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弓箭手領命,一個個動作熟練地搭弓射箭。
嚴韞剛站起來,便被一箭刺中小腿,身子一軟重新倒了下去。
箭羽像大雨一樣落下來,身後不斷傳來士兵的哀叫聲,血流滿地,哀鴻遍野。他身上多處箭傷,再加上心口那致命一擊,能撐到現在已是奇蹟。如今兵敗如山倒,士兵逃的逃,死的死,他身邊是數不盡的屍體,倒在血泊之中,不甘地睜著眼睛死去。
*
大皇子死後,他的士兵自然而然成了嚴裕的俘虜。
俘虜共有上萬人,大部分是大皇子生前強行招募的壯丁。誰都不願意手足相殘,同胞相殺,然而身在戰場上誰都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前進。嚴裕沒有嚴懲他們,只在為首的幾百名軍官身上飾以墨刑。在他們背上刺一個“靖”字,再染上墨,此後一輩子都不能洗掉這個字。
“靖”代表大靖,表示他們永遠是大靖的子民。
這已經是最輕的刑法,眾人對嚴裕千恩萬謝,痛哭流涕。
然而這並沒有結束,嚴韞曾與西夷連手,如今他死了,西夷士兵卻仍舊留在蘭陵附近,蠢蠢欲動,不肯回鄉。嚴裕與太子商討戰事,定下計劃決定三日後領兵出征,將西夷人趕出大靖疆土。
其中一些俘虜自告奮勇上陣殺敵,嚴裕准了,若是能成功擊退西夷人,也算他們戴罪立功。
西夷人胡攪蠻纏,不如嚴韞那般好對付,這場仗足足打了半個月,才將他們攆回自己的故土。為防日後仍有這種事發生,太子命人前往西夷與他們簽下契約,未來三十年內都不能進犯大靖一步,若有違背,大靖駐守在邊關的士兵則會先一步對他們起兵出征。
這場戰爭總算塵埃落定。
勝仗以後,嚴裕來不及參與慶功宴,第一件事便是趕回京城。
太子嚴韜問他:“為何不過幾日同我一起回去?”
他當時正在挑選良駒,從蘭陵到京城有十幾日的馬程,必須要挑選一匹精壯的寶馬才能儘早回到京城。聽到這話連動作都沒停頓,直接將包袱甩到馬鞍上,翻身而上,“二哥不懂,我要回去陪自己媳婦兒。”
嚴韜一愣,腦海里浮現出一個靈氣十足的小姑娘的模樣。
正如嚴裕所說的那樣,他確實不懂,他跟太子妃相敬如賓,兩人之間沒有感情,根本無從體會這種歸心似箭的心情。
家裡有一個人在等候自己,盼著自己回去,應當很幸福吧?
他有些嚮往,笑著調侃道:“你跟阿蓁的感情倒是越來越深了。”
阿蓁?
嚴裕聽到這個稱呼微微抬眉,朝嚴韜看去。
嚴韜卻恍若未覺,讓人給他多準備一些盤纏,以備路上使用。另外又調遣了兩名身手矯健的士兵隨身保護他。
臨走前,他騎馬走出兩步,想了想又打馬折返,停在嚴韜跟前道:“二哥想必誤會了。我跟阿蓁幼年相識,青梅竹馬,感情一直很好。無論成親前還是成親後都如此。我著急回去是不放心她,怕她一個人在京城害怕。”
他話裡有話,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表明謝蓁本來就是他的,讓嚴韜最好打消莫須有的心思。
前年那場烏龍兩人都記得清清楚楚。
嚴韜想納謝蓁為良娣,中途被嚴裕橫插一腳,最終成了他的六皇子妃。
這件事一直是嚴裕心裡的一塊疙瘩,他知道他們都沒有忘記,他介意,嚴韜應該也介意。只不過兩人都藏得很好,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任何罅隙,一心一意對付大皇子。如今大皇子倒了,嚴裕當初答應嚴韜的事做到了,他們之間的這層窗戶紙也該捅破了。
嚴韜失笑,顯然沒將這句話放在心上,“六弟在想什麼?你難道還信不過二哥的為人?”
嚴裕不說話。
“阿蓁既然嫁給了你,便是我的六弟妹,我尊重她,不會對她有任何非分之想。”他道。
嚴裕拽緊韁繩,在手臂上纏了兩圈,偏頭凝視他片刻,“二哥多慮了,我只不過闡述事實而已。”
說罷喊一聲駕,馬蹄踏在戰爭過後的土地上,黃沙漫天,漸漸遠去。
*
嚴裕總共走了兩個多月。
一開始謝蓁會向人打探蘭陵的情況,後來也不知怎麼,身體一天比一天懶怠,睡得也越來越多,好像每天都睡不醒似的,做什麼都沒精神。她以為是冬天快來臨的緣故,天氣一冷,人就睡得多,所以也沒放在心上。
與之相反的是,她胃口卻不怎麼好了。
廚房做的東西明明跟以前一樣,但是她卻一點食慾都沒有。每每筷子抬起又放下,什麼都不想吃。
丫鬟以為她是過度思念嚴裕所致,想著法子地勸她多吃點,不然嚴裕一回來看到她瘦了,倒霉的還是他們這些下人。有時候雙魚雙雁在旁邊勸說,她才勉強多吃幾口,吃完早早地就睡了。
嚴裕勝仗的消息傳回京城,聽說元徽帝很高興,精神都比以往好了很多,還說等他和太子回來,要領著一干大臣去城門親自迎接他們。
大皇子的屍身被運回高陽,簡簡單單地埋了,甚至比有些平民百姓家的葬禮更不如。
元徽帝剝奪了他的皇子身份,貶為庶民,他的妾室都被發落了,唯有妻子守著他的墓碑,留在高陽陪他。
京城總算恢復往日的繁榮安定。
謝蓁聽到這個消息長長鬆一口氣,問吳濱他何時能回來,吳濱回答道:“王爺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了。”
也就是說最多半個月就能到京城。
謝蓁又問:“他沒受傷吧?”
