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永初帝看過,沒提異議,只說太子妃常蘭芝未曾參與謀逆,可免除死刑,改為在皇家道觀出家清修——這幾乎等同赦免了。眾人雖疑惑,然而既是永初帝親自赦免,且常蘭芝素來行事端正,中書令常鈺勞苦功高、定王府長史常荀又在此時中立下汗馬功勞,便無人提出異議。常鈺的弟弟常鈞則由戶部尚書貶為六品太學博士,連降數級;遠在西洲的常茂雖曾與太子過從親密,幸未捲入此事,暫時未被波及。
除去那夜謀逆之人外,涉事的官員林林總總,竟有百人,按其過錯,懲處不一。
最為惹眼的,還是柱國公崔家。
京城中世家高門眾多,平素跟太子往來的也不少,崔家卻是此次謀逆中唯一被重處的。除去褫奪府中封號及所有男子官銜、女子誥命外,更以附逆之罪論處,查抄府邸,男丁十六歲以上處斬或流放,女眷發配為奴。據說國公爺崔成化在獄中慚愧羞憤,觸壁而亡。那位攀上金枝玉葉的崔恆也未能倖免,隨同金城公主被貶為庶人,流放六百里,瘸著腿上路,境況甚為悽慘。
查抄崔家的時候,由定王和高元驍親自帶禁軍過去。
時隔數年再度進入這座府邸,定王面色冷凝,自始至終都沒說半個字。
幼時跟崔忱交好,他常來此處玩耍,對府中許多地方都頗熟悉。後來崔忱戰死,他明知是崔家受命於孟皇后做了手腳,卻還是按故友遺願,極力照拂。然而終究無濟於事,太子信重崔南鶯,崔家更是想藉此機會立功,妄想扶持太子登基,給崔南鶯掙個皇后當,給崔家掙來更多功勳。
誰知所有謀算皆是徒勞。
功勳沒掙著,卻把這祖宗掙下的家業給丟了。
柱國公夫人貴為孟皇后的姐姐,一品誥命,在抄家時放聲慟哭,數聲而亡。其餘女眷各自哀哀哭泣不止,唯獨寡居已久的秦姝臉色淡漠,平靜的走在眾人之後。富貴美夢破碎,從此後便是宮中為奴的漫長人生,唯一可慶幸的,是如松尚且年幼,不足以論罪,被定王帶到府中照看,倖免於難。
秦姝隨同眾人跪在廳前,仰望階上的定王,驀然覺得眼角酸澀——兩年前,她還是定王頗為敬重持禮的故人遺孀,受禮遇尊榮,隨他北上。倘若不是那瘋狂的貪念,倘若不曾撕裂那層遮羞的面紗,或許此時,她早已憑著定王的勢力另嫁他人,安穩餘生。可惜了,再沒有挽回的餘地。
煊赫堂皇的公府在禁軍的嚴密搜查下,幾乎被清掃一空。
定王同高元驍步出那雙扇黑漆大門,瞧著禁軍取下黑底燙金的敕造柱國公府牌匾時,到底一聲嘆息。
翻身上了黑獅子,再瞧一眼故友居住,定王默然握緊韁繩,夾動馬腹前行。
高元驍緊隨在後,行至路口時,趁著前後無人,忽然開口了,“微臣有件事想求殿下,殿下能否稍留片刻?”
“何事?”定王放緩馬速。
高元驍隨之趕上,道:“微臣已求得皇上允准,不日即將辭去京中職位,前往泰州戍守。交割的手續也都遞到了兵部,就在這一兩日之間了,拿到文書即刻去泰州。”
這倒讓定王覺得詫異,“泰州戍邊?那可比不上禁軍的尊榮。”
“可我還惦記著泰州,惦記涼州死傷的兄弟。就算沒有尊榮富貴,那邊也能讓我更自在。”高元驍笑了笑,端方的臉上稍露豪氣。他自袖中取出個匕首,雙手奉與定王,道:“這把匕首多少寄託舊事,殿下都已知曉,無需細說。微臣冒昧,希望殿下能將此匕首轉贈予王妃,算是臨別所贈。”
“臨別所贈?”定王挑眉,目光陡然鋒銳,徐徐道:“高將軍這是何意?”
