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頁
二皇子舉手發誓道,“母后,絕對不會有下一次了。”
二皇子發了誓,再加上一旁的嬤嬤幫著說好話,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二皇子見皇后不生氣了,就道,“母后,我想娶端敏。”
二皇子鍾情端敏公主的事,皇后以前並不知道,只當他們兄妹感情深厚,並未多想,後來還是楚北和清韻說了這樣的猜測,皇后才想到這一層。
兒子為了救端敏公主,不惜孤身離京,這份情義,皇后動容。
再者,他們母子三人欠端敏公主太多,這輩子都還不完,要是端敏公主這輩子沒有個好歸宿,她一輩子也不會心安。
況且,當年,她和父親就商量好了,把端敏嫁進鎮南侯府,嫁的自然是“楚大少爺”了,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世事難料。
三個孩子,皇后一樣的心疼,她道,“母后同意你娶端敏,但這麼大的事,還得你父皇點頭才行。”
二皇子就笑了,“父皇說的,和母后您說的差不多。”
皇后嗔瞪了二皇子一樣,這個話題打住,沒有再提。
就等皇上回來,親自下旨給二皇子和端敏公主賜婚了。
日子一天天在期盼中過去。
大錦氣勢雄渾,打的北晉節節敗退。
南楚在一旁圍觀,看的心驚肉跳,慶幸當初答應和大錦結盟了,不然下場只怕和北晉一樣。
北晉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北晉皇帝這一次是真的放低了姿態,誠心求和了。
不誠心也不行了啊,大錦兵臨城下了。
只是誠心用錯了地方,北晉皇帝居然要迎回端敏公主,許以皇后之位,將來傳位於她所出皇子,年年向大錦進貢……
一個皇帝,向另外一個皇帝納貢,是奇恥大辱。
可惜,皇上不稀罕。
大錦也不會把端敏公主再送回北晉來,他已經帶著兵馬到了北晉京都城下,就要滅了北晉。
北晉的求和,皇上不答應。
北晉群臣怕死,更有不少大臣見北晉皇帝大勢已去,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竟然捆了北晉皇帝,大開城門,迎接大錦將士們。
從皇上踏進北晉皇宮,坐在北晉皇帝的龍椅上那一刻起,北晉就不復存在了。
不過,皇上沒有殺了北晉皇帝還有北晉皇室子弟,而是將他們軟禁了起來,嚴加看管。
皇上在北晉皇宮待了半個月,將後宮遣散一空,安排了得力將士接手北晉的朝政,並在北晉頒發了第一道大錦聖旨。
那就是免賦稅三年。
北晉百姓剛剛遭受了國破家亡的痛楚,沒想到皇上居然給他們來了這麼一道聖旨。
要知道幾年,北晉大災小難不少,再加上要打仗,徵兵征糧,他們食不果腹了,這一道聖旨,就是一道雨露甘泉,讓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其實,對百姓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他們只是想填飽肚子而已,沒別的奢求。
而且,皇上對北晉百姓挺好的。
有將軍縱容手下搶北晉百姓的錢糧,被皇上知道了,當街斬殺,殺一儆百。
他們期待有這樣聖明的君王。
一個月後,皇上和楚北率領大軍,凱旋而歸。
無數百姓夾道歡迎。
皇上一身鎧甲,氣勢凜然。
楚北騎馬在他身側,不遑多讓。
其實,三天前,楚北就已經回京了。
他快馬加鞭的趕回王府時,已是月上中天。
那時候,清韻正好給南兒餵奶,迷迷糊糊中,被一道暗影籠罩,差點沒把她活活嚇死。
可是不等她反應,那熟悉的身影就撲了過來,手一拎,就把初次見面的兒子丟到了角落裡,鋪天蓋地的吻帶著思念席捲而來。
清韻迷失在了這炙熱而濃情的吻里,渾渾噩噩的過了三天。
等皇上凱旋而歸的時候,清韻拖著疲憊的身子,還有淡淡的黑眼圈,抱著南兒守在城門口迎接他們。
看到盼望許久的孫兒,皇上龍心大悅,當著眾將士的面,就給南兒賜了名。
蕭照。
皇上希望南兒像初升的太陽,普照大地,潤澤萬物,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
楚北和清韻代替南兒謝皇上賜名。
皇上抱著南兒不撒手,就這樣一路抱著回了宮。
身後,楚北抱著清韻坐上馬背,當著一眾的將士,還有無數的百姓,清韻的臉紅了又紅,雖然不是第一次了。
清韻想掙扎,可是楚北不為所動,她只得敗下陣來,轉了話題問道,“那事,你和皇上商量的如何了?”