吳濱搖頭,“王爺一切安好。”
謝蓁連著問了幾個問題,得知他平安無事後才罷休。
她剛睡醒又困了,揮手讓吳濱出去後,一個人躺在榻上昏昏欲睡。她怕冷,屋裡早早地燒起炭盆,地上鋪著羊絨毯子,整個屋裡都暖融融的,絲毫沒有屋外秋風蕭瑟的冷寒。
雙魚走進來,看到她又要睡覺,免不了擔憂:“姑娘這陣子總瞌睡,要不要請個大夫看看?”
冷氏送給謝蓁的兩個婆子前幾天回鄉下了,謝蓁放了她們幾天假,讓她們回家看看孫兒。
聞言,謝蓁懶洋洋地睜開一雙杏眼,“應該是夜裡沒睡好……不用請大夫了,一請大夫就要吃藥,苦得要命。”
她覺得自己沒什麼事兒,除了嗜睡沒別的毛病,應該過幾天就好了。
雙魚勸不動她,只好由著她去。
不幾日聽說嚴裕快到京城了,她這才打碟起精神去外面迎接。她一開始是坐在正堂等候,等了約莫半個時辰,還是不見嚴裕回來,漸漸有點焦慮,就走到院子裡觀望。今天太陽有些熾烈,照得人頭昏腦漲,暈乎乎的。
謝蓁額頭冒汗,舉起袖子擦了擦,忍不住抬頭看了看頭頂的太陽。
她一點也不覺得熱,為什麼會冒汗呢?
想了很久,才明白原來是冷汗。
雙魚勸她回屋:“還不知道王爺何時回來,姑娘先進屋等著吧,站在外面多累啊。”
嚴韞剛站起來,便被一箭刺中小腿,身子一軟重新倒了下去。
箭羽像大雨一樣落下來,身後不斷傳來士兵的哀叫聲,血流滿地,哀鴻遍野。他身上多處箭傷,再加上心口那致命一擊,能撐到現在已是奇蹟。如今兵敗如山倒,士兵逃的逃,死的死,他身邊是數不盡的屍體,倒在血泊之中,不甘地睜著眼睛死去。
*
大皇子死後,他的士兵自然而然成了嚴裕的俘虜。
俘虜共有上萬人,大部分是大皇子生前強行招募的壯丁。誰都不願意手足相殘,同胞相殺,然而身在戰場上誰都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前進。嚴裕沒有嚴懲他們,只在為首的幾百名軍官身上飾以墨刑。在他們背上刺一個“靖”字,再染上墨,此後一輩子都不能洗掉這個字。
“靖”代表大靖,表示他們永遠是大靖的子民。
這已經是最輕的刑法,眾人對嚴裕千恩萬謝,痛哭流涕。
然而這並沒有結束,嚴韞曾與西夷連手,如今他死了,西夷士兵卻仍舊留在蘭陵附近,蠢蠢欲動,不肯回鄉。嚴裕與太子商討戰事,定下計劃決定三日後領兵出征,將西夷人趕出大靖疆土。
其中一些俘虜自告奮勇上陣殺敵,嚴裕准了,若是能成功擊退西夷人,也算他們戴罪立功。
西夷人胡攪蠻纏,不如嚴韞那般好對付,這場仗足足打了半個月,才將他們攆回自己的故土。為防日後仍有這種事發生,太子命人前往西夷與他們簽下契約,未來三十年內都不能進犯大靖一步,若有違背,大靖駐守在邊關的士兵則會先一步對他們起兵出征。
這場戰爭總算塵埃落定。
勝仗以後,嚴裕來不及參與慶功宴,第一件事便是趕回京城。
太子嚴韜問他:“為何不過幾日同我一起回去?”
他當時正在挑選良駒,從蘭陵到京城有十幾日的馬程,必須要挑選一匹精壯的寶馬才能儘早回到京城。聽到這話連動作都沒停頓,直接將包袱甩到馬鞍上,翻身而上,“二哥不懂,我要回去陪自己媳婦兒。”
嚴韜一愣,腦海里浮現出一個靈氣十足的小姑娘的模樣。
正如嚴裕所說的那樣,他確實不懂,他跟太子妃相敬如賓,兩人之間沒有感情,根本無從體會這種歸心似箭的心情。
家裡有一個人在等候自己,盼著自己回去,應當很幸福吧?
