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第六章 60萬人的神秘消失
1700年後的謎團——60萬人的神秘消失
如果說,從古至今,淝水之戰中最大的謎團是什麼?大家可能都會說,東晉區區8萬北府兵,怎麼可能打敗前秦90萬大軍呢!
其實這件事兒並不是不可思議,要說這場戰爭最離奇的,卻是:苻堅90萬中的“主力”,他親自率領的60多萬中軍,為什麼一下子就都不見了,仿佛憑空消失了一樣!這60萬人沒有參加任何戰鬥,然後就沒影兒了。其實,這才是整個兒淝水之戰的癥結所在啊,我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所有的謎團,就會一下兒都解開了。
奇怪之一:一人統率60萬??
苻堅發兵時,是這樣布署的,苻融、張蚝、苻方、梁成、慕容暐,慕容垂等等大將率領前鋒軍25萬(《資治通鑑》說30萬)為先鋒。苻堅在後面,親率60多萬大軍,還有3萬富家子弟組成的“羽林郎”。
那麼,第一個問題就產生了,前鋒25萬,幾乎集中了前秦所有優秀的將領。後來洛澗一戰,劉牢之打敗了梁成的5萬人,一戰就殺了梁成、王顯等10名大將。再看苻堅這60萬大軍呢,難道就是他一個人帶?當然肯定也會有人,但沒有一個名將。史書也根本沒見,誰跟他一塊兒來統領這支軍隊。
奇怪之二:淝水敗,項城空?
淝水戰時,苻融在壽陽,錯誤理解了情報,然後報告苻堅說,晉軍很弱。苻堅一聽高興,立即離開他在項城的大軍,只帶了8000騎兵,估計是那些“羽林郎”,跑到淝水前線來了。苻堅聽到這個消息,為什麼不進兵呢?卻只帶8000人到前線?或者他認為“殺雞焉用宰牛刀”?但是這裡更有可能是:這個60萬中軍有問題。苻堅不指望甚至不敢讓他們上前線。
然後,淝水之戰,壽陽的前鋒潰敗。相互踩踏,死者十之七八。這裡可指的是前鋒這20幾萬人,並不是苻堅項城的大軍啊。從今天河南的項城到安徽壽縣,將近300公里,而且道路崎嶇。就好像,在山海關有20萬人打了一個敗仗,北京的駐軍卻一下兒都沒了一樣。
奇怪之三:失蹤60萬,不了了之
前秦莫名其妙地丟了60萬人,戰後苻堅帶著1000多騎兵去找慕容垂。這麼大的事兒,也沒見他追究誰的責任。按理,他離開了項城,這兒也總得有人管吧,你連前線都沒上,這麼多人就都跑光了,那這個管事兒的,死罪都有餘啊。苻堅也不聞不問,好像這60萬丟了就丟了,也沒什麼可新鮮似的。
這是淝水之戰中的最大問題啊,這60萬人決定著這場戰爭的規模,假如壓根兒沒有這60萬,淝水之戰也未必會一直被叫得這麼響。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兒,這60萬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十丁抽一”的實質
苻堅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每十“丁”抽一人充軍,以實現他那個“97萬”的設想。這裡的“丁”,是指已經擔當了國家賦稅的男子。那麼就來瞧瞧,他這個“十丁抽一”會抽上一個什麼結果:
前秦總人口,這裡以1800萬來計。按平均每戶5人算的話,那麼就是有360萬戶,按一戶有1.5“丁”算,那全國就有540萬“丁”,“十丁抽一”,最後就是54萬。
那麼這54萬都是什麼人呢?這個實在很關鍵啊。
苻堅這一回徵兵,是不是抽了氐族人,本身令人懷疑,而且就算抽調了氐族人,也很可能是編到苻融的前鋒部隊中去。這個先不管,就算他也很公平地抽了氐人,那麼看看這54萬人的比例。按照我們上面對前秦國家人口組成的分析,實際上氐族占1/18,其餘胡人占1/5,而剩下的漢人,接近3/4。那麼實際上,這54萬人里,就有40多萬都是漢人!
