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算是出於多方面的衡量,那些國家為了保證本國農業產業也好,為了遏制新時代集團在海外發展的勢頭也罷,這都不會影響農婦系列的產品,因為我們目的很單純,我們只想讓更多的人吃到健康的糧食果蔬、水產肉類。而且我也相信,消費者最終都會站在我們這邊,畢竟我們物美價廉。”

  “下面我回答第二個問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做出更多的東西。其實答案很簡單,少想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多做一些必要的事情,你自然就能用有限的精力做出更多的事情了。道理大家都懂,只不過很多人就算聽了道理也沒辦法執行下去罷了。”

  “既然明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又為什麼要用有限的精力來想這些無用的問題?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會在這種問題上擰巴,我只會想,我能不能將糧食的品質再提升一點,將糧食的產量再提升一點,能不能利用這些時間多看點書……這就是我的答案。”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就這麼一更了,第二更也在寫,不過不確定什麼時候能夠寫出來。

  第96章 藥膳

  問題最終只剩下兩個最重要的, 同樣也是最難回答的。

  顧玄芝不想回答那個學習方法的問題, 她可以用自己編出來的那一套方法忽悠杜振華, 忽悠梅麗,但這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她清楚杜振華與梅麗都不會按照她的方法去做。

  可萬一真有人用她的方法堅持了下來呢?

  方法確實是有用的方法,不過想要用那方法做出她這樣的成績, 很難。

  難於上青天。

  這方法是一個好方法,可很難帶給其他人那種立竿見影的效果,越是推廣, 越容易生出反作用。

  可這個問題又不能不回答,顧玄芝仔細斟酌了好一會兒之後,才開口,“確實是有方法的, 而且這個方法很簡單, 歸納起來之後只有八個字,那就是‘盡力理解,多次複習’。”

  “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的東西很難保持長久,只有多次複習,才能做到溫故知新。大家都很好奇我的方法,其實我自己知道, 我的方法並沒有那麼神秘, 也沒有那種大家想像中的神效,它只是比其它方法更適合我, 僅此而已。”

  “從小到大,我就知道自己的記憶力比其它人要好, 別人背幾十遍都不一定能夠背誦熟練的課文,我朗讀三遍就能背個差不多了。”

  “之後我做了更加詳細的試驗,我先把一篇課文背三次,然後就丟開不管,隔一周之後再去背這篇課文,看自己還記得多少,過一個月之後再回頭去背這篇課文,看自己忘記了多少……通過很多次的實驗,我得出一個與‘遺忘’相關的規律來。”

  “之後所有的學習,我都會遵循這個僅適用於我自己的遺忘規律,將一個知識點學明白之後,每次都要趕在遺忘時間節點前進行複習,這樣重複學習四五次,那些記在腦子裡的東西就不會再遺忘了。”

  “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這些深深烙印在腦海中的知識還會發生許多奇妙的化學反應,誕生出很多看似荒誕,實則很有用處的奇思妙想來……這大概就是活學活用。”

  “我的方法很簡單,其實就是結合自己的天賦來發現自己的遺忘規律,然後用心去學一門知識,充分利用這些遺忘規律,直到東西能夠徹底記住為止。”

  “同時,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分享給大家,雖然我沒有做過科學性很強的實驗來證明我的這個觀點,但我主觀地認為,我這個觀點一定是正確的。”

  那些記者們都支起耳朵等顧玄芝說自己的秘訣,然後便接到了顧玄芝拋出來的大炸彈——“記憶力是可以鍛鍊的,就像我們通過運動來鍛鍊自己的體魄,使自己越變越健壯一樣。通過一系列的記憶運動,我們能使自己的記憶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之前學農業知識的時候,一個知識點,我差不多需要看三到五遍才能完全記住,可現在學英語以及丹麥語的時候,一個知識點,我頂多學三次,很多知識點都是學兩遍就記住了,並且記得很牢固。”

  這個觀點在參加訪談的媒體記者中引發了軒然大波。

  在顧玄芝提出這個觀點之前,絕大多數人解釋自己學習好不好,能不能學會東西,都喜歡將原因歸結到‘腦子’上面去。

  學習成績好的人,那便是因為老天爺給他裝了一個‘好腦子’,學習成績差的人,則是因為自己腦子差,記性差,記什麼東西都記不住。

  而‘腦子’這個東西又是天生的,所以大多數人都能坦然地接受自己‘腦子不行’的藉口,然後愉快且沒有絲毫心虛地度過餘生。

  如今顧玄芝突然提出一個‘記憶力是可以鍛鍊’的觀點,那豈不是說,腦子也可以通過鍛鍊由傻變聰明?

  顧玄芝看著媒體記者們的反應,微微點了點頭,話鋒一轉,開始講自己最想講的東西。

  “大腦記憶力是可以鍛鍊的,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能通過記憶鍛鍊變成絕頂聰明的人。我的這個觀點只是說,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鍛鍊自身的記憶力來將自己的記憶開掘程度最大化,不要浪費自己的丁點兒天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