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趙家與老許家比起來也算門當戶對,都是住在筒子樓房上的職工家庭,要不然當年許奶奶也不會把趙雨薇說給許國慶做媳婦了。
只不過相比老許家的純工人出身,趙家偏書香門第一點,家裡除了做文職的老大,二老都是在學校當老師的,文化程度不低。
想當年因為這個,趙家還差點被拉去批.斗,最後是曾經做過私塾先生的趙家老太爺當機立斷把所有家產捐給國家洗身成貧窮的教書匠,才險之又險地度過那場動盪風暴。
不然以那時候瘋狂的社會行情,書香門第的趙家人能不能全須全尾的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即使能活,那也是被打上臭老九的標籤,屈辱艱難的活著,撐不撐的下去都不一定。
趙老太爺有先見之明,舍財保命,好歹保下了人丁稀少的趙家血脈,然而自己卻因為自責於家業盡失,幫趙父熬過難關,看著他娶妻生子後早早地就去了,一同的還有捱過苦日子身體不好的趙老太太。
老一輩一過世,曾經的那些是非功過差不多都隨之掩埋到土裡了,留下的是時代開放後教書育人備受世人尊敬的書香趙家。
不比老許家人丁興旺,趙家子嗣單薄。
趙老爺子當初只有趙父一根獨苗苗,到了趙雲薇這輩兒稍微好點,除了她還有一個大哥,可惜沒有繼承父業,不選擇教書卻在學校團委里一心鑽營著,現在還只是個不大不小的文員罷了。
除了他,他妻子也不是教書的,只是憑著老一輩的關係,在學校當個管寢室的生活老師,好歹與書香掛了點邊邊。
這就讓她很驕傲了。
所以往往在看到作為紡織工人的小姑子時,趙大嫂就有一股優越感。
殊不知她那個工作崗位是趙雲薇當初讓給她的,那個是靠關係討來的蘿蔔坑,而紡織廠工人的身份卻是實打實地考上後爭取來的,能有可比性麼。
為了娘家家庭團結,趙雲薇都不屑得跟眼睛長在頭頂的嫂子多說什麼,就看她在那兒一個人自鳴得意,嘚瑟於丈夫和公婆向著她,生活美滋滋。
因為這個,趙家幾乎沒有婆媳矛盾,少了多少是非。
趙父趙母因此感覺對於趙雲薇這個閨女多有虧欠,逢年過節能藉機補貼的都不忘補貼一點。
趙大哥也是了解實情的,知道其實是自家妻子占了便宜,因而對於爹娘的舉動並沒有什麼意見,心裡多多少少還對唯一的妹子有點愧疚。
所以等到許國慶一家六口登門走親戚的時候,除了趙大嫂,趙家另外三個主人都是挺歡迎的。
還有家裡的一對兒雙胞胎小輩,平時玩伴少,因為一下子來了四個小夥伴,又是最是親近不過的表哥表妹,倆孩子頓時高興的不行,表示熱烈歡迎,全然把他們媽的冷臉拋在腦後了。
趙大嫂迎著小姑子一家進門時確實臉色不好看,活像是看著一群上門要飯的討債鬼一般。
畢竟這年頭即使物資豐富了也豐富不到哪兒去,也就過年時好東西準備的多點。
而小姑子一家一來就是六張嘴,光是飯量大的就占五個,一頓能吃下去幾鍋飯,頂他們全家一天吃的了,這事兒擱誰身上能高興的起來啊。
趙大嫂明面上看在公婆丈夫的情分上不多說啥,只是臉子臭了點,心裡一看到人進門就暗罵開了。
不過待到趙雲薇遞上這次的年禮,那條豬肉和那尾肥魚令趙大嫂精明的眼睛一亮。
還有那一籃沉甸甸實在在的油條糖果子。
加在一起,這份年禮終於稱了趙大嫂的心。
“哎,來就來了,拿這些幹啥,快坐下歇歇,上茶上茶。”說是這樣說,手上也不耽誤麻溜地接過東西。
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趙大嫂的招待還是很到位的。
態度熱情,禮數周到。
小姑子這次的年禮比之往年肥厚的讓她詫異,同時心裡的小算盤也扒拉了起來。
畢竟趙家可不算低門戶,之前小姑子一家雙職工能過得緊巴巴的,主要還是吃飯的嘴多,同時還要贍養父母等等。
現在既然能拿出這樣的年禮來,看來這是要起來了?那她可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在這樣的心思下,趙雲薇的這趟回娘家因為年禮的關係,氣氛意外的和諧。
趙父趙母因為當老師的關係,脾氣都很好,關心的詢問過女兒女婿的近況後就摟著兩個漂亮外孫女不撒手了。
過年走親戚嘛,見面紅包來一波。
於是許友善的小兜兜又多了幾封外公外婆和舅舅給的壓歲錢,塞的滿滿噠。
當然了,相對應的許國慶夫妻倆也出血不少,準備了差不多相等的紅包,分兩份給了兩個外甥,誰也誰的便宜。
如此寒暄熱鬧過後,時間快到中午了。
趙母帶著兒媳婦和回門的閨女去廚房做飯,留下大舅子待在小客廳里陪著女婿閒聊。
幾個大孩子早就在領了壓歲錢後,一窩哄跑下樓摔炮玩去了,估計不到吃飯時不會回來。
許友善作為最小的那個,被趙父抱著去他的寶貝書房玩兒,卻在那裡發現了異常。
剛進屋,她腦海里的那道電子音就叮叮響的歡快。
[叮——牆壁後有寶光,請宿主及時發掘。]
