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郭師傅知道張半仙會看陰陽宅,是他有望氣的眼力,便問:“我這破屋還有風水?在哪呢?”
有能耐的人好賣弄,不願意把話說明了,張半仙也是如此,他拿手一指郭師傅家的灶台。
郭師傅好生納悶:“怎麼個意思?再來碗麵湯?”
郭師家住在斗姥廟胡同一處老平房,里外兩間,那時候的民宅,全是十平米左右,兩間即是二十平米,前頭加蓋一個小房,用來做飯及堆放雜物,裡屋住人,外屋牆角有個舊灶,還是早年間的土灶,多年不用,灶台已然開裂,天熱的時候,裂fèng中時常會有“窮蟬”爬出來,這玩意兒在老房子牆fèng或磚下實屬常見,外形有幾分接近蟑螂,又像黃皮的蟬,後腿兒特別長,蹦得很高,因在窮人家年久失修cháo氣重的破房子裡多見,故此得了“窮蟬”這樣一個稱呼,有些商周時出土的青銅器,上頭鑄有蟬紋,其實不是真正的蟬,而是窮蟬,可見從古以來,窮蟬多在灶下出沒,郭師傅家的破灶台,有時候蹦出一兩隻窮蟬,哪裡成什麼風水形勢,他以為張半仙還想喝麵湯。
張半仙說:“想到哪去了,你看看你們家灶台後牆。”
郭師傅家灶台後頭,有一幅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年畫,那還是解放前糊上去的,灶王爺是家神,又稱灶君,畫中灶公灶母紅衣紅襖紅帽翅兒,胖墩墩的慈眉善目,俗傳每年臘月二十三吃糖瓜,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這一天,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要祭灶,肯請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人間的好話,當天最忌諱在灶君面前發牢騷說怨言,因此祭灶時不准女人上前,否則灶王爺聽了婦道人家的口舌,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一說這家怎麼怎麼不好,一個稟帖兒打上去,便會折人陽壽,重者去一紀,輕者少一算,一紀三百天,一算一百天,舊時忌諱頗多,所以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臘月二十三祭完灶王爺,還要把灶台上的畫像揭下來燒掉,年三十兒再重新糊上一幅,但自民國以來,逐漸沒有那麼多講究了,郭師傅家的灶王爺畫像,打他搬來也沒換過,居家過日子,灶台上有灶王爺灶的畫像,再是平常不過,你挨家挨戶推門進去看,十家裡怕有八九家如此,如何出了風水形勢?
張半仙說:“隔行如隔山,你不會看,當然看不出門道,我告訴你說,簡而言之,你們家灶台連同灶王爺的畫像,自成一個形勢,是鎮宅八仙灶,能夠消災免禍,你千萬記住了,別拆別改,倒還不至於出事,一旦有了變動,你可要倒大霉。”
四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在民間傳說中的身份,各地不盡相同,黃河以北,認為張奎夫婦為灶神,這兩口子是封神傳里的人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郭師傅家的灶君年畫掛了很多年,牆下灶台也是長期不用,張半仙告訴他,此乃八仙灶,能保氣運平安,但是哪天變了樣,郭師傅的大限就到了,除非儘快拿住刨錛打劫的兇犯,此外別無他法。
張半仙還要蹬板兒車拉大紙,別的忙他也幫不上了,說罷匆匆忙忙地去了。
郭師傅一個人坐在家裡尋思,㈤9貳過了會兒媳婦買菜會來,一看郭師傅坐著不動,問道:“老郭,你怎麼還不去上班?”
