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外人不知道林叔和劉好運的村官是怎麼得來的,他們這幾家知情的,如今別說林叔了,就是劉好運家,如今見了趙彩央,都親昵恭敬的很。

  秦氏臉上笑意更深,語帶慈愛的誒了一聲,抱著木盆走到晾衣架邊,抖開衣服曬好,邊拿棒槌拍打邊笑嘻嘻說道,“彩央,這幾天李寡婦家可夠鬧騰的!”

  李寡婦嫁進村長家,原來村西的家自然沒法再住了,成親第二天又照常往舊家去伺弄牲畜。

  只是不等她跨出院門,就有亡夫的親戚找上門來——也不知是從哪裡竄出來的遠親,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的輪番上陣,堵在李寡婦家裡家外,揪著李寡婦再嫁的事不放,逼著她把亡夫留下的舊家讓出來,吵鬧不休甚至還打去了村長家,騙吃騙喝順帶偷李寡婦家兩隻雞摸半打雞蛋,直鬧得村西成日雞飛狗跳,吵鬧聲不斷。

  李寡婦家的生計是她死了丈夫後才漸漸做起來的,這事全村皆知,那些親戚退而求其次,只掰扯要收回院子。

  也不知李寡婦是不是嫁進村長家腰杆子硬氣,扯著村長的虎皮和亡夫親戚兩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到得後來不知是不是村長看不下去了,還是村長婆娘眼紅李寡婦家那些牲畜,也跟著李寡婦一道出面,每天照三餐到李寡婦家和那些亡夫親戚一頓鬧。

  最後還是村長拖著不見好的病體,把事情壓了下去,變賣李寡婦舊家兌了銀子把那些親戚打發走,這事才算消停。

  這下李寡婦的豬圈雞鴨窩就得挪地方,村長婆娘斗完了外人,就和李寡婦關起門來斗,大有要把李寡婦這些牲畜“嫁妝”占為己有的架勢。

  按理夫家侵占媳婦嫁妝是要招人詬病的,偏偏事主是正處在風口浪尖的李寡婦和村長家,看熱鬧的多,出面幫著理論的少。

  正文 第371章 莫惹是非

  聽著村西面遠遠傳來的喧譁聲,再看秦氏這副當看戲似的八卦模樣,可想而知村內風向如何。

  趙彩央聽罷微微挑眉——原以為把李寡婦送進村長家就夠村長一家喝一壺的了,沒想到人心不足,大有不願讓李寡婦好過的人在!

  見趙彩央興味索然,秦氏又嘖嘖說道了兩句,換了個和自家有關的話題,“彩央,你看張姐鎮子上的家這兩天熱鬧的!我們是不是也擺兩桌酒,好好招待招待那些上門道喜的人?”

  他們家和劉好運家不同,是外來戶,林叔能得個保長的村官,瞎子也看得出是因為自家和易家關係不一般。

  還是不要太張揚的好。

  趙彩央搖了搖頭,把自己的想法點明,別有深意的交待道,“劉伯伯家的村官是失而復得,他們在村里人緣又好,怎樣慶祝都不為過。至於我們家……還是低調些的好,林叔這個保長的位置也不是隨便坐的,還是踏實做事,以後能為村里做出點實事才是正經。到時候嬸子您想怎麼高調都行。”

  秦氏其實就是想顯擺顯擺,聞言不由有些赫然,忙正色保證不行差踏錯,收了木盆棒槌,笑嘻嘻湊到趙彩央身邊,“你這寫了半上午了,是在寫些什麼?”

  村里事情落定,要做的東西交給了狗蛋,手上針線活也忙完了,過兩天就是中元節,趙彩央趁閒著的時候把禮單寫好,仔細將寫好的中秋節禮報給秦氏聽,問道,“這些都是給京城蘇府的,還有是給英姐的和張舉人家的。我打算買齊了就雇個腳夫幫著送去。嬸子,您要不要也給家裡備一份?”

