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辛的年紀與沈嫣的二哥相仿,早兩年就該定親的,但到現在還是孤身一人,只不過賜婚歸賜婚,怎麼將陸婕妤給賜出去了。

  紀凜繼而道:“他說家中並沒有安排,朕就打算給他賜婚。”

  成家立業,到了年紀就該成親,皇上關心一下臣子的終身大事,這也合乎情理,起初紀凜問他有沒有意中人,陶辛說沒有,既然沒有,紀凜就挑著說了兩個待字閨中的姑娘,與陶家門當戶對,十分的合適,但都讓他給婉拒了。

  紀凜也是頗有耐心,接連問了三回,在陶辛覺得再拒皇上的好意自己就要腦袋不保時,紀凜給了他一個選擇,他可以將意中人說出來,皇上便替他做主賜婚。

  紀凜寬厚的給了一個月的時間讓他考慮,這還沒到一個月,陶辛就自己請了入宮,就在幾天前,和皇上提起,要請皇上降罪,說自己不能接受旨意,因為他意中人已經嫁了人,他也不忍傷害別的女子。

  當時紀凜就試探他,只要他願意,對方也肯,他就能做主讓已經嫁了人的意中人再嫁給他。

  陶辛當然是不敢說,於是紀凜又借著試探,倘若有機會讓他娶他的意中人,但她已經嫁過一次,他可會嫌棄。

  陶辛哪能想得到皇上知道他的意中人是誰,他只當皇上問的這些,只是為了要給他賜婚,讓他早早成親而已,他既是來請罪,便由著自己的心回了皇上,他不會嫌棄。

  隨後,紀凜沒再問別的,就把陸婕妤賜給他了。

  賜婚聖旨還沒下,這邊宮中,陸婕妤收拾東西也不是為了回陸家,而是等著從宮中直接去陶家。

  沈嫣看著他,這件事肯定不是一時起意的,之前在避暑山莊時他就提過陶辛一回,原來後面還安排了整個。

  更重要的是,不是別人偏是陸婕妤,沈嫣一下想到了其中的原委,但皇上是從何得知陶大人的意中人是陸婕妤的。

  腦海中忽然閃過個信息,沈嫣張了下眼:“方淑華喝醉,是您故意灌的。”

  以往在大晉,也有過皇上將自己妃子賜給臣子的先例,但那時先祖皇帝打江山時,為了犒賞跟著他的將士,才將妃子賜給他們,如今太平盛世,皇上提拔過陶辛幾回就要將宮妃賜給他,這委實有些牽強。

  紀凜卻說的在理:“陶大人乃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終身大事,朕自然要為他考慮。”

  想到方淑華後來形容起醉酒時的模樣,沈嫣哭笑不得,堂堂九五之尊誆騙一個小姑娘,到現在方淑華都不知道自己酒醉時說了些什麼。

  沈嫣不會問他做這樣的決定,朝中大臣反對怎麼辦,也不會問他聖旨賜下後陶大人會如何安頓陸婕妤,她只想知道他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

  其實也能猜到幾分,只是沈嫣不敢想罷了,哪有皇上在位時遣散後宮,可從去年到現在,後宮中的人已經減了一大半,若是連臨幸過的皇上都要送出宮去,宮裡可就真沒什麼人了。

  換做是以前,沈嫣根本不會往這方面去想,可現在,就像是“恃寵而驕”了,他做什麼,她都不自覺會想到是不是為了自己。

  沈嫣便問他:“皇上準備何時下聖旨。”

  紀凜卻詢問她的意思:“二十一如何,下月吏部公文下達,就派他去遼城外任。”

  如今已經是十四,還有六七日的功夫,從宮中去陶家,也足夠時間準備,就是這日子選的,也算是考慮周全。

  德王爺娶側妃的日子定在了二十三,到時阜陽城熱鬧起來,就沒多少人在意皇上賜的這樁婚事了,加上這外任的公文,短則三年,長則都不知道多久,等他們從遼城回來,阜陽城裡誰還能記得賜婚這樁事。

