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雲南的冬日寒風雖說不是很冷,卻也有些寒意,一眾人忙到日頭斜落,卻是累的滿頭滿身的大汗。

  林叔帶著肥虎分送過謝禮,裝好幾十口麻袋,又借了村民的車,分了兩趟才將所有的西紅柿拉回家。

  趙家作坊那邊,前幾天才將家裡存糧都挪了過去,剩下的大半地界正好用來裝西紅柿。

  趙家這番大動靜,自然迎來青靈村村民的圍觀,趙彩央依舊沒空理會,匆匆用過晚飯,就拉著林叔秦氏和梅箐,鑽進作坊里。

  趙彩央抱著帳本點算,林叔和秦氏負責過秤報數,梅箐則將點過的挪到圈好的地方堆放起來。

  忙了大半夜清點完畢,西紅柿的畝產量竟然只比先前的早稻少了兩成,四十畝西紅柿足足有兩千四百斤,去掉那些賣相不好的,也有兩千三百多斤。

  林叔滿臉紅光,秦氏和梅箐直咂舌。

  趙彩央只覺得大半天的勞累飛出了九霄雲外,笑容止都止不住,“那些賣相不好的,我們自家留著吃。再把那些好的揀出幾麻袋來,往易生那兒,還有烏頭山寨、義父義母那兒,劉伯伯家都先各送一麻袋過去。把我寫的食用方法和菜方子一起附上。”

  趙家備的麻袋一口三十斤,西紅柿不好長放,先照著小斤兩送人。

  等把要送的麻袋分出來,趙彩央看著堆了半塊糧倉地界的西紅柿,笑著接著道,“等西紅柿正式推廣開來只怕還要些時日,林叔您看著安排,剩下的這些我們村里,都分送一些出去。留著大數目暫時存著就行。”

  。

  正文 第601章

  等食肆做了西紅柿的菜賣開來,就能將大頭推銷給食肆的供應商,讓那些菜商幫著分銷分賣。

  另外,還要送一些到雲南這邊的各大雲祥酒樓,附帶上做菜方子,讓梅箐負責安排就行。

  至於其他的商機,現在只能邊觀望邊等。

  眾人理清東西從作坊出來,趙彩央便鑽進書房,拿出之前寫給府尹大人的文書糙稿,點燈奮戰到半夜,重新潤色過一遍,次日交給林叔,和送往府尹家的西紅柿一道,先送去府尹夫人手上。

  趙家種出了新鮮吃食,不過幾天臨近村落的村民就都嘗到了實惠,只可惜各家各戶剛秋收完種下新農務,這下想趕趟兒都沒有地方能種。

  倒是地頭那裡,趙家收完一茬西紅柿,肥虎幾個緊接著就拿著剩餘的種子,開始播種起來。

  細細打聽過這西紅柿果期短,好伺弄,村里便有人拉著肥虎打探起來。

  肥虎早得了趙彩央交待,並不藏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一時之間,當初提供趙彩央西紅柿消息的糧鋪生意大好,不少人都上門問掌柜的西紅柿的種子。

  糧鋪的夥計又驚又喜,沒想到這門做給趙家的人情生意,竟真能做起來,忙忙請示過東家,又特意上趙家拜訪過一回,得知趙家並沒有吃獨食的意思,就放心的拿著訂單往雲南府的花農那裡進貨去了。

  能吃好種,西紅柿在臨近村莊的推廣比想像得要容易。

  只是府尹大人那裡卻沒有動靜。

  趙彩央也不著急,把後世西紅柿能想到的吃法和做法搜羅一遍,盡數寫成菜方子送去雲祥酒樓和食肆,讓秦氏放手在食肆推廣起來。

  人人都有追求新奇玩意兒的好奇心,見向來噱頭頻出的雲祥酒樓又出了新菜式,倒吸引了不少食客,搶先吃到第一撥的人莫名就有股優越感,口口相傳,反而給雲祥酒樓的新菜推廣大增助力。

