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可是並不是那環佩的丁東,鐵馬的丁東,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的那種丁東。
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井上有大樹罩蔭,讓你在那樹下盤旋,傾聽著那有節奏的一點一滴,那是多麼清永的涼味呀!
古時候深宮裡的銅壺滴漏在那夜境的森嚴中必然曾引起過同樣的感覺,可我不曾領略過。
在深山裡,崖壑幽靜的泉水邊,或許也更有一番逸韻沁人心脾,但我小時並未生在山中,也從不曾想過要在深山裡當一個隱者。
因此我一思慕著丁東,便不免要想到井水,更不免要想到嘉定的一眼井水。
住在嘉定城裡的人,怕誰都知道月兒塘前面有一眼丁東井的吧。井旁有榕樹罩蔭,清冽的水不斷的在井裡丁東。
詩人王漁洋曾經到過嘉定,似乎便是他把它改為了方響洞的。是因為井眼呈方形?還是因為井水的聲音有類古代的樂器“方響”?或許是雙關二意吧?
丁東草(三章)但那樣的名稱,那有丁東來得動人呢?
我一思慕著丁東,便不免要回想著這丁東井。
小時候我在嘉定城外的草堂寺讀過小學。我有一位極親密的學友就住在丁東井近旁的丁東巷內。每逢星期六,城裡的學生是照例回家過夜的,傍晚我送學友回家,他必然要轉送我一程;待我再轉送他,他必然又要轉送。像這樣的輾轉相送,在那昏黃的街道上也可以聽得出那丁東的聲音。
那是多麼雋永的回憶呀,但不知不覺地也就快滿四十年了。相送的友人已在三十年前去世,自己的聽覺也在三十年前早就半聾了。
無晝無夜地我只聽見有蒼蠅在我耳畔嗡營,無晝無夜地我只感覺有風車在我腦中旋轉,丁東的清澈已經被友人帶進墳墓里去了。
郭沫若散文選集四年前我曾經回過嘉定,卻失悔不應該也到過月兒塘,那兒是完全變了。方響洞依然還存在,但已陰晦得不堪。我不敢挨近它去,我相信它是已經死了。
我願意誰在我的兩耳里注進鐵汁,讓這無晝無夜嗡營著的蒼蠅,無晝無夜旋轉著的風車都一道死去。
然而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井上有大樹罩蔭;你能在那樹下盤旋,傾聽著那一點一滴的聲音,那是多麼清永的涼味呀!
我永遠思慕著丁東。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日
白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隻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裡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出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是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著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石榴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鬥豔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多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幹,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捨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蹟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者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是英文ampulla的音譯,即一種尖底膽瓶。變為中國式的金,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鏽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於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追懷博多
日本的幾座國立大學,以成立的早晚來說,九州帝大算是第三位,但以正式畢業的中國同學的數目來說,九大怕要算是第一位了。
九大在九州島的博多灣上,氣候很暖和,櫻花之類比東京、西京要早開一個月。那平如明鏡的博多灣,被一條極細長的土股——海中道,與外海相間隔,就像一個大湖。沿岸除去一帶福岡市的市廛之外,有瑩潔的白砂,青翠的十里松原,風景頗不惡。
這兒是元兵征日本時的古戰場。日本沿海每當夏秋之際必有颶風,平時平靜如砥的博多灣,屆時亦軒然大波,如同鼎沸。元兵適於此時征倭,泊舟博多灣,遂致全師復沒。岸頭戰壘尚有留存之處。
離福岡不遠有大宰府,名見中國史乘,即因元兵東征而得名。頗多梅花,乃一遊覽勝地。
大約就因為有這些好處,所以中國留學生進九大的特別多吧?我自己便是因為有元時戰跡而選入九大的。
我本來學的是醫科,醫科在各科中年限最長,我前後在福岡住了五年。醫科雖然畢了業,但終竟跑到文學的道路上來了。所以致此的原因,我的聽覺不敏固然是一個,但博多的風光富有詩味,怕是更重要的一個吧。
在學生時代對著博多灣時常發些詩思,我的《女神》和《星空》兩個集子,都是在博多灣上寫的。在用白話寫詩之外,也寫過一些文言詩,錄一首以志慨。
博多灣水碧琉璃,
銀帆片片隨風飛。
願作舟中人,
載酒醉明暉。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六日
孔雀膽歸寧註:本篇最初收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上海大孚出版公司出版的《沸羹集》。一九五七年《沫若文集》第四卷未收,現據一九四七年上海大孚版補入。
我寫成《孔雀膽》是前年秋天的事,在陪都連演兩次,獲得意外的成功,使同情於劇中人物的觀眾,慷慨地流出了很多的眼淚。去年和今年,在成都、內江、自流井、瀘縣、樂山、流華溪、五通橋等地演出,聽說都收到了同樣的成功。這在作者的我,當然是很大的安慰。
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井上有大樹罩蔭,讓你在那樹下盤旋,傾聽著那有節奏的一點一滴,那是多麼清永的涼味呀!
