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得知自己能夠參加起點舉辦的這個「大神重走霞客路」這個活動時,我感到十分榮幸。

  實際上我差點與這個活動失之交臂,因為主編冬瓜打電話給我時,我正在午睡,睡得很迷糊,然後拒絕了,後來猛地驚醒,然後就後悔了,幸虧主編責編都沒有在意我迷糊的行為……

  18號中午來到了SH,下午參加了一個活動,有幸拿到了幾位白金作家的簽名,還與其他作家交流了一下,收穫頗豐。

  19號上午啟程,中午到達了ZJ新/昌,天姥山的所在地,昔日李白夢吟之地。入住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挺高端大氣上檔次,當地人民政府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人,讓人十分感動。在大概為期三天的採風過程中,我對ZJ新/昌的幾個景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大佛寺,大佛寺景區是以石窟造像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奇岩、怪石、幽谷為一體,適宜觀光、朝觀、休閒、渡假的好去處。它位於新/昌縣城中心,含石城山,南岩山與十里潛溪,面積25平方公里。大佛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始建於東晉。景區內有石壁金相、稀世樓台、奇岩怪石、幽谷清泉、人工巧築與天然野趣為一體,文化蘊含豐富。具有1500年歷史的石彌勒佛,通高16.3米,兩膝相距10.6米。佛像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藝術精美,鴻姿巨相,無與倫比,實為罕見。是我國早期石窟像在南方僅存的偉跡。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贊曰:「不世之寶,無等之業」。

  走在大佛寺中,我感覺自己的心靈都安寧了下來,我在看到放生池時,被那美麗的景色驚呆了,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門內,大佛寺的放生池非但是一般佛教寺廟中的固有建築,在新/昌大佛寺更有平添景色的妙用。我是被兩處清澈的水池所吸引的,水面映照著兩面青山、四面綠樹,佛門淨地的感覺油然而生。

  還有智者大師的紀念塔,它建在兩放生池間的山坡上,為紀念智者大師智顗而建。智顗為隋唐間中國佛教大家天台宗的創始人,應晉王楊廣之請,自天台赴揚州,途經石城寺。因病圓寂於此,後移葬天台山塔頭寺,在圓寂處建有衣缽紀念塔。

  我圍繞大佛寺上四周山頂略作觀賞,那是一種與穿梭在廟宇之間、沉浸在佛教氛圍中完全不同的一種感受。不僅往下可以見到紅、黃、黑等不同顏色組成的飛檐翹角建築若隱若現,通道圍牆迂迴曲折,池水似鏡倒映著披綠的青山層次豐富,而且所在的山野,到處是古樹野花。

  大佛寺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一座巨大的臥佛,它有著「亞洲第一大臥佛」之稱,看著佛像臥在那兒,上面那安詳的神情,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禪意。在大佛寺中,我還有幸在此留下了自己所寫的詩,這其實讓我感覺很慚愧,因為覺得自己寫的詩完全就是貽笑大方,所寫的字更是慘不忍睹,在用電腦碼字之後,我已經很少寫字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採風的過程中,當地人民政府的招待非常周到。

  20號上午,我們遊覽了山區一下保留十分完整的古建築,在這個村落中,依然有老人居住在此,行走在這樣的小巷中,我感覺整個人都像是走入了一段讓人回味無窮的歷史,新/昌縣城不愧是充滿了悠久歷史的古城。

  然後終於看到了慕名已久的天姥山,在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就有著對於天姥山的描述。而在新/昌,我可以真實地看到李白詩句中的天姥山。「天目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這是李白詩句裡面的天姥山。我來到天姥山的時候,就發現這裡的巍峨高大,同時在天姥山的周圍還有著很多的迷人的景色。

  本來以為會去攀爬天姥山,但是才發現天姥山尚未有建造好的石梯,對此我感到十分遺憾,希望天姥山的旅遊資源可以更好地開發出來,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而後坐船去真君殿用餐,在坐船的過程中,發現湖水清純,碧波蕩漾,欣賞沿湖風光,這裡山不高,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樹茂盛,高高低低,林濤陣陣。樹林中時而冒出一片石林,峻峭崢嶸,怪模怪樣;時而探出一、二尊巨岩,似神似獸,維紗維肖,令人叫絕。

