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換了是誰,前腳在一個屋檐下情意漸濃,後腳被人商量著送走處理,都不會高興。
戴庭安看著她,仍站在門旁。
青姈仿若無事地走到桌邊,擱下食盒,道:“都是冰鎮過的,將軍別放太久,免得壞了味道。”叮囑完就想離開,快要出門時,卻覺背後身影微動,戴庭安毫無預兆地抬步上前,從後將她抱進懷裡。
溫熱的胸膛貼上脊背,青姈輕輕顫了下,垂眸時看到他圈在腰間的雙臂。
耳畔是他的呼吸,熟悉之極。
她埋頭不語,知道他這是安慰,低聲道:“無妨的,將軍從前說的話我沒敢忘。”
那時他遇刺重傷,裝出那副奄奄一息的模樣,她蹲在榻前,聽他談生意似的說起沖喜的婚事,許諾說,待陳文毅的案子撥亂反正,便送她遠離京城。彼時兩人並不熟悉,她有求於人、小心翼翼,自然不敢有所微詞,他如何說,她全都應承。
後來陳文毅冤案昭雪,兩個人卻都有意忘卻似的,從沒主動提過。
她其實也拿不準,不知戴庭安如何打算,不知她費盡心思靠近後能否留在他身邊。
屋子裡安靜了片刻,青姈心緒翻動,緩緩摩挲他箍在身前的手。
他的唇貼了過來,停在她的耳邊。
“留下來吧。”戴庭安的聲音不高,卻如磁石打磨,“留在我身邊,可以嗎?”
很溫柔認真的聲音,跟他平時的懶散或冷厲迥異,語帶疑問,似是不確定她的心思,小心翼翼。青姈沒想到他會這樣問,眼底微露喜色,有些詫然回頭,對上他的目光。
而後,她的唇邊緩緩勾起笑意。
“是夫君說要送我走,我可從沒說要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o^
第43章 窺探
鐵山堂里最近的氛圍頗為歡快。
少夫人到外書房送了個食盒,跟戴庭安一道回來後,自家將軍便吩咐將西次間裡的床褥全都搬到東次間去,只留下梳洗妝檯等物,當個專門梳妝打扮的地方。當天晚上,主子沐浴的水也盡數送到了正屋,沒再單獨往廂房抬。
這背後的情形,不言而喻。
徐嬤嬤為此喜出望外,戴庭安亦精神煥發,那滿身的清冷都沖淡了許多。
唯有青姈似有點疲憊,趁著夏日裡天長,晌午時可著勁地午歇補覺。好在她年紀小,戴庭安便是個禽獸,也不至於欺負個小姑娘,只是難得閒暇時,更愛回鐵山堂,或是夫妻倆在屋裡各自翻書做事,或是出城去避暑。
這一方院落里歲月靜好,朝堂之上,蓄積許久的風雨愈來愈洶湧。
先是梁勛那位號稱“白衣卿相”的兒子因行事過於張揚,觸怒了德高望重的安國公,兩府暗裡較勁,安國公便使人翻出了梁公子賣官鬻爵的事,惹得民間議論紛紛,幾位與梁相不對付的御史更是將奏摺雪片似的往宮裡送。
元和帝再怎麼寵著梁相,聽聞此事畢竟不悅,召梁相到跟前,狠狠斥責。
梁相見已鬧到御前,倒會見風使舵,誠惶誠恐地扣頭請罪,自罰了兒子一通。
然而這並不能安撫安國公的怒氣,且事情既已起了頭,斷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梁勛這邊還沒自罰完,他的其它罪行又借著御史彈劾的奏摺,源源不斷地翻到了元和帝的跟前。
這其中的許多消息,都是出自戴庭安的授意。
十多年的籌謀,藏在暗處的細網比起元和帝的皇城司也不遜色,積攢的卷宗藏在密室之中,裡面有些消息是從皇城司流出的消息,有些則是戴庭安混在市井山野、藏在暗處的人手搜集而來。
卷宗內容包羅朝中高官貴戚,重要的事無一遺漏,字字皆可染血,動輒關乎性命。
而梁勛仗著元和帝的寵信,為排除異己握緊權柄,這些年碰的銀錢人命數不勝數。旁的元和帝都還能容忍,裡頭摻雜他勾結御前大太監窺探宮廷密事,為剷除異己捏造冤案謀害皇嗣等事,卻讓元和帝心驚。
這樣的事,已不是刑部能啃得動的,仍落到皇城司的頭上。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京城裡風聲鶴唳。
韓起前腳才將肅王得罪了個乾淨,如今不得不去碰梁勛這個硬茬子,其中艱難可想而知。罪證被一分分挖出,韓起暗夜往來之間,竟在某個清晨被人刺殺在城外的密林,情狀悽慘。
他是元和帝手裡最鋒利的劍,亦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
敢對皇城司統領下手,無異於公然對御座亮劍。
元和帝龍顏震怒,一路查下去,終是查到了梁勛的頭上。
這場刺殺遂成了扳倒梁勛的最後一塊千鈞巨石,縱然梁勛抵死不肯承認,一口咬定是旁人栽贓誣陷,元和帝又豈會相信?
