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有備原諒了槐多。他對槐多說:“你不要躲著我了,我想清楚了,我對日本人的仇不會記在你的身上。現在全世界都在為我取燈姑報仇呢。”
槐多哭了。
這天上午,有備和槐多為一個傷員換完藥往回走,不知不覺走到村外的梨樹趟子裡。代安村正處兆州梨區,村子被梨樹包圍著。這裡的梨屬兆州的上好品種雪花梨,聽代安人說,哪棵梨樹都有幾百年。正值七月,梨只待成熟,槐多和有備不斷用手扒開擋住他們去路的樹枝朝梨園深處走。槐多問有備:“有備,你說現在是我帶著你走,還是你帶著我走?我是個日本戰俘,你是個八路軍。”有備說:“依我說,都可以。我是八路軍,可你的歲數比我大呀。”槐多笑了,說:“你的回答是很機智的。”他們走到梨樹趟子深處,就著一塊細砂土坐了下來,梨們齊著他們眼睛,槐多伸手托住一個青梨說:“那時候,我們面前要是有個青梨就好了。”槐多一說那時候,有備就知道他說的是戰前,“那時候”是指他的一次旅行。槐多去東京學美術以前,在屬於長野縣的信州念中學,家裡還有當農民的父母和一個妹妹。父母努力培養著槐多,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公司職員。槐多也希望按照父母的意願考取大學,報答父母的厚愛。可是中學裡有一位姓加藤的老師卻把他帶上了學習藝術的道路。為了培養槐多對美術的興趣,加藤不辭辛苦,經常自己出資贊助槐多到各地去看美術展覽。有一次他們在京都看一個叫“二科會”的法國畫展,就在這個展覽會上加藤老師還為槐多買了一本德富蘆花著的《自然與人生》的書,這是一本描寫法國畫家柯羅的書。一次畫展一本書,終於使槐多下定決心去考東京美術專科學校了。有了決心,接下來便是在這種決心鼓動下的旅行。加藤老師是決心要讓他的學生認識日本的山川之美的。加藤又邀請了兩個學生,他們一行四人由加藤老師帶著,在一個假期走遍了長野的山山水水。他們的同學中還有一位女生,這給他們的旅行增添了浪漫。他們一路走著、畫著,大自然,、友誼和愛情常使槐多激動得不能自制。說到愛情,槐多總要解釋一句:“其實我那叫什麼愛情,只不過是對那位女生的傾慕罷了。我傾慕人家,可人家並不傾慕我。我看見人家心就跳,可人家就知道為我們燒水做飯,飯熟了就喊:‘喂,我說槐多,你不吃呀?’那是我正在山上看著她發楞。”有備說:“正在傾慕?”槐多說:“正在傾慕。”自此有備腦子裡便多了一個形容詞叫傾慕。
“其實飯也沒什麼好的,也就是農民的飯食,煮蘿蔔。”槐多說。他手托眼前的青梨,又想起了那次的旅行。是啊,那次要是有個梨該多好。有備也替槐多想。槐多說:“其實蘿蔔在我們那一帶算是最好的食品了。”他說,每逢他放假回家,母親也是早早煮好一鍋蘿蔔等他回來。
聽見槐多說蘿蔔,有備插話說,他爺爺就喜歡種蘿蔔,可他奶奶說,爺爺總也種不成。槐多沒有詢問有備的爺爺種蘿蔔的事,因為他又想起了他們那裡的芥末。他對有備說,他們那裡除了蘿蔔還有芥末。離他們村子不遠有個地方叫穗高町,專門種植芥末,穗高町的芥末全日本有名。槐多問有備兆州有沒有芥末,有備說,兆州也有芥末,長得和油菜差不多。待芥末開了花打了籽,把籽軋成末,就是芥末粉。槐多說,穗高町的芥末不這樣,不吃籽,專吃根,把根軋成芥末醬。你到穗高町去參觀,農民做的芥末醬可以隨便品嘗。“好吃呀!”槐多說。
槐多給有備講蘿蔔和芥末,每次都能講出聯繫著蘿蔔和芥末的許多故事。故事把有備帶到一個個不可知的神秘地方,就像槐多的美術學校一樣神秘:畫室總連著天窗和模特兒,教具總連著阿波羅和雙面女神。蘿蔔和芥末總連著日本的山川和槐多的“傾慕”。
