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不能忍受人被奴役,不是美國北方的價值,也不是西方價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只是,不同的地區,走向現代文明的時間不同,在當時,美國南方認為,那不是他們認可的價值,今天的美國南方人,已經覺得他們前輩的想法不可思議。照南方朔的講法,因為他們“進步”了。

  同樣,“你批評政府”,要“抓你去坐監”,也是在進入現代文明社會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不能因為美國人也這樣想,就說那是美國的專利價值觀。認同這個價值的那麼多國家,肯定沒有一個,會情願把這個專利單單讓給美國的。

  四

  從題目就知道,龍應台文章是寫給大陸讀者的。趙剛在《壁壘》一文中曾提到,在諸多論連宋大陸行的文章中,龍應台的《台灣》一文“最俱行銷力”。不知他是否注意到,堪稱奇事的是,“最俱行銷力”的文章,怎麼會沒有任何“感召力”,看不見大陸媒體刊登讀者反應。我們否認專制的存在,我們又以扼殺討論的方式,讓所有的人看到了它的存在。

  專制制度的存在並非奇恥大辱,因為每個國家都經歷過專制。它象奴隸制一樣,只是人類政治制度發展的一個階段,一種形式。只是,在現代文明已經非常深入人心的今天,作為一個大國,斷然拒絕走出專制,就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恥辱。

  專制和奴隸制一樣,是一個歷史遺產,它的出現和存在,都有它的原因。就好象一句哲學俗話“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此,根據不同的“存在”狀況,不同國家的條件、不同的歷史時期等等,如何終結一個過時了的制度、實行轉型,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

  美國在建國時,就曾經希望逐步實現廢除奴隸制。聯邦提出了不得再進口奴隸,即不得擴大奴隸制的年限,也鼓勵各州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逐步廢奴。沒有立即廢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有些地區的經濟全部依賴奴隸勞動力,需要一個調整、緩衝的過程,以避免經濟的剛性崩潰。之後,一個模式是北方各州提前禁止進口奴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動轉變,廢除了奴隸制。另一個模式是南方,由於貪戀奴隸制帶來的經濟利益,能拖則拖,甚至有的州對奴隸制的態度轉而強硬,有一意孤行、堅持不廢的趨勢。

  美國最後是陰差陽錯、以戰爭的形式廢奴,給南方帶來經濟毀滅。南方的蓄奴州本身是有責任的。它們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進步,它們不肯承認這是一個不人道的、必須積極著手廢除的制度,沒有主動制定切實的計劃和時間表,如何逐步在經濟上減少對奴隸制的依賴,以合理的步驟儘快廢除不合理不人道的制度。

  南方由戰爭和突變的方式被動廢奴,不僅經濟被摧毀,也帶來法治的倒退,整個南方支付了慘痛的代價。支付代價的,有南方的白人大眾,也包括剛剛被解放的奴隸。經濟突然崩潰,也就沒有工作機會,有些前奴隸甚至連原來當奴隸時的一口飯也吃不上了。因此,制度轉型確實存在如何轉、如何儘量減少地區和民眾支付代價的問題。

  專制制度既然是歷史遺產,如何轉型的討論,也就是一個十分正常的話題。台海兩岸,無須避諱,台灣是制度轉型的先行者。他們有和平轉型的良好經驗。例如,原來行使專制統治的、形象衰老的國民黨,逐步改變自己,轉換為一個民主體制下的議會黨,正在逐漸呈現朝氣蓬勃的面貌;二.二八慘案積累五十年的民怨,也以和平的方式疏解開來,走向和解,如此等等。可是,如趙剛在《壁壘》一文中提到,台灣在民主化之後也遇到許多新的困惑。這些,也當是華人社會萬分寶貴的經驗。現在的大陸,應該就可以討論,在民主化之後,媒體如何做到專業、中性和自律;民眾如何保持個人的獨立性、對政客們的煽動持有警惕,不輕易就大呼嚨地衝上街去。讓民眾理解,民主體制下,原來的問題不會一夕間就消失,權錢勾結和黑社會也不會一朝就消亡。民主轉型後,我們只是多了監督的手段和加強法治的途徑。道路仍然可能十分崎嶇和艱巨。這樣的討論,加上台灣經驗和教訓的引進,對未來的大陸,是極其有益的。對彼岸經驗教訓的討論,可以使此岸對將來轉型後可能遇到的社會問題,持有有充足準備。公開的討論,也讓民眾對漸進推動的民主化進程有所理解,產生希望和信心。

  可是,前提是,我們承認台海政治制度差異的現實,承認制度差異形成的對話壁壘之存在。

  迴避這個現實存在,討論不是被封殺,就是無法進行。龍應台不是沒有能力清楚地看到和闡述台灣今天遭遇的新困惑,她也不是不想對大陸的讀者們同時介紹台灣民主化之後出現的問題。可是,這就象當年在美國的討論,當南方堅持奴隸制發展了經濟、繁榮了文化,必須世世代代繼續下去的時候,北方和南方討論在廢奴後遇到的種族問題困惑,就顯得沒有意義。在迴避奴隸制非人道本質的前提下,如此方向的討論,只會為南方奴隸主所利用、為他們堅持奴隸制提供口實。

  龍應台《台灣》一文所作的努力,是在作一個推動,希望人們開始這樣的討論,承認兩岸曾共同擁有的專制遺產,以平常心待之。從討論台灣正面的經驗開始,引出一個良性的討論和互動,如此,台灣在民主過程中的負面教訓,也就可以自然引出。她不無天真地希望,這能夠成為消解兩岸交流壁壘的一個開端。因此我想,她對自己被指為“增設對話的壁壘”,怕是哭笑不得,不知此話從何說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