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頁
從頭至尾,吳太妃只施施然地旁觀,直待他二人離開,方笑著上前,半是好笑、半是埋怨地道:“你這孩子也忒精細了,還怕我騙你不成?”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陳瀅的回答言簡意賅。
她欽佩吳太妃不假,但對她卻並不信任。
她怎麼知道她不是隨便找了兩個人來冒充?
聽得她所言,吳太妃便看著她笑:“現下我是信了,你果然是個只肯說實話的傻孩子。”
她搖搖頭,面上難得地帶著幾分慈愛。
陳瀅不曾接話,視線往旁掃了掃,驀地問道:“除了我給您送行之外,另外那一車送行的,太妃娘娘是讓他們自己走,還是我帶他們回城?”
“他們自有回城之法,不勞你相送。”吳太妃話接得極順,似是早料到陳瀅會這樣說。
陳瀅對此並不意外。
陳劭雖然已經辭了官,但場面上的應酬還沒完,他既是以回鄉之名離京,便不能太失了禮數。
此外,某種程度而言,他還要給陳浚鋪好路,而這種事,絕非一兩天可成。
所以,她斷定陳劭與行葦,皆是來送行的,這才有此一問。
見陳瀅蹙眉不語,吳太妃以為她不喜,遂低聲解釋:“你們這麼多人把他們帶回去,他們又不能直接回家,反倒為難。”
“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有什麼為難不為難?”陳瀅反問,旋即又笑了笑,微微屈身道:“不過,還是要謝謝您的好意,您這是為著我好,我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若把陳劭直接帶回京城,那麼,陳劭乃風骨會成員之事,便也完全挑明了。
雖然陳瀅認為,此事該知道的人早便知曉,不該知道的則戶均不會知道,可是,這層窗戶紙過早捅破,亦有幾分風險。
吳太妃確是出於好意。
“你不惱了我,我便知足了。”吳太妃開了句玩笑。
陳瀅也跟著笑了笑,復又抬頭望天。
月到天心,薄雲幾重,濃稠的夜色如潑墨般向著四下漫延。
“將至亥正了呢。”吳太妃語聲極輕,似怕驚動什麼。
陳瀅向她點了點頭:“時辰不早了,您在這裡耽擱了許久,怕是要錯過宿頭,需要我再送您一程麼?”
“不必啦,便在此處作別罷。”吳太妃笑道,上前兩步,拉了拉陳瀅的手,又飛快鬆開,語聲溫柔而殷切:“你多保重”
“您也保重。”陳瀅向她略屈了屈膝。
吳太妃一笑,不復再言,轉身登車而去。
轔轔車聲踏碎濃夜、輾過微月與燭火照亮的官道,馳出柳煙長草,駛向未知的遠方。
陳瀅立於長亭外,望向夜色中微芒的幾點光,悵然無語。
第719章 長街獨騎
十里長亭送歸人,去時,滿河星輝、明月相照,而回程時,河面上已是星光稀落,好些被水浸透的紙燈,載著寂滅的燭支順流而下,空氣里,瀰漫著水腥與煙火混雜的氣息。
夜已深,然節日的氛圍卻仍未散,沿路行來,猶自可見彼時熱鬧。
秉燭夜遊的士女們,戴著雲絮般柔軟的長冪籬,提一盞小巧花燈,風亂裙裳、笑語盈盈,行過華燈不減的鬧市;亦有年輕士子三五成群、放歌狂笑,學著那名士派頭,呼嘯街頭;最多的則是那晚歸的遊人,攜殘醉、扶竹杖,披了半身燈火,行進幽深的巷弄之中,叩門喚醒妻兒。
陳瀅一路走、一路看,心下漸漸覺出一種辜負。
良辰美景、花好月彎,分明是宜遊樂、宜宴飲的好日子,她卻是洶洶而去,又怏怏而歸,所謂自尋煩惱,說的不正是她?
念及此,她不覺莞爾一笑,緩緩收韁,勒住了馬匹。
隊伍本就走得不快,她這一停,何廷正立時舉手傳令,整支隊伍亦隨即停下。
他們此時所處的位置,乃是盛京城最繁華的東門大街,整條街皆以大塊青磚鋪就,寬闊筆直。近一公里的街面兒上,雲集了全城最好的商鋪。
“何將軍,我的事兒已經辦完了,現在並不急著趕路,我想走著回府。”陳瀅轉首四顧,緩聲語道,又伸臂指了指這滿街華燈,眉眼間漾起歡喜:“夜市都還沒收呢,街上的人卻少了很多,我覺得很適合散步。”
何廷正聞言,也往四周瞧了瞧,點頭道:“不錯,確實很適合散步。”
說這話時,他的神情比此前軟和了一些。
這倒並非他轉了性,而是在進城後,之前偷偷脫隊的那名軍卒,又悄沒聲兒地補入隊中,並向何廷正小聲稟報了一番。
自那以後,何廷正便一掃面上陰霾,整個人都松泛下來。
“難得夫人有雅興,屬下自當遵命。”他又說道。
“何將軍不反對就好。”陳瀅回了他一笑,翻身下馬,將馬鞭交予身旁的一名校衛,隨意地道:“我就在這條街上逛一逛,最多再去河邊瞧瞧,用不著這麼多人跟著。”
“屬下明白。”何廷正翻身下馬,招手喚來一名傳令兵,低聲吩咐幾句。
不多時,隊伍便分作兩撥,以何廷正為首的一支十人隊齊齊下馬,護在陳瀅身側,餘下兵卒則在一名隊副的帶領下,返回侯府。
長街上行人漸稀,酒樓茶館裡卻還是高朋滿座,偶爾一兩聲清麗的小曲兒傳來,飄渺有若仙音。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陳瀅的回答言簡意賅。
她欽佩吳太妃不假,但對她卻並不信任。
她怎麼知道她不是隨便找了兩個人來冒充?
