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頁
而其態度之平和,誠如陳劭方才模樣。
“不必。”陳劭並不覺吃驚,洒然一擺手,復又單手攏袖,執起一枚黑子,以食指與中指拈著,向盤中一按。
“啪”,玉落石上,發出極清脆的一響,仿似那夏風也跟著滯了滯。
“阿蠻會來尋我的。”溫潤的語聲隨之響起,很篤定、很沉靜。
行葦撇了撇嘴,朝天翻個白眼:“隨你。”
語罷,退去一旁,不再作聲。
陳劭亦沉默下來,只單手抵著下巴,垂眸望向棋枰,一動不動,如同雕塑。
陳瀅下得馬車,遠遠瞧見石案旁的情景,心中生出幾許怪異。
不知何故,這對以往瞧來總有些違和的主僕,今日竟是出奇地和諧。這一坐一站、一靜一動,衣袂隨風,襯漫天長草、蔭蔭柳色,很像一幅士子圖。
“老爺正等著呢。”羅媽媽也跟下了車,展眼瞧見了,半是勸、半是提醒地道。
陳劭枯坐案前、獨對棋盤的樣子,看著也太孤單了些,羅媽媽有時候覺得,他們老爺也怪可憐的。
“我知道了,媽媽快回車上去罷,娘這會兒還要人陪著呢。”陳瀅溫言道,輕輕拍了拍羅媽媽的手。
羅媽媽眼圈兒還是紅的,聞言立時濕了眼角,忙掏出帕子來揩,語帶哽咽:“老奴知道了。姑娘……姑奶奶也快些去吧,莫要與老爺生分了。今兒這一別,往後也只有回鄉祭祖的大日子,才能再見著一面兒。”
她越說越是傷感,淚水很快打濕了帕子。
她並不知陳劭與李氏要離開大楚,此行她會在半路上與他們分開,李氏交代給下來,命其夫婦提前回祖籍,打理好田舍庶務,等著他們遊歷歸來。
這也是李氏的一點顧念,不願羅媽媽老來離鄉,方做下如此安排。
陳瀅自不會點破,柔聲寬慰羅媽媽幾句,又命尋真並知實原地候命,這才往柳林深處而去。
長滿雜草的小徑,似還是昔時模樣,就連踩上小徑之人,亦無變化。
陳瀅緩步行著,頗是感慨。
半個月前,她亦曾行過此路,彼時她所求的,只是真相。
而此際,她重踏舊路,心中的感覺卻是茫然。
她不知該與陳劭說些什麼。
事實上,他們已經許久不曾說過話了。
自送花節夜別後,陳瀅每每回娘家,陳劭或是出門應酬、或是接待故舊,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見陳瀅。
所以,今日這一晤,是他們半個月來的第一次會面。
縱使心境無波,然而,多多少少,總會有那麼一絲尷尬。
好在,陳劭的開場白,很合宜。
“阿蠻,來陪爹著棋。”他笑著向陳瀅招手,如同失蹤後重回國公府時,他偶爾會做的那樣。
陳瀅遂順勢點頭:“好。”
話聲未了,人已然落了座,利落地拈起一枚白子,按向盤中。
“啪”一聲,是比方才更清脆的聲音,就算閉了眼睛聽,亦能聽得出兩者間的不同。
陳劭修眉挑了挑,目中笑意如水波,緩緩彌散。
他抬起衣袖,閒閒應下一子,口中所言,亦自閒閒:“阿蠻想知道當年的事麼?”
“想。”陳瀅應子極快,這一字與那落子之聲,幾乎同時響起。
陳劭點了點頭,拈了枚棋子在手上,卻不急著落。
沉吟了片刻,他方啟唇:“十二歲那年,為父隨國公爺進宮,偶遇太妃娘娘。”
說這話時,陳瀅的手正探進瓷盅,指尖被冰涼的玉棋子包裹,心底亦自凜然。
陳劭十二歲時,先帝還活著。
原來,早在那樣久之前,他就認識吳太妃了。
“有件事,為父一直不曾與阿蠻說過,便是關於你祖母的。”陳劭將棋子緩緩推入盤中,眉目之間,倏然蒙了一層柔和的光:“我說的是你的親生祖母,而非永成侯府的那位老封君。”
“我明白。”陳瀅點了點頭。
能讓陳劭以如此溫柔的語氣說起的,自不會是許老夫人。
誠然,許老夫人待庶子一向很好,就算是最苛刻之人,也要贊她一聲“公允”。
然說到底,自己丈夫與別一個女人生下的孩子,許老夫人再是大度,也會膈應。
而面對著嫡母,又有多少並非親生的庶子,能夠懷有真正的孺慕與依戀?