這個平均“十抽一”,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弄出一支數十萬的漢人軍隊!很可能,抽上的胡人會部署到各族的將領軍中,而剩下的這些漢人,就變成了苻堅的中軍。
這就是這60萬人的實質啊。
二:所謂“中軍”的用途
那麼這個龐大的漢人中軍,能幹什麼用?
一個:它可以嚇唬東晉。苻堅出師時架勢可是非同一般,“東西相望,前後千里,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幽冀之眾至於彭城……”等等,以至田餘慶先生疑惑地說:“史傳以此稱道苻堅出師之盛,百年所未見”。不管史書有多少誇張成分吧,但是嚇唬東晉這個目的,肯定還是收到了效果。以至於,建康在淮南之戰秦軍距廣陵百里之後,又好好“震恐”了一回。
這裡,苻堅的第一個想法,當然就像那個朱肜說得那樣,有徵無戰,嚇得司馬曜自己出降。所以這個充數兒的“中軍”,也還是起了作用。
另一個:它正好用來運輸。像這種遠涉千里的作戰,如果不能就地取材,補充軍糧的話,這裡用陳寅恪先生的分析,“打仗的兵7萬,用人來背糧,就需要30萬人”。那麼這些漢人,既然指不上,就讓他們去運糧,當苦力,那不是正好嗎?這就是這60萬人最主要的作用了。
三:前秦到底有多少軍隊
我們來瞧個數據,前秦369年滅燕時,一共出動了精銳16萬人。當然這肯定不是全部,那麼加上後方的,估計最多不會超過25萬。376年,前秦滅前涼滅代,大約出動了30萬人。這時,全部不會超過40萬。再後來379年淮南之戰,被北府兵殲滅14萬人,那就是還有20多萬。再經過這幾年的補充,有個30萬左右就差不多了。而這個數兒,就整好是淝水之戰,苻融前鋒軍的總數。
1700年後的謎團——60萬人的神秘消失
如果說,從古至今,淝水之戰中最大的謎團是什麼?大家可能都會說,東晉區區8萬北府兵,怎麼可能打敗前秦90萬大軍呢!
其實這件事兒並不是不可思議,要說這場戰爭最離奇的,卻是:苻堅90萬中的“主力”,他親自率領的60多萬中軍,為什麼一下子就都不見了,仿佛憑空消失了一樣!這60萬人沒有參加任何戰鬥,然後就沒影兒了。其實,這才是整個兒淝水之戰的癥結所在啊,我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所有的謎團,就會一下兒都解開了。
奇怪之一:一人統率60萬??
苻堅發兵時,是這樣布署的,苻融、張蚝、苻方、梁成、慕容暐,慕容垂等等大將率領前鋒軍25萬(《資治通鑑》說30萬)為先鋒。苻堅在後面,親率60多萬大軍,還有3萬富家子弟組成的“羽林郎”。
那麼,第一個問題就產生了,前鋒25萬,幾乎集中了前秦所有優秀的將領。後來洛澗一戰,劉牢之打敗了梁成的5萬人,一戰就殺了梁成、王顯等10名大將。再看苻堅這60萬大軍呢,難道就是他一個人帶?當然肯定也會有人,但沒有一個名將。史書也根本沒見,誰跟他一塊兒來統領這支軍隊。
奇怪之二:淝水敗,項城空?
