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大人。”宇文雄、陸山官位都比崔操之高,又是長輩,只朝他拱手算是還禮。

  陸山和崔操之的父親是好友,是看著崔操之長大,見他來了,還親昵的寒暄了幾句。

  “小兒悼文還要勞煩崔大人了。”宇文雄客氣的對崔操之說道。

  “這是下官該做的。”崔操之道。

  自從崔操之入靈堂後,陸耀的頭就一直低著,專心的給宇文浩燒著紙錢,等崔操之跟宇文雄和陸山寒暄的時候,陸耀就退了出去。

  “阿耀——”宇文雄想著自己文墨不通,倒是兒媳婦精通書畫,正想讓她跟崔操之交流,卻不想陸耀已經離開了,“女君呢?”宇文雄奇怪的問。

  “女君剛剛離開。”侍女回道。

  “她守了幾天,也應該去休息了。”宇文雄對陸山說。

  “許是有事,一會就來了。”陸山附和道。

  崔操之抬頭,就見陸耀正低頭側身站在靈堂外的院子內,她似乎瘦了許多。

  陸耀似有所感,抬頭一望,正對崔操之的目光,兩人對視了片刻,陸耀突然飛快的移開了視線,往內院走去。崔操之也低下了頭,讓宇文家的下人領他去外書房寫悼文。

  內院裡,侍女們捧著清水和傷藥上來,“女君。”

  “怎麼了?”陸耀問。

  “你受傷了,先讓她們給你上藥吧。”低沉的聲音從陸耀身後響起。

  陸耀回頭,就見宇文靖站在她身後,陸耀蹙眉,“是你?”她手剛剛被元氏的指甲抓了下,就破了一點皮,她也沒在意。

  “指甲的抓傷會留疤的。”宇文靖道。

  陸耀原本對宇文靖印象就不深,這會聽了宇文雄的話後,對他更是有意冷淡,“大兄費心了。”

  宇文靖對她的冷淡也不以為意,“你早點休息,明日還要早起。”說完後就離開了。

  侍女上前道:“女君,郎君一早就吩咐我打水、給你找傷藥了,他可真細心。”宇文靖是現任世子,還有可能是陸耀將來的夫婿,多討好他些肯定沒錯的。

  陸耀似笑非笑的望著她,“你要是覺得他好,我把你送給他如何?”

  “女君——”侍女察覺到陸耀的不悅,臉色頓時白了。

  陸耀目光那清水、傷藥,心裡越發煩躁,她冷哼一聲,“退下。”

  “唯唯。”侍女躬身下退。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又要搬家了,而且是從一個城市搬去另一個城市,因此不是我更得少,而是不敢多更,不然我怕到時候會斷更,等大家等上一段時間,聽風只要空閒下來,就會更新的。

  第二卷馬上要完結了,馬上快進入第三卷高cháo卷,所以我寫的比較慢。

  崔操之,陸希祖姑南塢亭君的孫子。。。

  ☆111、暗流(一)

  “咳——咳咳——”建康太極殿中,傳了劇烈的咳嗽聲。

  高后聽到這咳嗽聲,快步走入太極殿,“陛下。”

  “阿予,你怎麼來了?”鄭啟問,但手中硃筆依然不停。

  “育郎,我聽說你這幾天一直睡得很晚,國事要緊,但你也要多保重身體。”高皇后柔聲說道。

  鄭啟並沒有馬上回答高后的話,而是提起硃筆在一奏摺上狠狠的寫下了四個字“狗屁不通”,才放下硃筆,對高后道:“這幾天事務繁忙,等過了這段時間,我們去行宮休養一段時間吧?”

  “好。”高后微笑頷首,又勸鄭啟道:“陛下,氣急傷身,疾醫說你要多修身養性。”

  說起這個,鄭啟冷哼一聲,將奏摺丟到書案前的台階上,“這些人出了事,跑的一個比一個快,這會開始論功行賞了,全天下除了他們,就沒人有功勞了!”

  高后讓牛靜守撿起奏摺,翻看一看,臉色微微一變,這封奏摺彈劾的是高嚴,說他拒絕讓流民入城,放任敵軍殘殺宋國百姓,愧為大宋官員,要求皇帝嚴加懲罰。一看是事關自己兄弟的,高皇后將奏摺放回書案,接過宮女手中的銀耳湯,“陛下,先喝點湯潤潤嗓子。”絕口不提奏摺的內容。

  鄭啟對皇后打趣道:“你就不怕我辦你兄弟?”