她聲音壓的低低的,生怕被人聽了去。
看到她這樣,楚北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多少人盼著能冊封太子,住進東宮,唯獨她,像是如臨大敵一般。
他緊了緊胳膊,笑道,“和父皇討價還價了一番,父皇答應六年後再冊封我為太子。”
也就是,還能在宮外再住六年。
清韻有些驚訝,她扭了頭,看著楚北,“皇上這麼好說話?”
之前,皇上是恨不得立刻就冊封他為太子,聖旨都在他手裡了,忽然變的這麼好說話,她都有些不適應了。
楚北悶笑出聲,他道,“這一仗,能如此迅速的結束,打的北晉毫無還手之力,你功不可沒,這麼點小要求,父皇哪好意思不答應?”
清韻想想也是,就忍不住高興起來。
但是楚北沒有告訴她,六年後,他再進宮,就不是住東宮了。
坐在馬背上,聽著凱旋的號角。
清韻腦中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景象來。
六年時間,足夠她和楚北走遍大錦和北晉的山川河流了,只是南兒太小了,不宜舟車奔波,怎麼也得他過了周歲才行,到時候走走停停,應該不妨事。
清韻想的很好,可架不住意外橫生。
等南兒滿周歲時,她又有了一個月的身孕……
離京遊玩的事,就只能暫時擱置了。
懷胎十月,生下一個女兒。
清韻雖然想出去玩,可女兒年紀小,哪能奔波,只能再等。
好不容易盼到女兒滿周歲了,大錦和南楚又在這節骨眼上起了些衝突,楚北走不開,清韻只能等南楚的事處理完。
這一等,又過了半年。
好在大錦威名遠播,南楚投鼠忌器,不敢太過分,衝突沒有鬧大,南楚太子親自來大錦解釋。
為此,又耽擱了兩個月。
等這些事磨蹭完,清韻麻溜的收拾好包袱,啟程了。
出了京都,在馬車上顛簸了半個月,就又回來了。
沒錯,她又懷孕了。
回京的一路,清韻捶了楚北一路。
但,某男甘之如飴。
周而復始。
六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就只剩下不到一年了。
身邊有了兩兒一女,再加上楚北並不是太子,也沒人盯著他的後宅,日子過得很平順。
唯一的遺憾,還是離京那事,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耽誤,已經成了清韻心中的執念了。
二皇子發了誓,再加上一旁的嬤嬤幫著說好話,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二皇子見皇后不生氣了,就道,“母后,我想娶端敏。”
二皇子鍾情端敏公主的事,皇后以前並不知道,只當他們兄妹感情深厚,並未多想,後來還是楚北和清韻說了這樣的猜測,皇后才想到這一層。
兒子為了救端敏公主,不惜孤身離京,這份情義,皇后動容。
再者,他們母子三人欠端敏公主太多,這輩子都還不完,要是端敏公主這輩子沒有個好歸宿,她一輩子也不會心安。
況且,當年,她和父親就商量好了,把端敏嫁進鎮南侯府,嫁的自然是“楚大少爺”了,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世事難料。
三個孩子,皇后一樣的心疼,她道,“母后同意你娶端敏,但這麼大的事,還得你父皇點頭才行。”
二皇子就笑了,“父皇說的,和母后您說的差不多。”
皇后嗔瞪了二皇子一樣,這個話題打住,沒有再提。
就等皇上回來,親自下旨給二皇子和端敏公主賜婚了。
日子一天天在期盼中過去。
大錦氣勢雄渾,打的北晉節節敗退。
南楚在一旁圍觀,看的心驚肉跳,慶幸當初答應和大錦結盟了,不然下場只怕和北晉一樣。
北晉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北晉皇帝這一次是真的放低了姿態,誠心求和了。
不誠心也不行了啊,大錦兵臨城下了。
只是誠心用錯了地方,北晉皇帝居然要迎回端敏公主,許以皇后之位,將來傳位於她所出皇子,年年向大錦進貢……
一個皇帝,向另外一個皇帝納貢,是奇恥大辱。
可惜,皇上不稀罕。
大錦也不會把端敏公主再送回北晉來,他已經帶著兵馬到了北晉京都城下,就要滅了北晉。
北晉的求和,皇上不答應。
北晉群臣怕死,更有不少大臣見北晉皇帝大勢已去,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竟然捆了北晉皇帝,大開城門,迎接大錦將士們。
從皇上踏進北晉皇宮,坐在北晉皇帝的龍椅上那一刻起,北晉就不復存在了。
不過,皇上沒有殺了北晉皇帝還有北晉皇室子弟,而是將他們軟禁了起來,嚴加看管。