不過是礙著禮制與規矩,各自演好自己的角色罷了。
“女兒聽說,祖母是在父親五、六歲的時候,就因病去逝了。”陳瀅緩聲道。
國公府鮮少有人談及陳劭生母,就連她姓甚名誰,陳瀅亦不知曉。
“是的,你祖母在我六歲的時候,生了一場重病,沒熬過去。”陳劭道。眉眼間的那層柔光,亦隨語聲散去。
他半垂著頭,定定看向棋盤,神情怔忡。
而後,他忽地抬眸,向陳瀅一笑:“你祖母是個溫柔又美麗的女子。很多人都說,為父的長相隨了她。”
陳瀅沒說話,心底對此卻是贊同的。
國公府四兄弟中,陳劭生得最為俊美,且與老國公爺毫不相像,他的容貌承自於誰,可想而知。
“啪”,陳劭終是落下手中黑子,微有些涼的語聲,亦嵌在這玉石相擊聲中:“太妃娘娘的樣貌,與你的祖母,頗有幾分相似。”
“不必。”陳劭並不覺吃驚,洒然一擺手,復又單手攏袖,執起一枚黑子,以食指與中指拈著,向盤中一按。
“啪”,玉落石上,發出極清脆的一響,仿似那夏風也跟著滯了滯。
“阿蠻會來尋我的。”溫潤的語聲隨之響起,很篤定、很沉靜。
行葦撇了撇嘴,朝天翻個白眼:“隨你。”
語罷,退去一旁,不再作聲。
陳劭亦沉默下來,只單手抵著下巴,垂眸望向棋枰,一動不動,如同雕塑。
陳瀅下得馬車,遠遠瞧見石案旁的情景,心中生出幾許怪異。
不知何故,這對以往瞧來總有些違和的主僕,今日竟是出奇地和諧。這一坐一站、一靜一動,衣袂隨風,襯漫天長草、蔭蔭柳色,很像一幅士子圖。
“老爺正等著呢。”羅媽媽也跟下了車,展眼瞧見了,半是勸、半是提醒地道。
陳劭枯坐案前、獨對棋盤的樣子,看著也太孤單了些,羅媽媽有時候覺得,他們老爺也怪可憐的。
“我知道了,媽媽快回車上去罷,娘這會兒還要人陪著呢。”陳瀅溫言道,輕輕拍了拍羅媽媽的手。
羅媽媽眼圈兒還是紅的,聞言立時濕了眼角,忙掏出帕子來揩,語帶哽咽:“老奴知道了。姑娘……姑奶奶也快些去吧,莫要與老爺生分了。今兒這一別,往後也只有回鄉祭祖的大日子,才能再見著一面兒。”
她越說越是傷感,淚水很快打濕了帕子。
她並不知陳劭與李氏要離開大楚,此行她會在半路上與他們分開,李氏交代給下來,命其夫婦提前回祖籍,打理好田舍庶務,等著他們遊歷歸來。
這也是李氏的一點顧念,不願羅媽媽老來離鄉,方做下如此安排。
陳瀅自不會點破,柔聲寬慰羅媽媽幾句,又命尋真並知實原地候命,這才往柳林深處而去。
長滿雜草的小徑,似還是昔時模樣,就連踩上小徑之人,亦無變化。
陳瀅緩步行著,頗是感慨。
半個月前,她亦曾行過此路,彼時她所求的,只是真相。
而此際,她重踏舊路,心中的感覺卻是茫然。
她不知該與陳劭說些什麼。
事實上,他們已經許久不曾說過話了。
自送花節夜別後,陳瀅每每回娘家,陳劭或是出門應酬、或是接待故舊,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見陳瀅。
所以,今日這一晤,是他們半個月來的第一次會面。
縱使心境無波,然而,多多少少,總會有那麼一絲尷尬。
好在,陳劭的開場白,很合宜。
“阿蠻,來陪爹著棋。”他笑著向陳瀅招手,如同失蹤後重回國公府時,他偶爾會做的那樣。
陳瀅遂順勢點頭:“好。”
話聲未了,人已然落了座,利落地拈起一枚白子,按向盤中。
“啪”一聲,是比方才更清脆的聲音,就算閉了眼睛聽,亦能聽得出兩者間的不同。
陳劭修眉挑了挑,目中笑意如水波,緩緩彌散。
他抬起衣袖,閒閒應下一子,口中所言,亦自閒閒:“阿蠻想知道當年的事麼?”
“想。”陳瀅應子極快,這一字與那落子之聲,幾乎同時響起。
陳劭點了點頭,拈了枚棋子在手上,卻不急著落。
沉吟了片刻,他方啟唇:“十二歲那年,為父隨國公爺進宮,偶遇太妃娘娘。”
說這話時,陳瀅的手正探進瓷盅,指尖被冰涼的玉棋子包裹,心底亦自凜然。
陳劭十二歲時,先帝還活著。
原來,早在那樣久之前,他就認識吳太妃了。
“有件事,為父一直不曾與阿蠻說過,便是關於你祖母的。”陳劭將棋子緩緩推入盤中,眉目之間,倏然蒙了一層柔和的光:“我說的是你的親生祖母,而非永成侯府的那位老封君。”
“我明白。”陳瀅點了點頭。
能讓陳劭以如此溫柔的語氣說起的,自不會是許老夫人。
誠然,許老夫人待庶子一向很好,就算是最苛刻之人,也要贊她一聲“公允”。
然說到底,自己丈夫與別一個女人生下的孩子,許老夫人再是大度,也會膈應。
而面對著嫡母,又有多少並非親生的庶子,能夠懷有真正的孺慕與依戀?
不過是礙著禮制與規矩,各自演好自己的角色罷了。
“女兒聽說,祖母是在父親五、六歲的時候,就因病去逝了。”陳瀅緩聲道。
國公府鮮少有人談及陳劭生母,就連她姓甚名誰,陳瀅亦不知曉。
“是的,你祖母在我六歲的時候,生了一場重病,沒熬過去。”陳劭道。眉眼間的那層柔光,亦隨語聲散去。
他半垂著頭,定定看向棋盤,神情怔忡。
而後,他忽地抬眸,向陳瀅一笑:“你祖母是個溫柔又美麗的女子。很多人都說,為父的長相隨了她。”
陳瀅沒說話,心底對此卻是贊同的。
國公府四兄弟中,陳劭生得最為俊美,且與老國公爺毫不相像,他的容貌承自於誰,可想而知。
“啪”,陳劭終是落下手中黑子,微有些涼的語聲,亦嵌在這玉石相擊聲中:“太妃娘娘的樣貌,與你的祖母,頗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