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狄仁傑微微一笑,目露睿智通達之色:“如今我們身陷險境,要怪只怪我們自己,各有放不下的‘心魔’,令我只顧沉迷於洛書奇觀,失去了平常的判斷力,才會連累你們至此。”目光一一掃過眾人,又道:“無論如何,要設法出去才是。”
李元芳、狄春、斛律沖和阿玉暗自回味,果然可不是這“情義”二字令眾人著了“魔”?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不覺漸生笑意,忍不住同聲笑了起來,李元芳與斛律沖更是豪氣頓生,互擊一掌,人生如此美好,怎可輕言放棄!
洞廳
狄春一骨碌從地下站起,也不顧肩頭的傷,叫道:“老爺,我們這就往前罷。”
“好。”
前行數步,眼前豁然開朗,阿玉驚呼一聲:“夜明珠!”眾人也早看到,面前巨大的洞廳里,竟然放滿了發出柔光的珠子,怪道方才不需火把就能看清,原來洞內自有照明之物。李元芳取出隨身攜帶的螢光珠,相較之下,那些嵌在岩石上的夜明珠更大一些,形狀並非正圓,個頭也略有參差,不像螢光珠般由特殊的礦石製成,似是天然形成的珠子。
斛律沖笑道:“今日見得稀奇多了,這也算不得什麼。”
洞廳比方才的山谷猶大數倍,洞頂垂掛下許多溶岩形成的石幔、石瀑,地面岩石有的狀似竹筍,有的形如蘑菇,在無數夜明珠的映襯下,晶瑩如玉,姿態各異,把整個山洞裝點得帷幔重重,氣象萬千,眾人仿佛置身於一座莊嚴華麗的殿堂中,更有不知何處的水滴落下來,敲打在岩石上,清脆低沉,自成曲調,恍若樂工在偏殿奏響盛宴的禮樂,李元芳、斛律沖等各自暗贊:果如先輩所述,是一處世人未見未想的奇境,只是此時來路斷絕,前方又看不到出路,哪有心思細賞美景?
正前方似有一條河流從岩壁下通來,至洞中迂迴曲折,又向另一邊流去,只是水流出入之處,四周山壁極低,河水像是從地下冒出來般,使得這裡看來有如一座封閉的廳堂,眾人粗粗一望,心知這便是所謂寶藏的終點了,先前所歷種種,都只為進到這洞廳來,現下真的身處其中,倒有了幾分空落落的感覺。
狄仁傑微一沉吟,心中已有條理:“當年高長恭等應該進到了此處,但所有相關的記述中,都沒有提到出洞,想必他們是從原路返回,如今洞口已塌,自是不必再想;唯有看看先人造此奇境時,有沒有留下另一條通道,或是什麼我們可以利用的線索。”
眾人點頭應是,偌大的洞廳里溶岩錯落複雜,似乎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狄仁傑走到近處那彎水流查看,只見河水頗清,靜默不動,也看不出流向來,其中有些長約指許的銀色小魚,停在水中,一動不動,阿玉看得好奇,到底是小孩心性,正要伸手去捉,卻聽李元芳道:“小心,你忘了那宓妃淚麼?”阿玉縮了縮頭,扮個鬼臉,隨手撿了塊小石,輕輕投入,魚兒們受驚,驟然散開,卻不往通向洞外那端較細的河道逃去,只紛紛游回洞中河流最寬的轉折處。小狗本也蹲在水邊看魚,見魚兒一下子散得沒了蹤影,輕吠一聲,跳了起來,像是不滿的樣子,看得阿玉咯咯直笑。