皇上在北晉皇宮待了半個月,將後宮遣散一空,安排了得力將士接手北晉的朝政,並在北晉頒發了第一道大錦聖旨。
那就是免賦稅三年。
北晉百姓剛剛遭受了國破家亡的痛楚,沒想到皇上居然給他們來了這麼一道聖旨。
要知道幾年,北晉大災小難不少,再加上要打仗,徵兵征糧,他們食不果腹了,這一道聖旨,就是一道雨露甘泉,讓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其實,對百姓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他們只是想填飽肚子而已,沒別的奢求。
而且,皇上對北晉百姓挺好的。
有將軍縱容手下搶北晉百姓的錢糧,被皇上知道了,當街斬殺,殺一儆百。
他們期待有這樣聖明的君王。
一個月後,皇上和楚北率領大軍,凱旋而歸。
無數百姓夾道歡迎。
皇上一身鎧甲,氣勢凜然。
楚北騎馬在他身側,不遑多讓。
其實,三天前,楚北就已經回京了。
他快馬加鞭的趕回王府時,已是月上中天。
那時候,清韻正好給南兒餵奶,迷迷糊糊中,被一道暗影籠罩,差點沒把她活活嚇死。
可是不等她反應,那熟悉的身影就撲了過來,手一拎,就把初次見面的兒子丟到了角落裡,鋪天蓋地的吻帶著思念席捲而來。
清韻迷失在了這炙熱而濃情的吻里,渾渾噩噩的過了三天。
等皇上凱旋而歸的時候,清韻拖著疲憊的身子,還有淡淡的黑眼圈,抱著南兒守在城門口迎接他們。
看到盼望許久的孫兒,皇上龍心大悅,當著眾將士的面,就給南兒賜了名。
蕭照。
皇上希望南兒像初升的太陽,普照大地,潤澤萬物,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
楚北和清韻代替南兒謝皇上賜名。
皇上抱著南兒不撒手,就這樣一路抱著回了宮。
身後,楚北抱著清韻坐上馬背,當著一眾的將士,還有無數的百姓,清韻的臉紅了又紅,雖然不是第一次了。
清韻想掙扎,可是楚北不為所動,她只得敗下陣來,轉了話題問道,“那事,你和皇上商量的如何了?”
她聲音壓的低低的,生怕被人聽了去。
看到她這樣,楚北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多少人盼著能冊封太子,住進東宮,唯獨她,像是如臨大敵一般。
他緊了緊胳膊,笑道,“和父皇討價還價了一番,父皇答應六年後再冊封我為太子。”
也就是,還能在宮外再住六年。
清韻有些驚訝,她扭了頭,看著楚北,“皇上這麼好說話?”
之前,皇上是恨不得立刻就冊封他為太子,聖旨都在他手裡了,忽然變的這麼好說話,她都有些不適應了。
楚北悶笑出聲,他道,“這一仗,能如此迅速的結束,打的北晉毫無還手之力,你功不可沒,這麼點小要求,父皇哪好意思不答應?”
清韻想想也是,就忍不住高興起來。
但是楚北沒有告訴她,六年後,他再進宮,就不是住東宮了。
坐在馬背上,聽著凱旋的號角。
清韻腦中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景象來。
六年時間,足夠她和楚北走遍大錦和北晉的山川河流了,只是南兒太小了,不宜舟車奔波,怎麼也得他過了周歲才行,到時候走走停停,應該不妨事。
清韻想的很好,可架不住意外橫生。
等南兒滿周歲時,她又有了一個月的身孕……
離京遊玩的事,就只能暫時擱置了。
懷胎十月,生下一個女兒。
清韻雖然想出去玩,可女兒年紀小,哪能奔波,只能再等。
好不容易盼到女兒滿周歲了,大錦和南楚又在這節骨眼上起了些衝突,楚北走不開,清韻只能等南楚的事處理完。
這一等,又過了半年。
好在大錦威名遠播,南楚投鼠忌器,不敢太過分,衝突沒有鬧大,南楚太子親自來大錦解釋。
為此,又耽擱了兩個月。
等這些事磨蹭完,清韻麻溜的收拾好包袱,啟程了。
出了京都,在馬車上顛簸了半個月,就又回來了。
沒錯,她又懷孕了。
回京的一路,清韻捶了楚北一路。
但,某男甘之如飴。
周而復始。
六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就只剩下不到一年了。
身邊有了兩兒一女,再加上楚北並不是太子,也沒人盯著他的後宅,日子過得很平順。
唯一的遺憾,還是離京那事,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耽誤,已經成了清韻心中的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