皇城司里皆是高手,又是皇帝最重要的臂膀,便是肅王栽了那麼大的跟頭,也沒敢碰。如今韓起徹查梁勛罪證卻遭了毒手,且兇手有本事取韓起的命,還將線索斬斷線索,這背後藏著的能耐怎不令人心驚?
昔日的萬般寵信,終在梁勛勾結大太監、刺殺皇城司統領後,消磨殆盡。
煊赫屹立的相府被禁衛軍查封,一夕之間淪為關押疑犯的牢獄。
梁勛試著想將梁嬌送入宮中,挽回帝心,被顧皇后輕輕壓下。
隨後的月余時間,京城裡沸沸揚揚的,全都是關乎梁勛的事。位高權重的相爺倒台,麾下擁躉黨羽也被斬除不少,韜光養晦十多年,以行事穩重而得群臣讚許的徐相終於熬死了前任,執掌相權。
戴庭安看著她,仍站在門旁。
青姈仿若無事地走到桌邊,擱下食盒,道:“都是冰鎮過的,將軍別放太久,免得壞了味道。”叮囑完就想離開,快要出門時,卻覺背後身影微動,戴庭安毫無預兆地抬步上前,從後將她抱進懷裡。
溫熱的胸膛貼上脊背,青姈輕輕顫了下,垂眸時看到他圈在腰間的雙臂。
耳畔是他的呼吸,熟悉之極。
她埋頭不語,知道他這是安慰,低聲道:“無妨的,將軍從前說的話我沒敢忘。”
那時他遇刺重傷,裝出那副奄奄一息的模樣,她蹲在榻前,聽他談生意似的說起沖喜的婚事,許諾說,待陳文毅的案子撥亂反正,便送她遠離京城。彼時兩人並不熟悉,她有求於人、小心翼翼,自然不敢有所微詞,他如何說,她全都應承。
後來陳文毅冤案昭雪,兩個人卻都有意忘卻似的,從沒主動提過。
她其實也拿不準,不知戴庭安如何打算,不知她費盡心思靠近後能否留在他身邊。
屋子裡安靜了片刻,青姈心緒翻動,緩緩摩挲他箍在身前的手。
他的唇貼了過來,停在她的耳邊。
“留下來吧。”戴庭安的聲音不高,卻如磁石打磨,“留在我身邊,可以嗎?”
