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近年她的文字,直刺現實,促人警醒;觸摸歷史的創痕,讓我默默拭淚;對喧囂的台灣,對混沌的大陸,以十分微妙而艱難的方式,深入不同的語境,兩邊發言。她有靜水深流,娓娓訴說;也有剎那間迸射的閃電,一朝拍案。越來越多黃皮膚黑眼睛的「七年級生」、「八年級生」,被她磁性的聲音吸引。在大陸、台灣和香港,龍應台成為一個沒有人能夠替代的角色,成為三地傳媒人和學者思想和情感的極其重要的紐帶。二○○五年秋,在她香港的家中,舉行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聚會。「兩岸三地」數十位媒體總編輯促膝長談熱烈討論:歷史和現實,抗爭與博弈,政治與資本,傳媒的權利與質量……

  我寧願樂觀地相信,恆久的,不是朋友們曾熱烈討論過的這些議題。五年、十年、二十年,一切都會過去。步換景移,塵埃將落,曾經滾燙的定將冷卻,曾經的死結或將釋解,今天的困局會被新的困局覆蓋。但文化的基因將傳遞,思想的魅力將久久縈繞。

  政治的門,有時會在一夜間轟然開啟。文化卻不會,文化原本就沒有鎖鑰齊備的門。文化有的是,隔絕的霧幛,誤解的濃雲,遮蔽的雨簾,夜一般的漫漫習性。是的,文化的封閉和隔離,才是龍應台真正的強悍對手。讓華人世界除縛破礙,走近大本大源,是她從「野火」一路行來從未熄滅的奮鬥。

  二○○五年底,我應邀到台灣訪問,曾參加「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志工聚會,親眼看見龍應台對一群正在用餐的志工們--教師、主婦、商人和前外交官,發表即興演講。這是我聽過的最有趣最特別的一次演講:面對滿桌熱騰騰的小火鍋,她講「把國際觀引入台灣」。

  有清晰精準的「人生設計」嗎?我看她沒有。一切如春來草青,自然發生。她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播種者,總想用鋒利的犁頭,去犁開人們的心靈。她弱小如蒲公英:世事如風,她時而輕舞,時而掙扎,時而疾走,時而又墜入荊棘。如一部大陸影片《巴山夜雨》的主題歌所唱: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誰也不知道我的歡樂和悲傷

  爸爸媽媽給我一把小傘

  讓我在廣闊的天地間飄蕩

  自由的心,帶著她不止不息地飄蕩、穿行和播撒。讀盡炎涼,她不世故圓滑;屢經錘鑿,未變得粗糙;她草根,卻不草莽;深邃,卻不玄奧;她不失天真,對大千世界,有所見有所不見,有所爭有所不爭。她常常孩提般歡樂,也常憂傷。她知道一個獨立的思想者不能被讀者和聽眾的喝彩或是叫罵挾持,然而她有時即便能忍受充滿敵意的箭簇,卻無法承受誤解誤讀的傷害,陷入深深的悲哀,去意徊惶。

  但我知道,最大的慰藉--對她,也對我們的--就是:天地無垠。

  真的,誰能擋得住,彈指間,天地越來越寬闊了。

  輯一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今天這一課:品格

  ⊙ 龍應台

  今天,是一個光榮的日子。將來的歷史會寫到,在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台灣人行使罷免權,督促一個總統下台。

  不論今天的罷免結果如何,台灣人民又在華文世界的民主進程和憲政史上,豎立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表面上,台灣一片動盪;人們每天看見、聽見,被鋪天蓋地包圍的,是電子媒體的誇張和聳動、街頭巷尾的挑釁和喧囂、醜聞弊案的揭發或遮蓋、領導人物的尊嚴掃地、意見菁英的各說各話。民主似乎墮落成只剩下政治操作的爾虞我詐;價值的混淆,是非的顛倒,社會互信的嚴重腐蝕,使人開始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

  但是,你不能不看見,在這喧囂混亂的同時,人民在集體補課,補修在威權時代里不准你修的公民課。

  每一件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每一篇對金融勾結的報導,都使人民對公共政策多一份警惕。每一次政治人物的演出,都使人民更熟悉他的伎倆,看穿他的破綻,認清他的品質。不要小看了台灣人民,台灣人民在弊案中累積他對權力本質的認識,在喧囂中磨利他對政治人物的判斷,在紛紜中加深他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在混淆中培養他對真偽價值的辨識。

  他掙脫了權威的束縛,實踐過選舉,實驗過公投,現在,他再跨出一步,敢於嘗試罷免。罷免可以不成功,但是人民已經給政治人物一個清清楚楚的警告:我可以選你,就可以罷免你。

  世界上沒有人能否認:台灣有的,是整個華人世界裡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體。

  補課的代價可能很高,可是成熟的過程沒有不痛苦的;今天,我以身為台灣公民為榮。

  足球不只是足球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負擔。昨天,收到一封電郵,作者是一個十七歲的德國少年:

  「麥茵河中央搭起一個大得不能再大的電視銀幕,兩邊都可以看到球賽現場轉播。河兩岸擠滿了人,新聞說,起碼有三十萬人聚到河邊來,隔著中間的河水,兩岸對看。

  「馬路上、河岸邊、廣場上、酒館裡,擠滿了人,各色人種……最奇怪的是,每個人都在微笑,都在擁抱,都在唱歌。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對彼此那麼友善,對陌生人那麼熱情,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那麼喜悅,那麼開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