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來也是,畢竟如今安平國境內的百姓皆以遷至朝歌附近,整個安平國千里之內幾乎再沒有人煙,無疑這裡是對戰北李茂以及北疆大軍的最佳戰場,哪怕是戰事愈演愈烈,也不至於會牽連到無辜的百姓,因戰事而造成的損失,也能因此壓制到最低。

  而倘若一旦叫燕王李茂走脫,最糟糕的若是叫其逃回北疆,那時若再起廝殺,大周因戰火所蒙受的損失,那可就無法估量了。

  [將李茂這頭北方的凶狼,徹底困死在冀京這座空城!]

  謝安與李賢對視了一眼,二人皆想到了一處。

  「唐皓,準備攻城事宜!」

  「得令!」唐皓抱拳領命,代謝安發號施令。

  首先,命費國率領冀州軍第一偏師,陪同南軍,於安平國西北處屯紮立營,截斷冀京通往博陵的道路;其次,命刑部侍郎、衛尉寺卿荀正以及麾下衛尉寺城防司士卒,陪同北池侯文欽所率領的北軍背嵬,於安平國東北側處屯紮立營,畢竟遼東遠征軍就是從這個方向一路殺來的,謝安可不想在攻打冀京時,屁股後頭卻遭到什麼北疆一方軍隊的襲擊,天知道燕王李茂手中是否還攥著什麼兵力。不過後來事實證明,謝安有點杞人憂天了,燕王李茂手中除了遼東遠征軍外,還真的再難變出什麼軍隊來。

  而馬聃與他所率領的冀州軍第二偏師,謝安給予了他極高的自主權,畢竟馬聃的才華可不再正面戰場上,他對戰場形式的嗅覺,甚至要凌駕於直覺爆棚的廖立之上,是天生的戰略層次的統帥之才,若將其限制在一地,那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至於廖立,因為要隨同冀州軍的右軍師劉晴前往博陵營救梁丘舞,替東軍解圍,因此,此戰謝安並沒有對其發下什麼命令。

  最後,謝安又命唐皓率領冀州軍主力師在冀京西側距離京師大概十五里左右的位置安營紮寨,打造攻城器械,從而展開了這場動輒二十餘萬兵卒的京畿戰役。

  朝廷軍這邊分派任務完畢,在冀京城頭上,氣氛確實顯得極為凝重,仿佛數月前的形式整個掉轉了過來。要知道當初燕王李茂率北疆軍攻打冀京時,冀京城頭上的守軍亦是驚若寒蟬,而眼下,所謂風水輪流轉,眼瞅著城下的朝廷軍隊來來往往,城頭上北疆士卒竟是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不敢高聲喧譁,生怕朝廷軍即刻便來攻城。

  攻守之勢,已然徹底易位!

  眼瞅著城下那些蓄勢待發的朝廷方軍隊,燕王李茂眼中神色一陣變幻,似乎在掙扎著什麼。

  第七十九章 逼

  ——日漸西山,冀京,刑部尚書謝安府上——

  「殿下,這樣下去可不妙啊……」

  在冀京城內,在謝安的那座刑部尚書的府邸中,北疆大將曹達一臉凝重對坐在府邸大院正堂前的燕王李茂輕聲勸道。

  相比於曾經裝修典雅的刑部尚書謝府,如今謝安的大堂簡直如同廢墟一般,不難猜測,是燕王李茂在城頭上被謝安幾句話撩撥地肝火大氣,一怒之下到此打砸東西發泄。

  堂堂北疆之主燕王李茂竟這般沒有風度地在主人不在家的情況下打砸東西,不難猜測,他方才在城頭著實被謝安氣得不輕。

  望著那形同廢墟般的大堂正廳,也不知謝安日後瞧見這一幕後是否會心中肉痛。

  多半會了,以謝安那對錢財的敏感程度而言。

  「朝廷的兵馬……都退散了麼?」

  坐在石頭台階前大口喘著粗氣,李茂面色陰沉地問道。

  可能是意識到了主公的心情不佳,與張齊對視了一眼,曹達微微吸了口氣,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說道,「方才,朝廷兵馬試探性地攻了一波,見一時之間難以攻克冀京,遂紛紛退散了,其中兩支分別前往安平國的東北側與西北側,看樣子是打斷截斷我軍的退路,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大概萬人左右的騎兵不知去向,倘若末將沒有猜錯的話,那支騎軍應該就是馬聃所率領的冀州軍第二偏師!而除了以上這三支軍隊外,冀州軍的主力師則向西退了十幾里地,倘若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安營紮寨去了,準備與我軍打僵持仗……」

  燕王李茂聞言抬手扶了扶額頭,吐出一口長氣。

  不得不承認,長孫湘雨這招攻守互換的計謀,他事先還真是沒有考慮過。長孫湘雨這麼一記高招,幾乎徹底瓦解了他北疆一方步兵與騎兵的戰力:北疆步兵只善攻城拔寨,甚少有防守經驗;而漁陽鐵騎則因為騎兵與戰馬皆上吐下瀉而在短時間內失去戰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擁有著冀京高聳而堅固的城牆為壁壘、為屏障,李茂亦沒有幾分守住此城的把握。

  李茂不是傻子,儘管事先難以察覺,但是後知後覺總還是有的,他靜下心來,仔細分析著長孫湘雨此番用計的前後過程。

  首先,那招疲兵之計就不必再仔細贅敘了,準確地說,其實那條計謀應該算是移花接木、瞞天過海,潛移默化地以多次打開城門戲耍對方、但是又並不趁機出城襲擊的做法,加深了遼東遠征軍對冀京「絕對不會出城」的看法,為後面冀京城內諸軍悄然從城內撤退一事埋下伏筆。

  想到這裡,燕王李茂的那雙虎目中閃過一陣複雜神色。

  記得在當時,他意氣風發地看穿了長孫湘雨的計謀,並信誓旦旦地實施了驅虎吞狼之計,想讓遼東遠征軍去與朝廷兵馬拼個你死我活,可如今事後仔細想來,又哪裡是他看穿了長孫湘雨的計謀,分明是長孫湘雨提前洞悉了他對此的態度以及將會採取的措施罷了。




章節目錄