槐多的話題大半都結束在他的應徵入伍,當時他是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三年級的學生。他有一副叫《靜》的作品畫了長野縣的黑姬山,剛剛參加完學校的年展,他便應徵入伍了。他們從神戶上船向中國開拔時,加藤老師到港口來送行,還不忘送給他兩個速寫本。他傾慕過的那個女生也來了,她沒有學美術,現在她已是加藤夫人。原來在那次旅行中她傾慕的是她的老師加藤。可槐多一點也沒有忌恨加藤和那個女生,他對有備說:“自作多情的事是常有的。”
槐多的描述,有備並不是都懂,但槐多還是像面對大人一樣向有備傾訴。他手托著兆州的青梨,又給有備講了些旅行、蘿蔔和芥末。天近中午時,他們才回村,在村口碰見了西貝時令。
槐多不認識西貝時令,西貝時令卻認識他,敵工部早就注意過這個日本人了。時令的眼光先在槐多身上掃了一下,就轉向有備說:“鄰家,你看巧不巧,我正找你們哪。”
有備立正似的沖時令站著。他和時令雖然是鄰居,但歲數相差太大,平時相互少言語,現在時令突然一叫他“鄰家”,他還是有幾分拘束。他立著正說:“時令叔,你找我?”時令的眼光又從有備轉向槐多說:“找你也找他。”槐多和有備都覺出事情有些奇怪,正在不知如何答對,時令又說:“走吧,有備先帶我去找孟院長吧,孟院長會把以後的事告訴松山槐多同……先……”時令想對槐多稱同志,又想稱先生,卻半途而止。
槐多一個人回住處,有備領著時令去找孟院長。時令一邊走著,和有備拉家常似的說:“要不是在村口碰見你,找孟院長還不好找哩。代安這麼大,有咱笨花村五六個大。先前我只從據點跟前走過,沒進過村。”
時令見到了孟院長,他並不忌諱有備的存在,就把來找松山槐多的目的告訴了孟院長。原來敵工部還兼管做日本戰俘的工作,目前抗日既已進入反攻階段,就需要動員一切力量同日本人作最後決戰。軍區就有個由日本戰俘組成的反戰同盟,為抗日工作作了不少貢獻,松山槐多雖不在反戰同盟之列,但上級已經得知此人有爭取的可能,就讓時令來給松山槐多交代一個任務:現在兆州的據點大部已被攻克,只剩下孝河以南沙河店據點的日軍還在負隅頑抗。縣大隊幾攻不下,便想利用一下槐多,讓他配合縣大隊的攻擊,作一次對敵人的“喊話”,爭取讓日偽軍放下武器投降。只要他同意了,喊話內容讓他自己定。
孟院長欣然同意時令的要求,和時令一起去給松山槐多布置任務。時令把任務向槐多作了交代,槐多非常願意去沙河店喊話,當即就跟著時令離開代安向沙河店急行。行前時令讓孟院長派一個人和槐多同行,孟院長派了有備。
沙河店是個和代安相仿的大鎮,在縣城以南,與高邑、元氏兩縣交界。日本人很重視對這裡的經營。據點上駐紮著日本一個小隊,村里還駐著警備隊的一個中隊。兆州人都管這裡叫小兆州。現在縣大隊把沙河店包圍了三天,幾攻不下,雙方均有傷亡。
松山槐多和有備在時令的帶領下,經過半天的急行軍,趕到沙河店已是夜裡。一路上槐多醞釀著他的“喊話詞”,他決定循序漸進,他準備先給他的同胞講世界形勢,講完形勢再講日本國內因為戰爭所造成的悲慘景象。最後,他要勸他們投降,說沙河店已經是兆州的一個孤立據點,唯有投降才是唯一出路。最後,他還要為他們唱一首歌,便是那首《小小的晚霞》。這首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童謠,唱的雖是夕陽中烏鴉想回家的事,但也正符合現在走投無路的日本兵的心情。唱完歌他還要再喊:“同胞們,連烏鴉都回家了,我們這些本來就有家的男兒,也趕快回家吧!”
