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歌家的房子主房是青磚房,整整齊齊的青磚蓋出來十分通透涼爽,地面鋪了石板防潮,牆上則抹了白灰,白牆黑瓦的別提多美。沈歌家的房子在村里是頭一份,即使沈英衛家後來也蓋了青磚瓦房,也比不上沈歌家的,起碼地上是鋪不起青石板的。

  村人都說,即使沈歌沒考上秀才,就憑這房子,十里八村的姑娘,誰也都願意嫁他。多虧沈家村村風正,沈歌大伯又是村長,要不然沈歌年少失怙,保不保得住這房子還得另說。

  沈歌有記憶來,家裡的房子就建好了。村人都說沈歌的父親沈鴻存有本事,年輕時出去外面讀書得到貴人的賞識,才掙出這麼一大筆錢來做屋。

  沈歌后來聽父親說過,做屋的錢根本不是他在外面掙的,而是沈歌的母親藏著帶來的,據說沈歌母親藏了二十多兩金子,後來做屋的錢大部分是沈歌母親留下來的那筆。

  沈歌的母親一直覺得,要是買田,子孫不爭氣,再賣掉也是常事,可如果做成了屋,一般人是不會賣掉祖屋,好歹還能存下來點,供子孫東山再起。

  沈歌父親後來說過,他母親這是逃荒逃怕了,就想把落腳的地方做得堅堅固固的,怕子孫後代也跟她一樣,找不到地方藏身。

  沈歌從記憶里翻出這段時,還記得父親臉上無奈又懷念的表情,這對夫妻的感情是真的不錯,沈歌母親死得那麼早,他父親也沒再娶過。

  沈歌家的房子招人眼是招人眼,卻也沒太誇張,除了客廳,沈歌的房子及沈歌父母的房子外,其他的如廚房,沖涼房和屋後的柴房都是泥磚屋。

  這邊的泥磚屋最下面一米多高的地方用石頭打了石腳,免得下大雨雨水會泡爛泥磚,導致屋子倒塌。

  這些房子還挺堅固,用來建房的泥磚成分比較複雜,主要成分是黃泥加灰泥加稻草加米湯,這些東西混合之後也不能立即就制磚,還得漚一段時間。泥漚好之後充分踩踏攪拌後,用模子脫模,一塊一塊磚放到太陽底下曬出來的。

  磚曬好之後,用差不多量的石灰、黏土和砂與熬得很爛的糯米汁均勻混合後形成三合土灰漿作粘合劑,一層一層地把磚壘起來。這種泥磚屋建造起來非常快,材料準備好之後,熟練工一兩天就能建造一棟小房子出來。

  沈歌作為在城市中成長起來的青年,第一次看到這些房子還頗覺神奇,觀察幾天之後,他才對這些房子失去興趣。有時沈歌看著泥磚房最下面的那片石腳,心裡還得慶幸這片地區蛇不算多,毒蛇種類更少,要不然蛇從縫隙里鑽進來可就麻煩了。

  沈歌本人有些怕蛇,無論是他不確定是不是自己的那前十七年還是現在都怕都怕那種滑溜溜冷冰冰的生物。不過本地人少有怕蛇的,男人、女人、小孩,大多都有一兩手捉蛇殺蛇的本事,蛇一直算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這大概也是這地方蛇不多的原因。

  蠻子每天都起得很早,從起床開始,一直到入夜,他都有干不完的活,沈歌睡醒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

  與他相反,沈歌實在不怎麼勤奮,以前那個沈歌還好一些,現在的沈歌總習慣於睡到自然醒,好在家裡就他一個,他又在養身體,也沒人說他。

  沈歌吃早飯時跟牛嬸說了一聲,他中午去他大伯家裡吃,讓牛嬸不用給他送飯。

  牛嬸打聽到沈歌想開私塾的消息後,高興又緊張地問:“秀才公,你開私塾收多少束脩啊?”

