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警察局長似乎有些質疑:“陳倩如死在自己的臥室里,而且她並不是影視圈裡的人,也許沒有人會以為她的死與朱桐等人的死有關係,所以需要這件紅色外套做個聯繫。而從現場來看,陳倩如死時穿著整齊,在那個時間,只有自殺的人才會這樣穿衣服,那件紅色外套又泡在福馬林中,這是不是意味著她對自己罪行的洗滌呢?”

  “局長的意思是陳倩如也有可能是自殺?”陳東說道。

  局長笑了笑:“我只是說這種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我只希望你們不要忽略了,至於動機,恐怕還得在林川身上找。老范,還有什麼疑點?繼續。”

  老范接著說道:“那就是劇本第三部分中提到的凱文·斯帕西。現在我還一點頭緒都沒有,我想蘇瓊之所以找林川也極有可能在追查這條線索。”說出這句話,老范愣了一下,他知道自己失言了。

  局長笑了:“我知道小蘇不會善罷甘休的,她待得住才怪呢。”

  這個劇本中留下的線索的確令人費解,老范等人即使打破腦袋也想不出為什麼,他們只能面面相覷。

  見局長與陳東都沒有回應劇本這條線索,老范只得接著說:“第三個疑點是關於童彤的死,在我看來,童彤的死好像有些意外,我們知道朱桐死的時候有第一部分劇本作參考,吳小天的死有第二部分劇本作了預警,而劇本第三部分雖然只說了將有第三個人死去,沒有形容案發現場的情況,但陳倩如已經被證實就是尹陸口中的紅衣女子,是朱桐身邊的林蕾,也是留下紅衣的人,那麼她顯然比童彤更接近案情。所以我認為劇本第三部分中所說第三個死去的人就是陳倩如。那麼童彤的死就顯得很突兀了。”

  “童彤的死是林川報的案,在我看來,林川在實施這個系列殺人案的時候,童彤的突然出現令他有些措手不及,於是他便想辦法殺掉童彤,也就是不讓任何人知道他的過去。他之所以報案是因為尹陸見到了童彤,他知道警方一定會問他的,所以他只好採取主動,這樣也算迷惑警方給自己洗清罪名。”陳東分析道。

  局長點了點頭,說道:“對於一個兇手來說,主動報案其實是很冒險的,但林川還是精心策劃了,因為童彤死於氯化氰中毒,而這種藥物又是從醫院拿到的,所以童彤的死反而成為兇手是陳倩如的一個佐證。林川的確想讓警方認為陳倩如就是最後的兇手。”局長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似乎已經開始認同了老范的猜測,即林川就是兇手,而陳倩如則是林川為了結案而設置的替罪羊。

  “那麼現在咱們是不是可以簽署通緝令,在全城範圍內搜捕林川?”陳東試探性地看著局長,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林川,也就找到了蘇瓊。

  局長的臉立即陰沉了下來:“不行,因為你們手裡現在依然沒有證據。案情基本上已經順下來了,但物證呢?”

  陳東忍不住,竟然不顧身份地說道:“可有了物證也許都晚了,何況《戲夕》中說了,那個編劇就是最後的兇手。”

  老范急忙插言:“你怎麼能把一部電影當做現實呢?林川之所以讓警方看那些劇本就是為了讓警方認為他是兇手,這是一個故布疑陣的手段,雖然危險,但事實上警方偏偏不能這樣被這些劇本牽著走。所以,在這個案子中,林川是一個極為主動的嫌疑人,他僅僅借著幾章劇本就迷惑了警方。分散著警方的注意力,可這些東西都不能作為證據出現的。也就是說警方如果根據這些東西認定林川就是兇手,林川可以來個死不承認,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既然這樣,咱們現在還不是被動的嗎?”陳東到底年輕,也意識到剛才對局長的語氣有些過頭,所以這次聲音放得極低。

  局長輕咳了一聲說道:“我之所以不能簽發通緝令是因為你們對林川作案動機的分析還不夠全面。林川因為自己的劇本被朱桐與吳小天竊取才殺人的。但現在看來還不夠充分。而林川要報復的話,把朱桐殺死就行了,為什麼要布置成那個樣子?而且動用了朱桐的五百萬卻通過陳倩如轉到尹陸的帳上,這極有可能是林川早就設計好的,通過尹陸來向警方證實最終的兇犯是陳倩如。還有吳小天是自殺,為什麼會自殺?陳倩如為什麼又通過在胸口動刀的手段給警方留下U盤?從這些情況中可以看出,案情之所以發生,林川的動機絕不是那麼簡單的。”

  局長說到這裡,看了一眼老范,老范只好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看來沒有完全弄清林川的真實動機前,那份通緝令是不可能得到的了。

  老范順著局長的話說道:“那麼我們現在著重要解決的就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林川與陳倩如到底是什麼關係,林川為什麼能夠支配陳倩如,陳倩如的殺人動機現在還是一個謎,到底是不是因為錢。第二個是林川與吳小天的恩怨到底是什麼。聽外科主任的意思,吳小天對林川其實是很不錯的,那麼跳樓的事件真是殉情那麼簡單嗎?如果這兩點解決了,即便沒有證據,恐怕林川也無法抵賴了。而且我有種預感,林川做這一系列事情可能不僅僅是報仇那麼簡單,也許他是想通過這些殺人手法或劇本什麼的告訴警方某個真相,因為以他現在的力量,他即便說出真相來也引不起人們的注意。所以,他採用這種方法,真相就是破案的關鍵,如果被揭示出來,也許證據卻是次要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