郭師傅回過神來,聲稱“渾身腦袋疼,滿腦袋牙疼”,總之是哪都不舒服,告幾天假在家歇一歇,又找個藉口,送媳婦先回娘家住上十天半個月,當天找來李大愣和丁卯,還有幾個以前同在巡河隊的人,跟大夥說明了原由,他雖然跟刨錛打劫的惡賊照過面,也只看出此人三十來歲,中等身高,左耳有塊青色胎記,天津衛太大了,人口又多,找這樣一個人,可沒處打聽去,好在可以縮小範圍,此人使用刨錛打劫,必然做過木匠,也可能後來改行不幹了,但肯定跟木匠沾邊,城裡城外會做木工活兒的人有數,解放前天津的木匠們老家多在山東,大部分是出來掙錢,過春節還回山東老家,也有一小部分人定居下來,因為木匠祖師爺魯班是山東人,那邊有這個傳統,尤其講究師徒傳承,再一個不是單幫,有時來個活兒,一兩個木匠做不完,要找別的木匠幫忙,經常湊在一處,來往較多,所以相互間都認識,也許一輩子沒見過面,但提起來能知道說的是誰,從這些木匠師傅學徒的口中打聽,沒準能問出這個人來。
郭師傅他們一連幾天,四處找木匠打聽,包括以前做過木匠,後來改行不做的,其中有沒有一個長年住在天津,三四十歲左耳有塊胎記的人,腿兒都跑細了,可問到誰誰搖頭,全說沒這麼個人。
轉眼過去七八天,一點線索也沒找到,這天下午,有個小伙子陷在西門裡大水溝,郭師傅親自下去把人摸出來,再看已經沒氣了,每年一過五月節,河溝水坑裡淹死的人就見多,越往後越忙。
老梁得知郭師傅前幾天請了病假,卻有人看到他送媳婦回娘家,這讓老梁十分惱火,認為這些從舊社會過來的人,脫不開又懶又饞的習氣。
郭師傅下到大水溝摸人,帶出一身臭泥,等候家屬認屍的時候,又讓老梁好一頓說,沒心思再去尋訪木匠,傍晚往家走,半路看見個推車賣羊雜碎的,人家這羊雜碎收拾的乾淨,不腥不膩,做得入味,也有單賣的羊肝羊蹄,他一聞那味道走不動了,捨不得賣羊肝,買了兩個羊蹄,做在賣羊雜碎的車前喝悶酒。
賣羊雜碎這位姓莊,他們家八代人賣過羊雜碎,別人都叫他莊八輩兒,六十多歲,每天推個小車在路邊擺攤兒,車底下掏空了裝有火爐,支一口鍋煮羊雜碎,車前是兩條板凳,能坐四五個人,有人買完帶回家吃,也有趁熱坐在車前吃的,天黑後掛一盞馬燈照亮,後半夜才收,當天晚上沒什麼人,郭師傅邊喝酒,邊跟莊八輩兒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啃完的羊蹄殘骨,順手扔在一旁,忽聽路邊有悉悉索索的腳步聲,側頭看過去,卻不見一人。
五
莊八輩兒起先是在西北角賣羊雜碎,今年剛轉到西門裡,那時候路燈少,當天夜裡陰天,沒有星月之光,馬路上很黑,郭師傅聽到路邊有悉悉索索的響動,若是細聽,好像還有人低聲說話,可路上分明沒有人,他心覺奇怪,摘下馬燈過去看到底是誰,提燈一看,原來是十幾個小人,個個是五六寸高,在撿被人扔在地上的羊骨,他也是膽大,抓起通爐子用的火筷子,對著其中一個戳過去,那小人驚叫一聲撲倒在地,其餘的一鬨而散,他提燈再看,有幾隻狐狸正叼起殘骨逃開,另有一隻讓火筷子捅到翻著白眼裝死的狐狸崽子,發覺有燈光照過來,也躥起來逃了。
郭師傅心下一驚,問賣羊雜碎的莊八輩兒:“你瞧見沒有?”
莊八輩兒說:“狐狸還是黃狼?沒什麼,它們常在此偷吃別人扔掉的羊骨頭。”
郭師傅心想:“人的時運衰落,身上陽氣就弱,會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我當真氣數已盡?”
莊八輩兒看他神色恍惚,說道:“郭爺你累了,備不住看走了眼,黑天半夜難免的,你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見了只當看不見,那就對了,聽說你到處打聽木匠,可是要緝拿刨錛打劫的惡賊?”
郭師傅點點頭,心說:“好麼,此事連賣羊雜碎的都知道了?”
