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天南北坊正式開市,趙彩央便帶著兩人巡鋪子順便開帳,把事情交代清楚,她就要乖乖待在家裡準備出閣。

  三人進北坊時,商鋪才剛剛開始熱鬧起來。

  央生酒廊現在的掌柜是狗蛋提拔上來的,是之前烏頭山寨子做果醬時的主要負責人,依舊隨了玉玲姓,是烏頭山寨子數字輩里的,叫劉四。

  劉四見三位小東家過來,忙請進後頭帳房說話。

  央生酒廊店面小活計輕省,除了劉四這個掌柜,只有兩個烏頭山寨子人做夥計,夥計輪番進來拜年問好,便又回店頭忙活。

  劉四這才拿出帳本來,有些赫然道,“我們幾個字識得不多,還是照原來狗蛋哥的法子記帳。二當家,這以後……”

  以後自然由梅箐統管,等齊氏回來就更方便了。

  趙家食肆也是一般做法。

  這時候梅箐招婿入贅的好處就顯現出來,可以正大光明的接手家裡的生意,順理成章的打理起來——齊氏年紀漸大,現在還好,等梅箐有了孩子,總有一天會退居幕後專享天倫之樂的。

  趙彩央將安排仔細說了,末了道,“往後阿童就在造德學堂讀書,平日裡有什麼事梅箐這裡忙不過來的,你們就去找阿童。這帳本雖然歸梅箐總管,你做掌柜的總有一天要自己擔酒廊的帳目支出。等杜先生回來了,讓阿童和杜先生提一提,看怎麼安排發,也讓你和劉七一塊多認認字,至少能把帳目做清楚。”

  劉七就是烏頭鋪子新提上來的掌柜,也是烏頭山寨子出身。

  劉四臉色一喜,自然無有不應。

  三人又聽劉四報過庫存和果子酒送貨的事,見都安排的清楚便告辭去了烏頭山鋪子。

  烏頭山鋪子今天供應的獵物皮毛倒是一應俱全,趙家人去雲南府過年前,就托劉好運雇了兩個廚娘來,往後也不必專靠齊氏和梅箐兩個在灶台里忙活。

  家大業大,再不用親力親為,僱傭的人手下人多了起來,正是生意越做越好的直接反映。

  來雲南道大半年,趙家能做成這樣,三人心中不無感慨。

  等食肆內的夥計拜過年退出去後,阿童的脊背顯得更直了幾分,也不用趙彩央開口,就自發自覺的將方才對劉四說過的話,都清晰明了的對劉七說了一遍。

  劉七自然沒有異議,見趙彩央也不接話,心知往後趙家的事要落在梅箐和阿童身上,便逕自和梅箐、阿童說起食肆事。

  將食材採購,菜式供應,米麵庫存都說的絲毫不差,面面俱到。

  烏頭山寨子和趙家淵源頗深,受了趙家的大恩惠,如今大當家和二當家更是借著趙家的關係,在雲南府得了糧商的鐵飯碗,烏頭山寨子人在趙家名下做事,別的先不論,不可動搖的忠心和盡心盡力是一般外僱人手無法比擬的。

  正文 第722章

  看劉四和劉七行事就可見一斑。

  這樣即便自己遠嫁雲南府,現管不成也可以放心下來。

  當初她和烏頭山寨子結交,就是等著將來有一天能收到名下自用,這一步棋她沒下錯,烏頭山寨子人的品行沒有讓她失望。

  如今看來,烏頭山寨子人做生意的能力也沒有讓她失望。

  不說自家這兩間鋪子,猴子打理青靈村的田地也不必說,就說六子盤了烏頭山鋪子之後,和寨中老獵戶也將烏頭山鋪子打理得清清楚楚。

  所謂明珠蒙塵,烏頭山寨子上下近三十口人不是過不好日子,只是沒有遇到機會罷了。

  現在除去手上有活計的,造德學堂上學的幾個小子,烏頭山寨子還有人員賦閒。

  等雲南府那四間鋪子做起來,還能酌情再雇幾個人過去,給自己減輕負擔也是給烏頭山寨子人更多的機會。

  趙彩央細細品著熱茶,聽著劉七和梅箐阿童說話,心中暗暗琢磨著。

  烏頭山鋪子這頭事情說定,梅箐不方便一個人留住在鋪子後院,照樣先回青靈村,只去廚房交待了廚娘幾句。

  吳七正要送三人出門,角門上就傳來叫門聲。

  劉好運帶著劉能登門,進門就塞了個大包裹給劉七,“掌柜的拿去給夥計廚娘分了。”

  裡頭是劉好運家過年做的小吃食,還給大家包了過年的喜錢。

  劉好運這樣行事周全的人,必是先去過央生酒廊,也給劉四送了一份——兩廂關係親近,加上劉好運一家如今也是酒廊的小東家之一,送給鋪子夥計年禮也尋常。

  劉七歡歡喜喜的接了,重新領著人去了帳房上過茶,便帶著包裹退出去。

  趙彩央已猜到劉好運的來意,等劉好運二人人沾過茶水,便開門見山道,“劉伯伯可是來談木工店的事?”

  年前劉能在木工鋪的合同到期,已經辭了原先受僱的木工店,照著計劃是準備年後就自己開木工店。

  這會兒談正事,劉能面對著梅箐倒是一臉正色,眼神也不亂瞟。

  劉好運笑道開懷,掏出契紙往桌上一拍,“店面我們都買好了,就在鎮內大街上。只等著選個好日子就開張。”

  像木工這類的手藝鋪子大半都在南坊上,不過能開在南坊上的都是經年的老字號。

  劉家要開木工店,又是劉好運兩家合力,必不會只盤個小鋪面了事,既然開到了鎮內大街,可見南坊已沒有合適的店面。

  鎮內大街鋪面種類不如南北坊統一,各式店鋪都有,雜歸雜,但因著是在南北坊外另興起的商業街,最大的優點就是鋪面大。

  劉好運家都不差錢,聽這口氣是直接買了間大鋪面。

  趙彩央瞄了契紙一眼,見鋪面面積竟不比央生酒廊小多少,不免咂舌,“劉伯伯真是大手筆。不過木工店這麼大的鋪面……是打算做成展示用?”

  尋常木工店都是接活做,店頭比較小,只擺了桌椅供人下單,少有直接做了成品擺滿店頭的,多數是畫了簡單的圖紙或貼在牆上,或製成冊子供客人參考。

  正文 第723章

  劉家的木工店要是做成成品展示用的,倒有了點後世現代家具店的風格。趙彩央一面說,一面在心中轉了數個想法。聽趙彩央一語中的,一直旁坐沒開口的劉能看一眼,臉色都亮了起來。

  劉能去年進了臘月才辭的工,這段日子並沒有閒著。

  今天自是有備而來,聽趙彩央問出這話,又見劉好運笑著不做聲,劉能便接過話茬,“我爹給我隔了間小院子出來,這段日子我倒有大半時間都在小院子裡。除了尋常木工店賣的物什,我趕著做了兩把搖椅,央生酒廊用的那種柜子,還有學步車出來。”

  劉能掏出本小冊子遞給趙彩央。

  上頭羅列著這段時間做出來的木工活計,除了定價、木材外,還附著成本價以及圖樣。

  尋常物件也就罷了,新作出的搖椅、柜子和學步車最先出自趙彩央之手,等到劉能再做時,又做了些大大小小的改良。

  樣式更大方更便利,上頭的雕花也更加繁複。

  到底是專業手藝人出身,光看新加的雕花就讓趙彩央自嘆弗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