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阜陽城裡剩下的人能夠支撐多久還不清楚,其中一部分還是喬小將軍帶來的,大敵當前不分你我,可總歸有一種特別微妙的感覺,皇上御駕親征在錦州,當爹的喬將軍在錦州城鎮守對陣,做兒子的來阜陽城幫忙抵禦流寇。

  此時的延壽宮中,張貴太妃抱著聰哥兒不肯放手,一雙眼睛快哭成了紅桃,她也悔啊,悔不當初,悔沒有聽兒子的話早早向皇上請旨去封地,現在她和孫兒被困宮中,兒子和兒媳婦在宮外又進不來,就連這阜陽城現在都出不去了。

  太后被她哭的頭更疼了,抬頭看林嬤嬤:“有消息了?”

  林嬤嬤搖頭,那意思也是明了,太后一次次派人傳到錦州的話,至今沒有回應,這都一個月了,快馬加鞭也能有兩三個來回,這些口訊信件卻像是石沉大海,一直沒有音訊。

  太后的心沉了幾分,不是沒有回應,是皇上沒有給與回應,難道他真的要棄阜陽城於不顧。

  前頭的事,不論是爭奪皇位也好,對反對的大臣用了手段震懾朝野也罷,那都是基於為了要穩固皇位,可現在是數百數千的性命啊,治國天下,治的是國,保的是黎明百姓,未有他們安康,這天下才能太平。

  御駕親征,兄弟反目成仇,他可還記得自己的身份。

  太后更擔心的是城外那些百姓,這些流寇nüè殺百姓,而阜陽城遲遲不開城門,最後會引眾怒,那些在城外的百姓,恐怕也會跟著流寇一起攻城。

  張貴太妃的哭聲又傳到了耳中,太后抬起頭看她,重重呵了聲:“夠了,來人,將張貴太妃送回去!”

  張貴太妃抱著聰哥兒直接跪了下來求道:“娘娘,您就放我們出宮吧,聰哥兒做不了什麼太子的,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

  太后想起皇上要封聰哥兒為太子時她高興得意的樣子,這會兒後悔了。

  “你現在出宮有什麼用,這阜陽城你們能出的去?出城就會被那些流寇圍住,先帝在事將這些人貶去北嶺,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對待紀家人。”太后實在是煩了她現在這哭哭啼啼的樣子,叫人把她即刻帶走。

  張貴太妃是沒有和聰哥兒住在一起的,太子的衣食住行都有專人安排,皇上不在,便暫時養在太后這邊,張貴太妃也只能來延壽宮看看,皇上在的時候,她連太子宮都靠近不了。

  所以聽到太后要她離開時,抱著孩子還不肯撒手,最後連孩子都弄哭了。

  林嬤嬤帶人進來,兩個架她,很輕易就將孩子和她分開了,孩子抱到太后身邊後哭聲小了許多,大概是覺得祖母這時哭的有點可怕,挨在太后身邊不肯動。

  張貴太妃見此,更傷心了,可她在宮中半個人都指使不動,她帶不走孫子也出不了宮。

  屋內安靜下來後,太后給聰哥兒理了下衣服,看著他,不由想到了嫣兒和平姐兒,錦州舉旗,她就想到了她們是與凜兒在一塊兒,這樣也好。

  皇上御駕親征說要平亂,卻不似當年的先帝,兄弟反目,最後不論結果是什麼,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

  想到此,太后又讓林嬤嬤派人往錦州送了消息,她希望皇上已經派兵回阜陽城。

  ……

  入了七月後阜陽城的天越來越熱,三伏天,天亮後沒多久太陽就熱辣辣往下照,從城牆上往下看,城外吊在木樁上的屍首,慘不忍睹。

  消息是先從城外開始傳起來的,那些流寇想要鼓動已經受創的百姓,皇上至今沒有帶兵歸來援救,是早已經放棄了他們,枉顧他們的性命。

  對於那些受盡折磨的百姓而言,這等於是燒斷了最後的救命稻糙,他們期盼著皇上得知消息後會即刻派兵前來,一天,十天,一月,就算是等再久,心裡還是有期盼的,那是源於對上位者的信任,在絕境時,皇上最後會派人來救他們。