“殿下不要誤會,微臣若還痴心妄想,就該帶走這匕首,哪還敢來惹怒殿下。”高元驍苦笑。縱然已跟定王共事許久,被他那冷厲目光瞧著,高元驍還是覺得額頭汗涔涔的,“王妃身手出眾,是女中少有的豪傑。微臣當日有幸與她共事,十分欽佩,多少也能算是舊友。贈這把匕首,也只是覺得,殿下和王妃今日所得,皆是應得的,來之不易,更當珍惜。願殿下與王妃同心白首,微臣在邊陲,也當盡心戍守,為殿下分憂。”
比起前世的殘破,此時的圓滿確實來得格外艱難。
定王把玩那匕首,將高元驍瞧了片刻,便收了起來。
“不打算辭別了?”
“不必了。”高元驍拱手朝定王行禮,“微臣就在此處,辭別殿下。”
定王頷首,道:“保重。”旋即策馬往宮中去復命,高元驍則帶著禁軍將查抄之物送往刑部。
*
待定王自宮中回府,阿殷正帶著如松在府中散步。
縱然沒讓如松親眼看到禁軍抄家的情形,然而五六歲的男孩子多少懂得事情,知道府中被圍多日的緊張氛圍。離開時又見母親垂淚傷心,來到定王府後只管悶坐著不說話,對著桌子想心事,被阿殷勸說了許久,才肯跟著她出來走走。
定王亦陪著慢行,耐心開解如松,答應他明日帶他去看崔忱,才讓如松小臉兒舒展,跟著蔡高去習武。
待得如松走遠,定王才將那匕首拿出來,聲音有些彆扭,“高元驍給的。”
“給我嗎?”阿殷沒敢立時接。
定王“嗯”了聲,在她跟前一晃,便又收回去,大步往前走,“回頭扔到書房。”
阿殷覷著他,分明看到他舉止的不自在,卻沒有從前那點懷疑和醋意。這當然是很奇怪的,定王不自在,必定是因為此物出自高元驍之手,可他又坦然的帶回來了,委實與素日行事不符。最可能的是,他知道這匕首的含義,所以即便彆扭,卻還是帶回來給她。
挺拔的背影已然進了月洞門,阿殷唇角漾起笑意,身如玉燕,幾個起伏趕上,攔在他跟前。
仲夏濃蔭下,嬌麗的美人眉目若畫,杏眼中蘊滿笑意,仿佛玩味,“高元驍送我匕首,殿下竟然不覺得古怪?”
定王對上她明亮的眼神,覺得她這話大有深意。
阿殷笑不容他多想,拉起定王的手,往書房走去。
回眸時,眼底藏笑,聲音中帶著窺破天機般的得意,“有些東西,我疑惑了很久,今日正好請教殿下!”
第128章 結局(終)
到得書房, 阿殷回身掩了門,拉著定王到案後坐下,讓他稍待片刻。旋即轉到書架後面,飛身躍起,踩著後頭的窗台, 自書架頂上取了個二尺見方的檀木盒。
盒子瞧著平淡無奇, 細密的紋路沉亮, 沒半點多餘的裝飾, 雖擱在書架頂端,卻不見半點灰塵。
定王原本氣定神閒的坐在圈椅中,瞧見那檀木盒時,目光微緊, 脊背不自覺的繃直。
阿殷翹著唇角走過去, 將盒子端端正正放在定王跟前, 就勢靠著書案,垂首道:“殿下去南邊賑災安民時,我每日來書房同長史和司馬議事, 閒來翻書,無意中發現了它。盒子並沒上鎖,所以我一時好奇就揭開瞧了瞧, 沒想到——”她伸手入盒中,從中取出一摞紙箋,輕輕擱在定王跟前,目光卻柔和起來, “殿下要看看嗎?”