  真君殿紀念的便是宋朝的抗金元帥宗澤。他出生於金華,病死於揚州,似乎和新/昌沒有什麼關係,新/昌民眾興建真君殿紀念宗澤,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元代,新/昌縣溪東村出了一位叫石奕朝的官員,在揚州任職,因朝廷腐敗,奸臣當道,不願為官,辭職回家隱居。他帶領家小坐船從揚州返鄉途中,見江中始終有一赤石附船而行,他覺得很奇怪。叫人撈上來一看,原來是一尊有手有腳、五官端正的石像。由於石像不重,石奕朝就將它帶回家鄉,放在沃洲山真覺寺里。寺里的小和尚認為這石頭沒有什麼用處,就將它用來拄大門。

  讓人奇怪的是,夜裡明明拄在大門上的石像,第二天一早,卻與寺里的迦藍菩薩換了位置。人們把石像移到附近的山上用以鎮魔,糟蹋莊稼的山獸也沒了蹤跡。於是,人們準備將石像遷到對屏山,為它立廟。

  石氏家族聚居的溪西、溪東二村的青壯年卻夢見夜裡去運木石,並感到很累,第二天發現拿來建廟的木石都在沃洲山的荊棘叢中,於是就在沃洲山上建了這座紀念宗澤的真君殿。傳說歸傳說,但這也反映了當時的新/昌老百姓對民族英雄宗澤的崇拜之情。

  在真君殿我們還看到當地獨特的戲曲文化,而後我們再次坐船去體驗了新/昌的茶文化,我知道了製作茶葉的工序,也品到了當地非常有名的龍井茶,簡直讓人難以忘懷。

  傍晚時,我們來到了青雲山莊,這裡風景秀麗,給人的感覺就像世外桃源一樣,而在這裡所舉行的自助燒烤,也讓我感覺非常滿足。

  21號上午,我們去參觀了最大的春茶交易市場,新/昌的茶文化果然非常發達。然而讓我更加驚嘆的,則是達利絲綢工業園區,我們主要遊覽了千年桑樹園、億年木化石林、農桑浮雕、絲綢文化博覽館。

  一走進達利絲綢工業園區,我就被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桑樹所震撼,這些從XZ移來的千年古桑,巍峨蒼勁,猶如筆挺的戰士矗立在路的兩旁,守護著。中間是一棵由一整段一整段拼接而成的億年木化古——桑樹,平躺在由石塊砌築成的石台上讓人讚嘆不已。桑園旁邊是一個小湖,湖裡蓮葉田田,無比美麗。湖邊過去是一道農桑浮雕牆,記錄著古代人採桑葉的情景。

  來到絲綢文化博覽館,這裡面用微型的立體人物,還原了古代養蠶抽絲加工買賣的全過程,讓人仿佛置身於其中,親身經歷了古代人養蠶的生活過程。

  一幅大大的平面立體地圖,勾勒出古絲綢文化的傳播路徑。

  最後我們還去參觀了養蠶的地方,蠶寶寶在蠶室中不停地吃著桑葉,給人的感覺十分可愛。

  下午時的龍穿峽應該算是這次採風中最有趣的活動了,龍穿峽內峽谷縱橫,奇石嶙峋,其山勢、雲海和奇松酷似黃山,又自有一番獨特風韻。進入景區後,但見兩側險峰上懸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看群峰競秀,千姿百態,山間常年雲繚霧繞,姿態萬千,如臨仙境。山里空氣水洗似的純淨,深吸一口,流連不已。景區山巒峻俏,樹木蔥蘢,植被覆蓋率高且種類豐富,路邊常見為針闊混交林。

  讓我流連忘返的太白臨風區位於懸崖頂,也是司馬瀑的出口,站在頂端的青蓮台上,群山、秀湖盡收眼底,大手一揮,竟有指點江山的豪氣。游龍戲鳳區即峽谷區,由七仙女、戲鳳坪、龍穿濯足、陶然居、三星潭組成。一路溪水叮噹,如歌如訴,兩岸樹林陰翳,水影斑駁,溪邊卵石堆疊,天然成趣。走到這裡,不妨脫鞋濯足,疲勞會在清清的溪水中悄悄溜走,給人無限享受。

  而讓我玩得十分過癮的,莫過於龍穿峽滑索與滑道,坐在滑索上時,我感受到了飛翔的感覺,那種被風兒包裹著,自由自在的味道,簡直讓人沉醉!而滑道則讓我感受到了小時候坐滑滑梯的感覺,以前我也去過許多景區,卻從來沒有玩過這個滑道,可以說這個滑道的設置,非常的有新意。

  龍穿峽遊玩過後,終於踏上了回家的旅程,這次採風活動讓我收穫頗豐,新/昌縣城確實是旅遊勝地,事實上我很少寫遊記,但是新/昌這個旅遊勝地,卻讓我忍不住寫下了這樣發自肺腑的遊記!

  讚美盛大,讚美新/昌!

  C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