  可最後等來這麼一個消息,這些失了親人受了許多折磨的百姓即刻怒了,都不用人來集合,他們自發的沖向城門要衝破而入。

  城牆上的那些將士犯難了,若是流寇如此,毫不猶豫的亂箭she死,可要是這些百姓這麼做,他們卻不能直接下手,如此,倒是給了那些流寇可乘之機,混在百姓中破壞城門。

  消息在城外傳開後很快傳入了城內,不過三日,城中三處地方起火,就連衛國公府都沒能倖免於難,夜半時後院牆外被人扔了火石,直接把後廚房給點了,燒死兩個燒傷三個,後廚房塌了。

  另一處是北城門那兒,當時是巡邏的士兵發現了幾個鬼祟之人,他們竟想炸城牆。

  這些事很快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注意,可注意有什麼用,姜大人從姜家出來去署里,半路被喪失理智的百姓攔路扔石頭,砸傷了額頭逃回家去,到現在都不敢出府。

  城裡城外如今都亂成了一團,喬小將軍他們也堅持不住了,那些流寇已經開始指使百姓炸城牆,要不了半月,這些人就會衝破城門。

  皇宮中衛老國公命人收拾東西要先送太后和太子殿下離開,但哪裡是這麼好出去的,外頭就等著城內憋不住先出去,這個辦法行不通後,衛老國公又想讓太后出宮躲藏起來。

  就這時,南面的城牆被炸出了個洞,不用半個月,三四天的時間他們就能夠炸破那城牆,長驅直入阜陽城。

  喬小將軍即刻命人前去南城門補救,外面的百姓已經瘋了,炸藥裹在身上沖向城牆,這麼下去,整座城都要毀了。

  明明是暑夏,艷陽高照的天,卻蒙上了一層黑灰色的濃霧,盤踞在阜陽城上空久久揮散不去。

  城牆各處都是被炸過的痕跡,大大小小的洞眼,滿目瘡痍。

  風吹過,呼嘯聲中藏著哭聲,像是無辜死去的靈魂在悲鳴。

  兩日之後,城外那些流寇異常興奮,眼看著那由外往裡炸的洞越來越大,用不上兩天,再有一天就能炸破,而十里之外都還沒有任何消息,這阜陽城,他們占定了!

  安置在不遠處用作營地的村落里,白顯誠正與幾個人謀劃著名攻進城之後的事,放下別的,首先就是要攻占皇宮,挾持太后和太子,那些妃子中既沒有有身孕的,就沒什麼用處,關起來留著,還能威脅一些大臣。

  他們不是糙寇,其中不乏有謀略的,深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攻城之後先穩定局勢。

  他們之中有人想做皇帝麼,自然有,但更多的是為了報仇,在北嶺那種地方呆上十來年,人格早已扭曲,一路殺下來也只為了痛快。

  商量時,外面不斷有人進來稟報炸城牆的進程,過了不到一刻鐘又有人衝進來,卻不是剛剛那興奮狀,而是著急:“不好了,城北那邊出現了大批兵馬,把咱們的人都給殺了!”

  第136章

  偌大的阜陽城, 在城內由南門到北門快馬加鞭都需跑上兩刻鐘,更何況是城外,這邊急匆匆才跑來人稟報城北遭襲, 話音剛落, 又有人衝進來,五里地外突現大批兵馬, 正朝他們圍過來。

  站的最近的一個男子驀地起身,一把推開稟報的人快步到門口望去, 外面都是屋子, 也看不到五里地外的情景, 但看遠處的天色,似乎是有馬蹄經過時滾起的塵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