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風平浪靜。洋夷那頭安分得很,一點消息都沒傳過來,岸上幾家似乎也收攏了手腳,目前沒有抓到他們與洋夷交易的證據。”

  “看著倒像水耗子似的,往海上一躲,找都找不到。”荀飛光飛速看完地圖,囑咐道:“反正我們在這駐紮下了,不必著急,好好等著,自然有馬腳露出來。”

  “是。”

  “我這兩日又翻出你的履歷看過,你打仗打慣了,這點事難不倒你,小心朝廷那頭便是。”交代完,荀飛光伸個懶腰,放心無比地拍拍韶信的肩膀,看著他道:“你瞧你,三十多的人了,你也該娶妻,省得孤零零一個人。”

  “老爺,我不喜歡男子。”您可以不用將您的小相公盯得那麼緊。

  “不喜歡男子,那便主動些去找女娘。沈歌說要給將士們娶妻是罷?難不成第一個要先從你入手?”

  “多謝老爺好意,信已有打算。”

  荀飛光又是語重心長地拍拍他的肩膀,“抓緊。”

  沈歌不知道荀飛光還說了這麼一著,他洗完澡後回來沒見著荀飛光,於是轉頭去伙頭兵那邊。

  伙頭兵做飯多是大鍋飯,荀飛光習慣與將士同吃同寢,吃方面一直不怎麼搞特殊,他的飯食頂多精緻一些,不過還是以量大肉多為主,做也是與韶信他們的飯菜一起做,味道不算差,但若說好吃,也絕對好吃不到哪裡去。

  今日荀飛光帶著人出去打獵,沈歌猜測他可能有些饞肉,現下有時間,他特地去後廚瞧瞧。

  沈歌偶爾會過去下廚,伙頭兵們第一次見到他們狀元出身的二爺過去時還驚訝,見多幾次,也就以平常心視之。

  “今晚吃什麼?”

  “蒸魚,野豬肉,蛇羹,野雞湯,還有一道炒小白菜。”伙頭兵讓開位置給沈歌看。

  “都做好了麼?”

  “沒,只燉著蛇羹與雞湯。”

  “今晚不吃魚。”沈歌翻看食材,見野豬還留了一塊五花和一大塊肋排,野雞也還有半隻,籃子裡還有幾個菠蘿,心中有了主意。

  排骨剁成塊,醃製好油炸,而後與菠蘿,干辣椒及些許食醋翻炒,做成菠蘿咕嚕肉。野雞取肉乾煸,與茄子炒在一起,做一道雞絲茄子,再清炒一道小白菜。

  外加伙頭兵做好的野雞湯與蛇羹,沈歌用一個大托盤裝好,親自端著過去飯廳。剩下的菜則讓伙頭兵送到韶信等幾個將領那邊去。

  荀飛光見到沈歌端著飯菜進來,有些意外,“你去哪兒了?好一會沒見著你。”

  “剛去炒了個菜,你嘗嘗喜不喜歡。”沈歌笑眯眯地把巨大的托盤放在桌上,一樣一樣地朝外頭端菜。

  荀飛光忙過來搭把手,驚喜地聞聞手中的菜,“都是做給我吃的?”

  “是。”沈歌目光柔和,“我們以前在沈家村時,我家窮,沒甚拿得出手,於是特地做了好幾次菜送給你當還禮。”