莊八輩兒說:“昨天丁爺和李爺上我這吃羊雜碎,還問過我,你別看我是賣羊雜碎的,可解放前在我這吃羊雜碎的老主顧里,也有好幾位是干木工活兒的。”
郭師傅說:“您可知道有哪個木匠,大概三十來歲,左耳有塊青色胎記?”
莊八輩兒說:“那可沒聽說過,要真有這樣左耳有青胎的木匠,不至於找不出來。”
郭師傅聽說丁卯昨天已經來問過了,再問也是多餘,嘆了口氣,起身想要家走。
哪知莊八輩兒又說:“昨天丁爺問過我,我回去想了半天,想起當年有兩位木匠師傅,到我這吃羊雜碎,聊起一件挺嚇人的事……”
郭師傅心中一動,再不忙著走了,問道:“您給說說,是怎麼個事情?”
莊八輩兒告訴郭師傅,解放前北門有個白記棺材鋪,棺材又叫壽材,一般是賣出去一口再做一口,棺材不敢多備,畢竟是發死人財,好說不好聽,除非有大戶人家,家裡老人上了歲數,會提前準備壽材,因為好木料不是隨時有,一旦遇上好木料,便出錢買下來,付錢請棺材鋪的師傅做成壽材,事先說好了尺寸寬窄刷幾道大漆,內襯蓋板,兩端描金彩繪蓮花福字,裡面放進壽衣壽帽,全套的鋪蓋,可是做成壽材不能進宅門,存放在棺材鋪里,放個十年八年,那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別家死了人,臨時找不到好棺材,孝子可以跟提前備好壽材的主人商量,借取壽材安葬先人,然後照原樣再給做一口相同壽材,此乃積德行善之舉,通常自備壽材的主家都會同意,至於普通人家,雖不至於窮到裹糙蓆子,卻也用不起上好的壽材,大多使用最便宜的柏木板子,白茬兒棺材不刷漆,或者只走一道漆,當天要當天現做也來得及,所以棺材鋪常年備工備料,白記壽材鋪老掌柜的自己會木工活兒,還雇了兩個山東的木匠師傅當長工。
有能耐的人好賣弄,不願意把話說明了,張半仙也是如此,他拿手一指郭師傅家的灶台。
郭師傅好生納悶:“怎麼個意思?再來碗麵湯?”
郭師家住在斗姥廟胡同一處老平房,里外兩間,那時候的民宅,全是十平米左右,兩間即是二十平米,前頭加蓋一個小房,用來做飯及堆放雜物,裡屋住人,外屋牆角有個舊灶,還是早年間的土灶,多年不用,灶台已然開裂,天熱的時候,裂fèng中時常會有“窮蟬”爬出來,這玩意兒在老房子牆fèng或磚下實屬常見,外形有幾分接近蟑螂,又像黃皮的蟬,後腿兒特別長,蹦得很高,因在窮人家年久失修cháo氣重的破房子裡多見,故此得了“窮蟬”這樣一個稱呼,有些商周時出土的青銅器,上頭鑄有蟬紋,其實不是真正的蟬,而是窮蟬,可見從古以來,窮蟬多在灶下出沒,郭師傅家的破灶台,有時候蹦出一兩隻窮蟬,哪裡成什麼風水形勢,他以為張半仙還想喝麵湯。
張半仙說:“想到哪去了,你看看你們家灶台後牆。”
郭師傅家灶台後頭,有一幅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年畫,那還是解放前糊上去的,灶王爺是家神,又稱灶君,畫中灶公灶母紅衣紅襖紅帽翅兒,胖墩墩的慈眉善目,俗傳每年臘月二十三吃糖瓜,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這一天,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要祭灶,肯請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人間的好話,當天最忌諱在灶君面前發牢騷說怨言,因此祭灶時不准女人上前,否則灶王爺聽了婦道人家的口舌,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一說這家怎麼怎麼不好,一個稟帖兒打上去,便會折人陽壽,重者去一紀,輕者少一算,一紀三百天,一算一百天,舊時忌諱頗多,所以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臘月二十三祭完灶王爺,還要把灶台上的畫像揭下來燒掉,年三十兒再重新糊上一幅,但自民國以來,逐漸沒有那麼多講究了,郭師傅家的灶王爺畫像,打他搬來也沒換過,居家過日子,灶台上有灶王爺灶的畫像,再是平常不過,你挨家挨戶推門進去看,十家裡怕有八九家如此,如何出了風水形勢?