定王並沒去翻看,只緩緩站起身來。
他當然知道那是什麼。
最初是前年的除夕,他赴宮宴回來後心煩意亂的練字,回過神卻只有滿篇的陶殷。他當時稍作猶豫,沒捨得將這名字撕碎丟棄,便隨便尋個地方擱著。後來無數次從阿殷被斬的夢中驚醒,諸般情緒無可排解,便多執筆練字,寫滿她的名字。紙箋漸漸多了,遂尋了這檀木盒收著,擱在書架頂上,免得被誰翻出。
再後來殘夢珠連,愈來愈多的舊事從夢裡湧出,冥想思索推敲不透,就只能付諸筆端,以理清思緒。因紙箋上有她的名字,也未丟棄,依舊收入盒中。
前後十數張紙箋,簡略寫著舊時的事,斷續而隱晦,旁人即便看了也未必能理解,而她……書房裡十分安靜,窗外樹影晃動,似是起了微雨,沙沙的打在葉上。
阿殷眉目間淺笑依舊,卻漸漸添了朦朧水霧。她隨手取了那張早已看得熟稔的,低聲道:“這上面寫,永初十年冬月,北庭。十一年三月,桃谷。四月,東襄。六月——”她抬頭與定王四目相對,看到他深沉的眼底終於翻起波瀾,終至波濤洶湧。
“阿殷。”定王驀然打斷,將她攬入懷中。
阿殷的臉埋在他的胸膛,寬厚而溫暖。急驟的心跳清晰入耳,他的手臂越收越緊,她也漸漸收了笑意。
這些紙箋代表著什麼,兩人心照不宣。
淚珠滾出來,滲入他胸前的衣裳。阿殷咬唇強忍,漸漸的,肩膀微微聳動,仿佛抽泣——原以為只是她獨自帶著慘痛的記憶前行,卻原來他也記得。寫下這些舊事的時候,他是怎樣的心境呢?阿殷並不知道。然而此時此刻,曾在刑場的陌生人竟成夫妻,圓滿相伴,阿殷只覺得眼眶酸澀溫熱,覺得悲傷,卻又歡喜。
定王手掌撫她如墨秀髮,微微顫抖。
“原本不想讓你知道。”他緊緊箍她在懷中,低聲撫慰,“就當那是個離奇的夢,塵封久了,你就能忘記,不再被困擾。舊日的事雖苦,眼下咱們卻都很好,母妃、岳父、舅兄、馮遠道他們都還在,咱們也有了孩子。路還很長,卻值得期待。”
阿殷“嗯”了聲,在他懷裡蹭了蹭,往他腰間抱得更緊。
窗外雨聲漸濃,淅淅瀝瀝的落在檐頭瓦上,風卻停了,天地間便只有簌簌雨聲。
阿殷在定王懷裡許久,才抬起頭來,淚痕未乾,唇邊卻有了笑意,“殿下素日行事,這些東西本不該留著的。哼,這樣要緊的事卻瞞著我,真是可惡。”紅嫩的唇撅了起來,杏眼裡藏著不滿,“我做事太明顯,殿下必定早就猜了出來,卻只將我蒙在鼓裡。不行,該怎麼罰你才好。”
定王吻她,低沉的笑聲帶著無奈,“聽憑王妃吩咐。”
那寵溺的神態,跟初識時冷肅威儀的殺神迥異。
有什麼辦法呢?平常行事,他自然冷肅嚴謹,凡事都不留半點痕跡。
可碰著她,卻總有例外。
不肯丟棄她的名字,就只能精心收著;不肯看她委屈不忿,就只能曲意討好,博美人歡心,連他自己都意外。再往前回想,從那年她縱馬入北苑的馬球場,颯然英姿落入眼中開始,她便肆意闖了進來,處處令他破例——冷厲兇狠的殺神收了個美貌女侍衛在身邊,又將她娶進門捧在掌心,據說這故事在坊間傳開,聽者如雲。