聽得她所言,吳太妃便看著她笑:“現下我是信了,你果然是個只肯說實話的傻孩子。”
她搖搖頭,面上難得地帶著幾分慈愛。
陳瀅不曾接話,視線往旁掃了掃,驀地問道:“除了我給您送行之外,另外那一車送行的,太妃娘娘是讓他們自己走,還是我帶他們回城?”
“他們自有回城之法,不勞你相送。”吳太妃話接得極順,似是早料到陳瀅會這樣說。
陳瀅對此並不意外。
陳劭雖然已經辭了官,但場面上的應酬還沒完,他既是以回鄉之名離京,便不能太失了禮數。
此外,某種程度而言,他還要給陳浚鋪好路,而這種事,絕非一兩天可成。
所以,她斷定陳劭與行葦,皆是來送行的,這才有此一問。
見陳瀅蹙眉不語,吳太妃以為她不喜,遂低聲解釋:“你們這麼多人把他們帶回去,他們又不能直接回家,反倒為難。”
“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有什麼為難不為難?”陳瀅反問,旋即又笑了笑,微微屈身道:“不過,還是要謝謝您的好意,您這是為著我好,我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若把陳劭直接帶回京城,那麼,陳劭乃風骨會成員之事,便也完全挑明了。
雖然陳瀅認為,此事該知道的人早便知曉,不該知道的則戶均不會知道,可是,這層窗戶紙過早捅破,亦有幾分風險。
吳太妃確是出於好意。
“你不惱了我,我便知足了。”吳太妃開了句玩笑。
陳瀅也跟著笑了笑,復又抬頭望天。
月到天心,薄雲幾重,濃稠的夜色如潑墨般向著四下漫延。
“將至亥正了呢。”吳太妃語聲極輕,似怕驚動什麼。
陳瀅向她點了點頭:“時辰不早了,您在這裡耽擱了許久,怕是要錯過宿頭,需要我再送您一程麼?”
“不必啦,便在此處作別罷。”吳太妃笑道,上前兩步,拉了拉陳瀅的手,又飛快鬆開,語聲溫柔而殷切:“你多保重”
“您也保重。”陳瀅向她略屈了屈膝。
吳太妃一笑,不復再言,轉身登車而去。
轔轔車聲踏碎濃夜、輾過微月與燭火照亮的官道,馳出柳煙長草,駛向未知的遠方。
陳瀅立於長亭外,望向夜色中微芒的幾點光,悵然無語。
第719章 長街獨騎
十里長亭送歸人,去時,滿河星輝、明月相照,而回程時,河面上已是星光稀落,好些被水浸透的紙燈,載著寂滅的燭支順流而下,空氣里,瀰漫著水腥與煙火混雜的氣息。
夜已深,然節日的氛圍卻仍未散,沿路行來,猶自可見彼時熱鬧。
秉燭夜遊的士女們,戴著雲絮般柔軟的長冪籬,提一盞小巧花燈,風亂裙裳、笑語盈盈,行過華燈不減的鬧市;亦有年輕士子三五成群、放歌狂笑,學著那名士派頭,呼嘯街頭;最多的則是那晚歸的遊人,攜殘醉、扶竹杖,披了半身燈火,行進幽深的巷弄之中,叩門喚醒妻兒。
陳瀅一路走、一路看,心下漸漸覺出一種辜負。
良辰美景、花好月彎,分明是宜遊樂、宜宴飲的好日子,她卻是洶洶而去,又怏怏而歸,所謂自尋煩惱,說的不正是她?
念及此,她不覺莞爾一笑,緩緩收韁,勒住了馬匹。
隊伍本就走得不快,她這一停,何廷正立時舉手傳令,整支隊伍亦隨即停下。
他們此時所處的位置,乃是盛京城最繁華的東門大街,整條街皆以大塊青磚鋪就,寬闊筆直。近一公里的街面兒上,雲集了全城最好的商鋪。
“何將軍,我的事兒已經辦完了,現在並不急著趕路,我想走著回府。”陳瀅轉首四顧,緩聲語道,又伸臂指了指這滿街華燈,眉眼間漾起歡喜:“夜市都還沒收呢,街上的人卻少了很多,我覺得很適合散步。”
何廷正聞言,也往四周瞧了瞧,點頭道:“不錯,確實很適合散步。”
說這話時,他的神情比此前軟和了一些。
這倒並非他轉了性,而是在進城後,之前偷偷脫隊的那名軍卒,又悄沒聲兒地補入隊中,並向何廷正小聲稟報了一番。
自那以後,何廷正便一掃面上陰霾,整個人都松泛下來。
“難得夫人有雅興,屬下自當遵命。”他又說道。
“何將軍不反對就好。”陳瀅回了他一笑,翻身下馬,將馬鞭交予身旁的一名校衛,隨意地道:“我就在這條街上逛一逛,最多再去河邊瞧瞧,用不著這麼多人跟著。”
“屬下明白。”何廷正翻身下馬,招手喚來一名傳令兵,低聲吩咐幾句。
不多時,隊伍便分作兩撥,以何廷正為首的一支十人隊齊齊下馬,護在陳瀅身側,餘下兵卒則在一名隊副的帶領下,返回侯府。
長街上行人漸稀,酒樓茶館裡卻還是高朋滿座,偶爾一兩聲清麗的小曲兒傳來,飄渺有若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