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去年慕宣迎娶丁氏,她奉命給客人添酒。途中回去取酒,人還沒出來,卻有人醉醺醺進來,撞翻了燈盞,一把將她摁在酒窖中。那人力氣非常大,無論怎麼掙扎都沒用。被奪了清白後,萬念俱灰,只等著天亮了,瞧清楚這人是誰,她要記著他的臉再死。
恍惚聽見那人含糊吐字「鳳娘」,她才從這音調里辨別出這人身份。顫顫推開他,將燈盞點亮,一看那人,果真是慕宣。
慕宣於他們家有恩,當年他們躲避天災逃難至此,正好遇見班師回朝,剛贏大戰的他,還將他們一家三口安置下來,得以為生。
看清他的面孔,秋娘腦子裡已是白茫一片,恨不起,到底是他們一家三口的救命恩人;可卻也不能原諒,偏是奪了姑娘家最珍視的東西。愣了好一會,才俯身去拾那被撕扯的破碎的衣物,打算什麼也不知不見的離開這。誰想念頭剛起,外頭就傳來尋人聲。
慕宣也從酒醉中慢慢甦醒,頭痛欲裂,模糊的瞧見前面有個白淨身子,也是一驚。正想從他身下抽出衣裳的秋娘聽見動靜,驀地抬頭,目光一對,不知為何,已哭了一夜的眼本該眼淚乾涸,卻猛地又溢出淚水。
慕宣愣了好一會,那門吱呀一聲打開。他當即拾起衣裳,將她裹住,背身對著門外。
於是下人便瞧見,昨夜的新郎官摟著個姑娘,地上衣物一看便知曉昨晚發生何事。慌不迭退下,只留平日就伺候他的婢女,好為兩人穿衣。
慕夫人聽見此事,也正合心意,立刻喚了秋娘父母來,說要抬為妾。只是出身不好,做不得良妾。秋娘爹娘聽聞有天大的餡餅,立刻同意,得了些銀兩,喜滋滋的將女兒送去做慕家姨娘了。
秋娘連半句安慰也沒,「順理成章」做了妾侍。
慕宣不多久就接到聖旨,趕往邊城。收到這消息,慕夫人想多留他幾日,說道:「你大婚才多久?這被褥還沒暖和起來,就不能多留幾天?」
他本就想逃離這裡,哪裡肯多留。慕夫人勸不住,還以為他至少會等到後日走,誰想翌日就走了,氣的她茶飯不思。見了兩個兒媳來請安,也惱的很,不好對新婦說,幾乎指了秋娘的鼻尖罵:「都說娶妻娶賢,納妾納嬌,你這粗手粗腳的,當下人伺候還行,伺候在枕邊卻半點用也沒,否則怎會留不住你家爺。真不該動了心思讓你進這慕家門,不過是個丫鬟,就算是白白睡了又如何,橫豎打死也沒人說。」
秋娘臉色青白,跪身聽罵。慕夫人說的沒錯,她的賣身契都在她手上,打死打傷都是在理的。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抬她做妾,她也不願啊……
直到她有了身孕,慕夫人每日的責罵才終於停下來,房裡也多了兩個伺候的人,吃的除了正食,還有各種補品。這養了大半年,原本底子就不差的她,面色一紅潤淨白,不知她身份的,也當她出身還好。同丁氏去見些並不熟絡的人,倒也撐得過場子。
慕夫人這才得了安慰:「比那鳳娘好,至少聽話乖順。」
秦嬤嬤在旁奉茶,聽了心中很不是滋味。鳳娘在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這樣恭敬她,只是少爺疼她,將敬奉母親和疼媳婦的情義分成兩半,太太不滿罷了。這秋娘,只不過是不得少爺寵愛,當娘的地位很是牢固而已。