李元芳搖了搖頭,隨狄仁傑順著游魚的方向,走向河道寬闊之處,只見河面上方是一片寬大的石瀑,恰似飛流直下,傾入到河道中,又如被忽然凍結的冰川,停留在了那舞動的一瞬間;石瀑中央懸豎著個巨大的銀色圓盆,因色澤與溶岩相近,初時不易發覺。狄仁傑定睛看時,竟是一扇內壁朝外的貝殼,光滑閃亮的殼面恰像一面鏡子,從狄仁傑和李元芳站立之處仰看,可見鏡中照出水面上密密聚集的小魚,數量之多,把一大片河面都覆蓋了。
狄仁傑和李元芳彎下身子,細看這些小魚,見它們通體銀白,近乎透明,想是久居地下,不見日光,變得與周圍的環境之色更相貼近,群魚之間,還有許多細細的半透珠粒,李元芳疑道;“大人,宓妃淚?”狄仁傑面色凝重,又盯著細看了會,搖頭道:“應該不是,形狀相似,但顏色不同,可能是這些魚兒所產的魚卵罷。”
狄仁傑站起身來,和李元芳游目四顧,見周圍岩石上除了那些夜明珠散落其間,遠近還有幾塊相同的貝殼,似與河上這面大鏡相互映照,見識了方才入口處的銅獸和神龜,李元芳心下奇怪,不知這些鏡子又有什麼古怪。
狄仁傑道:“這伊闕所在之地,古有‘汝海’之稱,相傳千年之前,曾是一片澤國汪洋,經大禹開山引流之後,又歷各朝各代開鑿山體、疏通伊水,方有了現今的規模。由這些巨大的貝殼和珠子來看,傳言不虛啊。”
乘狄仁傑和李元芳查看河道的當兒,斛律沖與狄春往洞廳周邊走去,片刻功夫,已有不小收穫。林立的石筍之後,有一片較平坦的地方,整齊地放了約有七八十口大箱子,斛律沖打開其中一口,見是滿滿一箱弓箭,再開一箱,又是幾十張強弓,心中又驚又喜:看來這就是當年北齊留下的軍需了。當下按捺不住,取出一張來看時,果然製作十分精良,歷時百餘年卻絲毫不見損壞變形,弓身木質平滑細膩,漆色如新,魚膠緊密,弓臂上的角、筋皆為上乘之作,斛律沖像是見了老朋友,舉弓虛張,大有愛不釋手之感。
李元芳、狄春、斛律沖和阿玉暗自回味,果然可不是這“情義”二字令眾人著了“魔”?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不覺漸生笑意,忍不住同聲笑了起來,李元芳與斛律沖更是豪氣頓生,互擊一掌,人生如此美好,怎可輕言放棄!
洞廳
狄春一骨碌從地下站起,也不顧肩頭的傷,叫道:“老爺,我們這就往前罷。”
“好。”
前行數步,眼前豁然開朗,阿玉驚呼一聲:“夜明珠!”眾人也早看到,面前巨大的洞廳里,竟然放滿了發出柔光的珠子,怪道方才不需火把就能看清,原來洞內自有照明之物。李元芳取出隨身攜帶的螢光珠,相較之下,那些嵌在岩石上的夜明珠更大一些,形狀並非正圓,個頭也略有參差,不像螢光珠般由特殊的礦石製成,似是天然形成的珠子。
斛律沖笑道:“今日見得稀奇多了,這也算不得什麼。”
洞廳比方才的山谷猶大數倍,洞頂垂掛下許多溶岩形成的石幔、石瀑,地面岩石有的狀似竹筍,有的形如蘑菇,在無數夜明珠的映襯下,晶瑩如玉,姿態各異,把整個山洞裝點得帷幔重重,氣象萬千,眾人仿佛置身於一座莊嚴華麗的殿堂中,更有不知何處的水滴落下來,敲打在岩石上,清脆低沉,自成曲調,恍若樂工在偏殿奏響盛宴的禮樂,李元芳、斛律沖等各自暗贊:果如先輩所述,是一處世人未見未想的奇境,只是此時來路斷絕,前方又看不到出路,哪有心思細賞美景?