[叮——桌案下有寶光,請宿主及時發掘。]
只不過相比老許家的純工人出身,趙家偏書香門第一點,家裡除了做文職的老大,二老都是在學校當老師的,文化程度不低。
想當年因為這個,趙家還差點被拉去批.斗,最後是曾經做過私塾先生的趙家老太爺當機立斷把所有家產捐給國家洗身成貧窮的教書匠,才險之又險地度過那場動盪風暴。
不然以那時候瘋狂的社會行情,書香門第的趙家人能不能全須全尾的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即使能活,那也是被打上臭老九的標籤,屈辱艱難的活著,撐不撐的下去都不一定。
趙老太爺有先見之明,舍財保命,好歹保下了人丁稀少的趙家血脈,然而自己卻因為自責於家業盡失,幫趙父熬過難關,看著他娶妻生子後早早地就去了,一同的還有捱過苦日子身體不好的趙老太太。
老一輩一過世,曾經的那些是非功過差不多都隨之掩埋到土裡了,留下的是時代開放後教書育人備受世人尊敬的書香趙家。
不比老許家人丁興旺,趙家子嗣單薄。
趙老爺子當初只有趙父一根獨苗苗,到了趙雲薇這輩兒稍微好點,除了她還有一個大哥,可惜沒有繼承父業,不選擇教書卻在學校團委里一心鑽營著,現在還只是個不大不小的文員罷了。
除了他,他妻子也不是教書的,只是憑著老一輩的關係,在學校當個管寢室的生活老師,好歹與書香掛了點邊邊。
這就讓她很驕傲了。
所以往往在看到作為紡織工人的小姑子時,趙大嫂就有一股優越感。
殊不知她那個工作崗位是趙雲薇當初讓給她的,那個是靠關係討來的蘿蔔坑,而紡織廠工人的身份卻是實打實地考上後爭取來的,能有可比性麼。
為了娘家家庭團結,趙雲薇都不屑得跟眼睛長在頭頂的嫂子多說什麼,就看她在那兒一個人自鳴得意,嘚瑟於丈夫和公婆向著她,生活美滋滋。
因為這個,趙家幾乎沒有婆媳矛盾,少了多少是非。
趙父趙母因此感覺對於趙雲薇這個閨女多有虧欠,逢年過節能藉機補貼的都不忘補貼一點。
趙大哥也是了解實情的,知道其實是自家妻子占了便宜,因而對於爹娘的舉動並沒有什麼意見,心裡多多少少還對唯一的妹子有點愧疚。
所以等到許國慶一家六口登門走親戚的時候,除了趙大嫂,趙家另外三個主人都是挺歡迎的。
還有家裡的一對兒雙胞胎小輩,平時玩伴少,因為一下子來了四個小夥伴,又是最是親近不過的表哥表妹,倆孩子頓時高興的不行,表示熱烈歡迎,全然把他們媽的冷臉拋在腦後了。
趙大嫂迎著小姑子一家進門時確實臉色不好看,活像是看著一群上門要飯的討債鬼一般。
畢竟這年頭即使物資豐富了也豐富不到哪兒去,也就過年時好東西準備的多點。
而小姑子一家一來就是六張嘴,光是飯量大的就占五個,一頓能吃下去幾鍋飯,頂他們全家一天吃的了,這事兒擱誰身上能高興的起來啊。
趙大嫂明面上看在公婆丈夫的情分上不多說啥,只是臉子臭了點,心裡一看到人進門就暗罵開了。
不過待到趙雲薇遞上這次的年禮,那條豬肉和那尾肥魚令趙大嫂精明的眼睛一亮。
還有那一籃沉甸甸實在在的油條糖果子。
加在一起,這份年禮終於稱了趙大嫂的心。
“哎,來就來了,拿這些幹啥,快坐下歇歇,上茶上茶。”說是這樣說,手上也不耽誤麻溜地接過東西。
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趙大嫂的招待還是很到位的。
態度熱情,禮數周到。
小姑子這次的年禮比之往年肥厚的讓她詫異,同時心裡的小算盤也扒拉了起來。
畢竟趙家可不算低門戶,之前小姑子一家雙職工能過得緊巴巴的,主要還是吃飯的嘴多,同時還要贍養父母等等。
現在既然能拿出這樣的年禮來,看來這是要起來了?那她可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在這樣的心思下,趙雲薇的這趟回娘家因為年禮的關係,氣氛意外的和諧。
趙父趙母因為當老師的關係,脾氣都很好,關心的詢問過女兒女婿的近況後就摟著兩個漂亮外孫女不撒手了。
過年走親戚嘛,見面紅包來一波。
於是許友善的小兜兜又多了幾封外公外婆和舅舅給的壓歲錢,塞的滿滿噠。
當然了,相對應的許國慶夫妻倆也出血不少,準備了差不多相等的紅包,分兩份給了兩個外甥,誰也誰的便宜。
如此寒暄熱鬧過後,時間快到中午了。
趙母帶著兒媳婦和回門的閨女去廚房做飯,留下大舅子待在小客廳里陪著女婿閒聊。
幾個大孩子早就在領了壓歲錢後,一窩哄跑下樓摔炮玩去了,估計不到吃飯時不會回來。
許友善作為最小的那個,被趙父抱著去他的寶貝書房玩兒,卻在那裡發現了異常。
剛進屋,她腦海里的那道電子音就叮叮響的歡快。
[叮——牆壁後有寶光,請宿主及時發掘。]
[叮——桌案下有寶光,請宿主及時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