他有些嚮往,笑著調侃道:“你跟阿蓁的感情倒是越來越深了。”
阿蓁?
嚴裕聽到這個稱呼微微抬眉,朝嚴韜看去。
嚴韜卻恍若未覺,讓人給他多準備一些盤纏,以備路上使用。另外又調遣了兩名身手矯健的士兵隨身保護他。
臨走前,他騎馬走出兩步,想了想又打馬折返,停在嚴韜跟前道:“二哥想必誤會了。我跟阿蓁幼年相識,青梅竹馬,感情一直很好。無論成親前還是成親後都如此。我著急回去是不放心她,怕她一個人在京城害怕。”
他話裡有話,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表明謝蓁本來就是他的,讓嚴韜最好打消莫須有的心思。
前年那場烏龍兩人都記得清清楚楚。
嚴韜想納謝蓁為良娣,中途被嚴裕橫插一腳,最終成了他的六皇子妃。
這件事一直是嚴裕心裡的一塊疙瘩,他知道他們都沒有忘記,他介意,嚴韜應該也介意。只不過兩人都藏得很好,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任何罅隙,一心一意對付大皇子。如今大皇子倒了,嚴裕當初答應嚴韜的事做到了,他們之間的這層窗戶紙也該捅破了。
嚴韜失笑,顯然沒將這句話放在心上,“六弟在想什麼?你難道還信不過二哥的為人?”
嚴裕不說話。
“阿蓁既然嫁給了你,便是我的六弟妹,我尊重她,不會對她有任何非分之想。”他道。
嚴裕拽緊韁繩,在手臂上纏了兩圈,偏頭凝視他片刻,“二哥多慮了,我只不過闡述事實而已。”
說罷喊一聲駕,馬蹄踏在戰爭過後的土地上,黃沙漫天,漸漸遠去。
*
嚴裕總共走了兩個多月。
一開始謝蓁會向人打探蘭陵的情況,後來也不知怎麼,身體一天比一天懶怠,睡得也越來越多,好像每天都睡不醒似的,做什麼都沒精神。她以為是冬天快來臨的緣故,天氣一冷,人就睡得多,所以也沒放在心上。
與之相反的是,她胃口卻不怎麼好了。
廚房做的東西明明跟以前一樣,但是她卻一點食慾都沒有。每每筷子抬起又放下,什麼都不想吃。
丫鬟以為她是過度思念嚴裕所致,想著法子地勸她多吃點,不然嚴裕一回來看到她瘦了,倒霉的還是他們這些下人。有時候雙魚雙雁在旁邊勸說,她才勉強多吃幾口,吃完早早地就睡了。
嚴裕勝仗的消息傳回京城,聽說元徽帝很高興,精神都比以往好了很多,還說等他和太子回來,要領著一干大臣去城門親自迎接他們。
大皇子的屍身被運回高陽,簡簡單單地埋了,甚至比有些平民百姓家的葬禮更不如。
元徽帝剝奪了他的皇子身份,貶為庶民,他的妾室都被發落了,唯有妻子守著他的墓碑,留在高陽陪他。
京城總算恢復往日的繁榮安定。
謝蓁聽到這個消息長長鬆一口氣,問吳濱他何時能回來,吳濱回答道:“王爺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了。”
也就是說最多半個月就能到京城。
謝蓁又問:“他沒受傷吧?”
吳濱搖頭,“王爺一切安好。”
謝蓁連著問了幾個問題,得知他平安無事後才罷休。
她剛睡醒又困了,揮手讓吳濱出去後,一個人躺在榻上昏昏欲睡。她怕冷,屋裡早早地燒起炭盆,地上鋪著羊絨毯子,整個屋裡都暖融融的,絲毫沒有屋外秋風蕭瑟的冷寒。
雙魚走進來,看到她又要睡覺,免不了擔憂:“姑娘這陣子總瞌睡,要不要請個大夫看看?”
冷氏送給謝蓁的兩個婆子前幾天回鄉下了,謝蓁放了她們幾天假,讓她們回家看看孫兒。
聞言,謝蓁懶洋洋地睜開一雙杏眼,“應該是夜裡沒睡好……不用請大夫了,一請大夫就要吃藥,苦得要命。”
她覺得自己沒什麼事兒,除了嗜睡沒別的毛病,應該過幾天就好了。
雙魚勸不動她,只好由著她去。
不幾日聽說嚴裕快到京城了,她這才打碟起精神去外面迎接。她一開始是坐在正堂等候,等了約莫半個時辰,還是不見嚴裕回來,漸漸有點焦慮,就走到院子裡觀望。今天太陽有些熾烈,照得人頭昏腦漲,暈乎乎的。
謝蓁額頭冒汗,舉起袖子擦了擦,忍不住抬頭看了看頭頂的太陽。
她一點也不覺得熱,為什麼會冒汗呢?
想了很久,才明白原來是冷汗。
雙魚勸她回屋:“還不知道王爺何時回來,姑娘先進屋等著吧,站在外面多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