  “雨露雷霆皆是君恩,仲翼這次是做的太過了,陛下給他懲罰也是應該的。”高后道。

  “若仲翼真收了這些流民,涿縣早跟昌平一樣破城了!”鄭啟冷哼,他可不是宮裡養大的皇帝。當年鄭啟跟著鄭裕打仗,看慣了前方將士們打得熱火朝天,那些對軍事壓根不懂的文官在皇帝面前指手畫腳給武官添亂,是故他上位後很是整頓了一番,已經很少有文官敢如此了。但這次高氏父子戰功實在太出眾了,難怪有人按捺不住。

  高皇后道:“這些也是仲翼該做的。”她嘆了一口氣,“只是委屈了皎皎。”

  “皎皎怎麼了?”鄭啟問,他對陸希不若對陸言那麼寵愛,可陸希是元澈最心愛的女兒,鄭啟對她還是比較關心的。

  “皎皎在最後仲翼開城門迎戰的時候,在井裡生了孩子。”高后將回報的情形說了一遍,說道後面她眼眶都紅了,“不說皎皎從小嬌生慣養了,就是尋常人家的孕婦,哪有在井裡生產的?”高后想想就心疼,那可是他們高家的媳婦、長孫啊!

  鄭啟聽說陸希一聲不吭的生下了孩子,也有些動容,“這孩子倒是硬氣。”這脾氣還真像足了元澈。

  高后道:“仲翼有了孩子,我也放心了。”

  提起高嚴,鄭啟就想起高囧和阿琰,“元亮和阿琰——”鄭啟嘆了一口氣,他對親自挑選的兩個女婿——高囧和崔振還是比較滿意的,私心而言,他更喜歡樂平多一些,可偏偏陽平跟崔振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高囧和樂平卻迄今毫無音訊,

  “陛下,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也不用太擔心了,你想當年陸老大人和袁夫人,也是成親多年後才有清微觀主和陸太傅的?”高皇后寬慰鄭啟道。樂平是鄭啟的女兒,他可以罵樂平,但容不得旁人說女兒一句不好。再說鄭啟還默許了元亮納妾,她就更不好多說什麼了。

  “希望如此。”鄭啟搖頭,他又想了一件事,“對了,廣陵王妃身體好些了嗎?”自去年廣陵王妃生下廣陵王的次子後,就一直大病在床。

  “一直沒起色,派去的疾醫都說這是虛症,只能好好養著。”高皇后猶豫了下,“陛下——”

  “什麼?”鄭啟難得見妻子有這種欲言又止的表情。

  “元貴妃說廣陵王妃現在沒精力照顧廣陵王,想要給廣陵王選一位孺人,是她娘家的侄女,我沒答應。”高皇后說。

  按宋制太子妾有良娣、良媛、承徽、昭訓、奉儀五等,其他皇子妾只有孺人和媵兩等,其中孺人兩位,媵十二位。鄭柦成親也就三年左右,在崔王妃已有嫡子的情況下,高皇后並沒有給鄭柦多立侍妾,先不說鄭柦會不會要,就算他收下了,她也會多個有意讓皇子沉溺美色的名聲。

  “不用答應。”鄭啟沉下臉道:“她若是閒得無聊,你就讓她多抄幾本經書。”

  高皇后微笑著點頭,崔王妃這會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她要是在這時候立個孺人,萬一崔王妃氣急攻心,就這麼去了怎麼辦?高皇后可不會做這種兩面不討好的事,更別說鄭柦都已經有嫡子了,而她的弟弟現在連個孩子的影子都不見。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牛靜守進來說道。

  高后一聽說太子了,便起身迴避,臨行前又提醒了鄭啟一聲,“陛下,今日是小六的生辰。”

  “知道了。”鄭啟道,皇后前幾日就提醒過他一次了,等高后退下後,“讓他進來。”鄭啟吩咐牛靜守道。

  “父皇。”鄭柢站在階下給鄭啟行禮。

  對這個長子鄭啟一向是寄予厚望的,從小就請了名師細心教導,衣食住行無一不關心,就是連他身邊伺候的下人,都是讓人精挑細選,揀品行好的才能近身的。可以說鄭柢是除了陸言外,鄭啟耗費心力最多的孩子,可能就是鄭啟對長子太過重視、鄭啟本身性格又太強勢的緣故,導致了鄭柢的個性略嫌懦弱,這讓鄭啟一直很不喜歡,也訓斥過兒子,可他越是嚴厲,鄭柢就越害怕他,兩人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鄭柢是來回報這些天各地蝗災的受災情況的,同時還有各地的賑災情況,鄭柢性格溫懦,可畢竟是鄭啟和朝中能臣精心培養出來的太子,理事能力極強,行事也很有條理,讓地方滅蝗、賑災一樣不亂。這次蝗災很多地方從夏季爆發到了秋季,大宋受災還不算嚴重,最嚴重的是魏國和羯族,據探子回報,羯族現在有些部落,已經開始殺老弱病殘節省糧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