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靈堂外請來的師傅正在做法事,沒多久,靈堂內的棺木被抬出來了,白玉瀅看著那棺木,再度淚眼迷濛。

  ……

  回到宮中的白玉瀅又病了,在這期間沈嫣去看過白玉瀅兩回,人藏了心病,情緒不佳,身體就很難好起來,雖說那狀態比起當初得知白侯夫人過世的消息時要好一些,可總的來說還是不好。

  十一月的阜陽城,一天比一天冷,各宮各院都添置上了暖盆,接連數日的霜降後,十一月末時,阜陽城迎來了第一場大雪。

  今年的天氣是有些異常,入夏雨水少,入秋才補回來,而這遲遲才入的秋,沒過多久天就冷了,還比去年早了幾日降雪。

  沈嫣在往延壽宮去時,雪勢又大了些,照這下法,不用幾天就能把這宮裡宮外給刷成銀白。

  延壽宮內太后娘娘也正等著沈嫣,見她進來,讓林嬤嬤備了茶,見她如今略顯懷了的身子,面色紅潤著,笑的很高興:“快來,鄭家那兒定下了。”

  “這麼快就定下了?”沈嫣怔了怔,一個月不到就將這婚事給定下了?遼城到阜陽來去都得大半月,太后娘娘這是打定主意要早早為德王娶下正妃。

  “怎麼會快呢,兩邊年紀可都不小了,現在定下來,明年開春成親,這不正好。”如今天冷,也不適合操辦,非要在這幾個月里成親,反倒是顯得皇家有多急,所以來年三月是最好的,給足了時間準備。

  沈嫣點點頭:“開春成親的確是正好。”

  “你如今身子重著,也不用每天過來。”太后娘娘這是人逢喜事精神慡,德王的回來讓她的身子一下好了許多,身子骨慡利,精神也跟著好起來,如今的心思都是分兩頭放的,一邊兒關心皇上和皇后,一邊關心德王府那兒,也沒得閒。

  “母后,兒臣看今年這雪來的早,恐怕得冷上一陣子,再有幾日就是臘八了,寺里會開濟施粥,不如讓衙門在城外再置幾處。”往年也有施粥,但不會來的這麼早,但沈嫣擔心之前因為旱情百姓受損不小,元氣尚未恢復又要迎來這寒凍,是誰都經受不住。

  “你說的這個哀家已經想過了,就臘八那三日,城裡城外都設幾處,過半月寺里還會施糧米,就怕那些又挨餓又受凍的。”太后嘆了聲,“今年怕是難像去年那麼太平。”

  “尋常人家裡倒是問題不大,兒臣記得,早年前城外還建了處村宅,安置過黔谷遷過來的百姓,後來他們遷走後暫且空下了,若是有百姓無處可去的,倒是可以將那裡騰空了用來安頓。”沈嫣說罷,抿嘴笑著又補了一句,“說不定皇上已經想到了。”

  “這倒是個好辦法,你與皇上提一提,若是已經想到了那便好,沒想到的也來得及。”

  沈嫣點點頭:“是。”

  太后拉著她的手輕輕拍了拍,望著她微隆起的小腹笑著道:“來年六月啊,咱們皇家就要添新人了。”

  在延壽宮坐了會兒後,快傍晚時沈嫣回了永和宮。

  冬日裡的天暗的十分快,前後一刻鐘都不到,再往外看時,已是灰濛濛的。

  皇上今日來遲了些,戌時還沒過來,之後李福公公親自過來了一趟,說皇上今晚留在乾清宮不過來了。

  沈嫣也沒多想,臨近年關事務繁忙,去年的這時候也是如此。

  直到第二天時她才知道,昨夜是祖父和幾位老臣連夜入宮,和皇上稟報了件大事,是關於二十多年前那些南平勸降官員的死。

  第099章

  早朝尚未結束, 再多的沈嫣也不清楚了,但這件事就這麼傳過來,單是這一句話就讓人落了猜想, 二十來年前的事, 還是關於南平的,沈嫣首當其中便想到去年回家省親時和祖父提及的那些。

  她回宮之後祖父肯定有去調查, 到如今能與別的大臣一起入宮覲見,必定是發現了什麼重要的事。

  沈嫣的心裡總有一處不太安。

  同樣不太安的, 還有玉明殿中的一些大臣。

  適才當刑部尚書常大人提及南平舊事, 說到二十年多年前打的仗, 再提到二十年前南平被滅後南平王宮的大火,另有起因四個字,讓有些大臣的心有些突。

  有些異樣的還有王國公, 今晨出門來上朝時他就左眼直跳,眼下刑部尚書這麼一提,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是人都聽出來這事兒與自己有關。

  沒想多久, 皇上便問起了他。

  王國公心裡揣摩著,走出列,恭敬道:“臣在。”

  “二十年前南平一事, 你可還記得。”

  “臣記得。”

  紀凜沒對刑部尚書的話作以評價,而是語氣微揚:“那你再說說,當時南平王宮起火,究竟是何緣故。”

  九月去的大佛寺, 祭天大典後,別人都回來了,王國公在大佛寺里留了四十九日念經祈福,如今這才回來半個多月,又趕上皇上問二十年前的事,饒是記得十分清楚,開口時還是緩了半拍,主要是沒來得及理順從哪兒開始說。

  殿內安靜了會兒後,王國公額頭微沁了汗,才開始說。

  二十年前的事,對在朝不少官員都是陌生的,有些新官那會兒還沒出生呢,就連當今皇上那會兒也還在南平公主的腹中,皇上御駕親征平定南平後,帶回了南平公主封了妃,王國公等人就被留在了南平。

  當時在南平留了一陣子的還有已經致仕的傅閣老,但傅閣老僅呆了一年就被皇上召回了,王國公等人還留在南平,處理一些後續的事。

  南平被攻破後,南平王和王后在王宮中自縊身亡的事眾所周知,除了那些投降的官員將士之外,當時南平還有許多將士是不願投降的,這些人放到如今的大晉來說,也是頗有謀略的文官武將,所以當時先帝不忍殺了他們,想勸他們投降來報效大晉,就算是不願意來阜陽城為官,也能將南平治理好。

  王國公他們在南平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勸降這些人。

  但這些人太難說服了,文人有傲骨,武將又錚鐵,快速投降的那些官員和這些不願意降服的比較起來,智謀立見高下,要不是頭三年下來南平被折騰的不輕,便是先帝御駕親征,還不一定能在兩年內將南平拿下。

  就這樣勸了有一年,被關在南平宮中的那些官員將士依舊是不肯降服,而王宮外那些南平百姓,也不願意聽從大晉官員,時不時鬧事,搶軍糧,藉機燒毀軍庫,攪的王國公他們頭疼不已。

  但不能將這些百姓也趕盡殺絕,王宮中好話也勸了,拿家人威脅的事也做了,這群官員油米不進,連死都不怕,王國公他們也沒轍了。

  之後王國公派人上報到朝廷,言明了南平的一些事,先帝又派了兩個官員前去,快入秋時,那些不肯降服的官員在王宮中造反。

  先是外頭那些將士帶著本來已經投降的士兵攻南平王宮想要救被關的官員,之後王國公等人及時帶人攔下後,雙方在王宮內打了起來。

  淇河那兒留有許多駐守的士兵,調配起來很快,這些人包圍王宮後,那些官員將士見逃不出去,要敗了,竟開始四處點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