很溫柔認真的聲音,跟他平時的懶散或冷厲迥異,語帶疑問,似是不確定她的心思,小心翼翼。青姈沒想到他會這樣問,眼底微露喜色,有些詫然回頭,對上他的目光。
而後,她的唇邊緩緩勾起笑意。
“是夫君說要送我走,我可從沒說要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o^
第43章 窺探
鐵山堂里最近的氛圍頗為歡快。
少夫人到外書房送了個食盒,跟戴庭安一道回來後,自家將軍便吩咐將西次間裡的床褥全都搬到東次間去,只留下梳洗妝檯等物,當個專門梳妝打扮的地方。當天晚上,主子沐浴的水也盡數送到了正屋,沒再單獨往廂房抬。
這背後的情形,不言而喻。
徐嬤嬤為此喜出望外,戴庭安亦精神煥發,那滿身的清冷都沖淡了許多。
唯有青姈似有點疲憊,趁著夏日裡天長,晌午時可著勁地午歇補覺。好在她年紀小,戴庭安便是個禽獸,也不至於欺負個小姑娘,只是難得閒暇時,更愛回鐵山堂,或是夫妻倆在屋裡各自翻書做事,或是出城去避暑。
這一方院落里歲月靜好,朝堂之上,蓄積許久的風雨愈來愈洶湧。
先是梁勛那位號稱“白衣卿相”的兒子因行事過於張揚,觸怒了德高望重的安國公,兩府暗裡較勁,安國公便使人翻出了梁公子賣官鬻爵的事,惹得民間議論紛紛,幾位與梁相不對付的御史更是將奏摺雪片似的往宮裡送。
元和帝再怎麼寵著梁相,聽聞此事畢竟不悅,召梁相到跟前,狠狠斥責。
梁相見已鬧到御前,倒會見風使舵,誠惶誠恐地扣頭請罪,自罰了兒子一通。
然而這並不能安撫安國公的怒氣,且事情既已起了頭,斷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梁勛這邊還沒自罰完,他的其它罪行又借著御史彈劾的奏摺,源源不斷地翻到了元和帝的跟前。
這其中的許多消息,都是出自戴庭安的授意。
十多年的籌謀,藏在暗處的細網比起元和帝的皇城司也不遜色,積攢的卷宗藏在密室之中,裡面有些消息是從皇城司流出的消息,有些則是戴庭安混在市井山野、藏在暗處的人手搜集而來。
卷宗內容包羅朝中高官貴戚,重要的事無一遺漏,字字皆可染血,動輒關乎性命。
而梁勛仗著元和帝的寵信,為排除異己握緊權柄,這些年碰的銀錢人命數不勝數。旁的元和帝都還能容忍,裡頭摻雜他勾結御前大太監窺探宮廷密事,為剷除異己捏造冤案謀害皇嗣等事,卻讓元和帝心驚。
這樣的事,已不是刑部能啃得動的,仍落到皇城司的頭上。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京城裡風聲鶴唳。
韓起前腳才將肅王得罪了個乾淨,如今不得不去碰梁勛這個硬茬子,其中艱難可想而知。罪證被一分分挖出,韓起暗夜往來之間,竟在某個清晨被人刺殺在城外的密林,情狀悽慘。
他是元和帝手裡最鋒利的劍,亦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
敢對皇城司統領下手,無異於公然對御座亮劍。
元和帝龍顏震怒,一路查下去,終是查到了梁勛的頭上。
這場刺殺遂成了扳倒梁勛的最後一塊千鈞巨石,縱然梁勛抵死不肯承認,一口咬定是旁人栽贓誣陷,元和帝又豈會相信?
皇城司里皆是高手,又是皇帝最重要的臂膀,便是肅王栽了那麼大的跟頭,也沒敢碰。如今韓起徹查梁勛罪證卻遭了毒手,且兇手有本事取韓起的命,還將線索斬斷線索,這背後藏著的能耐怎不令人心驚?
昔日的萬般寵信,終在梁勛勾結大太監、刺殺皇城司統領後,消磨殆盡。
煊赫屹立的相府被禁衛軍查封,一夕之間淪為關押疑犯的牢獄。
梁勛試著想將梁嬌送入宮中,挽回帝心,被顧皇后輕輕壓下。
隨後的月余時間,京城裡沸沸揚揚的,全都是關乎梁勛的事。位高權重的相爺倒台,麾下擁躉黨羽也被斬除不少,韜光養晦十多年,以行事穩重而得群臣讚許的徐相終於熬死了前任,執掌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