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歌家裡也沒有牛車,整個沈家村,有牛車的人家寥寥無幾,哪怕是秀才公,要出門也只能動腿走出去。

  沈歌大病初癒,原本還能走下來的路,現在背著背筐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覺得累得不成,只能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

  沈歌中秀才的時候才十五,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大伙兒都認識他,不少走這條路的人都跟他打招呼,沈歌一一應了,休息也休息得熱熱鬧鬧。

  沈歌在路邊坐了一會兒,有人趕著牛車路過,見沈歌熱得滿臉通紅地坐在路邊休息,忙停下來招呼他,“秀才公,你這是要去哪?”

  “去一趟縣城。”

  “哎,我也去縣城,你趕緊上來,我捎你一程,省得你走。”

  “謝謝張大爺。”

  “不用不用,秀才公莫客氣。”張建本連連擺手,他利落地接過沈歌的背筐小心放好,招呼沈歌上車。

  張建本家裡開雜貨鋪,一兩個月就得上縣城拿一次貨回村頭賣。沈歌常年走這條路,經常碰見張建本,兩人還算熟悉。

  兩人一左一右在牛車上坐好,迎著風慢悠悠地走,倒也舒坦。

  張建本嘴裡“駕”了一聲催促老牛往前走,而後問道:“秀才公,聽聞你要在村里辦學堂,可是真的?”

  “嗯,馬上就要收學童了。”

  “噯,沈家村風水好哇,有文脈!恐怕再過不久,你們村又能添秀才。我家小孫孫今年剛八歲,說起來也該去學堂,可惜沒那個福分。”

  沈歌不好搭話。

  張建本眼睛的餘光覷著沈歌的神色,見他沒有答話的意思,就知道他不收外村的學生,不由輕輕嘆了口氣。

  張建本頭髮花白,沈歌聽著他這聲嘆氣,心裡很不好受。

  沈家村立村三百多年,歷經兩朝,唯有他要在此辦學。沈家村的村民聽到這個消息,整個村子熱鬧得跟過年一樣,儘管此刻正是農忙時節,村里卻家家戶戶都出了人過來蓋學堂。

  不僅如此,村人們自家做好的泥磚,攢下的房梁等也一點都不吝嗇地先緊著學堂用,哪怕這些磚梁原本打算用來蓋新房迎娶新人。

  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學堂是整個沈家村勒緊褲帶建好的,沈家村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完,沈歌怎麼也無法開口答應收外村的孩子。

  張建本無意為難沈歌,嘆完氣後趕緊轉向另外的話題,沈歌也鬆了口氣,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

  接近中午,牛車才搖搖晃晃地進了縣城。兩人目的地不同,一進城就分開了。

  沈歌告別張建本之後到賣菜的巷子裡去轉了一圈,買了一刀豬肉,稱了一斤糕點,這才往吳夫子家走去。

  沈歌到吳夫子家的時候師娘正在做飯,見到沈歌很是驚喜,“歌兒,你身體可好些了?你夫子聽聞你生病了,正打算去看你。”

  沈歌靦腆地任她拉進屋子,道:“原本是病了些日子,現下已經好了,還沒來得及跟您二位說一聲。”

  “好了就好,年紀輕輕,可要好好養。”吳師娘接過沈歌背上的框子,看了眼,有些心疼地責備道:“哎,你這孩子又買這麼多東西?手裡銀錢可還夠?”

  “夠夠夠,師娘您放心。”

  吳師娘嘆了口氣,“下次可莫買了,這又是肉又是糕的,多費銀錢。”

  沈歌笑了笑沒說話,打算等下次再說。

  第14章 書冊

  吳師娘雖然心疼沈歌的銀錢,但見他孝順,心中也是歡喜的,說了會話便推著他去裡面坐。

  吳秋在屋裡聽到動靜走出來,見沈歌和娘親站在院裡說話,心中驚喜,眉開眼笑地過來打招呼,“哥!你來了?”

  “嗯。”沈歌打量她一番,露出個溫和的笑容,“一段時間不見,秋兒都成大姑娘了。”

  “歌兒你可莫誇她,她昨天還跑出去和隔壁的二妞瘋玩一通,連到了飯點都捨不得回來,說她她還不服氣。”吳師娘有些愁,“眼見都是要嫁人的大姑娘了,還跟小丫頭似的。”

  吳秋撇了撇嘴,敢怒不敢言。

  吳秋今年才十五,勉強算是大姑娘,要面子得緊。沈歌知道她的性子,沒有插話,等吳師娘絮絮叨叨地將近事說了一遍,沈歌才問:“師娘,夫子可在?”

  “他還在學堂里,估計也快下學了。秋兒,你快去跟你爹說一聲,歌兒過來了。”

  “哎。”

  吳秋脆聲應了,轉頭跑出去。

  吳秋是小女兒,上頭有個大她十歲的大哥正在京都里求學,打算等秋闈再回來應考。吳秋一直陪在爹娘身邊,在家裡一向受寵,是以很有幾分活潑。

  沈歌看她跑出去的背影,不禁笑了笑。

  “歌兒你快回屋內坐著,師娘給你泡茶。”

  “師娘您別忙活,我在這裡幫您打下手就成。”

  “這不成這不成,你夫子常道君子遠庖廚,你是讀書人,哪能沾灶頭上的事。”吳師娘說著硬把沈歌推到客廳里坐著,還給他泡了壺茶,“先喝茶,你夫子很快就回來。”

  吳夫子聽到弟子上門,果真加快腳步轉了回來。

  吳夫子今年四十多,與師娘年紀差不多,看著卻像比吳師娘老十歲左右。他為人向來嚴肅,哪怕面對得意弟子,臉上也難以露出慈祥的表情出來。

  沈歌站起來給吳夫子行禮,吳夫子略一頷首,率先坐下,端起沈歌倒的茶喝了一口,“身子可好些了?”

  “好多了,大夫說好好調養,日後便能恢復如初。”

  吳夫子嚴肅地點頭,“身體可不是小事,這得聽大夫的。讓你好好調養便好好調養,別不當回事。”

  沈歌應是,吳夫子又問,“我聽思遠說你明年不打算下場?”

  “嗯。”沈歌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大夫囑咐我最好莫參加明秋的秋闈,我自個兒估量,也覺得我明年難中,不如等下一屆。”

  吳夫子有些遺憾沈歌無法趁著年少一鼓作氣把舉人拿下,再得個少年舉人的名頭,不過到底心疼弟子,吳夫子安慰沈歌,“也罷,你還年輕,壓一壓不是壞事。”

  “嗯。不過我想著在家閉門苦讀也不是個事,打算在村里辦個學堂。”

  吳夫子有些詫異,他放下杯子,“在沈家村辦?你可忙得過來?莫荒廢學業才是。”

  “我省得,您放心,教學童並不怎麼費事,不會耽誤我的課業。我受村里幫助良多,現如今我兼顧得過來,便想回饋一二。”

  吳夫子看著有些靦腆的沈歌,欣慰道:“開辦學堂乃一方幸事,你若是兼顧不過來,可隨時來告與我,我與你尋個坐館的夫子。”

  “多謝夫子,有那一天我一定不逞強。”

  吳夫子點頭,又給沈歌傳授一些教學經驗,讓沈歌遇事不要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過來找他。

  吳師娘手腳極利落,很快就煮好菜喊兩人吃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