時令把槐多和有備領到據點的隔離溝以外,槐多和有備按部隊的命令趴在隱蔽處。有人交給槐多一個鐵皮大喇叭。這天夜裡分外漆黑,四周一片寂靜。連續了幾天的槍聲暫時平息下來,敵我正在對峙。這時,松山槐多的喊話聲突然從隔離溝這邊升起來,他把一路醞釀的喊話詞抑揚頓挫、充滿感情地送上空中,送上了據點。他一遍遍重複著他對同胞的規勸,喊話過後,四周仍然一片寂靜。松山槐多顯得更加動情了,再喊時,他那男中音般的語調差不多變成了朗誦,然後這朗誦終於又演變成了歌唱,他唱起了日本人家喻戶曉的那首童謠《小小的晚霞》。他唱著想著:歌中唱的那映著晚霞、襯著寺廟鐘聲的烏鴉和孩子們都回家了,他那些被包圍在據點裡的同胞們也一定想回家的。
在松山槐多的歌聲結束的一瞬間,據點上突然亮起幾盞探照燈,這探照燈一齊she向了黑暗中的松山槐多。顯然,槐多在喊話時,敵人準確地判斷了他的隱蔽方位。隨著探照燈的驟亮,一排機槍子彈雨點般地向槐多she來。有備和槐多都聽得清楚,這是日本人的歪把子機槍。此時這槍聲聽起來就像一個不懷好意的女人的狂笑。隨著這“女人”的笑聲,緊挨在槐多身邊的有備仿佛聽見槐多倒吸了一口氣,接著他的身子便沖有備傾斜過來。已經有了戰地收治傷員經驗的有備判斷出了他身邊發生了什麼——槐多中了子彈。他先把槐多拖出幾步,然後把他背起來,竭力要跑出敵人的火力圈。又有槍聲響起,子彈落在他們周圍,但有備已經把槐多背進一塊莊稼地里。他放下身體綿軟的槐多,小聲叫著“槐多,槐多!”可槐多不呼吸也不說話。幾個戰士趕過來,時令也來了,他們都意識到,據點上的日本人是決意要結束他們這位同胞的生命的。
有備扳住槐多的肩膀一陣搖晃,槐多的身子卻更軟了。有備想哭,想喊但都不可能,泉涌似的眼淚淌出來,他拽住袖子擦擦淚,趕緊打開急救包給槐多包紮。可是天太黑,他找不出他的傷口在哪裡。更重要的是,包紮對於槐多是無濟於事了。
很快,東方就顯出魚肚白,有備終於看見了槐多的傷:原來他身上有許多彈孔,僅頭部就有三處,有一粒子彈打穿了他的帽子——他那頂東京美術學校的黑制帽。有備這才注意到,槐多來喊話之前,是特意戴了這頂帽子的:他頭上有個“美”字,他要用“美”來提醒他的同胞,是回家的時候了。帽子美,《小小的晚霞》也是美的。
時令和有備又返回了代安,他們是護送著槐多回來的。後方醫院為槐多舉行了一個八路軍規格的埋葬儀式:他被兩匹中國白布纏身,一口就地買來的楊木棺材成殮了他。墓地設在代安一個坐西朝東的土坡上,孟院長特意為槐多選擇了這個土坡。他願意讓槐多朝著東方,朝著太平洋上那個島國——日本。全醫院都參加了槐多的葬禮。入殮時,孟院長發現有備手裡尚有一頂槐多的黑制帽,他讓有備把帽子也放進槐多的棺材。有備當著眾人,向孟院長請示說,他願意服從命令,他又願意留下那個“美”字帽徽——本來他是想連帽子都留下的。孟院長想到槐多生前和有備的友情,就答應了他只留下那個帽徽。同時,孟院長還把松山槐多的兩個速寫本也送給了有備。
槐多哭了。
