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能得蒼鷹之王一顧,楚國世子殿下明顯有些激動,連忙仔細整理了一下衣冠,恭恭敬敬的拱手作禮:“鷹王閣下,可願與在下交個朋友?”
阿蒙打了個激靈,立刻十分嫌棄的扭過頭。
西陵韶華見鷹王「拒絕」的如此直接決絕,不由檢視了一下自身裝束,滿面討好道:“鷹王閣下可是嫌在下沒有焚香沐浴,渾身酸臭麼?”
眾人先是看他將通靈赤豹罵得狗血淋頭,如今又要與一隻鷹做朋友,愈加神色怪異的望著這位行事奇特的楚國世子。
阿雲驚嘆一聲,指著那鷹,向九幽道:“阿兄,那真的是蒼鷹之王!我尋了整整一年的蒼鷹之王!原來,它在巫國!”
他聲音激動忘情,其餘少年們聽得一清二楚,才知西陵韶華所言非虛,紛紛雙目放光的盯著谷內兩個至寶。
季劍滿臉驚愕的看著阿蒙,撫額:“好啊,阿辰,你又在搞什麼鬼?”
一縷短促笛音響過,阿蒙振翅衝起,飛入谷外山林,那本已屈膝作降的赤豹見勢,陡然竄起,躍入半空,直追阿蒙而去。
紅影動時,其速如電。
回音谷外圍的年輕子弟們已然紛紛對準赤豹,射出手中之箭。只因赤豹速度太快,密密麻麻的箭雨大多落了空,技藝稍好的,也只是擦影而過。
阿雲亦策馬追去,一箭剛至半空,便被另外一隻突然冒出的羽箭擊落。
他又驚又怒,張目望去,只見對面一名白袍少年正揚眉看著自己,正是季劍。
赤豹跳竄的太快,眾人紛紛打馬追趕,阿雲怒視季劍片刻,便猛地加速馳騁,口中銜箭,三箭齊發。季劍亦是連珠射出三箭,其中兩箭撞住了風國少年兩箭,唯有餘下一箭直追赤豹而去。
兩隻箭並行飛逝,難分先後,片刻後,便聽不遠處傳來赤豹哀嚎之聲。待眾少年趕至時,便見那赤豹被一箭釘穿在樹幹上,滴滴答答的流著血,嗚嗚發出悲咽,一時竟不知是多了份歡喜,還是增了分失落。
季劍與阿雲同時策馬到跟前,神色緊張的盯著赤豹身上的那支箭。
巫王亦同子玉、季禮及季宣趕至此處,見勝負已定,連忙命內苑兵上前驗箭。
兩名內苑兵立刻上前,拔下箭鏃,將赤豹抬至巫王馬下,同時奉上染血的那支羽箭。
巫王眸色始終翻滾不定,待執起羽箭,目光落到箭尾,驀然凝做黑淵。
文時侯子玉伸著腦袋掃過箭身,揉揉眼睛,確定自己沒有看走眼,才煞有介事的高呼道:“怎麼可能……竟是一隻無名之箭!”
季劍與阿雲聞言,俱是渾身一震,四下逡巡,才發現兩人之箭已被另一支黑色利箭釘入一側的石壁中。
晏嬰悄悄瞅著巫王沉得欲要滴水的面色,只覺胸口壓了塊大石般難以喘息。
圍獵大半日的通靈赤豹最終死在一支無人認領的無名之箭上,這樣的結果,顯然出乎眾人意料,連明染面上都明明白白露出幾分了嫉恨之色。
巫王卻忽得大笑,道:“看來,孤這東苑之內,也藏著無名英雄。既然天意如此,今日這彩頭,便改做金帛,人人有份。”
巫國一群世家少年聞言,立時一陣歡呼,阿雲卻是盯著那支被射穿的羽箭和那奄奄一息的赤豹,雙眸灼火。
回駕途中,巫王不經意問季禮:“孤看那隻蒼鷹,鋒芒銳利,殺氣甚重,不似久居滄冥之物,愷之可知此鷹來歷?緣何棲於東苑?”