張半仙說:“隔行如隔山,你不會看,當然看不出門道,我告訴你說,簡而言之,你們家灶台連同灶王爺的畫像,自成一個形勢,是鎮宅八仙灶,能夠消災免禍,你千萬記住了,別拆別改,倒還不至於出事,一旦有了變動,你可要倒大霉。”
四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在民間傳說中的身份,各地不盡相同,黃河以北,認為張奎夫婦為灶神,這兩口子是封神傳里的人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郭師傅家的灶君年畫掛了很多年,牆下灶台也是長期不用,張半仙告訴他,此乃八仙灶,能保氣運平安,但是哪天變了樣,郭師傅的大限就到了,除非儘快拿住刨錛打劫的兇犯,此外別無他法。
張半仙還要蹬板兒車拉大紙,別的忙他也幫不上了,說罷匆匆忙忙地去了。
郭師傅一個人坐在家裡尋思,㈤9貳過了會兒媳婦買菜會來,一看郭師傅坐著不動,問道:“老郭,你怎麼還不去上班?”
郭師傅回過神來,聲稱“渾身腦袋疼,滿腦袋牙疼”,總之是哪都不舒服,告幾天假在家歇一歇,又找個藉口,送媳婦先回娘家住上十天半個月,當天找來李大愣和丁卯,還有幾個以前同在巡河隊的人,跟大夥說明了原由,他雖然跟刨錛打劫的惡賊照過面,也只看出此人三十來歲,中等身高,左耳有塊青色胎記,天津衛太大了,人口又多,找這樣一個人,可沒處打聽去,好在可以縮小範圍,此人使用刨錛打劫,必然做過木匠,也可能後來改行不幹了,但肯定跟木匠沾邊,城裡城外會做木工活兒的人有數,解放前天津的木匠們老家多在山東,大部分是出來掙錢,過春節還回山東老家,也有一小部分人定居下來,因為木匠祖師爺魯班是山東人,那邊有這個傳統,尤其講究師徒傳承,再一個不是單幫,有時來個活兒,一兩個木匠做不完,要找別的木匠幫忙,經常湊在一處,來往較多,所以相互間都認識,也許一輩子沒見過面,但提起來能知道說的是誰,從這些木匠師傅學徒的口中打聽,沒準能問出這個人來。
郭師傅他們一連幾天,四處找木匠打聽,包括以前做過木匠,後來改行不做的,其中有沒有一個長年住在天津,三四十歲左耳有塊胎記的人,腿兒都跑細了,可問到誰誰搖頭,全說沒這麼個人。
轉眼過去七八天,一點線索也沒找到,這天下午,有個小伙子陷在西門裡大水溝,郭師傅親自下去把人摸出來,再看已經沒氣了,每年一過五月節,河溝水坑裡淹死的人就見多,越往後越忙。
老梁得知郭師傅前幾天請了病假,卻有人看到他送媳婦回娘家,這讓老梁十分惱火,認為這些從舊社會過來的人,脫不開又懶又饞的習氣。
郭師傅下到大水溝摸人,帶出一身臭泥,等候家屬認屍的時候,又讓老梁好一頓說,沒心思再去尋訪木匠,傍晚往家走,半路看見個推車賣羊雜碎的,人家這羊雜碎收拾的乾淨,不腥不膩,做得入味,也有單賣的羊肝羊蹄,他一聞那味道走不動了,捨不得賣羊肝,買了兩個羊蹄,做在賣羊雜碎的車前喝悶酒。
賣羊雜碎這位姓莊,他們家八代人賣過羊雜碎,別人都叫他莊八輩兒,六十多歲,每天推個小車在路邊擺攤兒,車底下掏空了裝有火爐,支一口鍋煮羊雜碎,車前是兩條板凳,能坐四五個人,有人買完帶回家吃,也有趁熱坐在車前吃的,天黑後掛一盞馬燈照亮,後半夜才收,當天晚上沒什麼人,郭師傅邊喝酒,邊跟莊八輩兒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啃完的羊蹄殘骨,順手扔在一旁,忽聽路邊有悉悉索索的腳步聲,側頭看過去,卻不見一人。