這天上午,有備和槐多為一個傷員換完藥往回走,不知不覺走到村外的梨樹趟子裡。代安村正處兆州梨區,村子被梨樹包圍著。這裡的梨屬兆州的上好品種雪花梨,聽代安人說,哪棵梨樹都有幾百年。正值七月,梨只待成熟,槐多和有備不斷用手扒開擋住他們去路的樹枝朝梨園深處走。槐多問有備:“有備,你說現在是我帶著你走,還是你帶著我走?我是個日本戰俘,你是個八路軍。”有備說:“依我說,都可以。我是八路軍,可你的歲數比我大呀。”槐多笑了,說:“你的回答是很機智的。”他們走到梨樹趟子深處,就著一塊細砂土坐了下來,梨們齊著他們眼睛,槐多伸手托住一個青梨說:“那時候,我們面前要是有個青梨就好了。”槐多一說那時候,有備就知道他說的是戰前,“那時候”是指他的一次旅行。槐多去東京學美術以前,在屬於長野縣的信州念中學,家裡還有當農民的父母和一個妹妹。父母努力培養著槐多,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公司職員。槐多也希望按照父母的意願考取大學,報答父母的厚愛。可是中學裡有一位姓加藤的老師卻把他帶上了學習藝術的道路。為了培養槐多對美術的興趣,加藤不辭辛苦,經常自己出資贊助槐多到各地去看美術展覽。有一次他們在京都看一個叫“二科會”的法國畫展,就在這個展覽會上加藤老師還為槐多買了一本德富蘆花著的《自然與人生》的書,這是一本描寫法國畫家柯羅的書。一次畫展一本書,終於使槐多下定決心去考東京美術專科學校了。有了決心,接下來便是在這種決心鼓動下的旅行。加藤老師是決心要讓他的學生認識日本的山川之美的。加藤又邀請了兩個學生,他們一行四人由加藤老師帶著,在一個假期走遍了長野的山山水水。他們的同學中還有一位女生,這給他們的旅行增添了浪漫。他們一路走著、畫著,大自然,、友誼和愛情常使槐多激動得不能自制。說到愛情,槐多總要解釋一句:“其實我那叫什麼愛情,只不過是對那位女生的傾慕罷了。我傾慕人家,可人家並不傾慕我。我看見人家心就跳,可人家就知道為我們燒水做飯,飯熟了就喊:‘喂,我說槐多,你不吃呀?’那是我正在山上看著她發楞。”有備說:“正在傾慕?”槐多說:“正在傾慕。”自此有備腦子裡便多了一個形容詞叫傾慕。
“其實飯也沒什麼好的,也就是農民的飯食,煮蘿蔔。”槐多說。他手托眼前的青梨,又想起了那次的旅行。是啊,那次要是有個梨該多好。有備也替槐多想。槐多說:“其實蘿蔔在我們那一帶算是最好的食品了。”他說,每逢他放假回家,母親也是早早煮好一鍋蘿蔔等他回來。
聽見槐多說蘿蔔,有備插話說,他爺爺就喜歡種蘿蔔,可他奶奶說,爺爺總也種不成。槐多沒有詢問有備的爺爺種蘿蔔的事,因為他又想起了他們那裡的芥末。他對有備說,他們那裡除了蘿蔔還有芥末。離他們村子不遠有個地方叫穗高町,專門種植芥末,穗高町的芥末全日本有名。槐多問有備兆州有沒有芥末,有備說,兆州也有芥末,長得和油菜差不多。待芥末開了花打了籽,把籽軋成末,就是芥末粉。槐多說,穗高町的芥末不這樣,不吃籽,專吃根,把根軋成芥末醬。你到穗高町去參觀,農民做的芥末醬可以隨便品嘗。“好吃呀!”槐多說。
槐多給有備講蘿蔔和芥末,每次都能講出聯繫著蘿蔔和芥末的許多故事。故事把有備帶到一個個不可知的神秘地方,就像槐多的美術學校一樣神秘:畫室總連著天窗和模特兒,教具總連著阿波羅和雙面女神。蘿蔔和芥末總連著日本的山川和槐多的“傾慕”。
