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冬日的天空瓦藍瓦藍,天氣有點冷,但太陽非常好,人在陽光下被曬得暖融融。在這暖融融的陽光底下,即使是幹活,也非常舒服。

  興許有運氣極好的沈歌在,清凌衛這一年幾乎事事順利,年夜飯吃起來亦甚為順心。

  因年前在附近海域清繳過一批洋夷與倭寇,故荀飛光他們這個大年夜過得十分鬆快 ,雖還有明哨暗哨流動哨等哨兵在仔細巡視,營內的氣氛卻已然一松。

  沈歌先前蒸鍋高度糧食酒代替酒精用於消毒,蒸過四五遍的酒無法喝,三遍的酒卻極受歡迎。韶信做主提了四五壇上來,也不讓倒,直接一人一口將酒罈子傳遞下去。

  二鍋頭已稱得上霸道,蒸過三次的酒更是燒喉嚨。一壇酒從這頭傳到那頭,誰都不敢多喝,然而誰喝了都得贊一聲痛快。

  晚上還有表演,沈歌特地讓伙頭兵那頭將年夜飯提前。

  一張張大圓桌放在營地的空位中,三千人挨挨擠擠在一起絲毫不覺得擠,反而熱鬧非凡。

  軍中會祭軍神,大托盤放著的整豬,整羊等被好幾個健壯漢子抬上來,後面還有大盤大盤的整雞整鴨,場面十分宏大。

  爆竹響起時,許多將士自然而然地肅立,盯著荀飛光與沈歌祭祀的動作,心中都期盼清凌衛在來年能更上一層樓。

  年夜飯後乃是節目表演時間,許多兵丁活了二三十歲,跨過這麼多年,年夜看戲倒是看過,卻從未經歷過自個上台的事跡,一時險些沒把掌心拍紅。整個營地中熱熱鬧鬧,鑼鼓喧天。

  沈歌最近習慣早睡早起,壓根熬不了夜,好不容易挨著荀飛過熬到子時三更,他再撐不住,靠在荀飛光身上,眯著眼隨他半擁半抱的動作往將軍府中走去。

  韶信瞥到他們的影子,忙在後頭提醒:“沈歌兒,你與老爺明日千萬別加入到遊園會中吶!”

  一般而言,沈歌若參與什麼有女娘在的活動,其餘人在一旁瞧瞧就成,壓根沒戲,看到沈歌的女娘基本不會將眼神分給第二人。遊園會主要為給諸將士找媳婦,沈歌若是往那一站,估計許多女娘再瞧不上一般將士,從哪裡來還得回哪裡去。韶信等人與沈歌混得極熟,早已學會吸取教訓。

  沈歌懶洋洋地一揮手,表示已經知曉,讓他們不必擔憂。

  韶信光一晚上便提醒他四次,百里宜提醒過一次,荀九提醒過一次,胡奈青提醒過一次……沈歌想不記得都不難。

  一出營地,荀飛光微彎腰將沈歌整個打橫抱起,“困便睡。”

  沈歌小小打個哈欠,閉著眼睛往荀飛光寬大溫暖的懷中鑽,鼻端被淺淡的暖香包圍後,他安心地陷入深眠。

  董小伍與章梧儔上前來,章梧儔極小聲地問:“老爺,我去讓人抬頂軟轎過來?”

  “不必,你二人自去休息。”荀飛光說完此句,抱著沈歌腳步沉穩地進了將軍府,往兩人中的臥室走去。

  除夕已給過壓歲錢,拜年亦給將士們拜過,應廣大將士之要求,沈歌與荀飛光儘量迴避遊園會,故起床起得比較晚。荀飛光向來不管沈歌睡多久,最後還是沈歌自個爬起來,“新年新氣象,第一日賴床不大好。”

  荀飛光見他哈欠連天的模樣,問:“還上山麼?”