淝水戰時,苻融在壽陽,錯誤理解了情報,然後報告苻堅說,晉軍很弱。苻堅一聽高興,立即離開他在項城的大軍,只帶了8000騎兵,估計是那些“羽林郎”,跑到淝水前線來了。苻堅聽到這個消息,為什麼不進兵呢?卻只帶8000人到前線?或者他認為“殺雞焉用宰牛刀”?但是這裡更有可能是:這個60萬中軍有問題。苻堅不指望甚至不敢讓他們上前線。
然後,淝水之戰,壽陽的前鋒潰敗。相互踩踏,死者十之七八。這裡可指的是前鋒這20幾萬人,並不是苻堅項城的大軍啊。從今天河南的項城到安徽壽縣,將近300公里,而且道路崎嶇。就好像,在山海關有20萬人打了一個敗仗,北京的駐軍卻一下兒都沒了一樣。
奇怪之三:失蹤60萬,不了了之
前秦莫名其妙地丟了60萬人,戰後苻堅帶著1000多騎兵去找慕容垂。這麼大的事兒,也沒見他追究誰的責任。按理,他離開了項城,這兒也總得有人管吧,你連前線都沒上,這麼多人就都跑光了,那這個管事兒的,死罪都有餘啊。苻堅也不聞不問,好像這60萬丟了就丟了,也沒什麼可新鮮似的。
這是淝水之戰中的最大問題啊,這60萬人決定著這場戰爭的規模,假如壓根兒沒有這60萬,淝水之戰也未必會一直被叫得這麼響。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兒,這60萬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十丁抽一”的實質
苻堅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每十“丁”抽一人充軍,以實現他那個“97萬”的設想。這裡的“丁”,是指已經擔當了國家賦稅的男子。那麼就來瞧瞧,他這個“十丁抽一”會抽上一個什麼結果:
前秦總人口,這裡以1800萬來計。按平均每戶5人算的話,那麼就是有360萬戶,按一戶有1.5“丁”算,那全國就有540萬“丁”,“十丁抽一”,最後就是54萬。
那麼這54萬都是什麼人呢?這個實在很關鍵啊。
苻堅這一回徵兵,是不是抽了氐族人,本身令人懷疑,而且就算抽調了氐族人,也很可能是編到苻融的前鋒部隊中去。這個先不管,就算他也很公平地抽了氐人,那麼看看這54萬人的比例。按照我們上面對前秦國家人口組成的分析,實際上氐族占1/18,其餘胡人占1/5,而剩下的漢人,接近3/4。那麼實際上,這54萬人里,就有40多萬都是漢人!
這個平均“十抽一”,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弄出一支數十萬的漢人軍隊!很可能,抽上的胡人會部署到各族的將領軍中,而剩下的這些漢人,就變成了苻堅的中軍。
這就是這60萬人的實質啊。
二:所謂“中軍”的用途
那麼這個龐大的漢人中軍,能幹什麼用?
一個:它可以嚇唬東晉。苻堅出師時架勢可是非同一般,“東西相望,前後千里,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幽冀之眾至於彭城……”等等,以至田餘慶先生疑惑地說:“史傳以此稱道苻堅出師之盛,百年所未見”。不管史書有多少誇張成分吧,但是嚇唬東晉這個目的,肯定還是收到了效果。以至於,建康在淮南之戰秦軍距廣陵百里之後,又好好“震恐”了一回。
這裡,苻堅的第一個想法,當然就像那個朱肜說得那樣,有徵無戰,嚇得司馬曜自己出降。所以這個充數兒的“中軍”,也還是起了作用。
另一個:它正好用來運輸。像這種遠涉千里的作戰,如果不能就地取材,補充軍糧的話,這裡用陳寅恪先生的分析,“打仗的兵7萬,用人來背糧,就需要30萬人”。那麼這些漢人,既然指不上,就讓他們去運糧,當苦力,那不是正好嗎?這就是這60萬人最主要的作用了。
三:前秦到底有多少軍隊
我們來瞧個數據,前秦369年滅燕時,一共出動了精銳16萬人。當然這肯定不是全部,那麼加上後方的,估計最多不會超過25萬。376年,前秦滅前涼滅代,大約出動了30萬人。這時,全部不會超過40萬。再後來379年淮南之戰,被北府兵殲滅14萬人,那就是還有20多萬。再經過這幾年的補充,有個30萬左右就差不多了。而這個數兒,就整好是淝水之戰,苻融前鋒軍的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