秋娘肚子七個月大,慕宣凱旋迴京。從宮裡復命回到家中,管家便和他道喜。慕宣在家書中已經知曉秋娘大了肚子,在邊塞也是心思複雜。他倒希望是他的毛病,那或許就能接鳳娘回來。可如今,是再也無望。
「少爺回府了。」翠林興沖沖敲門進了秋娘房裡,眼裡都是亮色,「跟往日一樣,悄悄回來,指不定待會就過來了,姨娘快些梳洗。」
秋娘默了默,她倒是希望不要再見到慕宣,其實如今也挺好。她只盼著能順利將孩子生下來,然後什麼也不想,安心做個母親。只是想想要和那樣的男人面對面,甚至是共枕,也覺尷尬。
所幸今晚慕宣在陪母親,至夜深,才回房。
丁氏同他成親後也沒見過幾回,就目送他去邊城了。安然等著他回房,聽見開門聲,立刻迎了上去,為他寬衣遞臉帕。她性子溫婉,生在大家,聽教的不少。方才嬤嬤還同她說,如今邊城動亂,可能明早又來一道聖旨將人叫走,讓她好好伺候,趕緊懷上孩子,別讓妾侍搶了風頭。
瞧他眼底沒有情義,丁氏自己也不願降了身份像個妓子勾搭人,侍奉他洗漱完,見他躺□,並沒有要行房事的意思,也默默躺下,不多言語。
翌日慕宣又尋了故交,每次回來他都要去和軍營好友走走,於他們而言,見一次就少一次機會,所以分外珍惜回京的短暫相聚。
翠林從廚房拿了燉鴿子來,很是氣惱:「少爺竟來也不來這,就攜著少奶奶去走親訪友。他倒忘了,你肚子裡懷的可是慕家第一個孩子。」
秋娘倒覺得這樣很好:「妾不比妻,爭不得。而且少奶奶是個心腸好的,你瞧這月又多給了月俸,連穩婆都陸續找好,打點妥當了。」
翠林恨鐵不成鋼:「你呀,就算日後三姨娘進門,你也鐵定要被欺負死。」
秋娘笑了笑,她有這孩子就夠了,其他的不願多想。
……
可如今……她好像連這個心愿也要落空了。
穩婆一直在和旁人說「怕是要生不下來,壞事了」,其他人說的沒怎麼聽見,可偏是這句,聽的格外清楚。
恍惚聽見那人含糊吐字「鳳娘」,她才從這音調里辨別出這人身份。顫顫推開他,將燈盞點亮,一看那人,果真是慕宣。
慕宣於他們家有恩,當年他們躲避天災逃難至此,正好遇見班師回朝,剛贏大戰的他,還將他們一家三口安置下來,得以為生。
看清他的面孔,秋娘腦子裡已是白茫一片,恨不起,到底是他們一家三口的救命恩人;可卻也不能原諒,偏是奪了姑娘家最珍視的東西。愣了好一會,才俯身去拾那被撕扯的破碎的衣物,打算什麼也不知不見的離開這。誰想念頭剛起,外頭就傳來尋人聲。
慕宣也從酒醉中慢慢甦醒,頭痛欲裂,模糊的瞧見前面有個白淨身子,也是一驚。正想從他身下抽出衣裳的秋娘聽見動靜,驀地抬頭,目光一對,不知為何,已哭了一夜的眼本該眼淚乾涸,卻猛地又溢出淚水。
慕宣愣了好一會,那門吱呀一聲打開。他當即拾起衣裳,將她裹住,背身對著門外。
於是下人便瞧見,昨夜的新郎官摟著個姑娘,地上衣物一看便知曉昨晚發生何事。慌不迭退下,只留平日就伺候他的婢女,好為兩人穿衣。
慕夫人聽見此事,也正合心意,立刻喚了秋娘父母來,說要抬為妾。只是出身不好,做不得良妾。秋娘爹娘聽聞有天大的餡餅,立刻同意,得了些銀兩,喜滋滋的將女兒送去做慕家姨娘了。
秋娘連半句安慰也沒,「順理成章」做了妾侍。
慕宣不多久就接到聖旨,趕往邊城。收到這消息,慕夫人想多留他幾日,說道:「你大婚才多久?這被褥還沒暖和起來,就不能多留幾天?」