正前方似有一條河流從岩壁下通來,至洞中迂迴曲折,又向另一邊流去,只是水流出入之處,四周山壁極低,河水像是從地下冒出來般,使得這裡看來有如一座封閉的廳堂,眾人粗粗一望,心知這便是所謂寶藏的終點了,先前所歷種種,都只為進到這洞廳來,現下真的身處其中,倒有了幾分空落落的感覺。
狄仁傑微一沉吟,心中已有條理:“當年高長恭等應該進到了此處,但所有相關的記述中,都沒有提到出洞,想必他們是從原路返回,如今洞口已塌,自是不必再想;唯有看看先人造此奇境時,有沒有留下另一條通道,或是什麼我們可以利用的線索。”
眾人點頭應是,偌大的洞廳里溶岩錯落複雜,似乎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狄仁傑走到近處那彎水流查看,只見河水頗清,靜默不動,也看不出流向來,其中有些長約指許的銀色小魚,停在水中,一動不動,阿玉看得好奇,到底是小孩心性,正要伸手去捉,卻聽李元芳道:“小心,你忘了那宓妃淚麼?”阿玉縮了縮頭,扮個鬼臉,隨手撿了塊小石,輕輕投入,魚兒們受驚,驟然散開,卻不往通向洞外那端較細的河道逃去,只紛紛游回洞中河流最寬的轉折處。小狗本也蹲在水邊看魚,見魚兒一下子散得沒了蹤影,輕吠一聲,跳了起來,像是不滿的樣子,看得阿玉咯咯直笑。
李元芳搖了搖頭,隨狄仁傑順著游魚的方向,走向河道寬闊之處,只見河面上方是一片寬大的石瀑,恰似飛流直下,傾入到河道中,又如被忽然凍結的冰川,停留在了那舞動的一瞬間;石瀑中央懸豎著個巨大的銀色圓盆,因色澤與溶岩相近,初時不易發覺。狄仁傑定睛看時,竟是一扇內壁朝外的貝殼,光滑閃亮的殼面恰像一面鏡子,從狄仁傑和李元芳站立之處仰看,可見鏡中照出水面上密密聚集的小魚,數量之多,把一大片河面都覆蓋了。
狄仁傑和李元芳彎下身子,細看這些小魚,見它們通體銀白,近乎透明,想是久居地下,不見日光,變得與周圍的環境之色更相貼近,群魚之間,還有許多細細的半透珠粒,李元芳疑道;“大人,宓妃淚?”狄仁傑面色凝重,又盯著細看了會,搖頭道:“應該不是,形狀相似,但顏色不同,可能是這些魚兒所產的魚卵罷。”
狄仁傑站起身來,和李元芳游目四顧,見周圍岩石上除了那些夜明珠散落其間,遠近還有幾塊相同的貝殼,似與河上這面大鏡相互映照,見識了方才入口處的銅獸和神龜,李元芳心下奇怪,不知這些鏡子又有什麼古怪。
狄仁傑道:“這伊闕所在之地,古有‘汝海’之稱,相傳千年之前,曾是一片澤國汪洋,經大禹開山引流之後,又歷各朝各代開鑿山體、疏通伊水,方有了現今的規模。由這些巨大的貝殼和珠子來看,傳言不虛啊。”
乘狄仁傑和李元芳查看河道的當兒,斛律沖與狄春往洞廳周邊走去,片刻功夫,已有不小收穫。林立的石筍之後,有一片較平坦的地方,整齊地放了約有七八十口大箱子,斛律沖打開其中一口,見是滿滿一箱弓箭,再開一箱,又是幾十張強弓,心中又驚又喜:看來這就是當年北齊留下的軍需了。當下按捺不住,取出一張來看時,果然製作十分精良,歷時百餘年卻絲毫不見損壞變形,弓身木質平滑細膩,漆色如新,魚膠緊密,弓臂上的角、筋皆為上乘之作,斛律沖像是見了老朋友,舉弓虛張,大有愛不釋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