季禮猶豫片刻,才道:“臣不敢欺瞞王上,此鷹出自劍北之北的荒漠地帶,搏擊長空,乃荒漠一霸,且生性梟冷,血腥好戰,常食腐屍,被稱作鷹中之王。此鷹的主人,乃是臣麾下小將九辰。”
巫王握著韁繩的手微微一緊,神色卻是恍然,道:“原來如此。孤聽聞,認主之物,脾性都隨主人。孤看辰兒也不過十六歲的年紀,沒想到,竟能駕馭如此野性難馴的蒼鷹,著實令孤大開眼界。”
季禮聽著巫王話中意味不明,似有所指,細思深想,不由手足冰冷,出了一身冷汗。
216 番外8:此心安處是吾鄉
垂文殿內,巫王已然換了一身深青色常服,正摸著一份摺子沉思。
晏嬰悄然入殿,低聲稟道:“王上,小殿下回來了,正在外面跪候。”
巫王摩挲著手中竹片,片刻後,道:“讓他進來。”
晏嬰偷眼去看巫王,見他面上並無展露出一絲情緒,才道:“老奴遵命。”
九辰垂眸進了垂文殿,逕自跪落於地,叩拜道:“末將叩見王上。”
巫王拿著摺子的手一滯,沉聲道:“孤沒聽清楚,你再說一遍。”
夕陽落盡,天幕漸黑,殿內燭火未上,氣氛一時肅冷到極致。
晏嬰在旁急得直著慌,不住的給九辰使眼色。
九辰沉默了許久,才抿嘴道:“兒臣叩見父王。”
巫王的目光這才從摺子上移開,淡淡落到跪在殿中的黑衣少年身上,道:“跟孤說說,這五年,世子殿下在劍北都有何收穫?”
九辰想了片刻,才道:“兒臣愚笨,眼界淺薄,劍北五載,只覺四國相爭,九州不穩,兵事一觸即發,最苦的,是邊城百姓。至於用兵一途,楚為豺狼之性,風善狡狐之術,淮則舉棋不定,於巫國而言,唯有搶占先機,重整軍備,才能贏得一線生機。”
巫王聽罷,不予置評,道:“這便是你給壁亭之戰的解釋麼?”
九辰輕輕搖頭,道:“壁亭之戰根本不須兒臣來解釋。楚在西南,距北方有千里之遙,遠途苦戰,若無萬全準備,楚王不會為之。風巫為鄰,交戰多年,各自欠下對方累累血債,四國之中,風人對巫人恨意最深,巫人與風人有血海深仇。因此,於楚國而言,風國不僅是一塊肥肉,更是一道可善用的利劍。既為兇器,與其為他人所用,不如趁其勢弱,一舉擊滅。”
巫王神色淡淡,唯有眉間凝著一團複雜意緒,道:“既然如此,世子殿下便教教孤,風楚求親之事,該如何應對?”
九辰平靜道:“父王心意已定,何必再問兒臣。”
巫王驀地冷笑,道:“世子殿下技壓東苑,一箭定音,主意大得很,孤的心意,哪裡有處可定?”
九辰抬眸看向巫王,道:“於情,兒臣想給自己的妹妹留條活路;於理,兒臣還想利用此事與風、楚斗上一局,如果今日風頭給了楚國,兒臣手中的棋子,無處可落。”
巫王目色陡然湧起一股暗流,許久,竟是笑道:“這個理由,孤勉強接受。”
晏嬰聞了此言,心頭大石倏地墜落,不由長長舒了口氣。
巫王轉目看他一眼,淡淡吩咐道:“宣內廷司刑官,傳重杖。”
晏嬰面色刷的慘白,幾乎疑是聽錯。
巫王撿起方才的摺子,道:“晏公不必緊張,今日,孤不是因事罰他,而是要讓他牢牢記住,何為「君父」。”
晏嬰惶然,跪到九辰跟前,急聲勸道:“我的小殿下,算老奴求你了,趕緊乖巧一些,跟王上認個錯罷!這重杖,可是要吃大苦頭的!”