古時候深宮裡的銅壺滴漏在那夜境的森嚴中必然曾引起過同樣的感覺,可我不曾領略過。
在深山裡,崖壑幽靜的泉水邊,或許也更有一番逸韻沁人心脾,但我小時並未生在山中,也從不曾想過要在深山裡當一個隱者。
因此我一思慕著丁東,便不免要想到井水,更不免要想到嘉定的一眼井水。
住在嘉定城裡的人,怕誰都知道月兒塘前面有一眼丁東井的吧。井旁有榕樹罩蔭,清冽的水不斷的在井裡丁東。
詩人王漁洋曾經到過嘉定,似乎便是他把它改為了方響洞的。是因為井眼呈方形?還是因為井水的聲音有類古代的樂器“方響”?或許是雙關二意吧?
丁東草(三章)但那樣的名稱,那有丁東來得動人呢?
我一思慕著丁東,便不免要回想著這丁東井。
小時候我在嘉定城外的草堂寺讀過小學。我有一位極親密的學友就住在丁東井近旁的丁東巷內。每逢星期六,城裡的學生是照例回家過夜的,傍晚我送學友回家,他必然要轉送我一程;待我再轉送他,他必然又要轉送。像這樣的輾轉相送,在那昏黃的街道上也可以聽得出那丁東的聲音。
那是多麼雋永的回憶呀,但不知不覺地也就快滿四十年了。相送的友人已在三十年前去世,自己的聽覺也在三十年前早就半聾了。
無晝無夜地我只聽見有蒼蠅在我耳畔嗡營,無晝無夜地我只感覺有風車在我腦中旋轉,丁東的清澈已經被友人帶進墳墓里去了。
郭沫若散文選集四年前我曾經回過嘉定,卻失悔不應該也到過月兒塘,那兒是完全變了。方響洞依然還存在,但已陰晦得不堪。我不敢挨近它去,我相信它是已經死了。
我願意誰在我的兩耳里注進鐵汁,讓這無晝無夜嗡營著的蒼蠅,無晝無夜旋轉著的風車都一道死去。
然而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井上有大樹罩蔭;你能在那樹下盤旋,傾聽著那一點一滴的聲音,那是多麼清永的涼味呀!
我永遠思慕著丁東。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日
白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隻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裡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出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是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著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石榴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鬥豔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多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幹,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捨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蹟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者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是英文ampulla的音譯,即一種尖底膽瓶。變為中國式的金,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鏽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於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追懷博多
日本的幾座國立大學,以成立的早晚來說,九州帝大算是第三位,但以正式畢業的中國同學的數目來說,九大怕要算是第一位了。
九大在九州島的博多灣上,氣候很暖和,櫻花之類比東京、西京要早開一個月。那平如明鏡的博多灣,被一條極細長的土股——海中道,與外海相間隔,就像一個大湖。沿岸除去一帶福岡市的市廛之外,有瑩潔的白砂,青翠的十里松原,風景頗不惡。
這兒是元兵征日本時的古戰場。日本沿海每當夏秋之際必有颶風,平時平靜如砥的博多灣,屆時亦軒然大波,如同鼎沸。元兵適於此時征倭,泊舟博多灣,遂致全師復沒。岸頭戰壘尚有留存之處。
離福岡不遠有大宰府,名見中國史乘,即因元兵東征而得名。頗多梅花,乃一遊覽勝地。
大約就因為有這些好處,所以中國留學生進九大的特別多吧?我自己便是因為有元時戰跡而選入九大的。
我本來學的是醫科,醫科在各科中年限最長,我前後在福岡住了五年。醫科雖然畢了業,但終竟跑到文學的道路上來了。所以致此的原因,我的聽覺不敏固然是一個,但博多的風光富有詩味,怕是更重要的一個吧。
在學生時代對著博多灣時常發些詩思,我的《女神》和《星空》兩個集子,都是在博多灣上寫的。在用白話寫詩之外,也寫過一些文言詩,錄一首以志慨。
博多灣水碧琉璃,
銀帆片片隨風飛。
願作舟中人,
載酒醉明暉。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六日
孔雀膽歸寧註:本篇最初收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上海大孚出版公司出版的《沸羹集》。一九五七年《沫若文集》第四卷未收,現據一九四七年上海大孚版補入。
我寫成《孔雀膽》是前年秋天的事,在陪都連演兩次,獲得意外的成功,使同情於劇中人物的觀眾,慷慨地流出了很多的眼淚。去年和今年,在成都、內江、自流井、瀘縣、樂山、流華溪、五通橋等地演出,聽說都收到了同樣的成功。這在作者的我,當然是很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