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4

  人大約都這樣:自己所愛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寧願給上帝或魔鬼,也不願給他人。

  25

  正像戀愛者誇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誇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戀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26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麼,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27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28

  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29

  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夢,再美麗的夢也會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對夢和性意識的解析就破壞了不少生活的詩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生活本身使夢破滅了,這時候,對夢作理性的反省,認清它的美的虛幻,其實是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屬於這種情況。

  30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31

  "生命的意義在於愛。""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就是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32

  食慾引起初級革命,性慾引起高級革命。

  33

  一切迷戀都憑藉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

  孤獨

  1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入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第8節:孤獨

  作者:周國平

  2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3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嚮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4

  每逢節日,獨自在燈下,心中就有一種非常濃郁的寂寞,濃郁得無可排遣,自斟自飲生命的酒,別有一番酩酊。

  人生作為過程總要逝去,似乎哪種活法都一個樣。但就是不一樣。我需要一種內在的沉靜,可以以逸待勞地接收和整理一切外來印象。這樣,我才覺得自己具有一種連續性和完整性。當我被過於紛繁的外部生活攪得不復安寧時,我就斷裂了,破碎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吸收消化外來印象的能力。

  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

  5

  在靜與鬧、孤獨與合群之間,必有一個適合於我的比例或節奏。如果比例失調,節奏紊亂,我就會生病--太靜則抑鬱,太鬧則煩躁。抑鬱使我成為詩人,煩躁使我成為庸人。

  6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的,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7

  活動和沉思,哪一種生活更好?

  有時候,我渴望活動,漫遊,交往,戀愛,冒險,成功。如果沒有充分嘗試生命的種種可能性就離開人世,未免太遺憾了。但是,我知道,我的天性更適合於過沉思的生活。我必須休養我的這顆自足的心靈,唯有帶著這顆心靈去活動,我才心安理得並且確有收穫。

  如果沒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麼樂趣?如果沒有好的感受力,頻頻週遊世界有什麼意思?反之,天天吃宴席的入怎麼會有好胃口,頻頻週遊世界的人怎麼會有好的感受力?

  心靈和胃一樣,需要休息和復原。獨處和沉思便是心靈的休養方式。當心靈因充分休息而飽滿,又因久不活動而饑渴時,它就能最敏銳地品味新的印象。

  所以,問題不在於兩者擇一。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後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8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9

  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較安於獨處。

  第9節:悲劇性所在

  作者:周國平

  10

  有的人只有在沸騰的交往中才能辨認他的自我。有的人卻只有在寧靜的獨處中才能辨認他的白我。

  11

  沒有自己獨居的處所是多麼可怕的事,一切都暴露無遺了。在群居中,人不得不掩飾和壓抑自己的個性。在別人目光的注視下,誰還能坐在那裡恬然沉思,捕捉和記錄自己的細微感受。住宅危機導致了詩和哲學的生態危機。

  12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13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

  14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15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或不理解是命運,誤會卻是命運的捉弄。我坦然接受命運,但為命運的捉弄悲戚。

  可是,何必表白呢?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16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17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於孤獨,這怎麼可能呢?然而,儘管註定孤獨,仍然會感覺到孤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於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

  18

  說到底,在這世界上,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靈歷程的懸殊才在人與人之間鋪下了鴻溝。

  19

  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

  無聊是把自我消散於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理解。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庸人無聊,天才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