除去那夜謀逆之人外,涉事的官員林林總總,竟有百人,按其過錯,懲處不一。
最為惹眼的,還是柱國公崔家。
京城中世家高門眾多,平素跟太子往來的也不少,崔家卻是此次謀逆中唯一被重處的。除去褫奪府中封號及所有男子官銜、女子誥命外,更以附逆之罪論處,查抄府邸,男丁十六歲以上處斬或流放,女眷發配為奴。據說國公爺崔成化在獄中慚愧羞憤,觸壁而亡。那位攀上金枝玉葉的崔恆也未能倖免,隨同金城公主被貶為庶人,流放六百里,瘸著腿上路,境況甚為悽慘。
查抄崔家的時候,由定王和高元驍親自帶禁軍過去。
時隔數年再度進入這座府邸,定王面色冷凝,自始至終都沒說半個字。
幼時跟崔忱交好,他常來此處玩耍,對府中許多地方都頗熟悉。後來崔忱戰死,他明知是崔家受命於孟皇后做了手腳,卻還是按故友遺願,極力照拂。然而終究無濟於事,太子信重崔南鶯,崔家更是想藉此機會立功,妄想扶持太子登基,給崔南鶯掙個皇后當,給崔家掙來更多功勳。
誰知所有謀算皆是徒勞。
功勳沒掙著,卻把這祖宗掙下的家業給丟了。
柱國公夫人貴為孟皇后的姐姐,一品誥命,在抄家時放聲慟哭,數聲而亡。其餘女眷各自哀哀哭泣不止,唯獨寡居已久的秦姝臉色淡漠,平靜的走在眾人之後。富貴美夢破碎,從此後便是宮中為奴的漫長人生,唯一可慶幸的,是如松尚且年幼,不足以論罪,被定王帶到府中照看,倖免於難。
秦姝隨同眾人跪在廳前,仰望階上的定王,驀然覺得眼角酸澀——兩年前,她還是定王頗為敬重持禮的故人遺孀,受禮遇尊榮,隨他北上。倘若不是那瘋狂的貪念,倘若不曾撕裂那層遮羞的面紗,或許此時,她早已憑著定王的勢力另嫁他人,安穩餘生。可惜了,再沒有挽回的餘地。
煊赫堂皇的公府在禁軍的嚴密搜查下,幾乎被清掃一空。
定王同高元驍步出那雙扇黑漆大門,瞧著禁軍取下黑底燙金的敕造柱國公府牌匾時,到底一聲嘆息。
翻身上了黑獅子,再瞧一眼故友居住,定王默然握緊韁繩,夾動馬腹前行。
高元驍緊隨在後,行至路口時,趁著前後無人,忽然開口了,“微臣有件事想求殿下,殿下能否稍留片刻?”
“何事?”定王放緩馬速。
高元驍隨之趕上,道:“微臣已求得皇上允准,不日即將辭去京中職位,前往泰州戍守。交割的手續也都遞到了兵部,就在這一兩日之間了,拿到文書即刻去泰州。”
這倒讓定王覺得詫異,“泰州戍邊?那可比不上禁軍的尊榮。”
“可我還惦記著泰州,惦記涼州死傷的兄弟。就算沒有尊榮富貴,那邊也能讓我更自在。”高元驍笑了笑,端方的臉上稍露豪氣。他自袖中取出個匕首,雙手奉與定王,道:“這把匕首多少寄託舊事,殿下都已知曉,無需細說。微臣冒昧,希望殿下能將此匕首轉贈予王妃,算是臨別所贈。”
“臨別所贈?”定王挑眉,目光陡然鋒銳,徐徐道:“高將軍這是何意?”