阿蒙打了個激靈,立刻十分嫌棄的扭過頭。
西陵韶華見鷹王「拒絕」的如此直接決絕,不由檢視了一下自身裝束,滿面討好道:“鷹王閣下可是嫌在下沒有焚香沐浴,渾身酸臭麼?”
眾人先是看他將通靈赤豹罵得狗血淋頭,如今又要與一隻鷹做朋友,愈加神色怪異的望著這位行事奇特的楚國世子。
阿雲驚嘆一聲,指著那鷹,向九幽道:“阿兄,那真的是蒼鷹之王!我尋了整整一年的蒼鷹之王!原來,它在巫國!”
他聲音激動忘情,其餘少年們聽得一清二楚,才知西陵韶華所言非虛,紛紛雙目放光的盯著谷內兩個至寶。
季劍滿臉驚愕的看著阿蒙,撫額:“好啊,阿辰,你又在搞什麼鬼?”
一縷短促笛音響過,阿蒙振翅衝起,飛入谷外山林,那本已屈膝作降的赤豹見勢,陡然竄起,躍入半空,直追阿蒙而去。
紅影動時,其速如電。
回音谷外圍的年輕子弟們已然紛紛對準赤豹,射出手中之箭。只因赤豹速度太快,密密麻麻的箭雨大多落了空,技藝稍好的,也只是擦影而過。
阿雲亦策馬追去,一箭剛至半空,便被另外一隻突然冒出的羽箭擊落。
他又驚又怒,張目望去,只見對面一名白袍少年正揚眉看著自己,正是季劍。
赤豹跳竄的太快,眾人紛紛打馬追趕,阿雲怒視季劍片刻,便猛地加速馳騁,口中銜箭,三箭齊發。季劍亦是連珠射出三箭,其中兩箭撞住了風國少年兩箭,唯有餘下一箭直追赤豹而去。
兩隻箭並行飛逝,難分先後,片刻後,便聽不遠處傳來赤豹哀嚎之聲。待眾少年趕至時,便見那赤豹被一箭釘穿在樹幹上,滴滴答答的流著血,嗚嗚發出悲咽,一時竟不知是多了份歡喜,還是增了分失落。
季劍與阿雲同時策馬到跟前,神色緊張的盯著赤豹身上的那支箭。
巫王亦同子玉、季禮及季宣趕至此處,見勝負已定,連忙命內苑兵上前驗箭。
兩名內苑兵立刻上前,拔下箭鏃,將赤豹抬至巫王馬下,同時奉上染血的那支羽箭。
巫王眸色始終翻滾不定,待執起羽箭,目光落到箭尾,驀然凝做黑淵。
文時侯子玉伸著腦袋掃過箭身,揉揉眼睛,確定自己沒有看走眼,才煞有介事的高呼道:“怎麼可能……竟是一隻無名之箭!”
季劍與阿雲聞言,俱是渾身一震,四下逡巡,才發現兩人之箭已被另一支黑色利箭釘入一側的石壁中。
晏嬰悄悄瞅著巫王沉得欲要滴水的面色,只覺胸口壓了塊大石般難以喘息。
圍獵大半日的通靈赤豹最終死在一支無人認領的無名之箭上,這樣的結果,顯然出乎眾人意料,連明染面上都明明白白露出幾分了嫉恨之色。
巫王卻忽得大笑,道:“看來,孤這東苑之內,也藏著無名英雄。既然天意如此,今日這彩頭,便改做金帛,人人有份。”
巫國一群世家少年聞言,立時一陣歡呼,阿雲卻是盯著那支被射穿的羽箭和那奄奄一息的赤豹,雙眸灼火。
回駕途中,巫王不經意問季禮:“孤看那隻蒼鷹,鋒芒銳利,殺氣甚重,不似久居滄冥之物,愷之可知此鷹來歷?緣何棲於東苑?”