  沈嫣微抿著嘴,看著他並沒作聲。

  紀凜拉過她,還以為她不舒服:“怎麼了。”

  沈嫣搖了搖頭,倚到他懷裡:“我在想,既然是從宮裡出去,也不能太簡了,針工局那兒趕一身嫁衣出來,我再添些東西上去。”去年那些遣出宮的,如今差不多都定下了親事,沒定下的,日子過的也不錯,陸婕妤不比她們差,即便是被賜下去的妃子,也不能太委屈了她。

  第093章

  小雪過後, 阜陽城的天越來越冷,到了大雪那日時氣溫驟降,清晨起來時花壇中都結了霜, 走在路上哈口氣都能起霧。

  人們忙著添冬衣, 越是冷的天氣人也越發懶洋洋,但對熱鬧事兒的興趣卻不會減, 十月末時阜陽城中發生了幾件大事,街頭巷尾說起來時, 倒是熱絡。

  先前月中時, 王國公府大門口演了一齣好戲, 尚未成親的王家小少爺在外養了兩個外室,孩子都有兩個了,找上門來時還遇上了從小就和王家小少爺定下親事的喬家二姑娘, 這一鬧啊,喬家二姑娘當眾就給傷了心,放言要退親。

  好不容易暫時將事兒壓下,沒隔幾日, 王家小少爺讓人給打了,傍晚時分巷子裡傳來哎哎苦叫聲,路過的人進去一看, 呵,這鼻青臉腫的人誰啊,原來是王家那小少爺。

  傷的到底有多重別人不清楚,總之是站不起來就只能哎哎的叫, 臉頰腫的怕是親娘都認不出,送回王家之後心疼寶貝孫子的王老夫人氣壞了,叫人去報官,可王世均連誰打的他都不知道,報什麼呀,大路不走偏自己跑小巷子,活該!

  受的傷還沒好,緊接著就是喬家正式上門來退親,喬小將軍回來,奉著父母之命,來提妹妹退這門親事。

  也就是二十那天大早,路過王國公府的人親耳聽到,王國公府前院內有哀嚎聲,前來退親的喬小將軍又將王世均給揍了。

  偌大的阜陽城,從來不缺少茶餘飯後的談資,王國公府的事兒還沒過去,隔天,陶家那兒低調的娶了媳婦。

  為何說是低調,陶家沒大辦也沒廣發喜帖,送親的馬車從宮裡到了陶府,進門口拜過堂,這就送入了新房,該走的程序都走了,能簡化的全都簡化了,等娶進門時這左領右舍才知道陶家大少爺被皇上賜了婚,皇上將後宮妃子賜給了陶家大少爺為妻。

  賜的是誰,為什麼賜婚,陶家對這又是什麼個看法,這些話題是一下子湧出來的,可人陶家低調的不行,沒等打聽仔細呢,轉眼,兩天後,二十三這日,是德王娶側妃的日子。

  要不怎麼說阜陽城好,皇城腳下,聽到的新鮮事兒都多,有時上午說的還是東家,下午就趕上了西家的,幹個活兒的功夫,就有好幾件新鮮事,皇家的事兒自然比官家的意思,更何況這德王爺還是死而復生回來的,先帝和太后嫡出,過去曾是太子,這一樣樣的,可不比那陶家娶親來的更有聊頭。

  於是,阜陽城裡百姓們的注意力都讓德王爺娶側妃這事兒給吸引了,二十三當天,從南邊兒的城門口到德王府,全是圍看的百姓。

  若非有人存心鬧事,這樣的大喜日子,在路邊維持秩序的官兵都不會太兇狠,送親的馬車是在正午時分進南城門的,沿途還有人撒喜糖。

  這可樂壞了一些孩子們,擁擠著撿糖,嘴裡還蹦著吉祥話,好不熱鬧。

  人們都知道,德王爺娶的這位側妃是個商家女,身份很是普通,追溯到祖上三代,血親裡面也就出了個秀才,這樣的身份到別人府裡頭也就只能做個妾,她卻能成為德王的側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