納」了「新」,政治上實在是灸手可熱,所以一再發誓在農村「紮根一輩子」,還動不動引申說:「毛主席當年就是在農村把革命鬧成功的。」另外一個男生馬平留著沒走,是因為個人的原因——中學時因偷盜被勞教過,誰家也不敢要。而蘇瑩走不了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父母親是「走資派」。至於他,則是為了別人的原因——幾次都輪上他走了,他又把機會讓給了比他更有難處的同學。此外,他自己對農村的感情要比其它同學深厚——他從小就跟外祖父外祖母在鄉下生活,直到上高中那年兩位老人家選後病歿了,他才來到省城當印刷工人的父母親身邊,因此習慣而且也喜歡農村生活。雖然他也想回城市去找一個他更願意乾的工作,但在農村多呆一年兩年並不就像有些人那樣苦惱。拿馬平的話說,他基本上是個「土包子」。他承認這一點。要不,他這麼大個人了,怎還不敢向一個他所喜歡的女孩子表示自己的愛情呢?留下的他們的四個,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摩擦,有政治上的,有學術上,也有生活上的。蘇瑩在大隊的菜園種菜,他在一隊當飼養員。馬平聲稱「腰上有毛病」,一年四委不上山,只給四個人做做飯,掙個半勞力工分。至於江風,一年中幾乎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外面開各種各樣的會議。
這天,江風從地區開會回來,吃飯時組三個組員布置:一人寫一篇「歡呼鎮壓天安門廣場反革命事件」的文章,說要貼在公路邊的黑板報上。他說事件已經過了幾個月了,他們知青小組還沒對這件事公開表態呢!他檢查說他的「線路覺悟低」;雖然他個人認識是明確的,但沒發動組裡的人另外三個人做一些工作,現在要「補課」。
「我不寫。」蘇瑩第一個說。
「為什麼?」江風問。「原因你都知道。」她回答。
「我看你不要自己給自己記這號政治帳吧!」江風很不高興。接著,他轉過頭說:「啟迪,你不是愛寫詩?你就給咱來一首詩!」
蘇瑩瞥了啟迪一眼。其實用不著瞥這一眼,他早就準備好了對答的話。他說:「我還能寫詩?我能寫詩的話,早把詩貼到天安門廣場上了!你瞪什麼呢?人把我鎮壓了!」
「吃飯!」馬平向來對對這種政治上的爭吵不感興趣,鐵勺在鍋沿上一磕,喊叫道。
「你也得寫!」有些憤慨的江風轉而對馬平說。
「我寫?我寫。你拿張報紙來,我給你抄幾段子。」馬平漫不經心地回答。四個人誰也不說什麼了,各吃各的飯。他們就是這樣,說吵就吵,說停就停。因為爭吵的雙方都知道:就是吵上三天三夜,誰也不會說服誰的。
二午飯後,江風硬把馬平拉上到學校寫「專欄文章」去了。
小院很靜。楊啟迪獨自在院角的那棵老槐樹下轉圈圈。陽光灼熱極了。一川道的白楊樹上,知了爭先恐後地聒噪著,弄得他心裡十分煩亂。其實,也不是知了弄得他心煩亂。
他轉了一圈圈,站下朝邊上那間屋子看了一眼,然後便走了過去。他走著,腳步遲疑地抬起又不放心地落下,像是地上埋著什麼危險的東西。
他終於站在蘇瑩的門前了。右手舉起來,在空中足足停了一分鐘,才落在門板上。他立即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比敲門聲還大。
沒人應聲。可是,門卻開了。
奇怪!屋裡空無一人。他吃了一驚。門是他推開的嗎?他記得他沒有推門,那麼門是誰是開的呢?他的眼睛迅速地又在屋裡依次看過去:桌子、板凳、床鋪、爐灶……就是沒人!啊,這是怎回事呢?他明明看見她進了屋再沒出來……
由於沒看見她,他的心跳恢復了正常的頻率。可是,猛然間又狂跳起來——因為這時候,在扇門找開的門後邊,突然探出了那張他所渴望看見的親切的美麗的臉龐。這臉龐溫漉漉地沾著一些水珠,微笑著,有點調皮地對著他,眼眼似乎在說:你這傻瓜!如果沒人!門會自己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