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薩米沒有聽到滿意的消息,只得有些失望地回去。

  他離開後不久,荀飛光回來,見桌上留下的茶杯,問道:“誰來過?”

  “就那安加略帝國的小王子。”沈歌順手拿新的茶杯給他倒茶,隨口道:“小年輕沉不住氣,心急得很。”

  “畢竟年歲小。”荀飛光沒在意。

  沈歌點頭,“我亦看在他年歲小,沒那麼多彎彎道道的份上,若不然你要帶將士去那麼遠的地方,我定不能同意。”

  “你與我一道去罷。”荀飛光開口,“留你獨自在這,我不大放心。”

  沈歌有些吃驚,“我?我沒如何帶過兵,會不會不大合適。”

  “怕甚?先前我傷著,不記得往事之時,軍中大小事務不是由你與韶信商量著處理?”

  沈歌想想也是,便沒再說這事,只是還有些猶豫,“飛光學院的學生們仍在,就這般放他們在這?”

  “你若是想,便帶他們去長長見識。”

  沈歌一時拿不定主意,仍是道:“我再想想。”

  荀飛光眼裡流露出一絲笑意,“你慢慢想,大軍一時片刻也沒那麼快開拔。”

  沈歌點頭,忽然想起一事,“荀哥,荀九他們那頭的情報可傳了回來?”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沈歌先前與薩米談條件談得爽快,背地裡卻不是完全沒有做準備。安加略帝國現今的氣候、軍事實力、國內背景等等情況如何,還得情報傳回來方能確定。

  現今不過是薩米的一面之詞,沈歌聽在耳朵里,說信任卻沒多大信任。

  這一仗打不打,何時開打,要如何打,都得依賴於荀九那邊的情報。

  沈歌不希望他們清凌衛有朝一日會變成不義之師。

  當然,若薩米所言屬實,這一仗必定要打,到時縱使不為安加略帝國,他們亦有必要出去看看。

  這一年朝廷對他們的猜忌越發深厚,說不得何時便會撕破臉皮,他們雖不懼這些,但能提前尋好退路亦非常有必要。

  先出去瞧瞧,到時在海外或找或買一合適的海島,萬一要是打起來,他們還能退居海島,安居樂業。天下這般大,他們也不拘一定要在大燕地盤上容身。

  沈歌小算盤算得挺響,他前世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培養長大,對封建帝制無甚好感,若無能力,在帝制的壓迫下過活也便過活,現今他有能力,自然不希望各方面被封建等級壓一頭。

  再者,他們這還有飛光學院,對於學術而言,寬容永遠好過專制。

  荀九的情報面鋪得十分紮實,自北蠻倒南疆,但凡有大燕人在的低頭,就有他收集的情報。不過安加略帝國實在遠得緊,以荀九的能力,全力以赴也用了將近一月方把情報打探明白。

  沈歌拿到情報,仔仔細細看完一遍不由感嘆:“這關係可真夠混亂。”

  薩米的王叔名喚雅達加,乃是王太后的獨子,而薩米的奶奶則是前任王妃。關係亂些倒不打緊,王室向來如此,可薩米的奶奶乃隔壁孟加斯的公主,雅達加的母親則是明安的公主。

  這幾個國家間聯姻錯綜複雜,說不得哪個國家想分一杯羹,摻和到這一次皇位爭奪中。

  荀飛光倒不在意,他淡淡道:“不過是些小國,再來幾個國家也枉然。”

  格格大陸的文字與思想從未統一過,有多山多海,並無強有力的政權一統天下。久而久之,格格大陸的小國星羅棋布,戰爭也多,貴族領主之間爭奪不休。

  沈歌看著輿圖,仍有些擔心,“荀哥,這仗好打麼?”

  “尚可,贏面達八成。”

  一場仗,贏面有六成便可放手一試,若是有八成贏面,拿下不過板上釘釘。

  沈歌還想說什麼,荀飛光卻湊過去,用手環住椅子,將他整個人籠罩在自個的陰影下,“還為那小子操心?”

  沈歌呼吸著他身上的味道,望著他俊美的面容,心跳得有些快,“我就是擔心你。”

  “我有何好擔心?”荀飛光將身下修長的青年整個抱起來,“為夫在你心中這般不中用?”

  沈歌乖乖伸手環住他的脖子,咽咽口水,有些緊張地提示一句,“荀、荀哥,門窗仍未關。”

  荀飛光輕哼一聲,“我們院有那等不識趣之人敢靠近?”說歸說,他仍邁著長腿過去將門窗仔細關好。

  不多會兒,屋內便春色無邊。

  又過了十餘日,荀飛光這頭一切已準備好,大軍開拔。

  荀飛光帶人這一去便帶了兩萬餘人,大大小小的船隻多達兩百餘條。船上不僅有清凌衛及清凌衛預備軍,百里宜也帶了一批手下跟著。荀九須得收集情報,出征有他一名額。

  沈歌不放心飛光學院的先生與學生,願意跟出來的也在,還有蠻子、胡奈青等人都在。

  他們原本就有開港口,通航線的計劃,現今趁此機會,正好一併將海上航線打通,下次貿易往來便方便得多。

  這次出征,沈歌除讓人帶著糧草外,還讓人押上了一批茶葉瓷器,不算頂好的東西,品質也能達到中上,到時若能賣出去,進項絕不會少。

  除此之外,沈歌還讓人帶了大量的瓷缸,路上準備種些瓜果蔬菜,以防壞血病。要是瓷缸子有多,路上接雨水也方便。

  在海上,淡水極為重要,多做幾手準備總歸沒錯,沈歌連魚竿都備上一大捆,就打算萬一要是缺水缺食便釣魚喝血取食。

  荀飛光這般帶著一大幫人出海,在不計信鴿成本之下,朝廷那頭在五六日後收到消息。

  皇帝收到情報後沉默良久,召集心腹大臣談話。

  “荀國公已帶人出海,諸卿有何看法?”

  幾個中老年肱骨之臣先仔仔細細將情報看一遍,又用眼色交流許久,終於有一激進些的中年大臣說道:“荀國公手上私兵太多,他若留在海外不回來,對大燕而言許是幸事。”

  另一位老大臣不大讚同,他有些憂慮地說道:“荀鎮國公若不在,大燕能戰者甚少。”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眠,荀國公出走,終歸來說要利大於弊。”

  “這話臣不贊同。”

  皇帝抬眼望面前那消瘦清俊的大臣一眼,沉聲問:“蕭卿此話何講?”

  “陛下。”蕭藏一拱手,“自蔡安蔡將軍鎮守北邊以來,北蠻頻頻擾邊,近兩年收成不好,若北邊有大動靜,恐怕——國家危矣。”

  皇帝自然清楚此話非虛,前兩年大燕還因北蠻擾邊而緊急將荀飛光召回。說到底,他燕家人坐江山也還沒幾年,底蘊不夠深厚,若一著不慎,後患無窮。

  皇帝面上看不出什麼,“依愛卿所言,該當如何?”

  “這……臣聞說有人為荀國公請封?”蕭藏向來耿直。

  皇帝頷首,表示確有此事,“愛卿有話直言便是。”

  蕭藏道:“臣斗膽。南關外海島諸多,有不少已被洋夷占去,不如將這些島封給荀國公,一來有荀國公鎮守海外,洋夷絕不敢侵擾。二來荀國公治理諸島,難有精力生旁的心思。再者,荀國公與沈歌成婚,兩人無親生孩兒,野心有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