槐多的話題大半都結束在他的應徵入伍,當時他是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三年級的學生。他有一副叫《靜》的作品畫了長野縣的黑姬山,剛剛參加完學校的年展,他便應徵入伍了。他們從神戶上船向中國開拔時,加藤老師到港口來送行,還不忘送給他兩個速寫本。他傾慕過的那個女生也來了,她沒有學美術,現在她已是加藤夫人。原來在那次旅行中她傾慕的是她的老師加藤。可槐多一點也沒有忌恨加藤和那個女生,他對有備說:“自作多情的事是常有的。”
槐多的描述,有備並不是都懂,但槐多還是像面對大人一樣向有備傾訴。他手托著兆州的青梨,又給有備講了些旅行、蘿蔔和芥末。天近中午時,他們才回村,在村口碰見了西貝時令。
槐多不認識西貝時令,西貝時令卻認識他,敵工部早就注意過這個日本人了。時令的眼光先在槐多身上掃了一下,就轉向有備說:“鄰家,你看巧不巧,我正找你們哪。”
有備立正似的沖時令站著。他和時令雖然是鄰居,但歲數相差太大,平時相互少言語,現在時令突然一叫他“鄰家”,他還是有幾分拘束。他立著正說:“時令叔,你找我?”時令的眼光又從有備轉向槐多說:“找你也找他。”槐多和有備都覺出事情有些奇怪,正在不知如何答對,時令又說:“走吧,有備先帶我去找孟院長吧,孟院長會把以後的事告訴松山槐多同……先……”時令想對槐多稱同志,又想稱先生,卻半途而止。
槐多一個人回住處,有備領著時令去找孟院長。時令一邊走著,和有備拉家常似的說:“要不是在村口碰見你,找孟院長還不好找哩。代安這麼大,有咱笨花村五六個大。先前我只從據點跟前走過,沒進過村。”
時令見到了孟院長,他並不忌諱有備的存在,就把來找松山槐多的目的告訴了孟院長。原來敵工部還兼管做日本戰俘的工作,目前抗日既已進入反攻階段,就需要動員一切力量同日本人作最後決戰。軍區就有個由日本戰俘組成的反戰同盟,為抗日工作作了不少貢獻,松山槐多雖不在反戰同盟之列,但上級已經得知此人有爭取的可能,就讓時令來給松山槐多交代一個任務:現在兆州的據點大部已被攻克,只剩下孝河以南沙河店據點的日軍還在負隅頑抗。縣大隊幾攻不下,便想利用一下槐多,讓他配合縣大隊的攻擊,作一次對敵人的“喊話”,爭取讓日偽軍放下武器投降。只要他同意了,喊話內容讓他自己定。
孟院長欣然同意時令的要求,和時令一起去給松山槐多布置任務。時令把任務向槐多作了交代,槐多非常願意去沙河店喊話,當即就跟著時令離開代安向沙河店急行。行前時令讓孟院長派一個人和槐多同行,孟院長派了有備。
沙河店是個和代安相仿的大鎮,在縣城以南,與高邑、元氏兩縣交界。日本人很重視對這裡的經營。據點上駐紮著日本一個小隊,村里還駐著警備隊的一個中隊。兆州人都管這裡叫小兆州。現在縣大隊把沙河店包圍了三天,幾攻不下,雙方均有傷亡。
松山槐多和有備在時令的帶領下,經過半天的急行軍,趕到沙河店已是夜裡。一路上槐多醞釀著他的“喊話詞”,他決定循序漸進,他準備先給他的同胞講世界形勢,講完形勢再講日本國內因為戰爭所造成的悲慘景象。最後,他要勸他們投降,說沙河店已經是兆州的一個孤立據點,唯有投降才是唯一出路。最後,他還要為他們唱一首歌,便是那首《小小的晚霞》。這首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童謠,唱的雖是夕陽中烏鴉想回家的事,但也正符合現在走投無路的日本兵的心情。唱完歌他還要再喊:“同胞們,連烏鴉都回家了,我們這些本來就有家的男兒,也趕快回家吧!”