  食肆這邊,秦氏氏忙得腳打後腦勺,和張氏一商量,喊了張氏在鎮子上幾個娘家姐妹一起過來幫手,先頂過推廣期最繁忙的時期再說。

  不等趙家自己開口,就有食肆的供應菜商找上了秦氏,打算進西紅柿去賣。

  趙彩央打的就是大肆推廣的主意,自然不會定高價,齊氏按照趙彩央的交待,逕自和菜商談價錢和供貨事宜。

  趙彩央得了信,一算作坊里剩餘的西紅柿轉眼就能出手大半,心情大好。

  這頭烏頭山寨的人幫著拉了西紅柿送去鎮上菜商處,那頭村口緩緩駛來一輛青布馬車。

  卻是外出訪友的杜先生主僕終於迴轉,還帶來了兩位客人,正是杜先生的故交好友,由杜先生請動,要來學堂坐堂講課的新先生。

  趙彩央是知道杜先生的底細的,自然不敢慢待杜先生的故交,好茶好點招呼著,請了張氏幫忙打理兩位客人的住處,學堂前兩日正式晾曬完畢,預留的先生住處已經先搬了家具進去,只是沒想到杜先生一下請了兩位,只得讓張氏臨時再添置一副床褥之類的用品。

  正文 第602章

  劉好運家的幾個親房侄子也是要進學堂的,張氏一聽是給先生用的東西,恨不得自家倒貼錢置辦,忙駕著自家馬車奔向鎮上南坊。

  秦氏得了信從食肆迴轉,卻是不管新先生如何,進門打過招呼,劈手就拉扯著杜先生和杜林仔細查看,生怕他們這兩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這回出去又帶了新傷回來。

  杜先生鬍子都白了,於男女大防倒是沒那麼嚴格,被秦氏當摺紙似的翻來看去,嗷嗷叫得鬍子亂顫。

  就算本來沒傷,都能被秦氏折騰出內傷來。趙彩央和梅箐憋笑憋得肩頭直抖,見杜林被秦氏扯來扯去滿臉通紅,這才出言阻止秦氏的“惡行”。一旁冷眼旁觀的兩位新先生看得一愣一愣的,似乎沒想到杜先生也有今天,瞠目結舌的對視一眼,忙垂頭掩去抽搐的嘴角。

  阿童的前途一半掛在杜先生身上,杜先生又一把年紀,秦氏生怕他老人家還沒傾囊相授之前就翹辮子了。

  此刻見杜先生精神矍鑠,全須全尾的回來了,秦氏這才滿意的點頭收手,拉著杜林噓寒問暖一番,抬頭一看面色古怪的兩位新先生,才一拍額頭問道,“門口的小車怎麼沒還回去?我怎麼看著還有兩個衙役守著?”

  杜先生這次出遠門,由府尹大人點了位府尹府上禮房的小吏,還有兩個衙役一路護送著去的。

  府先生老神在在,捋著鬍鬚笑道,“禮房的大人還在外頭等著,說是要等看過學堂,看著人安置好了才好回去交差。”

  居然就讓府衙的人在車裡乾等。

  秦氏不拿杜先生當外人,聞言瞪了杜先生一眼,抬腳就往外走。

  兩位新先生一位姓魏,一位姓成,年紀和杜先生不相上下,言行舉止間似乎對杜先生極其恭敬。

  魏先生和成先生在一旁看著,多少也咂摸過味兒,見趙家真心拿杜先生主僕但自家人看待,心中又是放心又是感嘆,他們早年和杜先生是拜在同一師座名下,後來雖也入了仕途,卻不似杜先生走得那樣高,早十多年前退了下來,回了廣州道祖籍做起田舍翁。

  杜先生找上門來請他們出山,他們原還奇怪杜先生竟對趙家的事這樣熱心,卻又深杜先生為人脾氣,既然杜先生開口,他們無敢不應。處理好家事,略一收拾就跟著杜先生一起來了。

  兩人本還抱著觀望的心理,若是趙家不值得他們逗留出力,他們自有辦法推拒,只等著走個過場,賣給府衙和杜先生一個面子也就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