他本就想逃離這裡,哪裡肯多留。慕夫人勸不住,還以為他至少會等到後日走,誰想翌日就走了,氣的她茶飯不思。見了兩個兒媳來請安,也惱的很,不好對新婦說,幾乎指了秋娘的鼻尖罵:「都說娶妻娶賢,納妾納嬌,你這粗手粗腳的,當下人伺候還行,伺候在枕邊卻半點用也沒,否則怎會留不住你家爺。真不該動了心思讓你進這慕家門,不過是個丫鬟,就算是白白睡了又如何,橫豎打死也沒人說。」
秋娘臉色青白,跪身聽罵。慕夫人說的沒錯,她的賣身契都在她手上,打死打傷都是在理的。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抬她做妾,她也不願啊……
直到她有了身孕,慕夫人每日的責罵才終於停下來,房裡也多了兩個伺候的人,吃的除了正食,還有各種補品。這養了大半年,原本底子就不差的她,面色一紅潤淨白,不知她身份的,也當她出身還好。同丁氏去見些並不熟絡的人,倒也撐得過場子。
慕夫人這才得了安慰:「比那鳳娘好,至少聽話乖順。」
秦嬤嬤在旁奉茶,聽了心中很不是滋味。鳳娘在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這樣恭敬她,只是少爺疼她,將敬奉母親和疼媳婦的情義分成兩半,太太不滿罷了。這秋娘,只不過是不得少爺寵愛,當娘的地位很是牢固而已。
秋娘肚子七個月大,慕宣凱旋迴京。從宮裡復命回到家中,管家便和他道喜。慕宣在家書中已經知曉秋娘大了肚子,在邊塞也是心思複雜。他倒希望是他的毛病,那或許就能接鳳娘回來。可如今,是再也無望。
「少爺回府了。」翠林興沖沖敲門進了秋娘房裡,眼裡都是亮色,「跟往日一樣,悄悄回來,指不定待會就過來了,姨娘快些梳洗。」
秋娘默了默,她倒是希望不要再見到慕宣,其實如今也挺好。她只盼著能順利將孩子生下來,然後什麼也不想,安心做個母親。只是想想要和那樣的男人面對面,甚至是共枕,也覺尷尬。
所幸今晚慕宣在陪母親,至夜深,才回房。
丁氏同他成親後也沒見過幾回,就目送他去邊城了。安然等著他回房,聽見開門聲,立刻迎了上去,為他寬衣遞臉帕。她性子溫婉,生在大家,聽教的不少。方才嬤嬤還同她說,如今邊城動亂,可能明早又來一道聖旨將人叫走,讓她好好伺候,趕緊懷上孩子,別讓妾侍搶了風頭。
瞧他眼底沒有情義,丁氏自己也不願降了身份像個妓子勾搭人,侍奉他洗漱完,見他躺□,並沒有要行房事的意思,也默默躺下,不多言語。
翌日慕宣又尋了故交,每次回來他都要去和軍營好友走走,於他們而言,見一次就少一次機會,所以分外珍惜回京的短暫相聚。
翠林從廚房拿了燉鴿子來,很是氣惱:「少爺竟來也不來這,就攜著少奶奶去走親訪友。他倒忘了,你肚子裡懷的可是慕家第一個孩子。」
秋娘倒覺得這樣很好:「妾不比妻,爭不得。而且少奶奶是個心腸好的,你瞧這月又多給了月俸,連穩婆都陸續找好,打點妥當了。」
翠林恨鐵不成鋼:「你呀,就算日後三姨娘進門,你也鐵定要被欺負死。」
秋娘笑了笑,她有這孩子就夠了,其他的不願多想。
……
可如今……她好像連這個心愿也要落空了。
穩婆一直在和旁人說「怕是要生不下來,壞事了」,其他人說的沒怎麼聽見,可偏是這句,聽的格外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