“殿下不要誤會,微臣若還痴心妄想,就該帶走這匕首,哪還敢來惹怒殿下。”高元驍苦笑。縱然已跟定王共事許久,被他那冷厲目光瞧著,高元驍還是覺得額頭汗涔涔的,“王妃身手出眾,是女中少有的豪傑。微臣當日有幸與她共事,十分欽佩,多少也能算是舊友。贈這把匕首,也只是覺得,殿下和王妃今日所得,皆是應得的,來之不易,更當珍惜。願殿下與王妃同心白首,微臣在邊陲,也當盡心戍守,為殿下分憂。”
比起前世的殘破,此時的圓滿確實來得格外艱難。
定王把玩那匕首,將高元驍瞧了片刻,便收了起來。
“不打算辭別了?”
“不必了。”高元驍拱手朝定王行禮,“微臣就在此處,辭別殿下。”
定王頷首,道:“保重。”旋即策馬往宮中去復命,高元驍則帶著禁軍將查抄之物送往刑部。
*
待定王自宮中回府,阿殷正帶著如松在府中散步。
縱然沒讓如松親眼看到禁軍抄家的情形,然而五六歲的男孩子多少懂得事情,知道府中被圍多日的緊張氛圍。離開時又見母親垂淚傷心,來到定王府後只管悶坐著不說話,對著桌子想心事,被阿殷勸說了許久,才肯跟著她出來走走。
定王亦陪著慢行,耐心開解如松,答應他明日帶他去看崔忱,才讓如松小臉兒舒展,跟著蔡高去習武。
待得如松走遠,定王才將那匕首拿出來,聲音有些彆扭,“高元驍給的。”
“給我嗎?”阿殷沒敢立時接。
定王“嗯”了聲,在她跟前一晃,便又收回去,大步往前走,“回頭扔到書房。”
阿殷覷著他,分明看到他舉止的不自在,卻沒有從前那點懷疑和醋意。這當然是很奇怪的,定王不自在,必定是因為此物出自高元驍之手,可他又坦然的帶回來了,委實與素日行事不符。最可能的是,他知道這匕首的含義,所以即便彆扭,卻還是帶回來給她。
挺拔的背影已然進了月洞門,阿殷唇角漾起笑意,身如玉燕,幾個起伏趕上,攔在他跟前。
仲夏濃蔭下,嬌麗的美人眉目若畫,杏眼中蘊滿笑意,仿佛玩味,“高元驍送我匕首,殿下竟然不覺得古怪?”
定王對上她明亮的眼神,覺得她這話大有深意。
阿殷笑不容他多想,拉起定王的手,往書房走去。
回眸時,眼底藏笑,聲音中帶著窺破天機般的得意,“有些東西,我疑惑了很久,今日正好請教殿下!”
第128章 結局(終)
到得書房, 阿殷回身掩了門,拉著定王到案後坐下,讓他稍待片刻。旋即轉到書架後面,飛身躍起,踩著後頭的窗台, 自書架頂上取了個二尺見方的檀木盒。
盒子瞧著平淡無奇, 細密的紋路沉亮, 沒半點多餘的裝飾, 雖擱在書架頂端,卻不見半點灰塵。
定王原本氣定神閒的坐在圈椅中,瞧見那檀木盒時,目光微緊, 脊背不自覺的繃直。
阿殷翹著唇角走過去, 將盒子端端正正放在定王跟前, 就勢靠著書案,垂首道:“殿下去南邊賑災安民時,我每日來書房同長史和司馬議事, 閒來翻書,無意中發現了它。盒子並沒上鎖,所以我一時好奇就揭開瞧了瞧, 沒想到——”她伸手入盒中,從中取出一摞紙箋,輕輕擱在定王跟前,目光卻柔和起來, “殿下要看看嗎?”