  第75章 騎射

  荀飛光有傷在身, 沈歌不願意他多管清凌衛一干雜事, 怕累著他。

  韶信一人忙不過來, 是以沈歌親自上陣。

  當時沈歌謀官外放時,荀飛光特地令人活動一把, 他現在是長州縣縣令,與飛羽縣只有一山之隔。

  清凌衛駐紮在飛羽縣郊外, 離長州縣縣城還近一些,沈歌每日騎馬來回, 小半個時辰都用不著, 極為方便。

  長州縣與飛羽縣都是人口只有十幾萬的窮縣,從長州縣頭走到縣尾, 一縣六個鎮, 二百零三個小村莊,連正經客棧也找不出一家, 除了窮還是窮, 飛羽縣也是如此。

  會被派到這裡的縣官都是不得志之人,飛羽縣縣官彭銳進, 現年四十有七, 還是七品芝麻官,十幾年來兜兜轉轉,一直在附近調來調去,每次考評只能拿中下的評價。

  這些年的磋磨讓彭銳進早就熄了那點雄心壯志,現今他一心只想做個太平縣官,好好在任上終老。

  荀飛光乃鎮國公, 他得罪不起,沈歌身為鎮國公的男妻,年十九的年輕狀元,他也得罪不起。有荀飛光與沈歌在這,他客氣得很,來拜訪過一次後,等閒不再過來,全當這裡是沈歌的地盤。

  沈歌也沒同他客氣,更不會避諱什麼,每日上午去縣衙處理完那點公事後,便騎馬回來營地,極為自在。

  上任安南將軍留了府邸,府邸大且清幽,雖無雕樑畫棟,良池美閣,但十分值得一住。

  將軍府能住人,外頭的營房則不行。

  正經營房一共有六排,一排二十二間,加起來一百三十二間。房子是泥磚房,昏暗潮濕,裡頭總有股味,牆壁上還長出了青苔,沈歌每次去逛一圈,都覺得這房子實在不大成。

  清凌衛三千零八十六人,百夫長以上得另住,董小伍幾個親衛也得住在一旁。儘管如此,三千多人,才區區一百來間房子,實在不好安置。因此每間房都是大通鋪,幾張蓆子摞開來,兵丁們二十多人住一間,勉強住下,但條件實在差。

  都是大小伙子,短時期這般住應下急還成,長此以往,哪怕清凌衛再忠心也該有意見。

  身長八尺的大好男兒,千里迢迢背井離鄉過來與他們賣命,沈歌也不想委屈手下一眾將士。現如今還是秋天,大部分時候秋高氣爽,不下雨不颳風,這般住著還成,但過段時日冬日來臨,這些四處漏風的昏暗泥磚房就不那麼好住。

  因此,沈歌要給清凌衛準備過冬的物資,還得買磚重建營房。

  過冬的被褥等物好辦,百里宜他們要過來,沈歌已寫信讓他們捎棉花棉布過來,待棉花棉布到了之後,再請周圍村裡的婦女縫製棉被也來得及,難的是磚石等物。

  南關窮,周圍十里八鄉的連個磚窯也沒有,大戶人家要磚,還得從外地雇挑夫把磚挑過來。

  沈歌這頭要用的磚極多,當然不可能讓挑夫去外地挑磚,先不論耗費的時日,就是挑夫的工費,沈歌也耗不起。清凌衛幾千人在這,他得精細打算,手裡的銀錢要仔細花。

  本地無磚窯,沈歌就想找匠人過來燒磚。

  燒磚不算什麼技術活,在沈家村,人人都能說上個條條道道,沈歌也有所耳聞。他乃讀書人,平素不大接觸這些都知曉,清凌衛三千多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兵漢,應當也有所耳聞。

  沈歌特地著人問了一輪,想找出會燒磚的人,結果令他驚喜,三千多人中,竟多達十三人會燒磚。

  “二爺,燒磚不大難,找到磚土就好說。”被帶上來的兵士有些為難,“就怕周圍沒有土。”

  “周圍的山大多是黃泥,我瞧了下,大多數都可算作黏土,你們去拿那個試試。”沈歌沉吟,“朱大富,這裡你經驗最豐富,以往還燒過磚,這事便交給你。”

  “這裡二百兩算是經費,五十人以內,人也隨你調,你找土製窯,儘快帶人將磚燒出來,好在冬日之前給你們換營房。柴火的話,你們不必擔心,我讓人去砍。”

  朱大富應諾,“必不辱使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