  “這個不強求,多一點也行,少一點也行。”沈歌解釋道:“主要是我明年不下場,給自己找點事做,也回報回報鄉鄰。”

  “哦哦,那秀才公你收多大的娃?我家老四才九歲,能來讀書麼?”

  “能。”沈歌笑了笑,“要是真開成了,你讓他過來讀書就是。”

  “啊呀,那我回去跟他爹說一聲,以後讓老四好好讀書,我老牛家也出個讀書人。”牛嬸興高采烈地用圍裙擦擦手,邁著快步風風火火地轉頭回家去了。

  沈歌中午到他大伯沈鴻發家裡的時候,村里說得上話的老人都到了,大家喝著又酸又濁的土酒,熱火朝天地討論個不停。

  一見沈歌來了,這些五六十歲,七八十歲的老人站起來招呼他坐,“秀才公來了?”

  “來了。二爺、三爺、五爺、八爺,大伯、三伯,你們坐,坐。”沈歌忙跟人打招呼。

  幾個老爺子讓他坐上座,沈歌推拒,拉扯了一番,最終還是二爺坐在上座。

  沈歌雖說是秀才,但到底年紀輕經事少,要談論書本的知識還可以,說到人情世故,他就不那麼靈通。

  桌上主要是幾個老人在討論,大家紛紛覺得學堂得另蓋,還得蓋得又大又漂亮,別墮了沈家村的威風。錢由族裡出,族田種了那麼多年,這些積蓄也該拿出來了。

  “我看,族學就蓋在三岔路口那裡,那裡剛好有塊地,夠用了。”

  “三岔路口有點遠,那地方人來人往的,人聲多,怕會礙著娃兒們讀書,不如蓋在沈長壽家旁邊的那塊地?正好在村里,娃兒們不用每天跑那麼遠。”

  “我看成,沈長壽家旁邊那塊地好,風水先生都說那裡做屋要出貴人,與其給某一家,還不如用來蓋學堂,大家都受益。”

  一番討論後,大家都覺得學堂應該蓋在沈長壽他家旁邊那塊地。二爺問沈歌的意見,沈歌自然沒什麼意見,沈長壽家離他家也近,走路的話兩三分鐘就能到,學堂蓋在那裡他反而方便許多。

  定下地址後,老人們又討論要去看黃曆,算什麼時候開工。

  沈歌說了下他的教學時間,主要在辰時和巳時既上午上課,下午就不上了。時間不一定精確,差不多那個時間點就行。束脩也不統一,大家看著給點就行,他教孩子不是為了錢,也不教太高深的東西,主要讓孩子們學認字和算數。

  老人們紛紛笑著點頭稱是,說到時要是沈歌收到的財物太少,族裡可以看著再給他補貼點。

  作者有話要說:  “用差不多量的石灰、黏土和砂與熬得很爛的糯米汁均勻混合後形成三合土灰漿作粘合劑”這一句化用自網絡。

  有許多專業性的知識都來源於網絡,除非大段引用,否則後文不一定會一一說明,請大家諒解~

  第5章 跟上

  時間一晃又過了將近十天,沈歌的病完全好了,經錢大夫確認之後,他徹底解禁,再不用拘在家裡養病,不過錢大夫還是囑咐他不能累著,要仔細將養,別留下病根。

  沈歌在家裡躺了這麼久,每天除了看點原主留下來的書外也沒其他的能做,一身骨頭都僵了,難受得要死。

  沈歌在現代時並不算死宅,隔三差五會和朋友去打打球不說,跑步游泳等體育活動也不少,身上還有點流暢的小肌肉。

  解禁以後,沈歌喜歡早晚在村子裡溜達,熟悉熟悉村子裡的景物,也熟悉村人。

  現在正是農忙時,太陽落山那段時間農人趁著陰涼抓緊時間做農活,路上的人反而不多。沈歌順著路往村外走,路上看到一隊黝黑的小孩兒背著柴打打鬧鬧地往家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