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午一點半,到了香港入境處。抽了一個號碼,等候四十五分鐘,和官員面對面。

  「辦理香港身份證,你需要香港入境證。」

  「但是我的入境證被偷了。」

  「那你就要辦理入境證。辦理入境證,需要台灣護照。」

  「但是我的台灣護照被偷了。」

  「那你可以去律師那裡公證,證明你的身份。律師給你一個公證身份,我們也可以給你入境證。」

  我看著這位講話規規矩矩的女性公務員,說,「沒有身份證,沒有護照,請問,律師憑什麼給我證明身份?」

  她呆住了。

  我拿出當天的蘋果日報,大半版是龍應台失竊的消息,照片很大,還有「出事」地點的示意圖,看起來特別怵目驚心。

  將報紙推進窗口,我說,「律師總不能憑蘋果日報來證明我是真的吧?」

  她喃喃地說,「對啊……」

  這時,她的長官發現了我們的僵局,走過來,微笑著點點頭,說,「我知道你的特殊狀況,我們會特別處理,一定會幫你解決的……」

  6

  我決定不被小偷打敗。

  廣州的老城區竟然還處處看得見歷史的年輪,洋溢著老城的情趣。大德路幾個街廓全是五金業。鋼管以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掛在牆板上,乍看之下像現代藝術。小鋼圈成千上百的放在一堆時,彷佛貴族的珠寶箱子被不經意地打翻了。詩書路上看不見任何詩書,但是再走一段就發現整條街都是印刷業,也明白了「紙行街」的意思。接近十三行的成衣批發集中區,楊巷路一家連著一家的鈕扣店、拉煉店、皮帶店、花邊店。當一整個店裡都是拉煉的時候,大大小小各形各式的拉煉,鋪排開來,簡直就像一個現代美術館的主題特展。

  夾著老街的是一株一株菩提樹,菩提樹掩映著一棟一棟的老樓。老樓或沒落褪色或殘敗頹廢,但是雕花的廊柱、起伏的山牆、彩色的玻璃,彼此暗暗輝映,老舊中反而更有一種成熟的滄桑的嫵媚。

  廣州老城,有著法國印象派油畫的濃稠美感。

  然後就走到了光孝寺。天色漸漸暗下來,大殿裡亮起盈盈燈火,晚課的誦經聲,在鐘聲、鼓聲的節奏下,綿綿流進靜謐的庭院。慧能受戒的菩提樹,不知是不是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一株,菩提樹的心型闊葉在風裡搖晃,一兩片隨風飄下,落在蒼青色的石階上。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我就這樣認識了廣州。

  一個警察的背後

  ⊙ 龍應台

  本來想悄悄去廣州,不驚動任何朋友,可以自由而且專心地,用行腳去感受廣州的老城氛圍。沒有想到,一個不小心,反倒變成一個華人世界舉世皆知的事件。幾天來,溫暖的關心電話和郵件從美國、歐洲、馬來西亞、香港、台灣、中國各個城市包括新疆和蒙古,不斷進來,倒叫我覺得慚愧,但又不能因此希望自己「傷」得更重,以擔得起朋友和讀者的愛惜。

  我開始回想那個關鍵的時刻:單身女子,背著背包,背包在後而不在前;站在路口,攤開地圖。

  這是一個國際「傻根」形象。那個街口不必是在廣州老城,也可以是羅馬噴泉,莫斯科紅場,華沙廣場,法蘭克福火車站大道。以那樣大方不設防的架勢,往任何一個城市中心一站,對於那個城市裡活躍於灰色空間的人而言,怎麼說都是一種挑釁或邀請。所以我的遭竊絕不足以被解釋為「中國特色」。

  但它是不是「廣州特色」呢?

  事情發生了之後,集體的「口述歷史」就打開了。一桌五個廣州市民,四個人有被偷被搶的經驗,而且每一個人都是多次,先講親身經歷:被摩托車撞,被小刀割,人怎麼欺身而上,怎麼搶了就跑……然後再敘述發生在親友身上的:兩歲的孩子的媽,護著包,以致於整隻手被砍斷。愈講,恐怖的細節愈多,我聽得兩眼發直,開始覺得:自己真是個好命的人啊,可喜可賀。

  回到香港,香港人說,唉呀唉呀,你怎麼會想到一個人跑去廣州?廣州啊,我們男人都要成群結隊才敢去的。香港的大陸人說,怎麼你還沒學到呢?在這邊,背包背在後面,一過邊境,背包要背在前面。

  我一邊奔波於銀行和移民局之間,一面讀到廣州官員的反應。省政協委員以「龍應台遭竊」案詢問廣東省公安廳長梁國聚對於治安有何對策,梁國聚說,廣東一億多人口,只有十三萬警察,警力不足是很大的問題。

  公安廳長的談話倒是坦率,於是我開始算,照廳長這麼說,在廣東省,每一個警察要服務846個市民。台北總共有7702個警察,也就是每一個警察要照顧 341個台北人,而香港有32986個警察,一個警察服務207個港人。柏林的一個警察只要管好130個柏林人的安全。如果算工資,香港的警察工資會是廣東和台北警察的好幾倍。

  以這樣的制度和物質條件來看,梁國聚的自我辯護不算錯。香港警察的效率和他背後的制度之間,不論是管理結構上的還是經濟上的,有一個明確的因果關係。知道了這個數據,對中國警察便不忍苛責,可是,這是現象的全貌,或者只是冰山的一角?譬如說,那846個人是否真正得到那「一個」警察的服務?雖然警力微薄,警察的辦案效率,服務品質,以及廉潔程度,和台北、香港的警察比起來如何?有人做過比較和追蹤,做過查核和監督嗎?警察本身的制度,以及制度和整體社會問題的連結與呼應,又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