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後台一直在抽= =

  ☆、錦花台(二)

  靖北王妃嘴上和秦晚馥說笑,目光卻帶著幾分沉思。

  看到這樣優秀的姚沉歡,她就想起五年前在錦花台上大放異彩的榮宓。當年,榮宓可是同時拿下琴、棋、畫、舞共四枚梅花玉牌,成為錦花台的奇蹟,也從此被奉為上京城的“明珠”。

  這樣的女子,的確讓人喜歡,可對於太過痴迷她的男子來說,就不是那麼好了。就像榮宓,當初若不是寧知書堅持,她這個做娘的,未必答應這門親事,她靖北王府並不需要攀東臨侯和榮貴妃的勢,這門親卻無形中把靖北王府劃到了六皇子和榮貴妃下面,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紅顏,禍水,古人的話總有一番道理。她的餘光朝榮宓看過去,只見她安安靜靜看著台上的比賽,臉上掛著微笑,目光有些悠遠。

  好在這媳婦兒是個聰慧明理的,寧知書也並未變成沉迷女色的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還沒能有孩子。

  靖北王妃正沉思間,錦花台上的傳令官宏亮的聲音響起,“請姚姑娘上前領受梅花玉牌!”

  錦花台上的參賽者不知何時都散去了,只剩下那個煙粉色的窈窕身影,如此醒目,榮耀滿身。

  包括去年那枚,這是她獲得的第三枚梅花玉牌,也就是說,她的名字即將被刻印在流芳壁上,供後世人景仰。

  “慢著!”忽然,一個脆亮的聲音從人群中傳出來。

  在眾人詫異的視線中,一輛精緻小巧的翠色小轎子被抬了過來,方才出聲兒的正是跟在轎子旁邊的一身藍底白碎花衣裳的丫頭。

  轎子停下後,走出一位杏紅底子暗繡大朵海棠妝花錦緞對襟襦裙的女子,挽著高高的靈蛇髻,簪了一支金累絲嵌碧璽牡丹吐艷步搖,垂下的金絲流蘇映得那張臉讓人移不開眼。

  若說榮宛是明媚的牡丹,姚沉歡是嬌艷的粉櫻,那麼這位姑娘,算得上是俏麗的海棠。大齊朝的美人當真多。

  錦花台里親王都不論身份了,其他世家少爺姑娘自然也不能擺譜。這女子下轎後,從丫頭的手上取過一隻長長的黑木匣子,就這麼在全場寂靜中一步步走上台。

  “這是誰啊?”阿凝道。

  “這是孫相府的嫡女孫仁心,上京美人排行榜的第三名。”秦晚馥說著。阿凝和她是同吃同睡的交情,聽出裡面滿滿的鄙夷之意。

  阿凝好奇地看她一眼,秦晚馥抿了抿唇,“哎呀,晚些再跟你說。”

  只見孫仁心福身對這次錦花台的主掌官,素以剛正嚴明著稱的內閣大學士朱明決朱大人拜了一拜,道:“小女孫仁心,這幾日因服侍病重的祖母而錯過錦花台報名。聽聞祈王殿下欲收畫藝魁首為學生,今日特地將自己的畫作送來與殿下和各位評判官品鑑。若是殿下覺得此畫不好,小女子便甘心認輸,可若是殿下覺得此畫比姚姑娘的畫好,便請殿下兌現承諾,收我為學生。”

  朱大人為難道:“按理來說畫藝比賽已經結束……”

  “請朱大人給小女子一次機會。”

  這朱大人和孫相同朝為官,且孫相如今在朝中地位舉足輕重,自然不能太不給面子,他想了想,打發了個書童去評判席問那幾位大人,那書童跑得也快,立刻回來道:“幾位大人說,可以先看看孫姑娘的畫。”