  荀飛光說的山乃是長州、飛羽兩縣最高的山——長華山,山上還有點雪在蓋著,看起來十分寧靜悠遠。

  文人雅士若來到這地界,錯過什麼都不會錯過此山。這山還留有不少墨寶,亦不知那些文人是否特地帶著筆墨上山,專等題字。

  好在這年頭文人修養還成,即使題字成風,文章或字寫得不好的人往往自慚形穢,絕不會多留墨寶污人眼。由此,很多地方不僅山美水美,文人雅士們留下的墨寶亦很值得一觀。

  長華山無石無洞,文人雅士題字往往題在山上唯一一座寺廟——長華寺的牆壁上。

  長華寺上住著三個和尚,一老兩小,每年和尚們都會在年前重新粉刷牆壁,若瞧見作得不大好的作品,他們會專門用牆灰抹一遍,將那些作品蓋住。寫得好的作品則會被留下來,老和尚若是見哪裡墨色已淺淡,包經風吹雨打之下很難看得清,還會特地用墨汁將牆壁的好詩好詞重新勾勒一遍。

  沈歌剛來到這裡不久便跟長華寺的老和尚見了一面,對方倒挺好說話,一雙眼睛十分平靜澄澈,基本沒拒絕過沈歌的要求。

  長州縣與飛羽縣加起來就這麼一座長華寺還稱得上名勝古蹟,沈歌剛來到時特地撥下銀錢讓老和尚請人將寺廟各處修繕一番,老和尚謝過沈歌的施捨之後,找相熟的工匠將長華寺大修一番。

  修繕過的長華寺景致十分美,老樹新殿,靠近那都令人倍感平靜。

  沈歌打算與荀飛光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長華寺坐坐,無他,長華寺乃是附近幾個縣城中唯一有溫泉的地方。

  他們的溫泉不對外,寺內的弟子亦不可去泡,故十分乾淨,沈歌打算與荀飛光一道去泡個溫泉。

  為避女娘與將士們的遊園會,兩人特地繞了條道。

  長華寺的石階從山上一直修到山下,又長又陡,騎不得馬亦坐不了轎,想上去的人只能步行上去。

  沈歌與荀飛光沒帶人,只是兩人慢悠悠地往上走。

  清凌衛在這地界已待了近半年,早把這附近打造成鐵桶一塊,在這裡決不需要擔心刺客問題,故兩人都沒帶侍衛,只是荀九的暗衛與韶信的巡城衛在周邊多巡了幾遍。

  沈歌扶著一旁的扶手,一口氣爬上半山腰,居然也未喘,他居高臨下地看著山下遙遠處的清凌衛營地與將軍府,忽然道:“清凌衛再擴一些,數目能達到五千餘人的話,我們清凌衛的地盤也能頂半個縣城了。”

  荀飛光順著他的目光往下看,道:“確實大,多虧你規劃得好。”

  “我就想想,幹活的還是諸位將士。”沈歌指著前方他們的營地說道:“荀哥,你說我們將這地方建為根據地如何?”

  “不錯,我瞧日後是否就把我的封地定在這。”荀飛光掃一眼,贊同地點頭。

  “這個可行,待年後我再讓人審審那些洋夷,問出制船技術與相關航道後,我們也出去與人做生意。到時去哪都方便,即使回京都,也不過就是十天半個月的事,不必像現今這般走這麼遠這麼辛苦。”

  “行。”荀飛光沒意見,“待年後便讓百里宜去找匠人過來。”

  “還有海島,我們得把周圍的海島再清一清,別便宜那伙洋夷與倭寇。若洋夷與倭寇無地方生存,進犯我等的難度會加大許多,可能性亦會小許多,說不得到時洋夷見我們難啃,還會直接轉道別的國家,再不敢過來。”

  “給我五年。”荀飛光說得輕描淡寫,不過他向來一口唾沫一顆釘,只要他答應,事情必會做到。

  沈歌笑笑,“五年時間差不多,到時不知我們飛光學院能培養出多少人,說不得剛好有人才能幫忙開拓這廣袤的大海。”

  荀飛光瞧著天際的海,目光帶著些雄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