定王並沒去翻看,只緩緩站起身來。
他當然知道那是什麼。
最初是前年的除夕,他赴宮宴回來後心煩意亂的練字,回過神卻只有滿篇的陶殷。他當時稍作猶豫,沒捨得將這名字撕碎丟棄,便隨便尋個地方擱著。後來無數次從阿殷被斬的夢中驚醒,諸般情緒無可排解,便多執筆練字,寫滿她的名字。紙箋漸漸多了,遂尋了這檀木盒收著,擱在書架頂上,免得被誰翻出。
再後來殘夢珠連,愈來愈多的舊事從夢裡湧出,冥想思索推敲不透,就只能付諸筆端,以理清思緒。因紙箋上有她的名字,也未丟棄,依舊收入盒中。
前後十數張紙箋,簡略寫著舊時的事,斷續而隱晦,旁人即便看了也未必能理解,而她……書房裡十分安靜,窗外樹影晃動,似是起了微雨,沙沙的打在葉上。
阿殷眉目間淺笑依舊,卻漸漸添了朦朧水霧。她隨手取了那張早已看得熟稔的,低聲道:“這上面寫,永初十年冬月,北庭。十一年三月,桃谷。四月,東襄。六月——”她抬頭與定王四目相對,看到他深沉的眼底終於翻起波瀾,終至波濤洶湧。
“阿殷。”定王驀然打斷,將她攬入懷中。
阿殷的臉埋在他的胸膛,寬厚而溫暖。急驟的心跳清晰入耳,他的手臂越收越緊,她也漸漸收了笑意。
這些紙箋代表著什麼,兩人心照不宣。
淚珠滾出來,滲入他胸前的衣裳。阿殷咬唇強忍,漸漸的,肩膀微微聳動,仿佛抽泣——原以為只是她獨自帶著慘痛的記憶前行,卻原來他也記得。寫下這些舊事的時候,他是怎樣的心境呢?阿殷並不知道。然而此時此刻,曾在刑場的陌生人竟成夫妻,圓滿相伴,阿殷只覺得眼眶酸澀溫熱,覺得悲傷,卻又歡喜。
定王手掌撫她如墨秀髮,微微顫抖。
“原本不想讓你知道。”他緊緊箍她在懷中,低聲撫慰,“就當那是個離奇的夢,塵封久了,你就能忘記,不再被困擾。舊日的事雖苦,眼下咱們卻都很好,母妃、岳父、舅兄、馮遠道他們都還在,咱們也有了孩子。路還很長,卻值得期待。”
阿殷“嗯”了聲,在他懷裡蹭了蹭,往他腰間抱得更緊。
窗外雨聲漸濃,淅淅瀝瀝的落在檐頭瓦上,風卻停了,天地間便只有簌簌雨聲。
阿殷在定王懷裡許久,才抬起頭來,淚痕未乾,唇邊卻有了笑意,“殿下素日行事,這些東西本不該留著的。哼,這樣要緊的事卻瞞著我,真是可惡。”紅嫩的唇撅了起來,杏眼裡藏著不滿,“我做事太明顯,殿下必定早就猜了出來,卻只將我蒙在鼓裡。不行,該怎麼罰你才好。”
定王吻她,低沉的笑聲帶著無奈,“聽憑王妃吩咐。”
那寵溺的神態,跟初識時冷肅威儀的殺神迥異。
有什麼辦法呢?平常行事,他自然冷肅嚴謹,凡事都不留半點痕跡。
可碰著她,卻總有例外。
不肯丟棄她的名字,就只能精心收著;不肯看她委屈不忿,就只能曲意討好,博美人歡心,連他自己都意外。再往前回想,從那年她縱馬入北苑的馬球場,颯然英姿落入眼中開始,她便肆意闖了進來,處處令他破例——冷厲兇狠的殺神收了個美貌女侍衛在身邊,又將她娶進門捧在掌心,據說這故事在坊間傳開,聽者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