季禮猶豫片刻,才道:“臣不敢欺瞞王上,此鷹出自劍北之北的荒漠地帶,搏擊長空,乃荒漠一霸,且生性梟冷,血腥好戰,常食腐屍,被稱作鷹中之王。此鷹的主人,乃是臣麾下小將九辰。”
巫王握著韁繩的手微微一緊,神色卻是恍然,道:“原來如此。孤聽聞,認主之物,脾性都隨主人。孤看辰兒也不過十六歲的年紀,沒想到,竟能駕馭如此野性難馴的蒼鷹,著實令孤大開眼界。”
季禮聽著巫王話中意味不明,似有所指,細思深想,不由手足冰冷,出了一身冷汗。
216 番外8:此心安處是吾鄉
垂文殿內,巫王已然換了一身深青色常服,正摸著一份摺子沉思。
晏嬰悄然入殿,低聲稟道:“王上,小殿下回來了,正在外面跪候。”
巫王摩挲著手中竹片,片刻後,道:“讓他進來。”
晏嬰偷眼去看巫王,見他面上並無展露出一絲情緒,才道:“老奴遵命。”
九辰垂眸進了垂文殿,逕自跪落於地,叩拜道:“末將叩見王上。”
巫王拿著摺子的手一滯,沉聲道:“孤沒聽清楚,你再說一遍。”
夕陽落盡,天幕漸黑,殿內燭火未上,氣氛一時肅冷到極致。
晏嬰在旁急得直著慌,不住的給九辰使眼色。
九辰沉默了許久,才抿嘴道:“兒臣叩見父王。”
巫王的目光這才從摺子上移開,淡淡落到跪在殿中的黑衣少年身上,道:“跟孤說說,這五年,世子殿下在劍北都有何收穫?”
九辰想了片刻,才道:“兒臣愚笨,眼界淺薄,劍北五載,只覺四國相爭,九州不穩,兵事一觸即發,最苦的,是邊城百姓。至於用兵一途,楚為豺狼之性,風善狡狐之術,淮則舉棋不定,於巫國而言,唯有搶占先機,重整軍備,才能贏得一線生機。”
巫王聽罷,不予置評,道:“這便是你給壁亭之戰的解釋麼?”
九辰輕輕搖頭,道:“壁亭之戰根本不須兒臣來解釋。楚在西南,距北方有千里之遙,遠途苦戰,若無萬全準備,楚王不會為之。風巫為鄰,交戰多年,各自欠下對方累累血債,四國之中,風人對巫人恨意最深,巫人與風人有血海深仇。因此,於楚國而言,風國不僅是一塊肥肉,更是一道可善用的利劍。既為兇器,與其為他人所用,不如趁其勢弱,一舉擊滅。”
巫王神色淡淡,唯有眉間凝著一團複雜意緒,道:“既然如此,世子殿下便教教孤,風楚求親之事,該如何應對?”
九辰平靜道:“父王心意已定,何必再問兒臣。”
巫王驀地冷笑,道:“世子殿下技壓東苑,一箭定音,主意大得很,孤的心意,哪裡有處可定?”
九辰抬眸看向巫王,道:“於情,兒臣想給自己的妹妹留條活路;於理,兒臣還想利用此事與風、楚斗上一局,如果今日風頭給了楚國,兒臣手中的棋子,無處可落。”
巫王目色陡然湧起一股暗流,許久,竟是笑道:“這個理由,孤勉強接受。”
晏嬰聞了此言,心頭大石倏地墜落,不由長長舒了口氣。
巫王轉目看他一眼,淡淡吩咐道:“宣內廷司刑官,傳重杖。”
晏嬰面色刷的慘白,幾乎疑是聽錯。
巫王撿起方才的摺子,道:“晏公不必緊張,今日,孤不是因事罰他,而是要讓他牢牢記住,何為「君父」。”
晏嬰惶然,跪到九辰跟前,急聲勸道:“我的小殿下,算老奴求你了,趕緊乖巧一些,跟王上認個錯罷!這重杖,可是要吃大苦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