  外人不知生了什麼變故,低聲竊竊私語。小童一路小跑著,最後將畫攤開在幾位先生面前,幾個人都是眼前一亮,露出驚喜。

  趙琰看著眼前這副氣勢磅礴潑墨瀟灑的九峰雪霽圖,又看了眼孫仁心,心裡也驚嘆。這幅比起姚沉歡那幅還要勝出許多,這種撲面而來的大氣胸襟,就是畫了一輩子的人也未必能表達出來。

  一旁的方文昌已經笑道:“殿下,看來您的學生人選要換了。”

  阿凝這會兒正聽秦晚馥繪聲繪色跟她講孫仁心如何同姚沉歡鬧出不愉快的事情來。說實話,阿凝覺得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起因是有一次飛景樓里雅間緊缺,姚沉歡因有宣王在側而壓了孫仁心一頭,孫仁心氣悶之餘,只得打道回府,後來好幾次都故意和姚沉歡爭搶,姚沉歡也不是個泥菩薩,一來二回的,兩人莫名其妙就扛上了。

  “阿凝,以後你遇到她,可不要給她好臉色!你必須跟我站在一邊!”

  阿凝有些哭笑不得。

  台下,朱大人走向了裁判席,對趙琰施了一禮,趙琰同他說了他的意思,朱大人這才返回來與孫仁心道:“錦花台的規矩不能壞,孫姑娘今日未曾正式比賽,便不能拿這梅花玉牌。殿下還說,孫小姐的畫的確不錯,若姑娘想拿畫藝魁首,明年再來便是。”

  孫仁心急道:“那明年的魁首,殿下還收作學生嗎?”

  “這……這得看殿下自己的意思了。”

  “你……你去幫我問問!”她指向那方才跑腿的書童。

  朱大人抹了下額上的汗,給那書童遞了個眼色,書童應聲而去。

  得到的結果是不收。

  孫仁心一張花容月貌的臉都要哭出來了,一雙眼切切得望著趙琰的方向。朱大人只得讓人將她請了下去。

  外人隔得遠,聽不見他們的對話,但很快就有人把這事兒傳了出來,說是孫府的姑娘用一副雪霽圖勝過了魁首姚沉歡,卻因為未能正式參賽而錯過了這枚梅花玉牌。一時間各府各門都爭相打聽著,這孫府的姑娘是何許人。

  人出名起來也很快,仿佛就一夜之間,孫仁心就名氣大盛,被傳得天上有地上無,甚至隱隱有蓋過姚沉歡的趨勢。就連姜氏,也在回榮府的馬車上,同阿凝道:“瞧了這一整日,這位孫姑娘最得我心,模樣好,有才華,又孝順,就是不知道她有沒有理家之能。咱們府里最需要的就是能管家的,能鎮住二房的。”這儼然已經把人當自己媳婦兒看了。

  阿凝提醒道:“您還沒跟人家說過一句話呢,哪兒能就推算出這麼多?外人口口相傳的未必是真。”

  姜氏一愣,笑道:“你說的對,我是好不容易瞧著個入眼的,心口就熱了。外頭傳言的確信不得真。”

  話雖如此,姜氏回府後,還是立刻就打發人去了解這位孫姑娘了。

  按照規矩,錦花台上前三甲所作之畫會由畫師臨摹幾份,分發給觀眾閱看。方文昌等幾位評判念著孫仁心的畫作實在出眾,在得到她的同意後,命令將她的畫也臨摹出來分發觀閱。

  臨摹之畫是入夜之後才分發到各府的。沐浴之後的阿凝一身粉色輕容紗小衣懶懶靠在南窗榻上,小手剝著新鮮的蓮子吃,錦珠正給她熏頭髮。錦珠把畫展開,阿凝看了之後,一下子呆住了,連送到嘴邊的蓮子都忘記往裡放。

  這幅畫跟自己在書齋畫的那副根本一模一樣!

  去年阿凝作此畫,榮府的人大多都見過,但也只限於榮府內部而已。這畫被書齋先生拿走,連榮宓都沒見過的。

  錦珠也認出了這畫,驚訝道:“這……這不是姑娘去年秋天裡畫的那副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