  張舉人一家對她們有收留照顧之恩,一年三節的節禮是一定要送的,從雲南到京城路途遙遠,中元中秋節禮,送到趙家莊正好能趕上。

  而秦氏娘家還有個弟弟弟媳和子侄,自秦氏嫁到青靈村就鮮少來往,當初秦氏回娘家說了要隨林叔來雲南的事時,她那被小氣吧啦的弟媳管得死死的弟弟非但沒有不舍,連半毛路費都沒給,向來狗眼看人低的弟媳更是說了不少風涼話,等著看她背井離鄉有什麼好下場。

  秦氏想到弟弟就窩火,再想到弟媳的嘴臉冷哼連連,精神一振眼睛放光道,“彩央,你也給我娘家送一份!照著給張舉人家的減一半就行!”

  既能打她弟媳的臉,顯擺一下自己現在過得好,又不送太好太多,讓那小心眼的弟媳自己犯嘀咕去!

  趙彩央心領神會,想了想,提筆又寫了一份禮單念給秦氏聽。

  吃食特產照著送給張舉人家的減半,布匹則換成了大半廉價的粗布,只多加了一匹江南有名的杭綢,另外添了一份給小孩子的紙墨——這兩樣就足以抵其他節禮的價值,收禮的人看了,要麼覺得秦氏過得極好,手裡閒錢不少,要麼猜測秦氏是在娘家人面前打腫臉充胖子,秦氏那滿肚子心眼的小家子氣弟媳還不得想得抓心撓肺?

  正文 第373章 縣令巡邏

  秦氏一想到弟媳收到禮後的精彩面色,就止不住哈哈大笑。

  趙彩央抿著嘴笑,將兩份禮單都交給秦氏,讓她托人置辦送出去。

  ……

  等到七月十五中元節,青靈村各家各戶一早就開始燒香祭祖。

  央生酒廊停業一天,齊氏和易生爹也從鎮子裡回來了。

  趙家沒有祖墳,林叔帶著秦氏和阿童在家中祭拜過祖先的牌位,等易家祭拜過祖先的牌位,便一起去了土廟點了長明燈。

  等拜祭完天色剛大亮,眾人出了土廟回家略作收拾,就各自趕著馬車去了作坊里。

  最近剛剛收成了大豆和辣椒,一半辣椒需要用青麻線一個個的串起來晾乾另一半則需要用磨把辣椒磨成辣椒醬裝進陶瓷罐里保存好。

  而大豆,則是要將一部分曬乾放到蛇皮袋裡裝好,另外一些則要用水發漲,拿到鎮子裡去磨成豆漿,然後林叔要安排做豆腐。

  說到這做豆腐,林叔還專門跑到鎮子裡去學了幾天,這才回來動手自己做。好在試著做的第一鍋還可以,很結實。所以,這幾天準備安排各兄弟們一起做豆腐。

  作坊里,眾人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

  一旁,趙彩央正跟阿童鬧著玩,兩人在外面的糙地上躺下來閉著眼準備睡一覺。

  只是,剛閉上眼,便聽到耳邊阿童興奮的聲音傳來:“二師父來啦!”

  趙彩央睜開眼,坐起身,看到阿童飛奔著朝前方而去。老遠,便看到王能幾人,待看到他們幾個的打扮,不由笑起來。

  王能幾人俱都穿著齊整的差服,腰胯佩刀站的身姿筆挺,乍一看不像來干粗活打下手的,倒像是來辦差的,惹得周邊正在收穫莊家的村民退避三舍,一副又是敬畏又忍不住八卦的模樣。

  這樣一來,這附近誰不知道她家是有來頭的,以後她家的地就算干放著也不會有人敢亂動。

  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王能這幾個還挺能來事兒!

  趙彩央不由看向前面帶路的易生,阿童已經跑到易生身邊,一會兒指著這邊,一會兒又指著那邊,滿臉雀躍和興奮。

  易生嘴角含笑,揉著阿童的頭低聲說著什麼,察覺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偏頭迎上趙彩央的略帶疑問的目光,嘴邊笑意就直達眼底,瞥了眼王能幾人,幾不可見的微微頷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