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月兒彎彎照九州

  “辨吉凶者存乎辭。”因此《易經》的卜卦、算命等等,對人生的作用,以及所說的吉凶的道理,是好還是不好呢?《系傳》說“辨吉凶者存乎辭”,辭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觀念。你的觀念對了,便一切都對了。孔子說“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所以文辭語言,是人類思想的代表。由於這種思想是在我們一念之間生滅,我們心裡認為對了,不好的地方便也好了。不對了,我們心裡感到很憂煩,那好的地方也不對了,也不好了。我們隨時可以從文學的境界中體會出這些。如唐朝有名的白話詩:

  月兒彎彎照九州,兒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兒個飄流在外頭。

  月兒彎彎,每個月月初或下旬,月亮都是彎彎的。同樣一個彎彎的月亮,可是大家看到後感受卻不一樣。有人看到彎彎的月亮,心裡是那麼高興,那麼愜意;有些人看到彎彎的月亮,心裡卻非常傷感,非常淒涼。其實個人的喜樂,同月亮有什麼相干呢?這所謂的“觸景生情”,事實上還是自己心裡先有了一個觀念意識的存在,再由當時的景物引發出來而已。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流在外頭。這是唐代的白話詩,同樣是一個月亮,但人們心裡的思想感觸卻不相同,就是這個道理。

  “辨吉凶者存乎辭。”吉凶表現於文字思想,是一個觀念的間題。平時我們用《易經》卜卦的時候,卦的下面往往會有一個憂或者是悔、吝的釋語。假設我們做生意,卜卦碰到了憂,一定會很痛苦;碰到了悔吝,一定會有煩惱或阻礙。這些悔、吝絕對無可避免嗎?不然。如果你研究《易經》久了,你便會知道,遇到憂、悔、吝的時候,是可以解決的。怎麼解決?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裡沒有歪念頭、壞主意。縱使遇到煩憂、悔、吝,心裡坦蕩蕩,以平常心處之,那一切也就平安了。

  《易經》“其介如石”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頂上有塊石頭巍巍然的站在那裡,這種頂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說“憂悔一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站在那裡,行得正、坐得穩、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當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煩的事時,自然也會逢凶化吉了。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震無咎者存乎悔”。假如卜卦卜到了無咎,不要以為沒有問題,要存乎“悔”,一切要小心,自己要多反省自己,這樣才會“無咎”。孔子又告訴我們,讀《易經》要懂得“卦有大小,辭有險易”。《易經》下面的卦辭,有險有易。有險,看起來非常可怕,但不一定可怕;有易,這個易的含義有兩個:一是便易的易,一是可以變化的易。有易,也不要高興,以為儘是便易,它會變的。我們人類的價值,就是有頭腦有智慧,用自己的智慧把危險變成平易,壞的把它矯正過來變成好的。但是,自己也可以把好的破壞了,變成壞的。所以說“辭有險易”。

  《易經》每一卦、每一艾下面的文辭,都是講些什麼?“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大家注意這個“之”字,在我們讀古文的概念中,都知道這個“之”字是虛字,所謂“之乎者也”。但有時候它卻是個實體的字,不是虛字。之者至也,是指到達了那裡。

  譬如我們用手去架上拿毛巾,摸到了毛巾的時候,就是手之所之,之就是到。明白了這些,這個“之”字所產生的《易經》的學問,要特別注意。大家以後自己看《易經》,遇到一個名詞叫“卦之”的,就說明了這個卦包含的意義,“所之”是到達了某一個境界。

  我曾經審查過·篇寫《易經》哲學的論文。文中提到“卦之”這個名詞,他說這句話錯了,哪裡有這種說法!“之”字一定是“交”的訛字,所以他把“卦之”改成“卦交”。我看了以後,感到啼笑皆非。沒有辦法,只好用紅筆批他個五十九分。這不是笑話而是事實。“辭也者,各指其所之”,這是第三章。這三章在孔子《系傳》里是一組,是一個中心思想。下面一章開始就不同了,開始講《易經》的哲學了,非常非常要緊。現在請大家看原文。

  第四章易與天地准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一切學問的準則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經》這部書,在我們中國文化的地位,有幾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學間中的學間,哲學中的哲學”。最高最高的思想,四書五經一切中華文化思想,都來自《易經》。至於孔子研究的心得報告,有幾個要點:

  第一,《周易》這一部書的學問法則,是宇宙萬事萬物一切學間的標準,“易與天地准”。不論人事、物理,一切的一切,都以此為法則。換句話說,化學的也好,物理的也好,數學的也好,無論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也不管軍事、政治、經濟、社會、文學、藝術等等,都離不開這個法則。

  天地之準是宇宙間最高的標準,最高的邏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彌”就是畫一個圓圈,因為圓周形無所不包。“綸”就是在這個圓的外面,再捆上一條帶子,一直一橫,好像我們小時候沒有玩具,用棉花團一個圓球,外面再用線把它纏起來,當皮球用,在地.上拍,“彌綸”就是這個意思。簡單地說,如果人家要間我們,你們中國的《易經》是怎麼樣的一門學間?答案是“彌綸天地之道”的學間。宇宙間萬事萬物一切的法則,都在它的範圍之中了。

  第二,我們的祖先畫八卦,創造《易經》的哲學,它是幻想來的嗎?不是的,它是科學的,是經過科學實驗的程序的,是“仰以觀子天文,俯以察於地理”面研究發明的。我們老祖宗觀察這個天文,不曉得經過幾千萬年,才累積起來成為這個心得經驗。

  我國的天文內容很多。譬如我們小時候看過一部書叫《白猿占經》,書的表面花花綠綠的,很奇特。這是一本早晨看太陽,晚上看月亮,觀察天象面知道颳風下雨的書。哪個地方有災變、有刀兵,晚上一看天文就知道了。這本書的來歷,據說是上古時候有個猴子修道,活了一萬年,它觀察天文,記錄下來累積得到的經驗,成了這一部《白猿占經》。當時我們聽說了這本書,興致很高,千方百計設法購得,視為琪璧,藏之密筐,輕易不讓別人來看。等到自己年齡大了,知道了個中乾坤,也就一笑置之。過去一些同學們感到很新奇,我說你們誰要想當諸葛亮、劉伯溫,你們拿去好了。同學們當然很寶貴。但當他們弄清楚了箇中道理,也沒有什麼稀罕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