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過了一會兒,見那邊不再回復,他便把這些簡訊全部刪除。按下刪除鍵的時候,他又想起,自己曾經也是這樣偷偷摸摸地刪過彭劍的電話。

  他現在應該已經在監獄裡蹲著了吧?

  那個笨蛋,想利用一個U盤來控制自己,結果,卻被自己控制,拿到了他電腦里的數據。哼,一個只會寫代碼的蠢貨,竟痴心妄想地跟自己玩遊戲。

  他不知道嗎?在這場名為“零和遊戲”的博弈戰中,任何一方獲得了收益,必定意味著另一方產生了損失。無論勝利的天平傾向哪一方,遊戲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這遊戲就是一個此消彼長、我生你亡的過程,這也就意味著,遊戲的雙方永遠不存在真正合作的可能。

  7

  莫飛沒有注意到身後的那雙眼睛,他的注意力全停留在剛開過來的那輛豪車上面。車停穩後,安先生從車裡下來,他一如既往地高大筆直,像個從不慌張的紳士。莫飛忙跑去跟他問好,剛伸出手要握,安先生卻擺了擺手,轉身打開了另一扇車門,他邊開門邊提醒莫飛:“今天,我的老闆Lorraine女士也來了。”

  Lorraine?她怎麼也來了?

  莫飛有點兒忐忑,畢竟是UST的中國區負責人,整天神龍見首不見尾地滿世界飛,忙得分分鐘幾千萬,自己一間小小的飯店開業,怎就驚動了她?

  車門開了,她從裡面緩緩走出,她依然穿著那身絲綢質地的白西裝,以及那雙黑色透亮的高跟鞋。她邊下車邊從右手上勾下一根皮筋,束起了頭髮,綁完後抬起頭,沖莫飛笑笑。

  她說:“莫總好。”

  莫飛看到來人,卻驚到說不出一句話。

  愣了數十秒之後,他才緩緩地叫出了她的名字。

  “林……林姿?”

  她沒有回答,依然在笑。

  然後她說:“好久不見。”

  零和遊戲還在繼續。

  風口遊戲永不結束。

  (第一季,完)

  後 記

  感謝這個全民創業的時代

  動筆寫這個故事之前,我一直在處理另一本書——《這世界正在遺忘不改變的人》。書中本來有兩個故事,因為種種原因,這兩個故事最終沒能出現在那本書里。正因如此,我才有了把它們擴展成長篇小說的想法。

  在最初的劇情里,沒有彭劍和王傑森這樣特徵極其明顯的人物,只是一個純粹直白的創業故事。因為沒有那些勾心鬥角的段落,所以寫起來飛快。故事線就是莫飛創業,以及如何拿到融資,最後馳騁商場的老派情節。

  初稿寫完後拿給很多人看,都覺得平淡如水、索然無味。在我苦惱還能再雜糅些什么元素進去時,某天,我跟一個同行聊天,聊到“某創業者被投資人清算,要求其辭去CEO之職,並踢出董事會”“某哥們兒創業七年,最終卻淨身出戶”等行業亂象。太陽底下無新事,這種互相算計又相互依附的劇情,每天都不可避免地發生在網際網路上。

  我當即給出版人發微信,說這些劇情寫出來肯定比小說還精彩,於是,才有了“彭劍”這個原故事之外的人物。

  在傳統的小說或影視劇里,程式設計師都戴著厚厚的眼鏡,呆板沉悶,仿佛重度自閉症加身。其實這種形象是人們對程式設計師的固有偏見。要知道,在如今IT培訓機構泛濫的時代里,寫代碼的門檻極低,低到任何一個人,只要會敲鍵盤,再花上一兩萬塊錢,找一個靠譜點兒的培訓機構,在裡面待上半年,出來後,隨隨便便地都可以寫上幾個小程序。

  隨著行業門檻的降低,程式設計師的形象也勢必會走向多樣化,書中,彭劍及何陽這兩個人,則是兩個極端的“現代程式設計師”的形象。

  雖然故事沒有交代,但彭劍是從類似北大青鳥這樣的職業培訓機構里出來的程式設計師,從業前並沒有編程的經驗,天賦不高,且對編程工作沒有太多熱愛,技術多是在工作中磨鍊出來的。

  而何陽則代表著另一批程式設計師。他們不善社交,但天賦極高,熱愛編碼,不在乎收入,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甚至,幻想通過鍵盤和網絡來改變世界。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講,與其說這本書是創業者之間的戰鬥,倒不如說是兩種程式設計師思想的碰撞。

  同德資金老總徐虎“在創業失敗的前提下還能賺到錢”的理論,則來自於我曾經接觸過的一個投資人。大多數創業者因為看了網上的新聞報導,以為隨隨便便就能拿到IDG、紅杉這樣大佬的投資,更以為他們動不動就慷慨解囊,分分鐘揮金如土……但現實中,VC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天使——雖然他們被叫作“天使投資人”,但說真的,他們遠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傻白甜——他們只關心眼前利益,想輕輕鬆鬆地從他們手裡拿到錢……真是想多了。

  他們才是整個風口遊戲裡,最精明的人。

  在故事主線中,最大的bug應該還是新腦科技逆天的數據採集算法了。據我所知,在一些細分領域中,已經有些數據採集的公司在做類似的產品了,不過,這種算法在邏輯上雖然行得通,但能不能達到小說中那樣近乎變態的抓取效率,還真說不好。

  在美劇《矽谷》里,男主理察開發的Pied Piper,是一款高效率的數據壓縮算法,這其實也是劇中的大bug,但要說這種算法現實社會中有沒有——當然有,有很多壓縮算法都可以實現。現實跟虛構的區別,無非就是具體能壓縮到什麼程度罷了。例如,把100M的文件壓縮到10M可能很正常,但如果能把1G的文件壓縮到10M,而且用時一分鐘——這就有點兒“不科學”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