五
莊八輩兒起先是在西北角賣羊雜碎,今年剛轉到西門裡,那時候路燈少,當天夜裡陰天,沒有星月之光,馬路上很黑,郭師傅聽到路邊有悉悉索索的響動,若是細聽,好像還有人低聲說話,可路上分明沒有人,他心覺奇怪,摘下馬燈過去看到底是誰,提燈一看,原來是十幾個小人,個個是五六寸高,在撿被人扔在地上的羊骨,他也是膽大,抓起通爐子用的火筷子,對著其中一個戳過去,那小人驚叫一聲撲倒在地,其餘的一鬨而散,他提燈再看,有幾隻狐狸正叼起殘骨逃開,另有一隻讓火筷子捅到翻著白眼裝死的狐狸崽子,發覺有燈光照過來,也躥起來逃了。
郭師傅心下一驚,問賣羊雜碎的莊八輩兒:“你瞧見沒有?”
莊八輩兒說:“狐狸還是黃狼?沒什麼,它們常在此偷吃別人扔掉的羊骨頭。”
郭師傅心想:“人的時運衰落,身上陽氣就弱,會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我當真氣數已盡?”
莊八輩兒看他神色恍惚,說道:“郭爺你累了,備不住看走了眼,黑天半夜難免的,你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見了只當看不見,那就對了,聽說你到處打聽木匠,可是要緝拿刨錛打劫的惡賊?”
郭師傅點點頭,心說:“好麼,此事連賣羊雜碎的都知道了?”
莊八輩兒說:“昨天丁爺和李爺上我這吃羊雜碎,還問過我,你別看我是賣羊雜碎的,可解放前在我這吃羊雜碎的老主顧里,也有好幾位是干木工活兒的。”
郭師傅說:“您可知道有哪個木匠,大概三十來歲,左耳有塊青色胎記?”
莊八輩兒說:“那可沒聽說過,要真有這樣左耳有青胎的木匠,不至於找不出來。”
郭師傅聽說丁卯昨天已經來問過了,再問也是多餘,嘆了口氣,起身想要家走。
哪知莊八輩兒又說:“昨天丁爺問過我,我回去想了半天,想起當年有兩位木匠師傅,到我這吃羊雜碎,聊起一件挺嚇人的事……”
郭師傅心中一動,再不忙著走了,問道:“您給說說,是怎麼個事情?”
莊八輩兒告訴郭師傅,解放前北門有個白記棺材鋪,棺材又叫壽材,一般是賣出去一口再做一口,棺材不敢多備,畢竟是發死人財,好說不好聽,除非有大戶人家,家裡老人上了歲數,會提前準備壽材,因為好木料不是隨時有,一旦遇上好木料,便出錢買下來,付錢請棺材鋪的師傅做成壽材,事先說好了尺寸寬窄刷幾道大漆,內襯蓋板,兩端描金彩繪蓮花福字,裡面放進壽衣壽帽,全套的鋪蓋,可是做成壽材不能進宅門,存放在棺材鋪里,放個十年八年,那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別家死了人,臨時找不到好棺材,孝子可以跟提前備好壽材的主人商量,借取壽材安葬先人,然後照原樣再給做一口相同壽材,此乃積德行善之舉,通常自備壽材的主家都會同意,至於普通人家,雖不至於窮到裹糙蓆子,卻也用不起上好的壽材,大多使用最便宜的柏木板子,白茬兒棺材不刷漆,或者只走一道漆,當天要當天現做也來得及,所以棺材鋪常年備工備料,白記壽材鋪老掌柜的自己會木工活兒,還雇了兩個山東的木匠師傅當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