時令把槐多和有備領到據點的隔離溝以外,槐多和有備按部隊的命令趴在隱蔽處。有人交給槐多一個鐵皮大喇叭。這天夜裡分外漆黑,四周一片寂靜。連續了幾天的槍聲暫時平息下來,敵我正在對峙。這時,松山槐多的喊話聲突然從隔離溝這邊升起來,他把一路醞釀的喊話詞抑揚頓挫、充滿感情地送上空中,送上了據點。他一遍遍重複著他對同胞的規勸,喊話過後,四周仍然一片寂靜。松山槐多顯得更加動情了,再喊時,他那男中音般的語調差不多變成了朗誦,然後這朗誦終於又演變成了歌唱,他唱起了日本人家喻戶曉的那首童謠《小小的晚霞》。他唱著想著:歌中唱的那映著晚霞、襯著寺廟鐘聲的烏鴉和孩子們都回家了,他那些被包圍在據點裡的同胞們也一定想回家的。
在松山槐多的歌聲結束的一瞬間,據點上突然亮起幾盞探照燈,這探照燈一齊she向了黑暗中的松山槐多。顯然,槐多在喊話時,敵人準確地判斷了他的隱蔽方位。隨著探照燈的驟亮,一排機槍子彈雨點般地向槐多she來。有備和槐多都聽得清楚,這是日本人的歪把子機槍。此時這槍聲聽起來就像一個不懷好意的女人的狂笑。隨著這“女人”的笑聲,緊挨在槐多身邊的有備仿佛聽見槐多倒吸了一口氣,接著他的身子便沖有備傾斜過來。已經有了戰地收治傷員經驗的有備判斷出了他身邊發生了什麼——槐多中了子彈。他先把槐多拖出幾步,然後把他背起來,竭力要跑出敵人的火力圈。又有槍聲響起,子彈落在他們周圍,但有備已經把槐多背進一塊莊稼地里。他放下身體綿軟的槐多,小聲叫著“槐多,槐多!”可槐多不呼吸也不說話。幾個戰士趕過來,時令也來了,他們都意識到,據點上的日本人是決意要結束他們這位同胞的生命的。
有備扳住槐多的肩膀一陣搖晃,槐多的身子卻更軟了。有備想哭,想喊但都不可能,泉涌似的眼淚淌出來,他拽住袖子擦擦淚,趕緊打開急救包給槐多包紮。可是天太黑,他找不出他的傷口在哪裡。更重要的是,包紮對於槐多是無濟於事了。
很快,東方就顯出魚肚白,有備終於看見了槐多的傷:原來他身上有許多彈孔,僅頭部就有三處,有一粒子彈打穿了他的帽子——他那頂東京美術學校的黑制帽。有備這才注意到,槐多來喊話之前,是特意戴了這頂帽子的:他頭上有個“美”字,他要用“美”來提醒他的同胞,是回家的時候了。帽子美,《小小的晚霞》也是美的。
時令和有備又返回了代安,他們是護送著槐多回來的。後方醫院為槐多舉行了一個八路軍規格的埋葬儀式:他被兩匹中國白布纏身,一口就地買來的楊木棺材成殮了他。墓地設在代安一個坐西朝東的土坡上,孟院長特意為槐多選擇了這個土坡。他願意讓槐多朝著東方,朝著太平洋上那個島國——日本。全醫院都參加了槐多的葬禮。入殮時,孟院長發現有備手裡尚有一頂槐多的黑制帽,他讓有備把帽子也放進槐多的棺材。有備當著眾人,向孟院長請示說,他願意服從命令,他又願意留下那個“美”字帽徽——本來他是想連帽子都留下的。孟院長想到槐多生前和有備的友情,就答應了他只留下那個帽徽。同時,孟院長還把松山槐多的兩個速寫本也送給了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